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4001U - 墨盒及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墨盒及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4001U
CN206664001U CN201720296482.9U CN201720296482U CN206664001U CN 206664001 U CN206664001 U CN 206664001U CN 201720296482 U CN201720296482 U CN 201720296482U CN 206664001 U CN206664001 U CN 206664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printer
chip substrate
support
electrica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64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64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4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4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4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打印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墨盒,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所述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的上端部,芯片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芯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打印机触针连接的电接口,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二面可被所述打印机推动至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上端部一侧,以使所述电接口与所述打印机触针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墨盒上芯片基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之间产生摩擦和掉屑。

Description

墨盒及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打印机等打印设备在进行打印时,需要装入墨盒,并通过墨盒中的油墨实现打印。
目前,墨盒在安装至打印机上时,需要让墨盒上的芯片与打印机上的触针等读取接口接通,以使打印机获得墨盒的相关信息。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欧洲发明专利(专利号EP3112163A1)所公开的一种打印设备中,芯片基板64安装在墨盒的外表面,芯片基板64上的电接口65直接裸露在芯片基板64的外表面。当墨盒安装至打印机安装部的时候,打印机触针部件会与芯片基板64的电接口65相对滑动,并连接在电接口64上,从而实现芯片基板64与打印机之间的电性连接。
然而,现有的打印机,当墨盒安装至打印机安装部的时候,打印机触针部件会与芯片基板64的电接口65进行一段距离的摩擦,这样会对触针部件或者电接口造成磨损,降低了芯片基板和打印机触针的寿命,并会影响打印机和墨盒之间的电连接;此外,电接口处摩擦产生的碎屑可能会落到检测部141或62的检测表面,降低打印机对墨盒的检测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打印设备,能够有效避免墨盒上芯片基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之间产生摩擦和掉屑。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的上端部,芯片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芯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打印机触针连接的电接口,芯片基板的第二面可被打印机推动至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连接。
可选的,芯片基板可旋转,芯片的第二面被打印机推动时,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旋转至朝向上端部一侧。
可选的,墨盒还包括转轴和支架,支架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为可绕转轴旋转的自由端,芯片基板设置在支架的自由端上,且芯片基板的第二面与支架的自由端的远离前端部的面连接,支架的自由端用于在墨盒安装至打印机上时,被打印机的朝向前端部的部位的推动而旋转至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连接。
可选的,转轴为水平转轴。
可选的,盒体上设置有空腔,空腔在前端部上设有第一开口,空腔在上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转轴和支架均设置在空腔内。
可选的,在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支架的自由端在打印机的伸入第一开口的部位的推动下旋转至芯片基板从第二开口露出。
可选的,第一开口为推杆开口。
可选的,在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芯片基板旋转至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后,再水平平移至电接口与打印机接触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上具有凹槽,所述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边缘上。
可选的,电接口设置在芯片基板的第一面的远离转轴的边缘。
可选的,在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芯片基板旋转至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且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接触。
可选的,电接口设置在芯片基板的第一面的表面。
可选的,支架的自由端不受打印机的推动时,支架的自由端位于转轴的下方。
可选的,支架的自由端在不受打印机的推动时为竖直状态。
可选的,墨盒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支架和盒体之间,用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将支架的自由端移动至转轴的下方。
