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6693U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76693U CN207376693U CN201721323621.9U CN201721323621U CN207376693U CN 207376693 U CN207376693 U CN 207376693U CN 201721323621 U CN201721323621 U CN 201721323621U CN 207376693 U CN207376693 U CN 2073766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ball
- rainwater
- abandoned stream
- early
- mou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19 suppor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84 asphal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40 industri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集水器将弃流装置主体的内腔分隔为导流腔和弃流腔,导流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弃流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弃流口,出水口与城市雨水管网相通,弃流口分别与弃流腔和城市污水管网相通,导流腔和弃流腔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锁流机构包括上浮球和下浮球,上浮球位于导流腔内,下浮球位于弃流腔内;该弃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和稳定性好,其对初期雨水的弃流过程简单、高效,无需电源,节能、环保;经该弃流装置处理后的初期雨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而相对洁净的雨水则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可有效减小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的后续处理压力,确保雨水得到安全、可靠的再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量的陡增,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峻,为了可继续城市发展的需要,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得到了广泛重视。
初期雨水,即降雨初期的雨水。一般是指地面10-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PM2.5等污染性气体和污染物,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未经处理的初期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或者河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的同时,会对后续的雨水处理造成较大压力,影响雨水的再利用。
CN101487281A公开了一种降雨量控制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该雨水收集设备包括一汇水单元、一蓄水单元、一自汇水单元向蓄水单元输送雨水的雨水进水管、一连通蓄水单元的雨水收集管、以及一设在进水管和收集管之间的弃流管,所述降雨量控制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包括一雨量计,一设置在雨水收集管入口的电动阀门,一控制器,根据雨量计所测得的雨量与预设的弃流量相比较的结果,来控制雨水收集管的电动阀门的启闭,从而实现对初期雨水弃流的自动控制。所述降雨量控制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还包括一调节预设弃流量的装置,一用于设置不弃流降雨间隔的装置,从而有效减少弃流量,以及一水位传感器,使控制器可以根据水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蓄水单元的水位。该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结构复杂,所含部件较多,生产成本高,需要用电,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对初期雨水的弃流过程简单、高效,无需电源,节能、环保,真正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装置主体,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倒锥形的上下开口的集水器,所述的集水器将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设置且相互贯通的导流腔和弃流腔,所述的导流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的进水口和所述的出水口分列在所述的提篮格栅的两侧,所述的进水口和所述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的导流腔相通,所述的进水口与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相连通,所述的出水口与城市雨水管网相通,所述的弃流口设置在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下部,所述的弃流口分别与所述的弃流腔和城市污水管网相通,所述的导流腔和所述的弃流腔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所述的锁流机构包括相连接的上浮球和下浮球,所述的上浮球和所述的下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口径,所述的上浮球位于所述的导流腔内,所述的下浮球位于所述的弃流腔内,所述的上浮球和下浮球的中心与集水器的下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安装后,下雨天,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收集的初期雨水经进水口引入该弃流装置,首先由导流腔内安装的提篮格栅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拦截树叶等较大的垃圾,过滤产生的垃圾被收集在提篮格栅内,便于定期清除;过滤后的污染较大的初期雨水经集水器进入弃流腔,再经弃流口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随着下雨时间的延长,雨量越来越大,弃流腔内迅速填满雨水,导致下浮球上浮并封住集水器的下口,这时经进水口进入导流腔的雨水经提篮格栅过滤后直接从出水口排入城市雨水管网。随着雨量的减小或雨停,少量的雨水会渗漏到弃流腔内,但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主要用于完成降雨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的初步过滤和自动排放。该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和稳定性好,其对初期雨水的弃流过程简单、高效,无需电源,节能、环保。经本实用新型的弃流装置处理后的初期雨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而相对洁净的雨水则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可有效减小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的后续处理压力,确保雨水得到安全、可靠的再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浮球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脚,所述的多个凸脚沿平行于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的多个凸脚的底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口径。或者,所述的集水器上开设有多个鳍片状的溢流槽,多个所述的溢流槽间隔设置在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周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浮球为实心球,所述的下浮球为空心球,所述的上浮球与所述的下浮球的体积比为1:3~2:3。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篮格栅的底部设有上凹的凹腔,所述的凹腔与所述的上浮球相适配。