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9543U -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9543U
CN206679543U CN201621306043.3U CN201621306043U CN206679543U CN 206679543 U CN206679543 U CN 206679543U CN 201621306043 U CN201621306043 U CN 201621306043U CN 206679543 U CN206679543 U CN 206679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idewall
top cover
sealing container
roof
bottl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60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文岭
郭梦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060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9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9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9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所述瓶盖包括顶壁、筒状侧壁、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所述顶壁,且所述顶壁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上;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开合;如图所示的,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所述筒状侧壁通过所述凸棱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且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以在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闭合时使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筒状侧壁上表面的沟槽内以使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之间气密封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造瓶盖的塑料。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背景技术
密封容器的一直是一种常见的容器,由于其采用无害金属制成,且在使用后可以完整回收再利用,因此一直广受欢迎,大量应用在罐头、饮料等食品领域。现有的密封容器的都包括罐体和顶壁,在定壁上设有一个能够在拉环作用下被开启的口(常见于饮料);或是整个顶壁可以在拉环作用下被整体拉起(常见于罐头)。
饮料密封容器早已经是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其饮用方式是在口上覆盖的金属被拉环作用下移除后,人的嘴会直接接触密封容器的顶壁和部分侧壁,而顶壁与侧壁都是一直暴露在外的,因此一直被认为存在卫生隐患。很多人被迫采用吸管的方式来饮用,以防止嘴直接接触密封容器的外表面。
而无论是饮料密封容器还是罐头密封容器,还都存在另一个问题,即:一旦密封容器被开启后,就无法再次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密封容器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且使用方便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所述瓶盖包括顶壁、筒状侧壁、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所述顶壁,且所述顶壁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上;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开合;如图所示的,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所述筒状侧壁通过所述凸棱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且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以在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闭合时使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筒状侧壁上表面的沟槽内以使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之间气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设有连接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内表面的凸棱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机构为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的与所述凸棱位置和形状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转轴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筒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卡座,以在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顶盖可开合的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顶盖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高度与所述顶盖与顶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以在所述顶盖关闭时支撑在所述顶壁的上表面上。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密封容器,所述瓶盖包括顶壁、筒状侧壁、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所述顶壁,且所述顶壁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上;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开合;如图所示的,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所述筒状侧壁通过所述凸棱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且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以在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闭合时使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筒状侧壁上表面的沟槽内以使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之间气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设有连接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内表面的凸棱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容器的瓶盖为塑料瓶盖。
进一步,用于制造塑料瓶盖的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玉米淀粉40-60份、改性蒙脱土5-10份、生物降解剂10-20份、聚乙烯40-60份、聚乙烯醇10-15份、纳米阻燃复合物15-25份、紫外线吸收剂3-5份、抗氧剂6-8份、三氧化二锑15-20份、环氧氯丙烷8-10份、聚酰胺12-15份、聚羟基丁酸酯12-15份、糠醇树脂8-10份、玻璃纤维10-12份、硬脂酸锌7-9份、低碳醇3-6份、甲基丙烯酸酯2-4份、环氧植物油4-6份、植物蛋白纤维素6-8份、木质纤维粉6-8份、分散剂3-5份、增塑剂4-6份、偶联剂6-8份。
进一步,所述的纳米阻燃复合剂的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硅羟基磷灰石、凹凸棒、红磷、蒙脱土、水滑石、钛白粉、方解石、高岭土按照20:10:8:8:6:5:5:3的重量份数配比混合,加入到100份二甲亚砜(DMSO)和30份甲醇的混合溶液中,于68℃搅拌50小时,过滤,并用60℃温度的热乙醇洗3次除去过量的二甲亚砜(DMSO),放入真空干燥箱,在60℃温度干燥24小时,研磨过筛,得一次改性阻燃复合物;
第二步,将1份一次改性阻燃复合物、8份醋酸钾和20份蒸馏水混合,于温度55℃搅拌8小时以上,在温度28℃,先在超声电功率400W条件下分散2小时,然后再在超声电功率300W条件下分散2.5小时。过滤,并用蒸馏水洗3次,85℃真空干燥24小时,研磨过筛,得二次改性阻燃复合物;
第三步,将上述1份二次改性阻燃复合物在800W功率超声波分散30min,用恒温加热装置加热到88℃,并用机械搅拌器以转速1200r/min搅拌60分钟;得纳米阻燃复合物;
进一步,所述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将300份浓硫酸分散于100份水中,搅拌均匀得酸性复合插层水溶液;将15份蒙脱土加入到酸性复合插层水溶液中,90℃高速搅拌2h,趁热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抽滤,烘干,研磨,过200目筛得到中间物A;然后将中间物A分散在12份浓度为30%的乙醇水溶液中,在60℃水浴中超声-机械搅拌分散2.5h得到中间物B,然后向中间物B中添加5份硅烷偶联剂KH-570和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升温至85℃,保温5h,保温的过程中通氮气,并缓慢滴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溶液,最后将反应产物倒出,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分层,去除上层清液,将下层反应产物进行抽滤,洗涤,8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过200目筛,即得到改性蒙脱土;