可选的,弹性件包括扭簧,扭簧的一端扭臂和盒体连接,扭簧的另一端扭臂和支架连接。
可选的,弹性件包括压向弹性件,压向弹性件的一端与盒体连接,压向弹性件的另一端位于支架的自由端的移动轨迹上,且压向弹性件的弹性力方向朝向前端部。
可选的,盒体还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位于盒体的前端部。
可选的,盒体还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位于盒体的前端部,抵接部具有可抵消墨盒在安装时的回弹的抵接部空间。
可选的,盒体还包括可与打印机的锁定部锁合的结合部。
可选的,盒体的前端部上还设置有用于供打印机的墨管插入的出墨口部,出墨口部具有和盒体的墨水腔室连通的供墨通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机和如上所述的墨盒,打印机具有朝向墨盒的前端部的部位,该部位用于推动墨盒中的芯片基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及打印设备,墨盒具体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的上端部,芯片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芯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打印机触针连接的电接口,芯片基板的第二面可被打印机推动至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连接。这样,在安装墨盒时,芯片基板以及电接口大部分时间藏在盒体内侧,只有当芯片基板的第二面被打印机推动,且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外侧时,电接口才会与打印机触针直接接触连接,且接触时电接口和打印机触针没有相对位移,所以打印机触针和芯片基板的电接口之间没有相对摩擦,可避免电接口和打印机触针因摩擦而造成损坏或者产生碎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和打印机之间的连接的简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过程中芯片基板处于上端部一侧时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过程中芯片基板上的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接触时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在支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墨盒在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和打印机之间的连接的简要示意图。如图2所示,打印机等喷墨记录设备一般被构造成通过将墨滴选择性地喷射到记录片材上,从而记录图像。具体的,以打印机为例,打印机10可以包括记录头21和供墨装置100。供墨装置100包括盒安装部110,盒安装部110通常具有相应的固定结构或者腔体,以用于容纳墨盒30或者和墨盒30匹配连接。具体的,盒安装部110通常可形成为贯穿该盒安装部110的开口112。墨盒30可以通过开口112进入盒安装部110中,或者从盒安装部110中移除并取出。
墨盒30一般用于存储以供打印机10使用的墨。当墨盒30安装在盒安装部110中时,墨盒30可经由柔性管20和记录头21保持连通。其中,柔性管20的一端可被连接到盒安装部110,另一端与记录头21连接。而记录头21中还可以包括子容器28,子容器28被构造为用于临时存储从墨盒30经由柔性管20所供应的墨,并将墨再供应至记录头21的喷嘴29中。记录头21可用于从喷嘴29选择性的喷射墨水,以在记录片材上形成不同的图像。
记录片材可从被拾取辊23从片材托盘15以一次一张的频率拾取并输送至输送路径24,之后,记录片材可被输送辊输送至压盘26上。记录头21可将墨水选择性地喷射到被输送到压盘26上的记录片材上。这样,通过压盘26的记录片材可被输出辊22输出到位于输送路径24中,且在片材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输出托盘16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墨盒30可在水平方向上插入盒安装部110中,或者从盒安装部110中移除。具体的,墨盒30可以沿着插入方向插入盒安装部,或者沿着移除方向从盒安装部110上移除。
具体的,为了实现墨盒30与打印机之间的安装和连接,墨盒30具体有如下结构:墨盒具体可以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301,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101的上端部,芯片基板3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芯片基板301上设置有用于与打印机触针101连接的电接口301a,芯片基板301的第二面可被打印机推动至芯片基板301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触针连接。
其中,打印机在推动芯片基板301时,通常是利用打印机的盒安装部110或者打印机推杆等面向墨盒前端部,且能够在安装时推动芯片基板301移动的部位实现的。而芯片基板301的第二面通常面向打印机设置,而第一面背离打印机,这样打印机推动芯片基板301时,只有芯片基板301的第二面才会受到打印机的推动,而芯片基板301的其余部位,例如芯片基板301的第一面不会和打印机之间产生摩擦和碰撞。通常将电接口301a设置在背离芯片基板301第二面的位置,当芯片基板301的第二面被打印机推动,位于芯片基板301其余部位的电接口301a也会随之移动,直至芯片基板301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的一侧,且电接口301a能够与打印机触针101连接。
具体的,芯片基板301可以有多种移动方式,例如是,芯片基板301可旋转,芯片基板301的第二面被打印机推动时,芯片基板301的第一面旋转至朝向上端部一侧。这样可以通过芯片基板301的旋转运动,改变电接口301a与墨盒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让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触针101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墨盒30还包括转轴303和支架300,支架300的一端与转轴303连接,支架300的另一端为可绕转轴303旋转的自由端,芯片基板301设置在支架300的自由端上,且芯片基板301的第二面与支架300的自由端的远离前端部的面连接;支架300的自由端用于在墨盒30安装至打印机上时,被打印机的朝向前端部的部位的推动而旋转至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触针101连接。其中,转轴303可以具有多种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等。本实施例中若无特别说明,一般均以转轴303为水平转轴进行说明。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过程中芯片基板处于上端部一侧时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安装过程中芯片基板上的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接触时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至图8所示,为了安装墨盒,在打印机上具有相应的结构或部件,且在墨盒安装至打印机上时,支架和芯片基板的位置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中,一般的,墨盒30的盒体还包括抵接部317,抵接部317位于盒体的前端部。在墨盒30安装至打印机中的过程中,抵接部317能够和打印机的对应部位相抵接,从而完成墨盒30的安装操作。
