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5031U -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5031U
CN206775031U CN201720580500.6U CN201720580500U CN206775031U CN 206775031 U CN206775031 U CN 206775031U CN 201720580500 U CN201720580500 U CN 201720580500U CN 206775031 U CN206775031 U CN 206775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support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support frame
ori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805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崔忠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805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75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5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5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涉及线束约束装置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导向支架的通用性。该线束导向支架包括:导向架体;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固定连接于汽车内;线束固定结构,线束固定结构用于使线束沿着预设走向固定在导向架体上;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之前,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分离状态,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时,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导向架体。该线束导向支架主要用于方便地固定线束于汽车内。

Description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约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电路控制系统中,布置有较多的控制线路,为了使线束合理布置,则采用线束导向支架将线束按照规定的走向固定在车内。
目前,根据线束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走向不同,需要制作出配接不同形式的卡扣、具有不同导向方向的线束导向支架。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车内线束的走向和安装位置是多样的,会发生如下情况:当不同安装位置的线束走向相同时,可能需配备的卡扣形式不同,当不同安装位置所需的卡扣形式相同时,可能对线束的导向方向不同,则需要制作出不同类型的线束导向支架,数量较多,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能够提高导向支架的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包括:
导向架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固定连接于汽车内;
线束固定结构,所述线束固定结构用于使线束沿着预设走向固定在所述导向架体上;
当固定所述线束于所述汽车内之前,所述导向架体与所述连接部处于分离状态,当固定所述线束于所述汽车内时,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捆绑部件,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捆绑部件捆绑于所述导向架体。
具体地,所述导向架体为沿所述预设走向延伸的导向板;
所述线束固定结构为缠线胶带,所述缠线胶带用于从所述导向板的一端缠绕至另一端,以使所述线束沿所述预设走向与所述导向板缠绑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导向架体包括导向部分和捆绑部分,所述导向部分具有沿所述预设走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所述捆绑部分为平板结构;
所述线束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捆绑部件,当所述线束通过所述安装空间延伸至所述平板结构时,所述第二捆绑部件用于捆绑所述线束与所述平板结构,以使所述线束固定在所述导向架体上。
具体地,所述平板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捆绑部件的宽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线束导向支架还包括:
粘接块;
当所述第一捆绑部件捆绑于所述导向架体时,所述粘接块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捆绑部件的旁侧。
具体地,所述第一捆绑部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捆绑部件的带体上设置有卡接公头,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卡接母头,所述卡接公头与所述卡接母头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导向架体的所述预设走向包括多个转角;
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且从所述导向架体的一端开始设置,并沿着所述预设走向至少每隔两个转角设置一个所述连接部,直至设置于所述导向架体的另一端。
具体地,所述导向架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所述导向架体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对于所述导向架体固定。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万向节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万向节具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万向节的转动。
具体地,所述导向架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着所述导向架体的所述预设走向设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内的线束,还包括:
上述的线束导向支架;