凹腔的设置,一方面可为上浮球的上行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可增加单位时间内提篮格栅的有效过水面积,提高提篮格栅的过水流量,从而提高对垃圾的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水器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的上浮球相适配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环和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环底部的多个支撑脚,所述的支撑环为圆环状,所述的支撑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的上浮球的直径,所述的多个支撑脚沿所述的支撑环的周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内壁固设有搁板,所述的提篮格栅搁置在所述的搁板上,所述的提篮格栅的顶壁、底壁和周壁均由不锈钢丝网或尼龙丝网制成,所述的提篮格栅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相适配的进水孔。以上搁板、提篮格栅等的设计,便于提篮格栅的取放和定期清理。除不锈钢丝网和尼龙丝网外,提篮格栅的顶壁、底壁和周壁也可以采用其他耐蚀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孔处设置有直立的支撑格栅,所述的搁板靠近所述的进水口和所述的出水口的底壁,所述的提篮格栅的外壁的中部搁置在所述的搁板上。因提篮格栅整体较软、刚性不足,设置支撑格栅并将提篮格栅的外壁的中部搁置在搁板上后,可提高提篮格栅的周壁的支撑强度,同时防止使用过程中提篮格栅被卡在进水口处,方便提篮格栅的取放。
进一步地,所述的搁板设置在所述的提篮格栅的下方,所述的集水器的上周缘设置有环状凸台,所述的环状凸台搁置在所述的搁板上,所述的提篮格栅搁置在所述的环状凸台上。以上结构设计便于集水器的拆装,方便弃流装置的装配和内部定期清洗,同时提高对初期雨水的弃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弃流口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井,初期雨水经集水井收集后,再通过潜污泵排至所述的城市污水管网。正常情况下,弃流口与城市污水管网之间的落差应达到40-50 cm,以保证弃流的雨水能够顺利、及时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当弃流口与城市污水管网之间的落差达不到40-50 cm时,则在弃流口的后侧连接设置集水井,并经潜污泵将弃流的雨水顺利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和稳定性好,其对初期雨水的弃流过程简单、高效,无需电源,节能、环保。经本实用新型的弃流装置处理后的初期雨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而相对洁净的雨水则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可有效减小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的后续处理压力,确保雨水得到安全、可靠的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4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移除盖板后的实施例1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外观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浮球上浮并封住集水器的下口时实施例2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浮球上浮并封住集水器的下口时实施例3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浮球上浮并封住集水器的下口时实施例4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提篮格栅的外观图;
图11为实施例2-4中提篮格栅的外观图;
图12为实施例1-2中上浮球与下浮球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中集水器的外观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集水器的外观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集水器的外观图;
图16为实施例4中集水器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弃流装置主体1,弃流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倒锥形的上下开口的集水器2,集水器2将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设置且相互贯通的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导流腔1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3,弃流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13,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设有搁板14,弃流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5、出水口16和弃流口17,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列在提篮格栅3的两侧,提篮格栅3的顶壁、底壁和周壁均由不锈钢丝网制成,提篮格栅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15相适配的进水孔31,进水孔31处设置有直立的支撑格栅33,搁板14靠近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的底壁,提篮格栅3的外壁的中部搁置在搁板14上,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别与导流腔11相通,进水口15与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出水口16与城市雨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设置在弃流装置主体1的下部,弃流口17分别与弃流腔12和城市污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井(图中未示出),初期雨水经集水井收集后,再通过潜污泵排至城市污水管网,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锁流机构包括相连接的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上浮球41为实心球,下浮球42为空心球,上浮球41与下浮球42的体积比为1.26:3,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直径大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口径,提篮格栅3的底部设有上凹的凹腔32,凹腔32与上浮球41相适配,上浮球41位于导流腔11内,下浮球42位于弃流腔12内,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中心与集水器2的下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上浮球4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脚43,多个凸脚43沿平行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凸脚43的底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口径。
