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8238U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风道风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38238U CN206738238U CN201720046293.6U CN201720046293U CN206738238U CN 206738238 U CN206738238 U CN 206738238U CN 201720046293 U CN201720046293 U CN 201720046293U CN 206738238 U CN206738238 U CN 206738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leafs
- air
- intra vane
- wheel hub
- out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风道风轮。包括内叶片、外叶片、引风圈和轮毂,所述引风圈套设于所述轮毂外侧,所述内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内侧和所述轮毂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叶片一端与所述引风圈外侧固定连接。通过内叶片和外叶片来增加叶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内叶片和外叶片旋转时,内叶片旋转带动一部分空气向内叶片前方流动,外叶片旋转带动一部分空气向外叶片前方流动,增加风量;而且内叶片设置在外叶片中部,内叶片同时也进行送风,外叶片不会在旋转过程中在内叶片位置处形成涡流,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风量大且噪音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风道风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空调室外机组中大多采用轴流风轮进行散热,轴流风轮包括设置在轮毂上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叶片,叶片以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分布于轮毂上,常规叶片结构轴流风轮旋转时,在叶片吸力面上容易造成低能流体的堆积,在叶片的吸力面上形成尺寸较大的旋涡,致使风轮运转时产生较高的气动噪音。据实验分析,室外机的噪声中50%-70%是由轴流风轮的气动噪声引起的;而且送风量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风道风轮,解决风量小及噪音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风道风轮,包括内叶片、外叶片、引风圈和轮毂,所述引风圈套设于所述轮毂外侧,所述内叶片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内侧和所述轮毂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叶片内端与所述引风圈外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叶片的外端投影宽度大于所述外叶片的内端投影宽度。
进一步,所述外叶片的外端投影宽度等于轮毂的外径尺寸,所述外叶片的内端投影宽度为轮毂外径尺寸的0.6倍,所述外叶片的内端高度等于所述引风圈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外叶片旋转方向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外径尺寸的3.5倍,所述外叶片与旋转方向相对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外径尺寸的4倍。
进一步,所述内叶片与所述外叶片的数量为奇数且数量不少于5片。
进一步,所述外叶片数量大于所述内叶片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风道风轮,包括内叶片、外叶片、引风圈和轮毂,所述引风圈套设于所述轮毂外侧,所述内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内侧和所述轮毂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叶片一端与所述引风圈外侧固定连接。这样,在轮毂外侧设置内叶片和外叶片,通过内叶片和外叶片来增加叶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内叶片和外叶片旋转时,内叶片旋转带动一部分空气向内叶片前方流动,外叶片旋转带动一部分空气向外叶片前方流动,增加风量;而且内叶片设置在外叶片中部,外叶片在旋转送风过程中,内叶片同时也进行送风,外叶片不会在旋转过程中在内叶片位置处形成涡流,不会产生局部空气振动,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因为引风圈套设于轮毂外侧,内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内侧和轮毂外侧固定连接,外叶片一端与引风圈外侧固定连接,使得内叶片与外叶片得到良好的固定,结构强度较高。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风量大且噪音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风道风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风道风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风道风轮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风道风轮的外叶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叶片,2、引风圈,3、内叶片,4、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风道风轮,包括内叶片3、外叶片1、引风圈2和轮毂4,所述引风圈2套设于所述轮毂4外侧,所述内叶片3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2内侧和所述轮毂4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叶片1内端与所述引风圈2外侧固定连接。这样,在轮毂4外侧设置内叶片3和外叶片1,通过内叶片3和外叶片1来增加叶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内叶片3和外叶片1旋转时,内叶片3旋转带动一部分空气向内叶片3前方流动,外叶片1旋转带动一部分空气向外叶片1前方流动,增加风量;而且内叶片3设置在外叶片1中部,外叶片1在旋转送风过程中,内叶片3同时也进行送风,外叶片1不会在旋转过程中在内叶片3位置处形成涡流,不会产生局部空气振动,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因为引风圈2套设于轮毂4外侧,内叶片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2内侧和轮毂4外侧固定连接,外叶片1一端与引风圈2外侧固定连接,使得内叶片3与外叶片1得到良好的固定,结构强度较高。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结构强度高、风量大且噪音小。