所述线束导向支架的连接部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内,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线束固定结构沿着预设走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线束导向支架具有两种结构状态: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之前,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分离状态,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未连接于导向架体,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时,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导向架体,以使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连接状态,从而实现可将不同走向的导向架体与具有不同的第一连接端的连接部任意组合,根据汽车内各线束安装位置的走向和连接形式分别选择适合的导向架体和连接部,然后将该适合的导向架体与连接部连接即可,以组合出所需类型的线束导向支架,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使得在布置线束于汽车内时,方便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束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束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包括:导向架体1;连接部2,连接部2包括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第一连接端21用于固定连接于汽车内;线束固定结构3,线束固定结构3用于使线束40沿着预设走向固定在导向架体1上;当固定线束40于汽车内之前,导向架体1与连接部2处于分离状态,当固定线束40于汽车内时,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连接于导向架体1。
其中,导向架体1对线束40起导向作用,使线束40按照预设走向排布,线束40通过线束固定结构3固定连接在导向架体1上,其中线束固定结构3可以为设置在导向架体1上能够卡紧线束40的卡接构件、线夹等,或者可以为用于缠绑线束的胶带、扎带等。
连接部2用于将固定于导向架体1的线束40连接在汽车内,其中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用于固定连接于汽车内,通常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采用固定卡扣,可制作不同卡扣形式的连接部2。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用于连接导向架体1,第二连接端22包括两种状态,即未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在将线束40固定在汽车内之前,连接部2与导向架体1处于分离状态,即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没有连接在导向架体1上,当需要在汽车内的某一位置固定线束40时,则选择与能够该固定位置配接的连接部2,即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通常为固定卡扣)与该固定位置的连接结构相适配,然后将该选择的连接部2通过其第二连接端22与导向架体1连接,其中第二连接端22可采用扎带等捆扎在导向架体1上的形式,或者可设计为与导向架体1通过卡接、磁性连接等形式。
当线束40需要固定在汽车内的某一位置时,根据该位置所要布线的走向以及连接结构(所要配备的卡扣形式),选择具有该布线走向的导向架体1,以及具有与该连接结构适配的连接部2(第一连接端21具有所要配备的卡扣),将线束40通过线束固定结构3固定连接于导向架体1,使线束40的走向为所需的布线走向,并且将所选的连接部2连接于导向架体1上,通过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连接于汽车内,完成该位置的线束导向和固定。当在汽车内的其他位置布置线束40时,同上述过程,选择适宜的连接部2和导向架体1,将线束40通过线束固定结构3沿着预设走向固定连接于导向架体1,并且将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与导向架体1连接,且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连接于汽车内,完成线束导向和固定。其中,不同走向的导向架体1与不同连接形式(卡扣形式)的连接部2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通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导向支架,具有两种结构状态: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之前,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分离状态,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未连接于导向架体,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时,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导向架体,以使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连接状态,从而实现可将不同走向的导向架体与具有不同的第一连接端的连接部任意组合,根据汽车内各线束安装位置的走向和连接形式分别选择适合的导向架体和连接部,然后将该适合的导向架体与连接部连接即可,以组合出所需类型的线束导向支架,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使得在布置线束于汽车内时,方便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线束导向支架的两种结构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分别采用下述两种: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为:
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设置有第一捆绑部件23,连接部2通过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于导向架体1。在连接部2与导向架体1连接之前,第一捆绑部件23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在导向架体1上时,可根据安装位置的需要在导向架体1上选择较适宜的位置捆绑第一捆绑部件23,且捆绑第一捆绑部件23时,第一捆绑部件23扎成一个圈,可相对于导向架体1转动,以使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的朝向可适当调节,并且导向架体1上可捆绑多个连接部2,以实现更加稳固地固定线束40于汽车内。其中,捆绑部件可采用扎带,扎带又称扎线带、束线带、锁带,设计有止退功能,只能越扎越紧,也有可拆卸的扎带,扎带具有绑扎快速、绝缘性好、自锁紧固、使用方便等特点。
