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3687U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3687U
CN206773687U CN201720472651.XU CN201720472651U CN206773687U CN 206773687 U CN206773687 U CN 206773687U CN 201720472651 U CN201720472651 U CN 201720472651U CN 206773687 U CN206773687 U CN 206773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contro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26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惠敏
张沼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726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73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3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3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各触控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每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区,同一个触控电极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同一个第一刻缝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连接;各触控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交叠,且沿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为L,6.5μm≤L≤17μm;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精度。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根据其触控原理可分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和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在现有的一种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被划分为阵列排布的多个块状电极,多个块状电极复用作触控电极,在触控时接收触控检测信号并感应触摸产生感应信号。
现有的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中,每个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至驱动芯片。每个触控电极作为一个触控感应单元,在显示时复用为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为保证公共电压信号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触控电极的数量以减少所占用的驱动芯片的接口数量,每个触控电极的面积较大,电阻值较大。由于各触控电极与驱动芯片间的距离不同,在触控电极电阻值较大时各触控电极接收到的触控信号的强度可能不相同,或者各触控电极充电至相同电位所需要的时间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不同位置的触控灵敏度不均一。通常触控信号线沿着触控电极阵列的列方向延伸,距离驱动芯片较远的触控电极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走线与位于同一列的、距离驱动芯片较近的触控电极有交叠,在交叠的位置容易产生寄生电容,从而影响了触控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其中每条触控信号线与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且与其它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每个触控电极至少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各触控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每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区,同一个触控电极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同一个第一刻缝的两侧,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连接;各触控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交叠,且沿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为L,6.5μm≤L≤17μm;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触控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层,触控信号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第一金属层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第二电极层还包括与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电极,连接电极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连接电极通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触控电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触控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刻缝,同一个触控电极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同一个第二刻缝的两侧,且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区的面积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方向为多个触控电极所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多个触控电极所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触控电极的面积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边框区、显示区和第二边框区;各触控信号线由第一边框区延伸至第二边框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边框区内设有多条连接线和集成驱动电路,各连接线与集成驱动电路电连接;与同一触控电极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在第二边框区内电连接至同一条连接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各触控信号线和与其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的第三电极区沿第一方向相交叠的长度设置为L,6.5μm≤L≤17μm,可以使触控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公共电压信号稳定性和较高的触控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局部A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局部B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再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101以及与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102。每条触控信号线102与一个触控电极101电连接且与其它触控电极101相互绝缘,每个触控电极101至少与一条触控信号线102电连接。
各触控电极101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110,第一刻缝110可以减小触控电极的电阻,从而减小触控电极101的驱动负载。可选地,上述触控电极101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局部A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图1所示一个触控电极101及与该触控电极101交叠的触控信号线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触控电极101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110,触控电极10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11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区112。同一个触控电极101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111位于同一个第一刻缝110的两侧,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111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112连接。可选地,该连接位于第一刻缝110两侧的两个第一电极区111的第二电极区112与第一刻缝110的宽度相同。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可选地,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方向为多个触控电极101所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多个触控电极102所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信号线102(例如图2所示触控信号线121、122、123)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102和位于与该触控信号线102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该触控信号线102绝缘的触控电极101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112交叠,且沿第一方向的交叠的长度为L,6.5μm≤L≤17μm。
