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1711U -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1711U
CN206771711U CN201720140264.6U CN201720140264U CN206771711U CN 206771711 U CN206771711 U CN 206771711U CN 201720140264 U CN201720140264 U CN 201720140264U CN 206771711 U CN206771711 U CN 206771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rib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402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
邹先平
汤雁翔
陈喜民
周孝华
李磊
曾慧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1402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71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1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1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用于支撑离心风机;加强部,加强部与支撑本体相连接。由于在支撑本体上设置了加强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支撑结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耐振性能。即提高了该支撑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强度,增加了支撑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离心风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有常规的保障送风效率的带涡壳式离心风机,有实际空间制约的不带涡壳式离心风机,还有车用离心风机等多种类型。为满足各种各样使用场合,离心风机对其支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存在刚度差、可靠性低、耐振性能不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的支架耐振性能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用于支撑离心风机;加强部,加强部与支撑本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本体包括安装平台和与安装平台相连接的支撑部,安装平台用于安装离心风机,支撑部和/或安装平台上设置有加强部。
进一步地,加强部与支撑部相连接,加强部沿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加强部与安装平台相连接,加强部沿安装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安装平台包括安装板,其中,安装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相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安装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相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部包括: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与安装板相连接,第一折边所在的平面与安装板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一夹角。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为多个,多个第一折边中的两个第一折边相对地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部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安装板以及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两个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为多个。
进一步地,加强部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支撑板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二夹角,和/或,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三加强板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支撑板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夹角。
进一步地,加强部还包括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其中,第二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围设成第一U形空间,和/或,第三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第三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围设成第二U形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折耳,其中,加强部还包括第四加强板,第四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和第一折耳相连接,和/或,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折耳,加强部还包括第五加强板,第五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和第二折耳相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部还包括第四加强板和第五加强板,其中,第四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第四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折耳围设成第三U形空间,和/或,第五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第五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折耳围设成第四U形空间。
进一步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折边。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开设于第一支撑板上,其中,第二通孔的靠近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孔边沿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的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1,其中,14mm≤L1≤15mm,和/或,第二通孔的靠近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的第二孔边沿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的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2,其中,20mm≤L2≤21mm,和/或,第二通孔的位于第一孔边沿和第二孔边沿之间的第三孔边沿与第一支撑板的侧边的最大距离为L3,其中,9mm≤L3≤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上述的支撑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支撑本体上设置了加强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支撑结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耐振性能。即提高了该支撑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强度,增加了支撑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安装于安装基础上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支撑结构的支撑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支撑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结构的变形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变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支撑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支撑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加强部;11、第一折边;12、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第三加强板;15、第四加强板;16、第五加强板;20、支撑本体;21、第一支撑板;22、安装板;221、第一通孔;222、第二折边;23、第二支撑板;30、第二通孔;41、第一折耳;42、第二折耳;50、安装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
具体地,该支撑结构包括加强部10和支撑本体20。支撑本体20用于支撑离心风机,加强部10与支撑本体20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支撑本体上设置了加强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支撑结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耐振性能。即提高了该支撑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强度,增加了支撑结构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支撑本体20包括安装平台和与安装平台相连接的支撑部,安装平台用于安装离心风机,支撑部和安装平台上设置有加强部10。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加整个支撑结构的强度。
