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6237U -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 Google Patents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6237U
CN206766237U CN201720174550.4U CN201720174550U CN206766237U CN 206766237 U CN206766237 U CN 206766237U CN 201720174550 U CN201720174550 U CN 201720174550U CN 206766237 U CN206766237 U CN 20676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tay
yoke
interdigital
driving force
whee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45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永贵
罗华德
万宇明
曹桂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1745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62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属于两轮动力车技术领域,涉及轮式动力车后平叉。该后平叉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所述叉臂的后端部均开设有用于插接后轮轴的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为一体。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但增加了后平叉的强度、提升了产品美观度,降低后平叉产品整体重量,而且进一步可以提高后平叉和装饰盖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式动力车技术领域,涉及轮式动力车中后平叉。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增大,两轮动力车以其受交通压力影响小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两轮动力车包含摩托车、电动车、助力自行车等,尤其是电动车,其绿色环保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人们对电动车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动车后平叉是电动车架构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对电动车后轮轴与车架进行固定,平叉装饰盖安装于平叉之上,将平叉与后轮轴的连接部覆盖保护,同时提升美观程度。
图1、2是一种现有后平叉结构。如图所示: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A1、A2,两个叉臂A1、A2均由铝制材料制成,两个叉臂A1、A2的前端部具有相对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一螺栓A3通过各叉臂A1、A2的前端部的连接部将两个叉臂A1、A2连接为一体。由于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两个叉臂A1、A2的连接强度仅仅依靠螺纹和螺栓,其连接强度不足。其连接加工操作比较复杂,特别是连接部位的连接螺孔加工需要非常精准,否则就容易出现两个叉臂A1、A2连接位置不对称的情况,影响车轮安装。再者,由于两个叉臂A1、A2(包括其延伸的连接部)由铝材一体制成,其重量比较大。
另外,各叉臂A1、A2的后端部均开设有用于插接后轮轴的缺口A4。所述的叉臂A1、A2主要采用一个后端部具有缺口的罩体结构。由于电动车的后轮往往是承重的主要部位,因此后平叉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罩体结构的后平叉强度是不够的。因此,为了增加后平叉的强度,有的产品采用在叉臂A1、A2的罩体结构内增加各种形状的加强筋A5,它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增加强度作用,却又破坏了产品的美观,加工难度也有所增加。
再请参阅图3、4,它是另一种现有后平叉结构。如图所示: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A1、A2,两个叉臂A1、A2均由铝制材料制成,两个叉臂A1、A2的前端部具有相对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在各连接部的内端向外突出一具有连接孔的连接体A6,螺栓A3通过各叉臂A1、A2的前端部的连接体A6将两个叉臂A1、A2连接为一体。由于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两个叉臂A1、A2的连接强度仅仅依靠螺纹和螺栓,其连接强度不足,其连接加工操作比较复杂,特别是连接部位的连接螺孔、连接体的加工需要非常精准,否则就容易出现两个叉臂A1、A2连接位置不对称的情况,影响车轮安装。再者,由于两个叉臂A1、A2(包括其延伸的连接部)由铝材一体制成,其重量比较大。
另外,各叉臂A1、A2的后端部均开设有用于插接后轮轴的缺口A4。所述的叉臂A1、A2主要采用一个后端部具有缺口的罩体结构。由于电动车的后轮往往是承重的主要部位,因此后平叉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罩体结构的后平叉强度是不够的。因此,为了增加后平叉的强度,有的产品采用在叉臂A1、A2的罩体结构内增加各种形状的加强筋A5,它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增加强度作用,却又破坏了产品的美观,加工难度也有所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轮式动力车后平叉,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加后平叉的叉臂连接强度,如何降低后平叉的整体重量,以及进一步如何提高后平叉叉臂的强度和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式动力车后平叉,该后平叉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所述叉臂的后端部均开设有用于插接后轮轴的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为一体。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平叉管、转轴和缓冲轴承,还包括上衬板和下衬板,所述上衬板和下衬板的前端焊接在平叉管上,所述叉臂的前端部分别焊接在平叉管、上衬板和下衬板的两侧。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均包括外罩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外罩的内侧。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将所述缺口覆盖。