如图2所示,触控信号线121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101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112交叠,触控信号线122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101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112交叠,并且沿第一方向交叠的长度L满足6.5μm≤L≤17μm。
通过将触控信号线和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第二电极区的交叠长度设置为6.5μm至17μm,可以利用第一刻缝有效地减小触控电极的电阻,减小触控信号线和与其未连接的触控电极交叠产生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驱动负载,提升触控信号的传输效率,进而提升触控精度的一致性;同时可以保证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时公共电压信号偏离最佳公共电压信号情况下显示亮度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显示亮度不均、闪烁漂移等问题。
具体地,对上述实施例中L=6.5μm和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在公共电压信号偏离最佳公共电压信号时的稳定性以及触控信号的传输效率进行了测试。
当L=6.5μm时,相应的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6.5μm;当L=17μm时,相应的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7μm。采用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International)检测mura(显示亮度不均)的标准SEMU来量化触控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的程度。L为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为-0.126V,L为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为-0.11V。
在测试时向L=6.5μm和L=17μm的两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各像素输入灰阶为64的显示亮度驱动信号,在驱动芯片向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信号Vcom1相对于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的偏差ΔVcom分别为0V、-0.3V、-0.5V、-07V、-0.9V、-1.1V、-1.3V、-1.5V后2分钟测试触控显示面板的mura程度,在驱动芯片向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信号Vcom2相对于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的偏差ΔVcom分别为0V、-0.3V、-0.5V、-07V、-0.9V、-1.1V、-1.3V、-1.5V后2分钟测试触控显示面板的mura程度;向L分别为6.5μm和17μm的两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各像素输入灰阶为128的显示亮度驱动信号,在驱动芯片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信号Vcom1相对于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的偏差ΔVcom分别为0V、-0.3V、-0.5V、-07V、-0.9V、-1.1V、-1.3V、-1.5V后2分钟测试触控显示面板的mura程度,在驱动芯片向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信号Vcom2相对于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的偏差ΔVcom分别为0V、-0.3V、-0.5V、、-07V、-0.9V、-1.1V、-1.3V、-1.5V后2分钟测试触控显示面板的mura程度,如表一:
表一公共电压信号稳定性测试结果
在表一中,ΔVcom为0V表示驱动芯片向两种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1和Vcom2分别为两种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即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1为-0.126V,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2为-0.11V,两种显示面板的mura程度均为0。当ΔVcom为-0.5V时,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1为-0.626V,mura程度分别为1和3,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2为-0.61V,mura程度为0。当ΔVcom为-1.5V时,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1为-1.626V,mura程度分别为2和5,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际公共电压Vcom2为-1.61V,mura程度为0。从表一可以看出,L=6.5μm和L=17μm两种触控显示面板在驱动芯片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信号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最佳公共电压信号之间偏差小于-1.5V时,mura程度不大于5。
从表一中还可以看出,对于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mura程度与驱动芯片提供的公共电压与最佳公共电压的偏差大小和所显示的灰阶相关,驱动芯片提供的公共电压与最佳公共电压的偏差越大,灰阶越高,则mura程度越高。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驱动的灰阶为64和128且驱动芯片提供的实际公共电压与最佳公共电压值的偏差在0V至-1.61V内时mura程度为0,对显示效果没有影响。可见L=17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相较于L=6.5μm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在公共电压信号偏移时的显示亮度稳定性更强。
在6.5至17μm的范围内,L的值越大,则显示效果受到公共电压偏移的影响越小,但相应的第一刻缝的长度越小,则触控电极的电阻值越大。驱动芯片通过对应的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时,由于触控电极电阻值增大,在相同的积分时间内以相同的充电电压对距离驱动芯片较远的触控电极和距离驱动芯片较近的触控电极进行充电后,距离驱动芯片较远的触控电极和距离驱动芯片较近的触控电极电位差异增大。
例如当L=6.5μm时,设定积分时间为3.1μs,远端(距离驱动芯片较远)的触控电极的平均电位和近端(距离驱动芯片较近)的触控电极的平均电位的差异分别为12%。当L=17μm时,设定积分时间为3.2μs,远端的触控电极的平均电位和近端的触控电极的平均电位的差异为15.15%。可以看出,L较小时相同的充电时间内远端的触控电极和近端的触控电极的电位差异较小,可知L越小触控信号的传输效率越高,触控灵敏度的均一性越强,误检率越低。
综上,当6.5μm≤L≤17μm时,触控信号传输效率较高且在实际提供的公共信号与最佳公共信号间具有偏差时显示亮度的稳定性较强,可以保证触控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触控精度和良好的显示效果。
此外,L越大则相应的触控电极的尺寸越大,触控灵敏度(单位面积内可感应触控的点的数量)越低,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对公共电压偏移情况下显示亮度稳定性的需求、触控信号传输效率的需求以及触控灵敏度的需求和选取L的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各第一刻缝在触控电极101上均匀分布,各第一电极区111的面积相等,各第二电极区112的面积也可以相等。每个第二电极区112和与其交叠的触控信号线沿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均可以在6.5μm至17μm之间。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的电阻,降低触控负载,保证同一触控电极中的各第一电极区稳定地连接,有利于提升触控电极提供的公共电压信号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的各触控电极101的面积相等。这样,各触控电极的电阻相等,当上述L取值为6.5μm≤L≤17μm时,各触控电极充电至同一电位所需的积分时间之间的差异较小。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包括触控电极321(即图1所示触控电极101)和触控信号线311(即图1所示触控信号线102),触控显示面板300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331。触控电极321、触控信号线311以及像素电极331形成于衬底30上。其中,触控电极321设置于第一电极层32,触控信号线311设置于第一金属层31,像素电极331设置于第二电极层33,第二电极层33可以位于第一电极层32远离第一金属层31的一侧。
第一电极层32和第二电极层3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01,第一金属层31和第一电极层32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302。第二电极层33还包括与触控信号线311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电极332,连接电极332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301和第二绝缘层302的第一过孔3011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311电连接,连接电极332通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301的第二过孔3012与触控电极321电连接,这样,触控电极321可以通过连接电极332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311电连接。并且,第一过孔3011和第二过孔3012可以利用同一个掩膜版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显示面板300还包括与像素电极321一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310,薄膜晶体管310包括形成于栅极金属层34的栅极341、有源层35以及形成于源漏金属层36的源极361和漏极362,源极361和漏极362与有源层35相互接触。有源层35不与源极361和漏极362相接触的区域形成沟道区。栅极金属层34可以位于有源层35和源漏金属层36之间。可选地,薄膜晶体管310还可以包括遮光金属层37,该遮光金属层37可以位于衬底30和有源层35之间,用于遮挡由衬底30一侧射向有源层35的沟道区的光线。