可选的,盒体还包括可与打印机的锁定部(图中未示出)锁合的结合部312。结合部312能够与打印机的锁定部锁合,从而将墨盒30固定安装在打印机上。
此外,为了保证墨盒30的储墨和正常出墨,墨盒30的盒体中设置有墨水腔室316,其中存储有墨水,而墨水腔室316的腔壁上设有导气口,可通过迷宫式的导气通道311,连通外界大气和墨水腔室316的内部。
同时,相应的,在墨盒的前端部设置有出墨口部315,出墨口部315具有与墨水腔室316连通的供墨通道,且出墨口部315的结构和形状与打印机的墨管相匹配,从而可供打印机的墨管插入。
此外,可选的,墨盒30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部313和第二检测部314,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用于检测墨盒30是否安装至打印机上,以及墨水的余量检测。
由于墨盒30上设置有转轴303和支架300,且支架300具有可绕转轴303旋转的自由端,所以可将芯片基板301设置在支架300的自由端上。在墨盒30未安装至打印机上时,芯片基板301可以随支架300的自由端隐藏在墨盒30的内侧,即并不外露在上端部外侧。而墨盒30安装在打印机的过程中,打印机的朝向前端部的部位会推动支架300的自由端绕转轴303旋转,让芯片基板301从原先隐藏在墨盒30内侧的位置旋转至位于上端部的一侧,这样墨盒30上的芯片基板301可呈外露状态,从而其上的电接口301a可与打印机触针101连接。而由于芯片基板301只有在外露于上端部外侧时才会与打印机触针101连接,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少打印机触针101和芯片基板301的电接口301a之间的摩擦现象,避免电接口301a和打印机触针101因过度摩擦而造成损坏或者产生碎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对转轴303和支架300进行容纳和有效保护,盒体上设置有空腔,空腔在前端部上设有第一开口318,空腔在上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319,转轴303和支架300均设置在空腔内。这样,由于前端部和上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以支架300的自由端绕转轴303旋转时,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开口318和第二开口319与空腔外的部件进行作用力的传递和接触,而支架300、芯片基板301和转轴303均得到了空腔的保护,能够避免与外界进行不必要的接触和摩擦。
进一步的,在墨盒30安装至打印机上的过程中,支架300的自由端在打印机的伸入第一开口318的部位的推动下旋转至芯片基板301从第二开口319露出。
此时,当墨盒30并未和打印机连接时,支架300的自由端与芯片基板301位于空腔内的第一位置;而打印机和墨盒30安装连接过程中,打印机的朝向前端部的部位,一般为打印机推杆104,会从前端部的第一开口318伸入空腔,并推动支架300的自由端旋转;当打印机推杆104继续伸入时,支架300的自由端与芯片基板301会被推向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即第二位置,此时芯片基板301可外露在上端部所开设的第二开口319中,这样,芯片基板301上的电接口301a能够在第二位置,或者是经过平移后的第三位置与打印机触针101进行接触和连接。
由于通常是打印机的打印机推杆104从第一开口318伸入空腔中,并推动支架300的自由端和芯片基板301一同旋转,所以第一开口318可以为推杆开口。此时,第一开口318的尺寸和位置均与打印机推杆104相匹配。
为了便于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触针101进行接触和连接,芯片基板301位于支架300的自由端的远离打印机的伸入第一开口318的部位的一面。这样当支架300的自由端被打印机推杆104等部件所推动时,芯片基板301不会和打印机推杆104接触,且支架300的自由端旋转到第二位置后,芯片基板301位于外露的一侧,从而可以直接与打印机触针101进行接触或者经小幅度移动后与打印机触针101触碰,而不需要让打印机触针101绕过支架300再与芯片基板301连接。
可选的,在一些打印机结构中,墨盒30在和打印机安装连接时,在安装到位后会产生一定的回弹,从而完成两者之间的锁定。为了避免回弹过程中芯片基板301的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触针101发生摩擦,通常会让芯片基板301在回弹完成后,方可使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触针101实现连接。
此时,在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当芯片基板301从原先的初始位置,也可称为第一位置旋转至芯片基板301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也可称为第二位置后,还会再水平平移至电接口301a与打印机接触的位置,该位置可称为第三位置。
例如,在芯片基板301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结构中,可以使芯片基板301的第一面上具有凹槽304,而电接口301a设置在凹槽304的靠近转轴303的一侧边缘上。
当芯片基板301具有如上结构时,一般的,在墨盒30和打印机的连接过程中,打印机上的打印机墨管102会插进出墨口部315,而支架300连同芯片基板301的背面会被打印机推杆104推压,并绕转轴303旋转至第二位置,此时,芯片基板301的表面平行于或者近似平行于水平方向。
之后,撤销墨盒30的安装施加力,在打印机施力件103对抵接部317的作用,以及结合部312与打印机锁定部(图中未示出)之间锁定的作用下,墨盒30会向后回弹至第三位置,此时,设置在凹槽304的靠近转轴303一侧的边缘上的电接口301a就会和打印机触针101之间实现点接触,从而进行电连接并实现信息传输,保证墨盒30安装完成。
此外,可选的,为了保证打印机推杆104能够正常推动支架300的自由端旋转,支架300的自由端不受打印机的推动时,支架300的自由端位于转轴303的下方。这样在墨盒未安装时,支架300的自由端一般不会维持在水平状态,而是位于转轴303的下方。当打印机推杆104推动支架300时,支架300的自由端可以正常绕转轴303产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直至芯片基板301外露在墨盒30上端部的表面。
进一步的,支架300的自由端在不受打印机的推动时为竖直状态。此时,支架300的自由端在重力作用或者其它部件的作用力下呈竖直方向设置,而当收到打印机推杆104等部件的推动时,能够更加有效的与打印机推杆104等部件实现接触,保证旋转的可靠性。