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的后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装饰盖的前部和叉臂之间通过扣接或螺纹连接方式相固定,所述装饰盖的后部具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包括顶盖和后端盖,所述顶盖前部和所述叉臂相固定,所述定位销固连于后端盖上,所述后端盖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的后端相固连,该后端盖与所述叉臂的后端面相抵靠。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后端部开叉形成上叉指一和下叉指一,所述外罩的后端部开叉形成上叉指二和下叉指二,上叉指二和下叉指二向外凸起呈弯曲状,所述上叉指二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与上叉指一相固连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定位槽,所述下叉指二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与下叉指一相固连且两者之间形成另一个所述的定位槽。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的顶盖底部两侧分别固连有相对设置的导向翼板一和导向翼板二,所述上叉指二的下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一,所述下叉指二的上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二,所述导向翼板一能够沿着导向面一滑入且两者相抵靠,所述导向翼板二能够沿着导向面二滑入且两者相抵靠。
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上分别设置减震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叉臂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为一体,与现有技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装精准度高等优点,还有助于增加叉臂的连接强度,降低后平叉产品整体重量。
2、本实用新型中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连接部包括平叉管、转轴和缓冲轴承,还包括上衬板和下衬板,所述上衬板和下衬板的前端焊接在平叉管上,所述叉臂的前端部分别焊接在平叉管、上衬板和下衬板的两侧。也就是说,叉臂的前端部可以分别于平叉管、上衬板和下衬板的两侧进行焊接连接,其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与现有铝铸的产品相比,产品整体重量也大大降低。
3、本实用新型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叉臂包括外罩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外罩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可以增加后平叉的强度,而且避免了原有罩体配合加强筋破坏产品美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叉臂包括外罩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外罩的内侧。外罩结构和加强板相组合可以形成两个定位槽,同时通过设置两个定位销与之配合,提高了后平叉和装饰盖的连接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它和装饰盖的连接结构通过在装饰盖前部通过螺接或扣接方式与叉臂固连,且在装饰盖后部设置定位销与叉臂的后端面上的定位槽插接配合,实现对装饰盖多方向的固定,提升了后平叉和装饰盖的连接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在后平叉和装饰盖的连接结构通过在装饰盖底部设置导向翼板一和导向翼板二,在装饰盖的装配过程中,导向翼板一和导向翼板二能沿外罩上的导向面滑入,装配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后平叉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一种现有后平叉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一种现有后平叉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一种现有后平叉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5、图6所示,它公开了一种轮式动力车后平叉。该后平叉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1、2,所述叉臂1、2的后端部均开设有用于插接后轮轴的缺口4,所述叉臂1、2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叉臂1、2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为一体,与现有技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装精准度高等优点,还有助于增加叉臂的连接强度,降低后平叉产品整体重量。
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述连接部包括平叉管7、转轴8和缓冲轴承9,还包括上衬板10和下衬板11,所述上衬板10和下衬板11的前端焊接在平叉管7上,所述叉臂1、2的前端部分别焊接在平叉管7、上衬板10和下衬板11的两侧。也就是说,叉臂1、2的前端部可以分别于平叉管7、上衬板10和下衬板11的两侧进行焊接连接,其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与现有铝铸的产品相比,产品整体重量也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叉臂1、2均包括外罩111、211和加强板112、212,所述加强板112、212位于外罩111、211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可以增加后平叉的强度,而且避免了原有罩体配合加强筋破坏产品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叉臂1、2(包括外罩111、211和加强板112、212),以及上衬板10和下衬板11均可以采用铸铁件,以便于进行焊接连接,以形成后平叉。
本实用新型的后平叉还包括装饰盖12,所述装饰盖12将所述缺口4覆盖,这样可以保护后轮轴的连接部位,而且提升产品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叉臂1、2的后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装饰盖12的前部和叉臂1、2之间通过扣接或螺纹连接方式相固定,所述装饰盖12的后部具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具体的可以采用如图5、6中的如下结构:所述装饰盖12包括顶盖和后端盖,所述顶盖前部和所述叉臂1、2相固定,所述定位销固连于后端盖上,所述后端盖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的后端相固连,该后端盖与所述叉臂的后端面相抵靠。所述加强板112、212的后端部开叉形成上叉指一和下叉指一,所述外罩111、211的后端部开叉形成上叉指二和下叉指二,上叉指二和下叉指二向外凸起呈弯曲状,所述上叉指二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与上叉指一相固连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定位槽,所述下叉指二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与下叉指一相固连且两者之间形成另一个所述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盖12的顶盖底部两侧分别固连有相对设置的导向翼板一和导向翼板二,所述上叉指二的下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一,所述下叉指二的上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二,所述导向翼板一能够沿着导向面一滑入且两者相抵靠,所述导向翼板二能够沿着导向面二滑入且两者相抵靠。