实施例2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弃流装置主体1,弃流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倒锥形的上下开口的集水器2,集水器2将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设置且相互贯通的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导流腔1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3,弃流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13,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设有搁板14,提篮格栅3搁置在搁板14上,搁板14设置在提篮格栅3的下方,集水器2的上周缘设置有环状凸台21,环状凸台21搁置在搁板14上,提篮格栅3搁置在环状凸台21上,弃流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5、出水口16和弃流口17,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列在提篮格栅3的两侧,提篮格栅3的顶壁、底壁和周壁均由尼龙丝网制成,提篮格栅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15相适配的进水孔31,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别与导流腔11相通,进水口15与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出水口16与城市雨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设置在弃流装置主体1的下部,弃流口17分别与弃流腔12和城市污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井(图中未示出),初期雨水经集水井收集后,再通过潜污泵排至城市污水管网,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锁流机构包括相连接的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直径大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口径,上浮球41位于导流腔11内,下浮球42位于弃流腔12内,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中心与集水器2的下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上浮球4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脚43,多个凸脚43沿平行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凸脚43的底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口径。
实施例3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弃流装置主体1,弃流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倒锥形的上下开口的集水器2,集水器2上开设有多个鳍片状的溢流槽22,多个溢流槽22间隔设置在集水器2的下口的周围,集水器2将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设置且相互贯通的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导流腔1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3,弃流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13,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设有搁板14,搁板14设置在提篮格栅3的下方,集水器2的上周缘设置有环状凸台21,环状凸台21搁置在搁板14上,提篮格栅3搁置在环状凸台21上,弃流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5、出水口16和弃流口17,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列在提篮格栅3的两侧,提篮格栅3的顶壁、底壁和周壁均由不锈钢丝网制成,提篮格栅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15相适配的进水孔31,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别与导流腔11相通,进水口15与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出水口16与城市雨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设置在弃流装置主体1的下部,弃流口17分别与弃流腔12和城市污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与城市污水管网之间的落差为40-50cm,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锁流机构包括相连接的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直径大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口径,上浮球41位于导流腔11内,下浮球42位于弃流腔12内,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中心与集水器2的下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实施例4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弃流装置主体1,弃流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倒锥形的上下开口的集水器2,集水器2将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设置且相互贯通的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导流腔1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3,弃流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13,弃流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设有搁板14,提篮格栅3搁置在搁板14上,搁板14设置在提篮格栅3的下方,集水器2的上周缘设置有环状凸台21,环状凸台21搁置在搁板14上,提篮格栅3搁置在环状凸台21上,弃流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5、出水口16和弃流口17,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列在提篮格栅3的两侧,提篮格栅3的顶壁、底壁和周壁均由尼龙丝网制成,提篮格栅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15相适配的进水孔31,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分别与导流腔11相通,进水口15与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出水口16与城市雨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设置在弃流装置主体1的下部,弃流口17分别与弃流腔12和城市污水管网(图中未示出)相通,弃流口17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井(图中未示出),初期雨水经集水井收集后,再通过潜污泵排至城市污水管网,导流腔11和弃流腔12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锁流机构包括相连接的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直径大于集水器2的下口的口径,上浮球41位于导流腔11内,下浮球42位于弃流腔12内,上浮球41和下浮球42的中心与集水器2的下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集水器2的底部安装有与上浮球41相适配的支撑架5,支撑架5包括支撑环51和固定在支撑环51底部的多个支撑脚52,支撑环51为圆环状,支撑环51的内径小于上浮球41的直径,多个支撑脚52沿支撑环51的周向间隔设置。
上述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安装后,下雨天,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收集的初期雨水经进水口15引入该弃流装置,首先由导流腔11内安装的提篮格栅3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拦截树叶等较大的垃圾,过滤产生的垃圾被收集在提篮格栅3内,便于定期清除;过滤后的污染较大的初期雨水经集水器2进入弃流腔12,再经弃流口17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随着下雨时间的延长,雨量越来越大,弃流腔12内迅速填满雨水,导致下浮球42上浮并封住集水器2的下口,这时经进水口15进入导流腔11的雨水经提篮格栅3过滤后直接从出水口16排入城市雨水管网。随着雨量的减小或雨停,少量的雨水会渗漏到弃流腔12内,但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Claims (10)
