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8135U -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 Google Patents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8135U
CN206738135U CN201720227837.9U CN201720227837U CN206738135U CN 206738135 U CN206738135 U CN 206738135U CN 201720227837 U CN201720227837 U CN 201720227837U CN 206738135 U CN206738135 U CN 206738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wer cylinder
pump
cylinde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278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仕贵
王旱祥
兰文剑
王凤林
石郑健
彭宏钊
鲍蕊
车家琪
陈松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202278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8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8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813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包括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动力缸部分、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及柱塞泵部分,动力缸部分包括无杆腔动力管线、有杆腔动力管线、缸底、动力缸内筒、活塞、活塞杆、导向套及动力缸外筒,其中动力缸外筒的上、下端分别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和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连接,动力缸内筒的上端与缸底连接,下端通过导向套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连接,活塞杆与导向套滑动连接,活塞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和活塞和柱塞泵部分的柱塞连接,无杆腔动力管线和有杆腔动力管线与缸动力缸部分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力无杆排采,解决了杆管偏磨问题。

Description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背景技术
煤层气排采是通过抽排将水从煤层气井内排出,使煤储层压力降低到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值以下,从而使吸附态甲烷解吸为大量游离态甲烷并运移至井口。
煤层气主要存在于山区,现有的煤层气排采设备大都是石油开采的常规抽油设备,需要在山体之上建造开采平台,对山体破坏严重,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且所建造平台可利用空间小,要想实现商业化生产,需要由几口甚至几十口井组成的基于单井排采机理井群来达到这一目的;常规抽油设备中的抽油杆容易造成偏磨,大大缩短了检泵周期,故而大大增加了成本,严重影响了煤层气排采的连续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以解决现有抽油设备中的抽油杆容易造成偏磨,缩短了检泵周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动力缸部分、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及柱塞泵部分,所述动力缸部分包括无杆腔动力管线、有杆腔动力管线、缸底、动力缸内筒、活塞、活塞杆、导向套及动力缸外筒,其中动力缸外筒的上端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连接,下端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连接,所述动力缸内筒设置于动力缸外筒内、且上端与缸底连接,所述动力缸内筒的下端通过导向套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连接,所述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上设有连通内外腔的通孔,所述活塞杆容置于动力缸内筒内、且与导向套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有与动力缸内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下端与柱塞泵部分的柱塞连接,所述无杆腔动力管线和有杆腔动力管线由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引入、且分别与缸动力缸部分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通。