而当需要取下墨盒30的时候,墨盒30与打印机之间的机构动作如下:结合部312与打印机锁定部(图中未示出)之间解锁,对墨盒30往拆卸方向,进行施力,且打印机施力件103同时对抵接部317施加作用力,打印机推杆104从空腔中脱离,并使支架300旋转复位,让芯片基板301回复到第一位置。
其中,为了保证支架300能够旋转回复到第一位置。墨盒30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支架300和墨盒30的盒体之间,用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将支架300的自由端移动至转轴303的下方。这样可以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支架300正常复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具体可以包括扭簧302,扭簧302的一端扭臂和盒体连接,扭簧302的另一端扭臂和支架300连接。扭簧302的主体通常绕设在转轴303的外侧,且墨盒30未安装在打印机上时,扭簧302呈不受力的自然状态。当支架300的自由端带动芯片基板301旋转时,扭簧302产生扭转,自身积蓄弹性势能;当墨盒30从安装位置脱离,支架300的自由端不再受到打印机推杆104的支撑时,支架300即可在扭簧302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复至原先位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还可以包括压向弹性件,压向弹性件可以直接直接作用于支架300上,已保证支架300的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中的压向弹性件和扭簧302既可以择一地单独出现在墨盒3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墨盒30上,以保证支架300能够实现正常、快速的复位。此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弹性件或者其它回复机构,以保证支架300在墨盒30未装入打印机以及从打印机中移除的状态下,能够正确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墨盒具体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的上端部,芯片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芯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打印机触针连接的电接口,芯片基板的第二面可被打印机推动至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连接。这样,在安装墨盒时,芯片基板以及电接口大部分时间藏在盒体内侧,只有当芯片基板的第二面被打印机推动,且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外侧时,电接口才会与打印机触针接触连接,且接触时电接口和打印机触针没相对位移,所以打印机触针和芯片基板的电接口之间没有相对摩擦,可避免电接口和打印机触针因摩擦而造成损坏或者产生碎屑。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和结构的芯片基板,以简化支架和芯片基板的结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在支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墨盒中的芯片基板401并未设置凹槽,而芯片基板401上的电接口401a设置在芯片基板401的第一面的远离转轴402的边缘。此外,墨盒的其它结构和工作原理均和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接口401a并未设置在凹槽的边缘槽壁上,而是直接设置在芯片基板401的第一面的一侧边缘。这样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芯片基板401在随支架400的自由端运动至第二位置后,墨盒整体回弹至第三位置,且位于芯片基板401边缘的电接口可以与打印机触针101接触连接。
本实施例中,墨盒中的芯片基板并未设置凹槽,而芯片基板上的电接口设置在芯片基板的第一面的远离转轴的边缘。这样在通过旋转的芯片基板消除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之间的摩擦时,可以有效简化芯片基板的结构,降低成本。
实施例三
此外,墨盒在安装至打印机上时,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避让结构,使墨盒不存在回弹过程。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墨盒在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过程中,芯片基板501旋转至芯片基板501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且电接口501a与打印机触针101接触。此时,当芯片基板501由原先的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即可直接实现电接口501a与打印机触针101接触,而不需要出现平移等会增加电接口501a与外界发生摩擦的动作。
此时,作为芯片基板501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电接口501a可以设置在芯片基板501的第一面的表面。同时,位于墨盒50的盒体前端部的抵接部517,一般也可具有可抵消墨盒50在安装时的回弹的抵接部空间517a。此外,墨盒50的其它结构和工作原理均和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由于抵接部517具有一个能够抵消墨盒50回弹的抵接部空间517a,因而墨盒50在安装至打印机上时,可直接使结合部312与墨盒锁定部(图中未示出)实现锁定,而并不发生回弹过程。电接口501a设置在芯片基板501的正面表面,这样当墨盒50不发生回弹过程而直接完成与打印机之间的安装过程时,支架500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后,墨盒50即可实现固定,而同时芯片基板501上的电接口501a可直接与打印机触针101实现连接,而不会与打印机触针101之间发生摩擦。这样即使将电接口501a布置在芯片基板501的正面表面,电接口501a和打印机触针101之间也可保持点接触,可有效避免损坏以及碎屑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电接口501a在布置时的灵活性。
此外,为了保证支架500的正常回弹,在弹性件中包括有压向弹性件504。压向弹性件504的一端与盒体连接,压向弹性件504的另一端位于支架500的自由端的移动轨迹上,且压向弹性件504的弹性力方向朝向墨盒50的第一开口。一般的,压向弹性件504可以为压向弹簧等。压向弹性件504一般呈水平方向设置,且通常可位于容纳支架500和转轴502的空腔中。压向弹性件504的一端和盒体连接,而另一端一般可悬空设置,且当支架500的自由端在打印机推杆104等部件的推动下旋转时,压向弹性件504的悬空端会向和盒体连接的一端压缩,而支架500的自由端失去打印机推杆104的支撑后,压向弹性件504即可回弹至原先的长度,并驱动支架500实现复位。