薄膜晶体管310的源极361和漏极362所在的源漏金属层36与第一金属层31之间设有第三绝缘层303,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31可以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301、第二绝缘层302以及第三绝缘层303的第三过孔3013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310的源极361或漏极362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与像素电极331同层的连接电极332将触控信号线311和触控电极321相互电连接。在制作工艺中,第一过孔3011、第二过孔3012以及第三过孔3013可以利用同一个掩膜版形成,无需增加用于形成触控电极321和触控信号线311之间的过孔的掩膜版,可以简化制作工艺,节约成本。
在这里,薄膜晶体管设计为顶栅结构,即栅极位于有源层和源漏金属层之间,不同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底栅结构,即栅极位于有源层远离源漏金属层的一侧。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40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401以及与触控电极401电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402,其中每条触控信号线402与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且与其它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每个触控电极401至少与一条触控信号线402电连接。在这里,触控电极401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在显示时,触控电极401可以接收公共电压信号。
各触控电极401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刻缝410和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刻缝420。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为多个触控电极401所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第二方向为多个触控电极401所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局部B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也即示出了一个触控电极401和与该触控电极401交叠的触控信号线402(包括421、422、423)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触控电极401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410和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刻缝420。每个触控电极40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411和多个第二电极区412。同一个触控电极401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411分别位于同一个第一刻缝410的两侧,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411分别位于同一个第二刻缝420的两侧,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411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412连接,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411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412连接。可选地,一个第一电极区411可以通过同一个第二电极区412与其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电极区411及与其沿第二方向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电极区411相连接。
如图5示例,触控电极包括六个第一刻缝410(包括第一刻缝4101、4102、4103、4104、4105、4106)和两个第二刻缝420(包括第二刻缝4201、4202),位于第一刻缝4101两侧的两个第一电极区411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412连接。位于第二刻缝4201两侧的两个第一电极区411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4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信号线402(包括421、422、423)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402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401同一列且与该触控信号线402绝缘的触控电极401中一个第二电极区412交叠,且沿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为L,6.5μm≤L≤17μm。例如图5中,触控信号线421和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412沿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为L,6.5μm≤L≤17μm。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当触控信号线和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沿第一方向交叠的长度L满足6.5μm≤L≤17μm时,可以有效地减小触控电极的驱动负载,降低距离驱动芯片较远的触控电极接收触控信号时所需要的积分时间,从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同时可以避免触控电极提供的公共电压信号稳定性差造成的闪烁漂移等显示不良的问题。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400,通过设置延伸方向与第一刻缝的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二刻缝,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的驱动负载,提升触控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结合图1至图5描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边框区、显示区和第二边框区。各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内。可选地,各触控信号线从第一边框区延伸至第二边框区。
继续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再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类似地,本实施的触控显示面板60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601和与触控电极601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602,每个触控电极连接一条或多条触控信号线602。并且,每个触控电极60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多个第一电极区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区,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同一个第一刻缝的两侧,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通过一个第二电极区连接,各触控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交叠,且沿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为L,6.5μm≤L≤17μm。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600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边框区61、显示区62以及第二边框区63,各触控信号线602由第一边框区61延伸至第二边框区63。第二边框区63内设有集成驱动电路603,该集成驱动电路603可以为驱动芯片,用于向各触控信号线提供触控信号和公共电压信号。第二边框区63内还设有多条连接线604,各连接线604与集成驱动电路603电连接,并且,与同一触控电极601电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602在第二边框区内电连接至同一条连接线604。每个触控电极60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数量越多,则触控电极的等效电阻越小,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精度,而且通过将与同一个触控电极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通过一条连接线与集成驱动电路相连接,可以在不增加所占用的集成驱动电路的接口数量的情况下减小触控电极的等效电阻、进一步提升触控信号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触控显示装置700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等。可以理解,显示装置700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液晶、保护玻璃、背光源等公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其中每条触控信号线与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且与其它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每个所述触控电极至少与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各所述触控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刻缝,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区,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一刻缝的两侧,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区连接;