所述无杆腔动力管线和有杆腔动力管线结构相同,均包括动力钢管、穿越接头、动力管接头及动力软管,其中穿越接头穿过变径法兰接头部分上设有的穿线孔、且两端通过动力管接头分别与动力钢管和动力软管连接,所述动力钢管位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的外侧,所述动力软管设置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的内侧、且与缸底上设有的动力缸上进液口或导向套上设有的动力缸下进液口连通,所述穿越接头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上的穿线孔通过动力密封环密封。
所述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包括上变径法兰接头、法兰连接螺栓、弹簧垫片、法兰连接螺母及下变径法兰接头,其中上变径法兰接头和下变径法兰接头的通过法兰连接螺栓和法兰连接螺母连接,所述上变径法兰接头和下变径法兰接头之间设有弹簧垫片。
所述上变径法兰接头包括上变径连接管及与其端部连接的上法兰盘,所述上法兰盘上对称设有上法兰豁口,所述下变径法兰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变径连接管、颈部及下法兰盘所述下法兰盘上对称设有下法兰豁口,所述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通过法兰连接螺栓和法兰连接螺母连接。
所述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包括出液口接头和双接头,其中双接头的下端与所述柱塞泵部分的壳体连接,上端内壁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由内到外分别与出液口接头和动力缸外筒的下端连接,所述出液口接头的上端与所述导向套连接,所述出液口接头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口。
所述柱塞泵部分包括泵筒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泵筒内的上游动阀、柱塞、下游动阀及固定阀,其中柱塞与泵筒内壁滑动配合、且两端分别与上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连接,所述上游动阀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阀与泵筒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阀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外壁与所述泵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罩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导流孔。
所述泵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加长泵筒、主泵筒及下加长泵筒,所述上加长泵筒和主泵筒之间通过上泵筒接箍连接,所述主泵筒和下加长泵筒之间通过下泵筒接箍连接。
所述上游动阀包括上游动阀阀罩及由上至下容置于上游动阀阀罩内的上游动阀阀球和上游动阀阀座,所述上游动阀阀罩的上端通过活塞杆柱塞接箍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连接,下端通过内螺纹柱塞接头与柱塞连接;所述下游动阀包括下游动阀阀罩、下游动阀阀球、下游动阀阀座及下游动阀压帽,其中上游动阀阀罩的上端与所述柱塞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游动阀压帽与上游动阀阀罩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游动阀阀球和下游动阀阀座由上至下容置于下游动阀阀罩内。
所述固定阀包括固定阀阀罩、固定阀阀球、固定阀阀座及固定阀压盖,其中固定阀阀罩的上端通过固定阀泵筒接箍与泵筒连接,所述固定阀压盖与固定阀阀罩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阀阀球和固定阀阀座由上至下依次容置于固定阀阀罩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力无杆排采,从根本上解决了杆管偏磨问题;“多机联动”充分考虑了煤层气井场同一井台多井联合排采的状况,通过液控系统,实现多机联动,调参方便且调参范围大;采用小油管设计,使得油套环空空间增大,有利于布置直径更大的动力液管线,以减小动力液的沿程压力损失;采用动力缸双层筒结构设计,井液由底部筛管进入,经抽油泵排出到泵的上方,然后流经动力缸内外筒之间的环空进入上部油管,被排出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径法兰接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变径法兰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变径法兰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缸缸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塞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游动阀阀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游动阀阀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阀阀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1为动力钢管,1.2为上变径法兰接头,1.2.1上变径连接管,1.2.2上法兰盘,1.2.3为上法兰豁口,1.2.4为上法兰连接孔,1.3为法兰连接螺栓,1.4为弹簧垫片,1.5为法兰连接螺母,1.6为动力密封环,1.