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3489U -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3489U
CN206783489U CN201720561359.5U CN201720561359U CN206783489U CN 206783489 U CN206783489 U CN 206783489U CN 201720561359 U CN201720561359 U CN 201720561359U CN 206783489 U CN206783489 U CN 206783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
tank
collecting
transformer station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613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清怀
严青
曾媛
卓越
刘勇
侯国彦
陈笠
文兴
丁少华
刘红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613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3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3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3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其包括集水池、溢流池以及湿地盆,集水池与污水管相连通,污水管的起始点高于污水管与集水池连通位置,集水池设置于溢流池内,集水池的顶部开放从而使其与溢流池相连通,污水管的起始点高于集水池与溢流池连通位置,湿地盆呈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盆状结构,湿地盆与溢流池相连通,湿地盆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石英砂层、土壤层,所述湿地盆与溢流池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砾石层相连。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水泵即可引导生活污水自发地流入处理装置当中,可有效净化生活污水,无启动载荷,无需对外排放,特别适用于生活污水量较少且不连续的变电站。

Description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开始采用无人值班模式,即控制室内不设置监控人员,仅安排操作队定期进站,操作队负责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事故异常处理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站内警卫室通常设置少数安保人员。因此,变电站内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且具有不连续的特点,通常达不到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水泵的启动负荷,使得设备长期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且不连续的变电站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集水池、溢流池以及湿地盆,所述集水池与污水管相连通,所述污水管的起始点高于污水管与集水池连通位置,所述集水池设置于所述溢流池内,所述集水池的顶部开放从而使其与所述溢流池相连通,所述污水管的起始点高于集水池与溢流池连通位置,所述湿地盆呈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盆状结构,所述湿地盆与溢流池相连通,且所述湿地盆与溢流池的连通位置低于所述集水池与溢流池的连通位置,所述湿地盆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石英砂层、土壤层,所述湿地盆与溢流池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砾石层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层上种植有低矮挺水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与污水管的连通位置设置于所述集水池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池设置于所述湿地盆内中央位置,所述溢流池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布水孔,所述溢流池通过所述布水孔与所述湿地盆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湿地盆的内底面由其边缘位置开始向上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湿地盆埋设于土层当中。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池的顶面上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上开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湿地盆的上方设置有防雨罩。
进一步的,所述湿地盆侧壁的顶部至地平面的距离大于0.1米。
进一步的,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集水池与溢流池连通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水泵即可引导生活污水自发地流入处理装置当中,可有效净化生活污水,无启动载荷,无需对外排放,特别适用于生活污水量较少且不连续的变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
1-集水池,2-溢流池,3-湿地盆,4-污水管,5-砾石层,6-石英砂层,7-土壤层,8-布水孔,9-井盖,10-防雨罩,1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集水池1、溢流池2以及湿地盆3,所述集水池1与污水管4相连通,所述污水管4的起始点高于污水管4与集水池1连通位置,所述集水池1设置于所述溢流池2内,所述集水池1的顶部开放从而使其与所述溢流池2相连通,所述污水管4的起始点高于集水池1与溢流池2连通位置,所述湿地盆3呈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盆状结构,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相连通,且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低于所述集水池1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所述湿地盆3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5、石英砂层6、土壤层7,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砾石层5相连。
在普通的变电站内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时,污水管4的起始点应高于污水管4与集水池1连通位置,使生活污水可以借助其自重通过污水管4自发地进入至集水池1当中聚集起来并沉降夹杂于其中的固状物。其中,集水池1的容积应根据变电站污水的具体流量、流速来设计,使集水池1的容积大小满足使生活污水沉降时间达24小时以上,从而满足排放条件,清理人员应定期清理集水池1当中的固状物。如图1所示,随着生活污水不断涌入集水池1,集水池1当中的液位不断上升,逐渐漫至其顶部,生活污水通过其开放的顶部溢出至溢流池2当中。溢流池2内的生活污水逐渐流入与溢流池2相通的湿地盆3当中,在依次经过湿地盆3当中的砾石层5、石英砂层6以及土壤层7的过滤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后,生活污水被净化并聚集于湿地盆3当中,随后蒸发至大气,无需对外排放。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水泵即可引导生活污水自发地流入处理装置当中,可有效净化生活污水,且无启动载荷,无需对外排放,特别适用于生活污水量较少且不连续的变电站。其中,污水管4的起始点即指污水管4作为排放管与厨房、厕所等产生生活污水的场所相连通处;污水管4的起始点高于集水池1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使集水池1中的生活污水能顺利溢流至溢流池2中;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低于所述集水池1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使溢流池2中的生活污水能自发地流入湿地盆3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湿地盆3对生活污水的降解吸收能力,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土壤层7上种植有低矮挺水植物。水芹、千屈菜、水麦冬等低矮挺水植物能有效吸收生活污水,进一步的提高湿地盆3对生活污水的降解、净化能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当中,集水池1与污水管4的连通位置可以设置于集水池1的上部,生活污水从集水池1的上部流入至其当中聚集起来。但当生活污水聚集满集水池1时,如若遇到生活污水的流量陡增的情况,由于集水池1与污水管4的连通位置设置于其上部,所以部分未经过沉降或未沉降足够长时间的生活污水会受到扰动而直接流入至溢流池2当中,其中的固状物会堵塞溢流池2与湿地盆3的连通管路,影响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使用。所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集水池1与污水管4的连通位置设置于所述集水池1的底部。如图1所示,将集水池1与污水管4的连通位置设置于集水池1的底部,有效避免了部分未经过沉降或未沉降足够长时间的生活污水受到扰动而直接流入溢流池2当中的情况。此外,集水池1与污水管4的连通位置处应加装过滤装置,防止沉降的固状堵塞污水管4。
在上述实施方式当中,从溢流池2中所排出的生活污水难以均匀浸润整个湿地盆3,造成湿地盆3的使用效率、净化效率较低,所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溢流池2设置于所述湿地盆3内中央位置,所述溢流池2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布水孔8,所述溢流池2通过所述布水孔8与所述湿地盆3相连通。其中,布水孔8即指水孔。如图1所示,溢流池2设置于湿地盆3的中央,相较于用管道连通溢流池2与湿地盆3的方式,大幅节约了管道设置,且使溢流池2当中的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布水孔8均匀地流入至湿地盆3内,让生活污水均匀地浸润整个湿地盆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湿地盆3的尺寸往往较大,其盆内的边缘位置难以被从溢流池2中所排出的生活污水所充分浸润,所以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湿地盆3的内底面由其边缘位置开始向上倾斜。如图1所示,通过将湿地盆3的内底面设置为由其边缘位置开始向上倾斜呈凸状的结构,使从溢流池2当中排出的水能自发地向湿地盆3的边缘位置汇集,提高湿地盆3的使用效率以及净化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溢流池2的顶面上设置有井盖9,所述井盖9上开设有通气孔。在溢流池2的顶面设置井盖9方便清理人员清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开设在井盖9上的通气孔可以排出聚集于集水池1当中的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气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变电站设计,为使污水管4的起始点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内的连通点之间的高度差满足需求,且为节约湿地盆3所占用的空间,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湿地盆3埋设于土层当中。此外,本实施方式当中,湿地盆3的上方还加装了防雨罩10,防止雨水灌入湿地盆3当中。但在部分降水量较大或者水量较大的地区,雨水容易在地面聚集成水洼,水洼容易从湿地盆3的侧沿处倒灌入湿地盆3当中,所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湿地盆3侧壁的顶部至地平面的距离大于0.1米。
在上述实施方式当中,生活污水中会不可避免的夹杂些许密度较轻的不可沉降物,这些不可沉降物容易随着水流而进入至溢流池2当中,堵塞溢流池2与湿地盆3之间的管道,所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还包括滤网11,所述滤网11设置于所述集水池1与溢流池2连通位置处。如图1所示,滤网11可以有效过滤这些密度较轻的不可沉降物,使不可沉降物留在集水池1当中,以供清洁人员清理。本实施方式当中,滤网11为与集水池1截面相匹配的形状,且滤网11与集水池1可拆卸连接,在清洁时,清洁人员可将滤网11拆卸下来清理集水池。