进一步,所述抗氧剂是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68;
进一步,所述塑料的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改性蒙脱土、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三氧化二锑、环氧氯丙烷、聚酰胺、聚羟基丁酸酯、糠醇树脂、玻璃纤维、硬脂酸锌、低碳醇、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植物油、植物蛋白纤维素、木质纤维粉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40分钟,混合成均匀的混溶体;
第二步,玉米淀粉、聚乙烯、聚乙烯醇、纳米阻燃复合物、分散剂、增塑剂、偶联剂和水依次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40分钟,混合成均匀的混溶体;
第三步,通过计量泵和失重式计量喂料器将步骤(1)、(2)得到的混溶体和植物染料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和挤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和密封容器,能够通过顶盖来保护密封容器与人接触位置不会被污染,且在密封容器的拉环被打开后还可以密封容器的罐体,能够非常方便的开启和关闭顶盖,兼顾了便利性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容器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所述瓶盖包括顶壁1、筒状侧壁4、拉环3,所述拉环3固定在所述顶壁1,且所述顶壁1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4上;还包括顶盖2,所述顶盖2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4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1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4开合;如图3所示的,其中所述筒状侧壁4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4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42,所述筒状侧壁4通过所述凸棱42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4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41,且所述顶盖2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21,以在所述顶盖2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4闭合时使所述凸起21插入所述筒状侧壁4上表面的沟槽41内以使所述顶盖2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4之间气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设有连接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内表面的凸棱42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机构为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的与所述凸棱42位置和形状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转轴机构5以与所述筒状侧壁4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扣6;所述筒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6相适配的卡座,以在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顶盖2可开合的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顶盖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延伸部22,所述延伸部22的高度与所述顶盖2与顶壁1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以在所述顶盖2关闭时支撑在所述顶壁1的上表面上。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密封容器的,所述瓶盖包括顶壁1、筒状侧壁4、拉环3,所述拉环3固定在所述顶壁1,且所述顶壁1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4上;还包括顶盖2,所述顶盖2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4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1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4开合;如图3所示的,其中所述筒状侧壁4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4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42,所述筒状侧壁4通过所述凸棱42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4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41,且所述顶盖2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21,以在所述顶盖2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4闭合时使所述凸起21插入所述筒状侧壁4上表面的沟槽41内以使所述顶盖2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4之间气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设有连接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内表面的凸棱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容器的瓶盖为塑料瓶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制造塑料瓶盖的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玉米淀粉40-60份、改性蒙脱土5-10份、聚乙烯40-60份、聚乙烯醇10-15份、纳米阻燃复合物15-25份、紫外线吸收剂3-5份、抗氧剂6-8份、三氧化二锑15-20份、环氧氯丙烷8-10份、聚酰胺12-15份、聚羟基丁酸酯12-15份、糠醇树脂8-10份、玻璃纤维10-12份、硬脂酸锌7-9份、低碳醇3-6份、甲基丙烯酸酯2-4份、环氧植物油4-6份、植物蛋白纤维素6-8份、木质纤维粉6-8份、分散剂3-5份、增塑剂4-6份、偶联剂6-8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制造密封塑料瓶盖的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玉米淀粉50份、改性蒙脱土8份、聚乙烯50份、聚乙烯醇12份、纳米阻燃复合物20、紫外线吸收剂4、抗氧剂7份、三氧化二锑18份、环氧氯丙烷9份、聚酰胺13份、聚羟基丁酸酯13份、糠醇树脂9份、玻璃纤维11份、硬脂酸锌8份、低碳醇4份、甲基丙烯酸酯3份、环氧植物油5份、植物蛋白纤维素7份、木质纤维粉7份、分散剂4份、增塑剂5份、偶联剂7份。
其中所述的纳米阻燃复合剂的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硅羟基磷灰石、凹凸棒、红磷、蒙脱土、水滑石、钛白粉、方解石、高岭土按照20:10:8:8:6:5:5:3的重量份数配比混合,加入到100份二甲亚砜(DMSO)和30 份甲醇的混合溶液中,于68℃搅拌50小时,过滤,并用60℃温度的热乙醇洗3次除去过量的二甲亚砜(DMSO),放入真空干燥箱,在60℃温度干燥24小时,研磨过筛,得一次改性阻燃复合物;
第二步,将1份一次改性阻燃复合物、8份醋酸钾和20份蒸馏水混合,于温度55℃搅拌8小时以上,在温度28℃,先在超声电功率400W条件下分散2小时,然后再在超声电功率300W条件下分散2.5小时。过滤,并用蒸馏水洗3次,85℃真空干燥24小时,研磨过筛,得二次改性阻燃复合物;
第三步,将上述1份二次改性阻燃复合物在800W功率超声波分散30min,用恒温加热装置加热到88℃,并用机械搅拌器以转速1200r/min搅拌60分钟;得纳米阻燃复合物。
其中,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将300份浓硫酸分散100份水中,搅拌均匀得酸性复合插层水溶液;将15份蒙脱土加入到酸性复合插层水溶液中,90℃高速搅拌2h,趁热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抽滤,烘干,研磨,过200目筛得到中间物A;然后将中间物A分散在12份浓度为30%的乙醇水溶液中,在60℃水浴中超声-机械搅拌分散2.5h得到中间物B,然后向中间物B中添加5份硅烷偶联剂KH-570和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升温至85℃,保温5h,保温的过程中通氮气,并缓慢滴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溶液,最后将反应产物倒出,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分层,去除上层清液,将下层反应产物进行抽滤,洗涤,8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过200目筛,即得到改性蒙脱土。