7为穿越接头,1.8为动力管接头,1.9为动力软管,1.10为下变径法兰接头,1.10.1为下变径连接管,1.10.2为颈部,1.10.3为下法兰盘,1.10.4为下法兰豁口,1.10.5为下法兰连接孔,2为动力缸部分,2.1为无杆腔动力管线,2.2为有杆腔动力管线,2.3为缸底,2.3.1为定位止口,2.3.2为动力缸上进液口,2.4为动力缸内筒,2.5为活塞杆活塞连接螺母,2.6为活塞,2.6.1为活塞内止口,2.7为活塞杆,2.8为导向套,2.8.1为导向套外止口,2.8.2为导向套内止口,2.8.3为内导向面,2.8.4为动力缸下进液口,2.9为动力缸外筒,3为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1为出液口接头,3.1.1为出液口接头内止口,3.1.2为出液口,3.2为双通接头,3.2.1为双通接头上止口a,3.2.2为双通接头上止口b,3.2.3为双通接头下止口,4为柱塞泵部分,4.1为上加长泵筒,4.2为活塞杆柱塞接箍,4.3为上游动阀,4.3.1为上游动阀阀罩,4.3.1.1为上游动阀阀罩通液孔,4.3.2为上游动阀阀球,4.3.3为上游动阀阀座,4.4为上泵筒接箍,4.5为内螺纹柱塞接头,4.6为泵筒,4.7为内螺纹整体式柱塞,4.8为下泵筒接箍,4.9为下游动阀,4.9.1为下游动阀阀罩,4.9.1.1为下游动阀阀罩通液孔,4.9.2为下游动阀阀球,4.9.3为下游动阀阀座,4.9.4为下游动阀压帽,4.10为下加长泵筒,4.11为固定阀泵筒接箍,4.12为导流罩,4.12.1为导流孔,4.13为固定阀阀体,4.13.1为固定阀阀罩,4.13.1.1为固定阀阀罩进液口,4.13.2为固定阀阀球,4.13.3为固定阀阀座,4.13.4为固定阀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动力缸部分2、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及柱塞泵部分4,其中动力缸部分2包括无杆腔动力管线2.1、有杆腔动力管线2.2、缸底2.3、动力缸内筒2.4、活塞2.6、活塞杆2.7、导向套2.8及动力缸外筒2.9,其中动力缸外筒2.9的上端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螺纹连接,下端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连接,动力缸内筒2.4设置于动力缸外筒2.9内、且上端与缸底2.3螺纹连接,动力缸内筒2.4的下端通过导向套2.8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螺纹连接,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上设有连通内外腔的通孔,活塞杆2.7容置于动力缸内筒2.4内、且与导向套2.8滑动连接,活塞杆2.7的上端设有与动力缸内筒2.4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2.6,下端与柱塞泵部分4的柱塞连接,无杆腔动力管线2.1和有杆腔动力管线2.2由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引入、且分别与缸动力缸部分2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通。上变径法兰接头1.2通过螺纹连接上部连接油管,
进一步地,活塞2.6通过活塞杆活塞连接螺母2.5与活塞杆2.7连接,活塞杆活塞连接螺母2.5与活塞2.6的活塞内止口2.6.1定位连接,如图7所示。
如图2所示,无杆腔动力管线2.1和有杆腔动力管线2.2结构相同,均包括动力钢管1.1、穿越接头1.7、动力管接头1.8及动力软管1.9,其中穿越接头1.7穿过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上设有的穿线孔、且两端通过动力管接头1.8分别与动力钢管1.1和动力软管1.9螺纹连接,动力钢管1.1位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的外侧,动力软管1.9设置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的内侧、且与缸底2.3上设有的动力缸上进液口2.3.2或导向套2.8上设有的动力缸下进液口2.8.4连通,如图6、图8所示。穿越接头1.7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上的穿线孔通过动力密封环1.6密封。
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包括上变径法兰接头1.2、法兰连接螺栓1.3、弹簧垫片1.4、法兰连接螺母1.5及下变径法兰接头1.10,其中上变径法兰接头1.2和下变径法兰接头1.10的通过法兰连接螺栓1.3和法兰连接螺母1.5连接,上变径法兰接头1.2和下变径法兰接头1.10之间设有弹簧垫片1.4。
如图3-4所示,上变径法兰接头1.2包括上变径连接管1.2.1及与其端部连接的上法兰盘1.2.2,上法兰盘1.2.2上对称设有上法兰豁口1.2.3。下变径法兰接头1.10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变径连接管1.10.1、颈部1.10.2及下法兰盘1.10.3下法兰盘1.10.3上对称设有下法兰豁口1.10.4,上法兰盘1.2.2与下法兰盘1.10.3通过法兰连接螺栓1.3和法兰连接螺母1.5连接、且上法兰豁口1.2.3和下法兰豁口1.10.4相对应,动力钢管1.1容置于上法兰豁口1.2.3和下法兰豁口1.10.4内。