1.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装置主体,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倒锥形的上下开口的集水器,所述的集水器将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设置且相互贯通的导流腔和弃流腔,所述的导流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提篮格栅,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的进水口和所述的出水口分列在所述的提篮格栅的两侧,所述的进水口和所述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的导流腔相通,所述的进水口与城市建筑设施的排水系统相连通,所述的出水口与城市雨水管网相通,所述的弃流口设置在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下部,所述的弃流口分别与所述的弃流腔和城市污水管网相通,所述的导流腔和所述的弃流腔之间设置有锁流机构,所述的锁流机构包括相连接的上浮球和下浮球,所述的上浮球和所述的下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口径,所述的上浮球位于所述的导流腔内,所述的下浮球位于所述的弃流腔内,所述的上浮球和下浮球的中心与集水器的下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浮球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脚,所述的多个凸脚沿平行于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的多个凸脚的底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上开设有多个鳍片状的溢流槽,多个所述的溢流槽间隔设置在所述的集水器的下口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浮球为实心球,所述的下浮球为空心球,所述的上浮球与所述的下浮球的体积比为1:3~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篮格栅的底部设有上凹的凹腔,所述的凹腔与所述的上浮球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的上浮球相适配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环和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环底部的多个支撑脚,所述的支撑环为圆环状,所述的支撑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的上浮球的直径,所述的多个支撑脚沿所述的支撑环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的弃流装置主体的内壁固设有搁板,所述的提篮格栅搁置在所述的搁板上,所述的提篮格栅的顶壁、底壁和周壁均由不锈钢丝网或尼龙丝网制成,所述的提篮格栅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相适配的进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孔处设置有直立的支撑格栅,所述的搁板靠近所述的进水口和所述的出水口的底壁,所述的提篮格栅的外壁的中部搁置在所述的搁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搁板设置在所述的提篮格栅的下方,所述的集水器的上周缘设置有环状凸台,所述的环状凸台搁置在所述的搁板上,所述的提篮格栅搁置在所述的环状凸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弃流口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集水井,初期雨水经集水井收集后,再通过潜污泵排至所述的城市污水管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3621.9U CN207376693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3621.9U CN207376693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76693U true CN207376693U (zh) | 2018-05-18 |
Family
ID=6233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23621.9U Active CN207376693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7669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9090A (zh) * | 2017-10-13 | 2018-03-30 |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CN114908857A (zh) * | 2022-06-24 | 2022-08-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浮力式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及弃流方法 |
CN118049016A (zh) * | 2024-03-07 | 2024-05-17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屋面系统 |
-
2017
- 2017-10-13 CN CN201721323621.9U patent/CN2073766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9090A (zh) * | 2017-10-13 | 2018-03-30 |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CN114908857A (zh) * | 2022-06-24 | 2022-08-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浮力式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及弃流方法 |
CN114908857B (zh) * | 2022-06-24 | 2024-02-02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浮力式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及弃流方法 |
CN118049016A (zh) * | 2024-03-07 | 2024-05-17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屋面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42204B (zh) | 自动力自清洁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装置 | |
CN206233333U (zh) |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6759767A (zh) |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其收集回用方法 | |
CN207553458U (zh) | 自动力自清洁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装置 | |
CN206308779U (zh) | 一种带助排功能的城市排水系统 | |
CN207376693U (zh)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
CN203514395U (zh) | 一种能自动适应水位变化抽取洁净雨水的弃流系统 | |
CN201581434U (zh) | 雨水回收过滤装置 | |
CN201361493Y (zh) | 家庭生活废水收集再利用除油污物沉淀净化水装置 | |
CN103086447B (zh) | 农村雨水净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4112476U (zh) | 分流式弃流过滤装置 | |
CN206554228U (zh) | 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 | |
CN206308157U (zh) | 一种洗车场废水处理与回用装置 | |
CN210381842U (zh) | 一种盐碱地地下水渗滤及排盐碱装置 | |
CN212865701U (zh) | 一种带有收集雨水功能的市政道路绿化带 | |
CN207694355U (zh) | 一种安装于屋顶落水立管的雨水过滤器 | |
CN21697363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管道系统 | |
CN207109865U (zh) | 一种多功能排水井盖结构 | |
CN206220229U (zh) | 一种垃圾处理与废水再利用的井盖装置 | |
CN206396858U (zh) | 一种城市分流排污装置 | |
CN214531023U (zh) |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
CN212881422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
CN211285799U (zh) | 一种分散式低能耗雨水收集及处理系统 | |
CN206783489U (zh) |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2577448U (zh) | 一种幕墙屋面雨水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