具体地,参见图1,导向架体1为沿预设走向延伸的导向板;线束固定结构3为缠线胶带,缠线胶带用于从导向板的一端缠绕至另一端,以使线束40沿预设走向与导向板缠绑在一起。在连接导向架体1与连接部2之前,需要先将线束40通过缠线胶带固定在导向架体1(即导向板)上,这时导向架体1与线束40被包裹在缠线胶带内,成为一体,然后将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在缠线胶带外,这种方式使得连接部2可通过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在导向架体1上沿其走向的任意位置,并且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可对应于线束40一周的任意位置,捆绑在导向架体1上的连接部2的数量也可选择多个,实现更加灵活方便地固定线束40于汽车内。另外,在汽车内某些位置的线束40不需要固定而只需要按照预设走向布置时,可不在导向架体1上连接连接部2,只将线束40通过缠线胶带固定在导向架体1上,实现对线束40的导向作用,该方式简单方便,成本较低。
除了上述将导向架体1设计为导向板,导向架体还可以设计为如下:参见图2,导向架体1包括导向部分11和捆绑部分12,导向部分11具有沿预设走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捆绑部分12为平板结构;线束固定结构3包括第二捆绑部件31,当线束40通过安装空间延伸至平板结构时,第二捆绑部件31用于捆绑线束40与平板结构,以使线束40固定在导向架体1上。其中,导向架体1的安装空间可以为导向架体1的两个壳体对接形成的空间,或者可以为导向架体上设置的凹槽等,线束40固定卡接在安装空间内,沿着安装空间的走向排布,线束40从安装空间伸出至平板结构,利用第二捆绑部件31将线束40捆绑于平板结构,从而使线束40固定连接于导向架体1。当要将线束40连接于汽车内时,将连接部2的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在导向架体1上即可,可以捆绑在安装空间处,也可以捆绑在平板结构处,选择方便安装的位置即可。
具体地,参见图2,平板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21和第二凸起结构122,第一凸起结构121与第二凸起结构12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捆绑部件31的宽度。当在平板结构处捆扎第二捆绑部件31时,可以将第二捆绑部件31位于第一凸起结构121与第二凸起结构122之间进行捆扎,第一凸起结构121与第二凸起结构122阻挡第二捆绑部件31窜动,使得第二捆绑部件31捆绑线束40时更加牢固可靠。其中,平板结构相对的两侧面可均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21和第二凸起结构122,且两侧面的第一凸起结构121和第二凸起结构122分别相对称。
另外,参见图2,为了进一步使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在导向架体1上更加牢固可靠,则可设计为:上述的线束导向支架还包括:粘接块13;当第一捆绑部件23捆绑于导向架体1时,粘接块13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于导向架体1上,且位于第一捆绑部件23的旁侧。当按照前述方法将线束40通过第一捆绑部件23固定连接于导向架体1后,可在导向架体1上位于第一捆绑部件23的旁侧贴设粘接块13,可在第一捆绑部件23的一侧旁贴设,也可以在第一捆绑部件23的两侧旁均贴设,以防止第一捆绑部件23随意窜动,从而提高第一捆绑部件23的捆绑牢靠性。
具体地,第一捆绑部件2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2。也就是说第一捆绑部件23可以从连接部2上拆下,以便于更换第一捆绑部件23,例如当第一捆绑部件23受损时更换新的第一捆绑部件23,或者当第一捆绑部件23捆扎在导向架体1上后需要更换捆扎位置而第一捆绑部件23不可重复利用,则可将第一捆绑部件23从导向架体1上剪掉后,在连接部2上更换新的第一捆绑部件23,相比通过一体成型等方式使第一捆绑部件固定在连接部上,可拆卸连接方式提高了连接部2的利用率,即可重复利用。其中,第一捆绑部件23可通过卡紧结构、夹持结构等方式连接在连接部上,当需要更换第一捆绑部件23时,松开卡紧结构、夹持结构等即可,简单方便。
第一捆绑部件2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可设计为:第一捆绑部件23的带体上设置有卡接公头(图中未示出),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卡接母头(图中未示出),卡接公头与卡接母头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捆绑部件23的带体表面上设置卡接公头,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等方式使卡接公头固定于第一捆绑部件23的带体表面上,卡接母头也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于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卡接公头与卡接母头之间可方便拆装,以实现第一捆绑部件23方便更换。
具体地,导向架体1的预设走向包括多个转角;连接部2的数量为多个,且从导向架体1的一端开始设置,并沿着预设走向至少每隔两个转角设置一个连接部2,直至设置于导向架体1的另一端。相比现有技术中导向角度多为90度或180度,线束导向支架设置有一个卡扣,用于卡接于汽车内,本实施例中的线束导向支架可包括多个转角(即导向角度),当要将导向架体1通过连接部2连接于汽车内时,导向架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部2,从导向架体1一端的连接部2起始,至少每隔两个转角连接一个连接部2,直到导向架体1另一端为止,从而保证导向架体1连接于汽车内的稳固可靠性,每个连接部2可根据安装于汽车内的位置结构选择方便第一连接端21相连接的连接部2,通用性强,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导向支架,通过采用使连接部通过第一捆绑部件捆扎于导向架体的形式,以实现在固定线束于汽车内之前,使连接部与导向架体处于分离状态,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时,连接部通过第一捆绑部件连接于导向架体,第一捆绑部件捆绑于导向架体的操作简单,且捆绑位置可调、将连接部捆绑在导向架体时第一连接端相对于导向架体一周的位置可调以及连接部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汽车内各线束安装位置的走向和连接形式分别选择适合的导向架体和连接部,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使得在布置线束于汽车内时,方便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是导向架体1与连接部2包括分离和连接两种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下面说明另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具体地,导向架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4,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端22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221,第一连接结构14与第二连接结构221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导向架体1与连接部2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导向架体1与连接部2可分别处于分离和连接两种状态,其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包括磁吸连接方式、卡接方式、螺纹连接方式等,只要能够实现导向架体1与连接部2之间连接可靠、拆装方便即可。