本实施例中,墨盒中芯片基板上的电接口设置在芯片基板的第一面的表面,且位于墨盒的盒体前端部的抵接部具有可抵消墨盒在安装时的回弹的抵接部空间。这样由于墨盒在安装时不必产生回弹,所以即使将电接口布置在芯片基板的正面表面,电接口和打印机触针之间也可保持点接触,可有效避免损坏以及碎屑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电接口在布置时的灵活性。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机和如前述实施例一至三所述的墨盒,打印机具有朝向墨盒的前端部的部位,该部位用于推动墨盒中的芯片基板移动。其中,墨盒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可选的,打印机的朝向墨盒的前端部的部位为打印机推杆,此外也可以为盒安装部或者其它能够用于推动墨盒中芯片基板移动的部位或结构。打印机推杆能够准确、及时地将作用力传递给支架,促使支架的自由端产生旋转,并让芯片基板旋转至与打印机触针接触的位置,完成打印机和墨盒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机和墨盒,其中墨盒具体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的上端部,芯片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芯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打印机触针连接的电接口,芯片基板的第二面可被打印机推动至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上端部一侧,以使电接口与打印机触针连接。这样,在安装墨盒时,芯片基板以及电接口大部分时间藏在盒体内侧,只有在外露于上端部外侧时才会与打印机触针连接,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少打印机触针和芯片基板的电接口之间的摩擦现象,避免电接口和打印机触针因过度摩擦而造成损坏或者产生碎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墨盒,包括盒体和芯片基板,所述盒体具有面向打印机的前端部和面向打印机触针的上端部,所述芯片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芯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打印机触针连接的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二面可被所述打印机推动至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上端部一侧,以使所述电接口与所述打印机触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板可旋转,所述芯片的所述第二面被所述打印机推动时,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旋转至朝向所述上端部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转轴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为可绕所述转轴旋转的自由端,所述芯片基板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自由端上,且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二面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的远离所述前端部的面连接,所述支架的自由端用于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打印机上时,被所述打印机的朝向所述前端部的部位推动而旋转至所述上端部一侧,以使所述电接口与所述打印机触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水平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在所述前端部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空腔在所述上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转轴和所述支架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打印机上的过程中,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在所述打印机的伸入所述第一开口的部位的推动下旋转至所述芯片基板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推杆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盒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的过程中,所述芯片基板旋转至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上端部一侧后,再水平平移至所述电接口与所述打印机接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上具有凹槽,所述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边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口设置在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的远离所述转轴的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盒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的过程中,所述芯片基板旋转至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上端部一侧,且所述电接口与所述打印机触针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口设置在所述芯片基板的第一面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不受所述打印机的推动时,所述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转轴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在不受所述打印机的推动时为竖直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盒体之间,用于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将所述支架的自由端移动至所述转轴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扭臂和所述盒体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扭臂和所述支架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压向弹性件,所述压向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压向弹性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的移动轨迹上,且所述压向弹性件的弹性力方向朝向所述前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前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前端部,所述抵接部具有可抵消所述墨盒在安装时的回弹的抵接部空间。