如图9-11所示,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包括出液口接头3.1和双接头3.2,其中双接头3.2的下端与柱塞泵部分4的壳体螺纹连接、且通过双通接头下止口3.2.3定位,上端内壁设有阶梯孔,即由外到内设置的双通接头上止口a3.2.1和双通接头上止口b3.2.2,其中双通接头上止口a3.2.1和动力缸外筒2.9的下端连接,双通接头上止口b3.2.2与出液口接头3.1的下端螺纹连接,出液口接头3.1的上端与螺纹导向套2.8连接、且通过出液口接头内止口3.1.1定位,出液口接头3.1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口3.1.2。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出液口接头3.1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四个大小相同的出液口3.1.2。
如图12所示,柱塞泵部分4包括泵筒4.6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泵筒4.6内的上游动阀4.3、柱塞4.7、下游动阀4.9及固定阀4.13,其中柱塞4.7与泵筒4.6内壁滑动配合、且两端分别与上游动阀4.3和下游动阀4.9连接,上游动阀4.3与活塞杆2.7的下端连接,固定阀4.13与泵筒4.6的下端固定连接。
固定阀4.13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罩4.12,导流罩4.12的外壁与泵筒4.6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导流罩4.12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导流孔4.12.1,如图15所示。
泵筒4.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加长泵筒4.1、主泵筒及下加长泵筒4.10,上加长泵筒4.1和主泵筒之间通过上泵筒接箍4.4连接,主泵筒和下加长泵筒4.10之间通过下泵筒接箍4.8连接。上加长泵筒4.1的上端与双通接头3.2的下端螺纹连接。
上游动阀4.3包括上游动阀阀罩4.3.1及由上至下容置于上游动阀阀罩4.3.1内的上游动阀阀球4.3.2和上游动阀阀座4.3.3,上游动阀阀罩4.3.1的上端通过活塞杆柱塞接箍4.2与活塞杆2.7的下端连接,下端通过内螺纹柱塞接头4.5与柱塞4.7连接;上游动阀阀罩4.3.1上沿周向设有多个上游动阀阀罩通液孔4.3.1.1,如图13所示。
下游动阀4.9包括下游动阀阀罩4.9.1、下游动阀阀球4.9.2、下游动阀阀座4.9.3及下游动阀压帽4.9.4,其中上游动阀阀罩4.3.1的上端与柱塞4.7的下端连接,下游动阀压帽4.9.4与上游动阀阀罩4.3.1的下端连接,下游动阀阀球4.9.2和下游动阀阀座4.9.3由上至下容置于下游动阀阀罩4.9.1内。下游动阀阀罩4.9.1的内部隔板上设有多个下游动阀阀罩通液孔4.9.1.1,如图14所示。
固定阀4.13包括固定阀阀罩4.13.1、固定阀阀球4.13.2、固定阀阀座4.13.3及固定阀压盖4.13.4,其中固定阀阀罩4.13.1的上端通过固定阀泵筒接箍4.11与下加长泵筒4.10的底部螺纹连接,固定阀压盖4.13.4与固定阀阀罩4.13.1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阀阀球4.13.2和固定阀阀座4.13.3由上至下依次容置于固定阀阀罩4.13.1内。固定阀阀罩4.13.1的内部隔板上设有多个固定阀阀罩通液孔4.13.1.1,如图16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上冲程时,动力液由有杆腔动力管线2.2进入导向套2.8,从而进入动力缸部分2下腔,动力液推动活塞杆2.7向上运行,活塞杆2.7通过活塞杆柱塞接箍4.2带动柱塞4.7向上运动,固定阀阀球4.13.2在上下压力差的作用下上行,外部液体沿固定阀4.13、导流罩4.12、固定阀泵筒接箍4.11、下加长泵筒4.10、下泵筒接箍4.8进入泵筒4.6内部。
下冲程时,动力液由无杆腔动力管线2.1进入缸底2.3,从而进入动力缸部分2上腔,动力液推动活塞杆2.7向下运行,活塞杆2.7通过活塞杆柱塞接箍4.2推动内螺纹整体式柱塞4.7向下运动,固定阀4.13与下游动阀压帽4.9.4之间体积减小,固定阀4.13关闭,上游动阀4.3和下游动阀4.9打开,泵筒4.6内液体沿柱塞4.7、上游动阀4.3、出液口接头3.1、双通接头3.2、动力缸外筒2.9、下变径法兰接头1.10、弹簧垫片1.4、上变径法兰接头1.2进入外部油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整体分为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动力缸部分、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柱塞泵部分四大部分,按照自上而下的安装顺序,利用螺纹连接依次连接油管、变径法兰接头部分、动力缸部分、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柱塞泵部分,动力缸内筒连接出液口接头,与动力缸外筒利用螺纹连接连接双通接头,其中变径法兰接头部分通过螺纹连接上部油管,下部连接动力缸外筒,在其内部出液口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动力缸部分,动力缸外筒底部和出液口接头下部螺纹连接柱塞泵部分;变径法兰接头部分连接外部动力钢管和内部动力软管输送动力液到动力缸内部,通过改变内径大小连接油管和动力缸外筒;动力缸部分通过上腔或下腔的动力液推动活塞杆上下运动,活塞杆带动柱塞泵部分的柱塞上下往复运动,动力缸外筒给进入柱塞泵部分的液体提供流动空间,使其向上运行;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利用螺纹连接动力缸部分和柱塞泵部分,使得柱塞泵部分内部液体通过出液口接头表面出液口进入动力缸外筒内部;柱塞泵部分内部柱塞上下运动改变泵内压差,通过上游动阀阀体、下游动阀阀体、固定阀阀体的开启和关闭,不断抽取井下液体,进入泵筒内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