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进一步,所述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大于所述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这样,由于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大于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使得单体的外叶片1成扇形,在外叶片1转动时,因为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较宽,外叶片1转动时会带动大量的空气,大量的空气向外叶片1前方运动,增大外叶片1在旋转时产生的风量;但当外叶片1带动的空气量很大时,局部空气产生的压力也相对较大,这样,在外叶片1旋转时,很容易带动局部空气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噪音,所以本实用新型中,将外叶片1的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小于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当外叶片1外端位置处的空气压力较大时,空气会向四周扩散,但是因为叶片的工作原理,外叶片1外端位置所形成的轨迹的空气压力均较大,无法向两侧扩散,所以空气会向外端和内端流散,流向外端的空气直接流散,而流往内端的空气一部分会因为外叶片1内端的宽度较小,相邻两片外叶片1的间隙就相对较大,空气从两片外叶片1的间隙流向外叶片1后方,流散至外叶片1后方的空气会被外叶片1进行再次利用,进行压缩产生风量,以保证在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风量最大化;流往内端的空气另一部分会被因为内叶片3的转动产生向前的气流所带走,从而又得到部分空气来源,进一步保证通风量;向外叶片1内端流散的空气经过分散后,不会产生局部涡流,有效避免由于涡流产生噪音。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为轮毂4的外径尺寸,所述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等于轮毂4外径尺寸的0.6倍,所述外叶片1的内端高度等于所述引风圈2的厚度。这样,通过限定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为轮毂4的外径尺寸,从而确定外叶片1外端的尺寸,当外叶片1外端的尺寸大于轮毂4的外径尺寸时,虽然风量会相应的提升,但是在外叶片1旋转时,因为外叶片1的整体形状偏大,在外叶片1端部的位置的空气还未进过流散就会产生局部涡流,从而产生噪音,当外叶片1外端的尺寸大于轮毂4的外径尺寸时,外叶片1与空气之间的空气阻力也相对较大,增加外叶片1与空气的摩擦力,这样就容易产生噪音,因此将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设计为轮毂4的外径尺寸,即保证风量同时也减少噪音;将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设计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0.6倍,在固定外叶片1内端时,需要保证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高度等于所述轮毂4的厚度,所以外叶片1会向一侧倾斜,同时外叶片1内端的两侧与引风圈2的两侧平滑过渡,不会形成阶梯的结构,保证不会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外叶片1旋转方向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3.5倍,所述外叶片1与旋转方向相对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4倍。这样,由于外叶片1旋转方向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3.5倍,外叶片1与旋转方向相对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4倍,通过限定外叶片1的弧度尺寸来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的整体直径,当两侧弧度尺寸分别大于3.5倍和4倍时,双风道风轮的整体直径就会相对提升,一方面增大了电机的负荷,由于电机的负荷增大,风轮整体在转动时就会产生振动,不但有损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在旋转过程中还会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双风道风轮的整体直径的提升相当于增大外叶片1的面积,因为外叶片1的整体形状偏大,在外叶片1端部的位置的空气还未进过流散就会产生局部涡流,从而产生噪音,当外叶片1外端的尺寸大于轮毂4的外径尺寸时,外叶片1与空气之间的空气阻力也相对较大,增加外叶片1与空气的摩擦力,这样就容易产生噪音;当当两侧弧度尺寸分别小于3.5倍和4倍时,相当于减小内叶片3与外叶片1和空气的接触面积,风量就会相应的减少,无法保证风量;将外叶片1旋转方向的一侧的弧度尺寸设计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3.5倍,外叶片1与旋转方向相对的一侧的弧度尺寸设计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4倍,具有在保证风量大的同时也保证噪音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风轮,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内叶片3与所述外叶片1的数量为奇数且数量不少于5片。这样,这是因为如果内叶片3与外叶片1数量为偶数时,并形成对称排列方式的话,那么不但使得结构自身的平衡性难以调整,而且容易内叶片3与外叶片1在高速运转时产生更多的共振,从而导致内叶片3与外叶片1无法长时间承受共振产生的疲劳,最终出现内叶片3与外叶片1断裂等情况,以及内叶片3与外叶片1在高速运转时产生更多的共振,共振产生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感知度;而当风扇叶片数是奇数时,奇数的叶片组合能比偶数的叶片组合带来更多的性能优势;设置内叶片3与外叶片1的数量不少于5片是为了保证内叶片3、外叶片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保证风量。