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14滑动连接于导向架体1,导向架体1上设置有固定结构15,固定结构15用于使第一连接结构14相对于导向架体1固定。当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结构221与导向架体1的第一连接结构14连接时,连接部2可随着第一连接结构14相对于导向架体1滑动,将连接部2滑动到导向架体1上适合连接的位置时,通过固定结构15将第一连接结构14固定,即将连接部2固定,从而方便线束导向支架在汽车内的安装。其中,固定结构15可采用螺钉,将第一连接结构14顶紧在导向架体1中,或者固定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将第一连接结构固定于导向架体即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221通过万向节24连接于连接部2,万向节24具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用于限制万向节24的转动。第二连接结构221通过具有锁紧功能的万向节24连接于连接部2,以实现当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结构221与导向架体1的第一连接结构14连接时,连接部2通过万向节24可相对于导向架体1转动,当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的朝向转动到方便与汽车内连接的方向时,通过锁紧结构将万向节24锁紧,使连接部2相对于导向架体1固定,从而方便线束导向支架在汽车内的安装。
具体地,导向架体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14,多个第一连接结构14沿着导向架体1的预设走向设置。每个第一连接结构14均可连接一个连接部2,则导向架体1上可连接多个连接部2,以供线束导向支架在汽车内的安装需要,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可灵活选择,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导向支架,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连接部与导向架体能够分别处于分开和连接状态,以实现可将不同走向的导向架体与具有不同的第一连接端的连接部任意组合,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通过进一步设计使连接部连接于导向架体的位置可调、连接部的第一连接端周向可调以及连接部可采用一个或多个,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根据汽车内各线束安装位置的走向和连接形式分别选择适合的导向架体和连接部,然后将该适合的导向架体与连接部连接即可,以组合出所需类型的线束导向支架,方便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内的线束,还包括:上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参见图1至图3,线束导向支架的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端21固定连接于车体内,线束40通过线束固定结构3沿着预设走向固定连接于导向架体1上。
线束40通过线束导向支架固定排布于车体内,其中线束导向支架的结构以及固定线束40于车体内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其车体内通过线束导向支架将线束按照预设走向固定排布,其中,线束导向支架具有两种结构状态: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之前,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分离状态,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未连接于导向架体,当固定线束于汽车内时,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导向架体,以使导向架体与连接部处于连接状态,从而实现可将不同走向的导向架体与具有不同的第一连接端的连接部任意组合,根据汽车内各线束安装位置的走向和连接形式分别选择适合的导向架体和连接部,然后将该适合的导向架体与连接部连接即可,以组合出所需类型的线束导向支架,提高线束导向支架的通用性,使得在布置线束于汽车内时,方便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架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固定连接于汽车内;
线束固定结构,所述线束固定结构用于使线束沿着预设走向固定在所述导向架体上;
当固定所述线束于所述汽车内之前,所述导向架体与所述连接部处于分离状态,当固定所述线束于所述汽车内时,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捆绑部件,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捆绑部件捆绑于所述导向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架体为沿所述预设走向延伸的导向板;
所述线束固定结构为缠线胶带,所述缠线胶带用于从所述导向板的一端缠绕至另一端,以使所述线束沿所述预设走向与所述导向板缠绑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架体包括导向部分和捆绑部分,所述导向部分具有沿所述预设走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所述捆绑部分为平板结构;
所述线束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捆绑部件,当所述线束通过所述安装空间延伸至所述平板结构时,所述第二捆绑部件用于捆绑所述线束与所述平板结构,以使所述线束固定在所述导向架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捆绑部件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粘接块;