力无杆排采,避免杆管偏磨及断脱;采用“多机联动”,调参方便且调参范围大;采用小油管设计,减小动力液的沿程压力损失;采用动力缸双层筒结构设计,井液由底部筛管进入,流经柱塞泵和动力缸内外筒之间的环空进入上部油管,进而排出地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动力缸部分(2)、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及柱塞泵部分(4),所述动力缸部分(2)包括无杆腔动力管线(2.1)、有杆腔动力管线(2.2)、缸底(2.3)、动力缸内筒(2.4)、活塞(2.6)、活塞杆(2.7)、导向套(2.8)及动力缸外筒(2.9),其中动力缸外筒(2.9)的上端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连接,下端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连接,所述动力缸内筒(2.4)设置于动力缸外筒(2.9)内、且上端与缸底(2.3)连接,所述动力缸内筒(2.4)的下端通过导向套(2.8)与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连接,所述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上设有连通内外腔的通孔,所述活塞杆(2.7)容置于动力缸内筒(2.4)内、且与导向套(2.8)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2.7)的上端设有与动力缸内筒(2.4)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2.6),下端与柱塞泵部分(4)的柱塞连接,所述无杆腔动力管线(2.1)和有杆腔动力管线(2.2)由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引入、且分别与缸动力缸部分(2)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腔动力管线(2.1)和有杆腔动力管线(2.2)结构相同,均包括动力钢管(1.1)、穿越接头(1.7)、动力管接头(1.8)及动力软管(1.9),其中穿越接头(1.7)穿过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上设有的穿线孔、且两端通过动力管接头(1.8)分别与动力钢管(1.1)和动力软管(1.9)连接,所述动力钢管(1.1)位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的外侧,所述动力软管(1.9)设置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的内侧、且与缸底(2.3)上设有的动力缸上进液口(2.3.2)或导向套(2.8)上设有的动力缸下进液口(2.8.4)连通,所述穿越接头(1.7)与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上的穿线孔通过动力密封环(1.6)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法兰接头部分(1)包括上变径法兰接头(1.2)、法兰连接螺栓(1.3)、弹簧垫片(1.4)、法兰连接螺母(1.5)及下变径法兰接头(1.10),其中上变径法兰接头(1.2)和下变径法兰接头(1.10)的通过法兰连接螺栓(1.3)和法兰连接螺母(1.5)连接,所述上变径法兰接头(1.2)和下变径法兰接头(1.10)之间设有弹簧垫片(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径法兰接头(1.2)包括上变径连接管(1.2.1)及与其端部连接的上法兰盘(1.2.2),所述上法兰盘(1.2.2)上对称设有上法兰豁口(1.2.3),所述下变径法兰接头(1.10)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变径连接管(1.10.1)、颈部(1.10.2)及下法兰盘(1.10.3)所述下法兰盘(1.10.3)上对称设有下法兰豁口(1.10.4),所述上法兰盘(1.2.2)与下法兰盘(1.10.3)通过法兰连接螺栓(1.3)和法兰连接螺母(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缸柱塞泵接头部分(3)包括出液口接头(3.1)和双接头(3.2),其中双接头(3.2)的下端与所述柱塞泵部分(4)的壳体连接,上端内壁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由内到外分别与出液口接头(3.1)和动力缸外筒(2.9)的下端连接,所述出液口接头(3.1)的上端与所述导向套(2.8)连接,所述出液口接头(3.1)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口(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部分(4)包括泵筒(4.6)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泵筒(4.6)内的上游动阀(4.3)、柱塞(4.7)、下游动阀(4.9)及固定阀(4.13),其中柱塞(4.7)与泵筒(4.6)内壁滑动配合、且两端分别与上游动阀(4.3)和下游动阀(4.9)连接,所述上游动阀(4.3)与所述活塞杆(2.7)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阀(4.13)与泵筒(4.6)的下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阀(4.13)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罩(4.12),所述导流罩(4.12)的外壁与所述泵筒(4.6)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罩(4.12)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导流孔(4.1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4.