另外,所述叉臂1、2上分别设置减震吊耳13。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7)

1.一种轮式动力车后平叉,该后平叉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1、2),所述叉臂(1、2)的后端部均开设有用于插接后轮轴的缺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1、2)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为一体;
所述叉臂(1、2)均包括外罩(111、211)和加强板(112、212),所述加强板(112、212)位于外罩(111、21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盖(12),所述装饰盖(12)将所述缺口(4)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1、2)的后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装饰盖(12)的前部和叉臂(1、2)之间通过扣接或螺纹连接方式相固定,所述装饰盖(12)的后部具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12)包括顶盖和后端盖,所述顶盖前部和所述叉臂(1、2)相固定,所述定位销固连于后端盖上,所述后端盖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的后端相固连,该后端盖与所述叉臂的后端面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12、212)的后端部开叉形成上叉指一和下叉指一,所述外罩(111、211)的后端部开叉形成上叉指二和下叉指二,上叉指二和下叉指二向外凸起呈弯曲状,所述上叉指二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与上叉指一相固连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定位槽,所述下叉指二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与下叉指一相固连且两者之间形成另一个所述的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12)的顶盖底部两侧分别固连有相对设置的导向翼板一和导向翼板二,所述上叉指二的下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一,所述下叉指二的上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二,所述导向翼板一能够沿着导向面一滑入且两者相抵靠,所述导向翼板二能够沿着导向面二滑入且两者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1、2)上分别设置减震吊耳(13)。
CN201720174550.4U 2017-02-27 2017-02-27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4550.4U CN206766237U (zh) 2017-02-27 2017-02-27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4550.4U CN206766237U (zh) 2017-02-27 2017-02-27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6237U true CN206766237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455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6237U (zh) 2017-02-27 2017-02-27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6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2989A (zh) * 2019-11-08 2020-01-14 台州华锐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2989A (zh) * 2019-11-08 2020-01-14 台州华锐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66237U (zh) 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CN206938961U (zh) 一种轮式动力车后平叉
CN206537430U (zh) 一种后平叉和后平叉安全结构
CN201792962U (zh) 圆钢骨架的蛙式、龙行双用车
CN212313780U (zh) 电动车车架
CN204801979U (zh)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CN206171028U (zh) 一种薄壁宽轮辋的摩托车铝合金车轮
CN203255328U (zh) 前叉
CN207120836U (zh) 车把组件和自行车
CN206511048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平叉
CN207711737U (zh) 一种大型车用防开焊结构空气悬架系统
CN207580043U (zh) 两轮车车架和自行车
CN201872848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107571729B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N206278204U (zh) 一种适用于商务人士的电动自行车
CN205707096U (zh) 一种新型前叉叉桥连接结构
CN208715396U (zh) 一种两轮车下联板
CN201729244U (zh) 拉式连杆后悬挂装置
CN204124279U (zh) 折叠半箱体式自行车
CN2654483Y (zh) 具有左右转向灯的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10455068U (zh)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CN204279817U (zh) 双梁滑件联动折叠箱式电动车
CN213261807U (zh) 复合轮辐式汽车铝合金轮毂
CN205327282U (zh) 工作款atv车架
CN201077510Y (zh) 五通连接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