CN206797020U -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7020U
CN206797020U CN201720501331.2U CN201720501331U CN206797020U CN 206797020 U CN206797020 U CN 206797020U CN 201720501331 U CN201720501331 U CN 201720501331U CN 206797020 U CN206797020 U CN 206797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lience
solid tyre
rubber layer
pooling feature
resilie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13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xia Datong Beij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13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7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7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7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该实心轮胎包括车圈、外包固定于所述车圈外侧的发泡弹性缓冲层、外包固定于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外侧的硫化橡胶层,和弹性支撑框架;所述弹性支撑框架嵌入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并在所述车圈的周向延伸一周。该实心胎通过多层材质及内嵌弹性框架的结构,使得轮胎在受到冲击时,冲击力被分散至轮胎的更多区域,同时提供充足的回弹,使实心胎更加接近于一个弹性整体,在保证局部缓冲能力的条件下,提高了整体的回弹性能,并实现了冲击力分散,从而提高了骑行舒适性,保证了驱动效率,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的共享单车。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工具,其在城市中解决了通勤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方便环保,近年来备受推崇。
轮胎是共享单车主要的行走部件,其长期与地面接触,属于高磨损部件,而传统的充气轮胎需要定期补气,且易于磨损破坏,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共享单车来讲,使用充气轮胎的后期维护成本过高,且轮胎使用寿命较短。基于此,实心胎在共享单车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实心胎为实心橡胶结构,其在骑行过程中无法兼顾整体弹性与局部缓冲之间的平衡。对于充气轮胎来讲,其在车轮受到冲击时,空气受到压缩,整个车轮内的气压均匀增加,冲击力实际是被整个车轮所吸收,并提供迅速的回弹;而实心胎在受到冲击时,只是局部进行了压缩和回弹,如材质较硬的话,缓冲效果不佳,舒适性变差,反之如果材质较软的话,回弹效果不佳,驱动效率降低。这种局限造成实心胎无法兼顾舒适性和驱动效率,同时由于局部的冲击无法分散,容易使实心胎在长时间使用发生塑性变形,影响使用寿命。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以期在保证局部缓冲能力的条件下,提高整体的回弹性能,并实现冲击力分散,从而提高骑行舒适性,保证驱动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以期在保证局部缓冲能力的条件下,提高整体的回弹性能,并实现冲击力分散,从而提高骑行舒适性,保证驱动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的共享单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包括车圈,还包括外包固定于所述车圈外侧的发泡弹性缓冲层、外包固定于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外侧的硫化橡胶层,和弹性支撑框架;所述弹性支撑框架嵌入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并在所述车圈的周向延伸一周;所述弹性支撑框架与所述硫化橡胶层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径向变形的中间值,所述径向变形的中间值为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径向变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二分之一。
在发泡弹性缓冲层等缓冲材质中,嵌入类似尼龙等弹性模量较高的整体式的弹性支撑框架,在接触地面变形时,该弹性支撑框架变形,由于该框架是在车圈的周向整周设置的,无论哪个位置发生形变,均能够实现冲击力在周向的扩散;同时,该弹性支撑框架与处于外层的硫化橡胶层相接触,在冲击的第一时间跟随变形、同时与内部的发泡弹性缓冲层接触,在冲击中得以缓冲,并且传递回弹力。这样,该实心胎通过多层材质及内嵌弹性框架的结构,使得轮胎在受到冲击时,冲击力被分散至轮胎的更多区域,同时提供充足的回弹,使实心胎更加接近于一个弹性整体,在保证局部缓冲能力的条件下,提高了整体的回弹性能,并实现了冲击力分散,从而提高了骑行舒适性,保证了驱动效率,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为聚氨酯层。
进一步地,所述硫化橡胶层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排水纹路和/或摩擦纹路。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框架包括若干波峰和若干波谷,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交替布置,所述波峰向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方向凸起,所述波谷向所述硫化橡胶层方向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框架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框架的波峰与另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框架的波谷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共享单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充气车胎受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3为传统实心胎受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心胎受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2-图4中,箭头方向为冲击力传递方向;
图5为图1所示的实心轮胎的侧向截面图;
图6为图1所示实心轮胎中弹性支撑框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圈
2-发泡弹性缓冲层
3-硫化橡胶层
4-弹性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包括车圈1,还包括外包固定于所述车圈1外侧的发泡弹性缓冲层2、外包固定于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外侧的硫化橡胶层3,和弹性支撑框架4,轮胎有一定张紧力,可将缓冲层套进去;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嵌入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并在所述车圈1的周向延伸一周;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与所述硫化橡胶层3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硫化橡胶层3的径向变形的中间值,所述径向变形的中间值为所述硫化橡胶层3的径向变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二分之一。