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加长泵筒(4.1)、主泵筒及下加长泵筒(4.10),所述上加长泵筒(4.1)和主泵筒之间通过上泵筒接箍(4.4)连接,所述主泵筒和下加长泵筒(4.10)之间通过下泵筒接箍(4.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动阀(4.3)包括上游动阀阀罩(4.3.1)及由上至下容置于上游动阀阀罩(4.3.1)内的上游动阀阀球(4.3.2)和上游动阀阀座(4.3.3),所述上游动阀阀罩(4.3.1)的上端通过活塞杆柱塞接箍(4.2)与所述活塞杆(2.7)的下端连接,下端通过内螺纹柱塞接头(4.5)与柱塞(4.7)连接;所述下游动阀(4.9)包括下游动阀阀罩(4.9.1)、下游动阀阀球(4.9.2)、下游动阀阀座(4.9.3)及下游动阀压帽(4.9.4),其中上游动阀阀罩(4.3.1)的上端与所述柱塞(4.7)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游动阀压帽(4.9.4)与上游动阀阀罩(4.3.1)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游动阀阀球(4.9.2)和下游动阀阀座(4.9.3)由上至下容置于下游动阀阀罩(4.9.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阀(4.13)包括固定阀阀罩(4.13.1)、固定阀阀球(4.13.2)、固定阀阀座(4.13.3)及固定阀压盖(4.13.4),其中固定阀阀罩(4.13.1)的上端通过固定阀泵筒接箍(4.11)与泵筒(4.6)连接,所述固定阀压盖(4.13.4)与固定阀阀罩(4.13.1)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阀阀球(4.13.2)和固定阀阀座(4.13.3)由上至下依次容置于固定阀阀罩(4.13.1)内。
CN201720227837.9U 2017-03-08 2017-03-08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38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27837.9U CN206738135U (zh) 2017-03-08 2017-03-08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27837.9U CN206738135U (zh) 2017-03-08 2017-03-08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8135U true CN206738135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27837.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38135U (zh) 2017-03-08 2017-03-08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81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1668A (zh) * 2017-03-08 2017-06-06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1668A (zh) * 2017-03-08 2017-06-06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1147A (zh) 一种环空压力井下控制阀
CN105781508A (zh) 一种小直径注水井用的定压节流装置
CN202500540U (zh) 三通道注采井口装置
CN206738135U (zh)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CN102242614A (zh) 同轴双层注气井口装置
CN201753593U (zh) 外挂式防喷器液控箱
CN201137564Y (zh) 井下抽油泵
CN206988079U (zh) 一种液压式抽油泵
CN106837291B (zh) 非常规气井口内油套环空气液分离装置
CN109707327A (zh) 一种同心双管分注带压作业管柱
CN203879480U (zh) 一种机抽井圆柱式分离器
CN106801668B (zh) 液压驱动煤层气井排采管式泵
CN104695899A (zh) 一种页岩气压裂井口装置
CN204200167U (zh) 一种用于拉链式压裂井口的分流管汇
CN201763304U (zh) 一种与抽油管柱连接为一体的防垢防砂器装置
CN208966249U (zh) 一种紧凑型同轴双管注采井口装置
CN108071365A (zh) 一种煤层气采气、排水与注水一体化管柱
CN207406313U (zh) 一种环空压力井下控制阀
CN201050329Y (zh) 井口试压封隔器
CN203879719U (zh) 一种注气采油一体化泵
CN203879482U (zh) 一种机抽井旋流式分离器
CN206636537U (zh) 采油井井口防倒灌装置
CN214616480U (zh) 一种油田注水井注水分层多管分注系统
CN107269249A (zh) 偏置出油阀小直径抽油泵
CN204804767U (zh) 一种可投捞式高压注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