其中,抗氧剂是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68。
塑料的制备方法为,第一步,将改性蒙脱土、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三氧化二锑、环氧氯丙烷、聚酰胺、聚羟基丁酸酯、糠醇树脂、玻璃纤维、硬脂酸锌、低碳醇、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植物油、植物蛋白纤维素、木质纤维粉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40分钟,混合成均匀的混溶体;第二步,玉米淀粉、聚乙烯、聚乙烯醇、纳米阻燃复合物、分散剂、增塑剂、偶联剂和水依次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40分钟,混合成均匀的混溶体;第三步,通过计量泵和失重式计量喂料器将步骤(1)、(2)得到的混溶体和植物染料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和挤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铝箔及瓶盖的密封结构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
1.本实用新型无需铝箔进行瓶口密封,实现了无缝隙贴合密封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在重复多次开启和关闭后,仍然能够保证对瓶口的密封效果。
3.在瓶盖内设置有密闭的空腔,空腔可以用于放置物品例如小包装调味品。
4.由于采用了新型的塑料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的塑料瓶盖在阻燃性能和降解性能都比现有技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塑料的韧性、抗磨损、抗菌性、抗断裂性等,使得瓶盖起到很好的密封保护效果;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采用溶液法超声波分散及机械高速搅拌器搅拌,使得阻燃剂各自组分在溶液中达到了纳米级分散,有效避免了对复合材料的自然氧化,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塑料的氧指数为42,抗拉强度为5.5MPa,断裂伸长率为125%,降解周期为150天。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壁、筒状侧壁、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所述顶壁,且所述顶壁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上;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开合;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所述筒状侧壁通过所述凸棱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且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以在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闭合时使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筒状侧壁上表面的沟槽内以使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之间气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设有连接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内表面的凸棱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的与所述凸棱位置和形状相适配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转轴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筒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卡座,以在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顶盖可开合的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高度与所述顶盖与顶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以在所述顶盖关闭时支撑在所述顶壁的上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为塑料瓶盖。
7.一种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和密封容器的罐体;所述瓶盖包括顶壁、筒状侧壁、拉环,所述拉环固定在所述顶壁,且所述顶壁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上;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以覆盖所述顶壁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开合;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环形延伸的凸棱,所述筒状侧壁通过所述凸棱与密封容器的罐体相互固定;其中所述筒状侧壁的顶部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筒状侧壁周向延伸的沟槽,且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相适配的凸起,以在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筒状侧壁闭合时使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筒状侧壁上表面的沟槽内以使所述顶盖闭合时与所述筒状侧壁之间气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容器的罐体外表面设有连接机构以与所述筒状侧壁内表面的凸棱固定。
CN201621306043.3U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Active CN206679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6043.3U CN206679543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6043.3U CN206679543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9543U true CN206679543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4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6043.3U Active CN206679543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9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8544A (zh) * 2016-12-01 2018-06-08 曹文岭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8544A (zh) * 2016-12-01 2018-06-08 曹文岭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4192B (zh) 一种带汤勺的圆柱形塑料瓶盖及制造该瓶盖的塑料
CN107141595A (zh) 一种高强度木塑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4660B (zh) 一种可降解甘蔗纸浆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CN206679543U (zh)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CN105131339A (zh) 一种新型可食性包装材料
CN105647007A (zh) 一种环保高分子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4306A (zh) 抗菌可降解膏霜瓶及其材料制备方法
CN206033649U (zh) 一种密封塑料瓶盖
CN111011874A (zh) 一种自然生物降解的复合型可食性管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3088A (zh) 一种环保复合塑料及塑料制品
CN105131338A (zh) 一种可食性包装材料
CN106188640B (zh) 一种密封塑料瓶盖及制造该瓶盖的塑料
CN111391447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环保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540A (zh) 一种新型光缆外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206A (zh) 可降解材料和它在制备中空容器中的应用以及中空容器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
CN108128544A (zh) 一种密封容器的瓶盖及密封容器
CN206050453U (zh) 一种带汤勺的圆柱形塑料瓶盖
CN108285579A (zh) 抗菌环保食品包装盒及其制备工艺
CN103601970B (zh) 一种高强度透明塑料桶
CN203665900U (zh) 一种抗老化pe软带生产系统
CN205999313U (zh) 一种六棱柱形塑料瓶盖
CN109181076A (zh) 一种防霉防雾聚乙烯保鲜膜的制备方法
CN107286471A (zh) 一种速冻保鲜食品袋及其制作工艺
CN108440779A (zh) 一种农产品用的抗菌易降解型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1190A (zh) 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