当所述第一捆绑部件捆绑于所述导向架体时,所述粘接块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捆绑部件的旁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捆绑部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捆绑部件的带体上设置有卡接公头,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卡接母头,所述卡接公头与所述卡接母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架体的所述预设走向包括多个转角;
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且从所述导向架体的一端开始设置,并沿着所述预设走向至少每隔两个转角设置一个所述连接部,直至设置于所述导向架体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架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所述导向架体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对于所述导向架体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万向节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万向节具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万向节的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架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着所述导向架体的所述预设走向设置。
14.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内的线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支架;
所述线束导向支架的连接部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内,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线束固定结构沿着预设走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架体上。
CN201720580500.6U 2017-05-23 2017-05-23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Active CN206775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0500.6U CN206775031U (zh) 2017-05-23 2017-05-23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0500.6U CN206775031U (zh) 2017-05-23 2017-05-23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5031U true CN206775031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3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80500.6U Active CN206775031U (zh) 2017-05-23 2017-05-23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75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0413A (zh) * 2021-12-28 2022-04-26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模块安装结构、电池包组件及储能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0413A (zh) * 2021-12-28 2022-04-26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模块安装结构、电池包组件及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35091B2 (ja) 車両の支持構造体に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を取り付ける自己締結ブラケ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US20050076478A1 (en) Branch wire tie band, bin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binding a wiring harness
CN206775031U (zh) 线束导向支架及汽车
CN109017537A (zh) 手动收带汽车安全拉紧装置
CN217934864U (zh) 一种开口抱箍
JP2011250510A (ja) 車載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S63276B2 (zh)
CN209274526U (zh)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组合卡扣
CN204559021U (zh) 一种线缆固定装置
CN206124941U (zh) 连接装置及汽车
CN104832718B (zh) 一种电缆扎带
KR20220015242A (ko) 와이어링 하네스의 움직임 제한장치
CN206446738U (zh) 便于理线的电动车车架
CN209739759U (zh) 一种车辆后备箱专用捆绑带
CN207265565U (zh) 线束固定件
JP3348488B2 (ja) 結束具
CN201130545Y (zh) 一种牢固绑扎的电线束
CN210326836U (zh)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套
JP2011142767A (ja) ケーブル結束具
CN103326284A (zh) 用于收整线缆的夹线器
CN209416821U (zh) 一种用于拉紧捆扎带的拉力机夹具
CN219106940U (zh) 一种组合式拼接束线扣
KR101400470B1 (ko) 차량용 밴드 케이블
CN218040564U (zh) 线束导向装置和车辆
CN216774139U (zh) 一种可伸缩式线束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3 Building,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vehicle and hom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Hongtai East Street Wangjing Green Space Center, Block A, District D, 9 floors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EHE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 / F, building 3, No.10 courtyard,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