各所述触控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和位于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同一列且与其绝缘的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区交叠,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交叠长度为L,6.5μm≤L≤17μm;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层,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连接电极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刻缝,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刻缝的两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区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区的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所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所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边框区、显示区和第二边框区;
各所述触控信号线由所述第一边框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边框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区内设有多条连接线和集成驱动电路,各所述连接线与所述集成驱动电路电连接;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第二边框区内电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连接线。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720472651.XU 2017-04-28 2017-04-28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773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2651.XU CN206773687U (zh) 2017-04-28 2017-04-28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2651.XU CN206773687U (zh) 2017-04-28 2017-04-28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3687U true CN206773687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3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2651.XU Active CN206773687U (zh) 2017-04-28 2017-04-28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73687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9622A (zh) * 2017-07-28 2017-09-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63271A (zh) * 2018-03-15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板、信号线及数字标识的制备方法、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680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42708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结构、线路设计及显示器
CN111128048A (zh) * 2020-02-14 2020-05-08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764571A (zh) * 2021-01-05 2021-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08241A (zh) * 2021-03-01 2021-06-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标识码识别系统
CN113035891A (zh) * 2021-03-15 2021-06-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9622A (zh) * 2017-07-28 2017-09-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63271B (zh) * 2018-03-15 2021-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板、信号线及数字标识的制备方法、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63271A (zh) * 2018-03-15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板、信号线及数字标识的制备方法、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42708B (zh) * 2018-09-21 2021-08-27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结构、线路设计及显示器
CN110942708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结构、线路设计及显示器
CN11028680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6803B (zh) * 2019-06-28 2023-05-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8048A (zh) * 2020-02-14 2020-05-08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128048B (zh) * 2020-02-14 2022-03-08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764571A (zh) * 2021-01-05 2021-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64571B (zh) * 2021-01-05 2023-12-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08241A (zh) * 2021-03-01 2021-06-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标识码识别系统
CN113035891A (zh) * 2021-03-15 2021-06-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35891B (zh) * 2021-03-15 2024-03-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3687U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9851832B2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09316B (zh) 集成有触摸屏的显示设备
US9965063B2 (en) Display circuitry with reduced pixel parasitic capacitor coupling
CN103869564B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03870084B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
CN10386956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564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71306A (zh) 具有补充负载结构的显示器
CN10695077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93417A (zh) 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07797321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37293A (zh) 信息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7045835B (zh) 显示装置
KR102579383B1 (ko) 비대칭 블랙 매트릭스 패턴을 갖는 터치 인식 가능 표시 패널
CN102760718A (zh) 半导体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866249A (zh) 信息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99885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10183891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549287A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0018583A (zh) 显示装置
CN107783700A (zh) 显示装置、输入检测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952159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2525248A1 (en) Autostereoscopic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629321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