20.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和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墨盒,所述打印机具有朝向所述墨盒的前端部的部位,所述部位用于推动所述墨盒中的芯片基板移动。
CN201720296482.9U 2017-03-24 2017-03-24 墨盒及打印设备 Active CN206664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6482.9U CN206664001U (zh) 2017-03-24 2017-03-24 墨盒及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6482.9U CN206664001U (zh) 2017-03-24 2017-03-24 墨盒及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4001U true CN206664001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6482.9U Active CN206664001U (zh) 2017-03-24 2017-03-24 墨盒及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400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6078A (zh) * 2017-12-21 2018-06-1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及其安装方法
CN109581839A (zh) * 2019-01-29 2019-04-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芯片接触组件及耗材容器
CN110083031A (zh) * 2019-04-26 2019-08-02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安装装置和粉鼓盒
WO2020057354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WO2022161444A1 (zh) * 2021-01-27 2022-08-0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和打印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6078A (zh) * 2017-12-21 2018-06-1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及其安装方法
CN108146078B (zh) * 2017-12-21 2024-05-1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及其安装方法
WO2020057354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9581839A (zh) * 2019-01-29 2019-04-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芯片接触组件及耗材容器
CN109581839B (zh) * 2019-01-29 2024-05-1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芯片接触组件及耗材容器
CN110083031A (zh) * 2019-04-26 2019-08-02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安装装置和粉鼓盒
WO2022161444A1 (zh) * 2021-01-27 2022-08-0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和打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64001U (zh) 墨盒及打印设备
CN106427220B (zh) 打印装置
CN203401813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JP531075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867857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206039150U (zh)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3078A (zh) 液体容器
CN107187210A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打印机
WO2009092317A1 (zh) 打印头芯片保护器及其使用的墨盒
CN102658730A (zh) 打印机介质检测装置
CN205905554U (zh)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104417090A (zh) 介质的搬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4070820B (zh) 印刷流体供给装置及印刷流体盒
CN104275933B (zh) 记录装置
CN206991026U (zh) 具有打印头移动机构的打印模块
CN203666132U (zh) 一种墨盒
US20150177667A1 (en) Raised support image corresponding to type of media to support media
CN203358050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06476438B (zh) 一种反式连接的墨盒及其安装和拆卸的方法
CN207643950U (zh) 墨盒
CN202617234U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8069131U (zh) 打印机
CN207942800U (zh) 一种印刷机的印刷版辊机构
CN103101328B (zh) 打印适配器
CN207825755U (zh) 小型打印设备简易开盖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