其中,加强部10与支撑部相连接,加强部10沿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部10与安装平台相连接,加强部10沿安装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支撑部和安装平台强度,有效地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安装平台包括安装板22,其中,安装板22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50(如图1所示)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3相对设置,安装板2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23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板23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50相连接。如图2中A处所示,将离心风机安装于A处,使得位于离心风机下方和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之间的区域形成过流风道,这样设置除了能够有效增加了支撑结构的稳定和强度外,还有效地提高了位于过流风道区域的空气流动速率,有效地提高了离心风机的出风效率。
优选地,加强部10包括第一折边11。第一折边11与安装板22相连接,第一折边11所在的平面与安装板22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一夹角。优选地,第一夹角呈直角。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加安装板22的刚度,有效地防止了该支撑结构发生过大的形变而影响了风机组的出风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安装板22的强度和可靠性,可以将第一折边11设置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折边11中的两个第一折边11相对地设置。
如图2所示,加强部1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2,第一加强板12与第一支撑板21、安装板22以及第二支撑板23中的至少两个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支撑板21、安装板22以及第二支撑板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板12为4个,分别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侧边上。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12的内侧设置成圆弧结构,该圆弧的弧度数为a,其中,a可以为104°,第一加强板12的顶部转角处设置有切边,该切边的延长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其中,β可以为45°。这样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极大的减小了气流在支撑机构表面上的风阻,提高了机组的出风效率。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风机组的出风效率,可以将第一加强板12设置成镂空的形式,即第一加强板12上也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加强部10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3和第三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3与第一支撑板21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板1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支撑板21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二夹角。第三加强板14与第二支撑板23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三加强板14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支撑板23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夹角。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整个加强部10在支撑结构上呈Z字形的加强方式,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支撑结构的支撑可靠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第二加强板13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板13与第一支撑板21围设成第一U形空间,第三加强板14为多个,多个第三加强板14与第二支撑板23围设成第二U形空间。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折耳41与第二折耳4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的外侧,第二加强板13为两个,两个第二加强板13以第一折耳41为第一U形空间的底部进行焊接而成。同样地,第三加强板14为两个,两个第三加强板14以第二折耳42为第二U形空间的底部进行焊接而成。这样设置能够极大地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可以是直角。
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折耳41,其中,加强部10还包括第四加强板15和第五加强板16。第四加强板15与第一支撑板21的内表面和第一折耳4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2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折耳42,第五加强板16与第二支撑板23的内表面和第二折耳42相连接。这样设置同样能够起到加强支撑结构的稳定性的作用。
优选地,第四加强板15为多个,多个第四加强板15与第一支撑板21和第一折耳41围设成第三U形空间,第五加强板16为多个,多个第五加强板16与第二支撑板23和第二折耳42围设成第四U形空间。这样设置同样能够极大地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风机组的出风效率,在安装板2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1。同时可以在多个第一通孔22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21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折边222。这样设置使得气流在第二折边222的作用下,能够形成稳定的空气气流,使得风机组实现进风和出风更加容易。
如图9所示,为达到进一步地优化风机组风道的目的,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0。其中,第二通孔30的横截面呈矩形,如图3所示,该矩形的通孔具有如下特征:第二通孔30的靠近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的第一孔边沿与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的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1,其中,14mm≤L1≤15mm,第二通孔30的靠近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的第二孔边沿与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的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2,其中,20mm≤L2≤21mm,第二通孔30的位于第一孔边沿和第二孔边沿之间的第三孔边沿与第一支撑板21的侧边的最大距离为L3,其中,9mm≤L3≤10mm。其中,优选地,L1=14.8mm,L2=20.6mm,L3=9.5mm。
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还可以用于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加强部10和支撑本体20。支撑本体20用于支撑离心风机,加强部10与支撑本体20相连接。由于在支撑本体上设置了加强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支撑结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耐振性能。即提高了该支撑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强度,增加了该空调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该支撑结构在横向推拉情况下,能够保持位置不变动,支架不变形,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横向冲击能力。
在纵向承受电机重量等引起的惯性载荷激励受迫振动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支撑位置,该支撑结构的体积小不容易变形,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抗公路颠簸能力强。
在支撑板的板腹左右边缘留9.5mm、上下最大宽度为20.6mm的边框,此种空心结构的支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风速,具有流向性好,机组换热效率高,提高了该空调器和具有该空调器的大型设备的性能。如图5至图7所示,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结构的变形效果示意图,图6为设置加强部的支撑结构且该支撑结构均设置有通孔的变形效果示意图,图7为没有设置加强部但是支撑结构的本体设置了通孔的变形效果示意图,从图中显示的数据显然可以得出,将支撑结构设置成通孔,且在支撑结构上设置加强部的支撑结构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现有技术其次,单独将支撑结构设置成通孔形式的支撑结构最不稳定。即由于板腹空心结构弱化了支架的强度,Z字型焊接结构提高了支架的强度,由三款支架仿真分析对比可知,Z字型焊接结构支架在承受随机振动环境方面,比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结构增强了120%,比轻量化支撑结构增强了260%。
Z字型结构设计中不仅包括折边形状,方向,尺寸,更是Z字型的结构。板腹掏空结构重点不在轻量化,更是风道优化设计,对于离心风机侧出风结构特点,以往结构考虑结构可靠性,板腹皆无掏空结构即不会设置通孔结构。造成两侧风道受阻,极大影响机组出风效率。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接支撑结构通过Z字型结构设计,结构可靠、抗压性阈值高,反常规地板腹掏空优化风道结构,降低了机组运行的噪声,显著地提高了该空调器的性能。
折耳向内折并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安装基础上,与板腹在内侧折耳处焊接或打孔,形成半工字型焊接结构。板腹掏空结构,留边尺寸可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高机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车载用离心风机支架的随机振动下的强度,刚度要求,能够耐得住在机组寿命期间内保证支架强度的可靠性要求。
在支架设计初始框架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扰风的流动过程,使风机有效功率达到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车载离心风机的实用性。