具体地,上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或聚氨酯层。在硫化橡胶层3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排水纹路和/或摩擦纹路,以便提供良好的摩擦力和耐用性。上述弹性支撑框架4可以为尼龙高弹性模量材质或其他类似材质的框架贯穿,在轮胎受到局部压力时,可将力量分散至整个车轮。
在发泡弹性缓冲层2等缓冲材质中,嵌入类似尼龙等弹性模量较高的整体式的弹性支撑框架4,在接触地面变形时,该弹性支撑框架4变形,由于该框架是在车圈1的周向整周设置的,无论哪个位置发生形变,均能够实现冲击力在周向的扩散;同时,该弹性支撑框架4与处于外层的硫化橡胶层3相接触,在冲击的第一时间跟随变形、同时与内部的发泡弹性缓冲层2接触,在冲击中得以缓冲,并且传递回弹力。这样,该实心胎通过多层材质及内嵌弹性框架的结构,使得轮胎在受到冲击时,冲击力被分散至轮胎的更多区域,同时提供充足的回弹,使实心胎更加接近于一个弹性整体,在保证局部缓冲能力的条件下,提高了整体的回弹性能,并实现了冲击力分散,从而提高了骑行舒适性,保证了驱动效率,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对于充气轮胎来讲,其在车轮受到冲击时,空气受到压缩,整个车轮内的气压均匀增加,冲击力实际是被整个车轮所吸收,并提供迅速的回弹;如图3所示,传统实心胎在受到冲击时,只是局部进行了压缩和回弹,如材质较硬的话,缓冲效果不佳,舒适性变差,反之如果材质较软的话,回弹效果不佳,驱动效率降低。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心胎中,弹性支撑框架4与处于外层的硫化橡胶层3相接触,在冲击的第一时间跟随变形、同时与内部的发泡弹性缓冲层2接触,在冲击中得以缓冲,并且传递回弹力。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弹性支撑框架4包括若干波峰和若干波谷,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交替布置,所述波峰向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方向凸起,所述波谷向所述硫化橡胶层3方向凹陷。采用交替圆波浪的形式,提供良好的弹性传递,以便提高弹性支撑框架4的回弹和缓冲性能。
上述弹性支撑框架4优选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的波峰与另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的波谷相对设置,设置双层框架的形式能够方便安装车胎时将车胎撑开一定程度,同时减少剧烈冲击中断裂的几率,保证了使用安全性。
除了上述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实心轮胎的共享单车,该共享单车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包括车圈(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包固定于所述车圈(1)外侧的发泡弹性缓冲层(2)、外包固定于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外侧的硫化橡胶层(3),和弹性支撑框架(4);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嵌入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并在所述车圈(1)的周向延伸一周;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与所述硫化橡胶层(3)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硫化橡胶层(3)的径向变形的中间值,所述径向变形的中间值为所述硫化橡胶层(3)的径向变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为聚氨酯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层(3)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排水纹路和/或摩擦纹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框架(4)包括若干波峰和若干波谷,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交替布置,所述波峰向所述发泡弹性缓冲层(2)方向凸起,所述波谷向所述硫化橡胶层(3)方向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的波峰与另一个所述弹性支撑框架(4)的波谷相对设置。
7.一种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CN201720501331.2U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Active CN206797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1331.2U CN206797020U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1331.2U CN206797020U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7020U true CN206797020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1331.2U Active CN206797020U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70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677A (zh) * 2021-09-29 2021-11-26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超续航平衡车实心胎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677A (zh) * 2021-09-29 2021-11-26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超续航平衡车实心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0909A (zh) 半气动式轮胎(内胎)
CN104884270B (zh) 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胎面环
CN101519022A (zh) 非空气式轮胎
JP2019505432A (ja) せん断変形非空気式タイヤスポーク
CN102582365A (zh) 一种刚柔结构非充气轮胎
CN104890448B (zh) 一种具有舒适弹性结构胎面的非充气轮胎
CN202378619U (zh) 无极柔式车轮
KR101393891B1 (ko) 비공기압 타이어
CN107053954A (zh) 免充气轮胎
CN101830151A (zh) 汽车用非气体式轮胎
CN206797020U (zh) 一种共享单车及其具有回弹缓冲功能的实心轮胎
CN107444015A (zh) 一种无气弹簧减震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47029A (zh) 免充气轮胎
CN203019987U (zh) 一种安全型机动车轮胎
CN211493544U (zh) 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
CN201914343U (zh) 一种用于装载机可更换的履带轮
CN207889455U (zh) 一种带减震功能的粘接式实心轮胎
CN203920271U (zh) 新型轮胎
CN204586332U (zh) 一种非充气轮胎
CN211364161U (zh) 一种仿生非充气轮胎
CN208558895U (zh) 模块化卡叠式金属弹性轮胎
CN207359985U (zh) 一种具有较强缓冲能力的聚氨酯轮胎
CN107364284B (zh) 双刚度模块化金属弹性轮胎
CN109927486A (zh) 一种带减震功能的粘接式实心轮胎
CN211684495U (zh) 一种胎壁强化金属弹性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