Claims (10)

1.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1)、溢流池(2)以及湿地盆(3),所述集水池(1)与污水管(4)相连通,所述污水管(4)的起始点高于污水管(4)与集水池(1)连通位置,所述集水池(1)设置于所述溢流池(2)内,所述集水池(1)的顶部开放从而使其与所述溢流池(2)相连通,所述污水管(4)的起始点高于集水池(1)与溢流池(2)连通位置,所述湿地盆(3)呈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盆状结构,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相连通,且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低于所述集水池(1)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所述湿地盆(3)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5)、石英砂层(6)、土壤层(7),所述湿地盆(3)与溢流池(2)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砾石层(5)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7)上种植有低矮挺水植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与污水管(4)的连通位置设置于所述集水池(1)的底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池(2)设置于所述湿地盆(3)内中央位置,所述溢流池(2)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布水孔(8),所述溢流池(2)通过所述布水孔(8)与所述湿地盆(3)相连通。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盆(3)的内底面由其边缘位置开始向上倾斜。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盆(3)埋设于土层当中。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池(2)的顶面上设置有井盖(9),所述井盖(9)上开设有通气孔。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盆(3)的上方设置有防雨罩(10)。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盆(3)侧壁的顶部至地平面的距离大于0.1米。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11),所述滤网(11)设置于所述集水池(1)与溢流池(2)连通位置处。
CN201720561359.5U 2017-05-19 2017-05-19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6783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61359.5U CN206783489U (zh) 2017-05-19 2017-05-19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61359.5U CN206783489U (zh) 2017-05-19 2017-05-19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3489U true CN206783489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1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61359.5U Active CN206783489U (zh) 2017-05-19 2017-05-19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34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8477A (zh) * 2018-10-29 2019-01-22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砂仓溢流脱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8477A (zh) * 2018-10-29 2019-01-22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砂仓溢流脱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9172B (zh) 一种城市生活小区雨水分流收集处理系统
KR101056650B1 (ko) 건축물 지붕을 이용한 빗물 집수 종합처리장치
CN102531282B (zh) 一种雨水分质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2505728A (zh) 雨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CN106567504A (zh) 建筑物屋面雨水分质收集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4781254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流、涵养地层的调蓄系统
CN109731376A (zh) 智能化雨水处理系统
CN201027328Y (zh) 一体化自动节水设备
CN105013244A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05475588U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114991253A (zh)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CN206783489U (zh)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65241U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106567505A (zh) 用于干旱地区家庭式分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7739316U (zh) 一种平顶式移动厕所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7892011U (zh) 带有固、液分离功能的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分舱系统
CN207331947U (zh) 一种安全分流沉砂装置
CN207376693U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103215985B (zh) 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CN206396858U (zh) 一种城市分流排污装置
CN204723827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108412025A (zh) 带有固、液分离功能的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分舱系统
CN204356833U (zh) 一种重力弃流过滤装置
CN113187022A (zh) 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生态系统
CN207391216U (zh)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