在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下,通过合理剪裁,减少支架的惯性特性,确保支架的动态性能。
该支撑结构在横向方向上抗推拉能力强,在纵向方向上能够有效抗由电机引起的惯性载荷激励下的受迫振动能力。板腹反常规的掏空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机组换热效率和出风性能,且结合Z字型加强结构,不但弥补了支架的强度减弱缺陷,而且具有更好的抗动力性能。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本体(20),所述支撑本体(20)用于支撑离心风机;
加强部(10),所述加强部(10)与所述支撑本体(20)相连接;
所述支撑本体(20)包括安装平台和与所述安装平台相连接的支撑部,所述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所述离心风机,所述支撑部和/或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有所述加强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0)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加强部(10)沿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
所述加强部(10)与所述安装平台相连接,所述加强部(10)沿所述安装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安装板(22),其中,
所述安装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板(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安装基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0)包括:
第一折边(11),所述第一折边(11)与所述安装板(22)相连接,所述第一折边(1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安装板(22)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折边(11)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折边(11)相对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0)还包括:
第一加强板(12),所述第一加强板(1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所述安装板(22)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3)中的至少两个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2)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0)还包括:
第二加强板(13),所述第二加强板(1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1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二夹角,和/或,
第三加强板(14),所述第三加强板(1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板(14)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0)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3)和所述第三加强板(14),其中,
所述第二加强板(1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1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围设成第一U形空间,和/或,所述第三加强板(1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板(1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围设成第二U形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折耳(41),
其中,所述加强部(10)还包括第四加强板(15),所述第四加强板(1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一折耳(41)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折耳(42),所述加强部(10)还包括第五加强板(16),所述第五加强板(16)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折耳(42)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0)还包括第四加强板(15)和所述第五加强板(16),
其中,所述第四加强板(1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加强板(1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一折耳(41)围设成第三U形空间,和/或,所述第五加强板(16)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五加强板(16)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3)和所述第二折耳(42)围设成第四U形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2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221)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折边(222)。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2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0)的横截面呈矩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0)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其中,
所述第二通孔(30)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的第一孔边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的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1,其中,14mm≤L1≤15mm,和/或,
所述第二通孔(30)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的第二孔边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的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2,其中,20mm≤L2≤21mm,和/或,
所述第二通孔(30)的位于所述第一孔边沿和所述第二孔边沿之间的第三孔边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侧边的最大距离为L3,其中,9mm≤L3≤10mm。
17.一种空调器,包括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
CN201720140264.6U 2017-02-16 2017-02-16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6771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0264.6U CN206771711U (zh) 2017-02-16 2017-02-16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0264.6U CN206771711U (zh) 2017-02-16 2017-02-16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1711U true CN206771711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40264.6U Active CN206771711U (zh) 2017-02-16 2017-02-16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71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4089A (zh) * 2017-02-16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4089A (zh) * 2017-02-16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1711U (zh)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056206U (zh) 船舱木材干燥系统及其可拆装式干燥介质强制循环装置系统
EP2476599A1 (en) Railway car
CN107990525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设备
CN102538086B (zh) 十匹变频多联中央空调机组
CN20916559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CN108444089A (zh)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178823B (zh) 一种降噪门
CN206265058U (zh) 轨道车辆底架枕梁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JP2002508830A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ファンモジュール
CN110203421A (zh) 尾翼以及包含该尾翼的飞行器
JP2003172528A (ja) ファングリ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7033316U (zh) 一种配置在铝包木窗上的磁条自吸式纱窗结构
CN206658358U (zh) 一种耐震柜体
CN206086275U (zh) 一种公交车厢空气内外循环除霾净化器
CN108019833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394584A (zh) 碳纤维空调机组壳体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7278731A (zh) 一种农作物防风防护装置
CN207774550U (zh) 电梯轿厢结构
CN106524311A (zh) 风机翻转结构和温度调节设备
CN206310614U (zh) 风机翻转结构和温度调节设备
CN106515756A (zh) 一种可调风量和风向的火车通风格栅
JPH033877Y2 (zh)
CN207184232U (zh) 一种有利于电动机通风的机座及采用该机座的电动机
CN205919438U (zh) 一种电器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