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叶片1数量大于所述内叶片3的数量。这样,由于内叶片3与外叶片1的行程不一样,外叶片1的行程大于内叶片3的行程,所以当内叶片3与外叶片1的数量一样时,内叶片3的送风量会大于外叶片1的送风量,两股风量差较大就会产生局部空气振动,产生噪音,将外叶片1数量大于所述内叶片3的数量,可以有效保证内叶片3与外叶片1的送风量,从而保证风量的同时,不会产生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风道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叶片(3)、外叶片(1)、引风圈(2)和轮毂(4),所述引风圈(2)套设于所述轮毂(4)外侧,所述内叶片(3)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圈(2)内侧和所述轮毂(4)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叶片(1)内端与所述引风圈(2)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大于所述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所述外叶片(1)旋转方向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3.5倍,所述外叶片(1)与旋转方向相对的一侧的弧度尺寸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4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片(1)的外端投影宽度等于轮毂(4)的外径尺寸,所述外叶片(1)的内端投影宽度为轮毂(4)外径尺寸的0.6倍,所述外叶片(1)的内端高度等于所述引风圈(2)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风道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片(3)与所述外叶片(1)的数量为奇数且数量不少于5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道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片(1)数量大于所述内叶片(3)的数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46293.6U CN206738238U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46293.6U CN206738238U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38238U true CN206738238U (zh) | 2017-12-12 |
Family
ID=6055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46293.6U Active CN206738238U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382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0758A (zh) * | 2017-01-16 | 2017-05-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
2017
- 2017-01-16 CN CN201720046293.6U patent/CN2067382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0758A (zh) * | 2017-01-16 | 2017-05-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CN106640758B (zh) * | 2017-01-16 | 2023-03-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70357B2 (ja) | 軸流ファン、及び、その軸流ファン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 |
US9234524B2 (en) | Boundary layer controlled logarithmic spiral blade | |
CN106640758A (zh)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
CN202532618U (zh) | 一种卡式空调机以及应用于该卡式空调机的降噪栅格 | |
CN107975494B (zh) | 轴流风轮和空调 | |
CN204591782U (zh) | 鼓风机叶轮及包含该叶轮的鼓风机 | |
CN102345638A (zh) | 斜流风扇和具有该斜流风扇的空调机 | |
WO2018232838A1 (zh) | 风轮、风机及制冷设备 | |
KR102249794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CN104343729A (zh) | 叶轮以及送风机 | |
CN206738238U (zh) | 一种双风道风轮 | |
CN102536900A (zh) | 一种轴流风轮 | |
CN102562658A (zh) | 一种风冷冰箱用的离心风机叶轮 | |
CN103486083A (zh) | 风机的风叶轮 | |
CN203362603U (zh) | 风扇及空调器 | |
CN203453116U (zh) | 一种双风向散热风扇 | |
CN207420973U (zh) | 空调器、轴流风机及其风道 | |
CN202883468U (zh) |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 |
CN208046389U (zh) | 一种串励电机结构 | |
WO2021017153A1 (zh) | 轴流风叶、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 |
CN104895838A (zh) | 轴流风叶及轴流风机 | |
CN102120490A (zh) | 风洞式飞行器 | |
CN209246263U (zh) | 风叶及空调组件 | |
CN207117389U (zh) | 一种隔音电机 | |
CN203009334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器用内循环离心式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