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2209U -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2209U
CN206662209U CN201720437470.3U CN201720437470U CN206662209U CN 206662209 U CN206662209 U CN 206662209U CN 201720437470 U CN201720437470 U CN 201720437470U CN 206662209 U CN206662209 U CN 206662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running channel
mould
main running
air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74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奇龙
陆平
廖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BANGD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BANG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BANGD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BANG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374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2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2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2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上型腔、下型腔,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上型腔与下型腔围成主浇道以及与中冷器气室形状配合的型腔,下模边缘处设有与主浇道连通的浇口,主浇道关于浇口对称,型腔内设有与中冷器气室形状对应的型芯,主浇道与型芯的中轴线垂直,型芯上设有关于型芯中轴线对称的多道条形孔,型腔与主浇道之间设有正对条形孔的腔室一,主浇道于上模处设有与腔室一相通的开口。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浇注时中冷器气室薄壁处的杂质含量,提高中冷器气室密封性。铸成型速度较快,生产效率较高,产品含杂质量较少,产品密封性较高。

Description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铸造模具,特别涉及一种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中冷器气室的制作工艺主要有砂型重力铸造、金属型重力铸造,小批量产品采用砂型重力铸造,大批量采用金属型重力铸造。据统计,国内中冷器气室金属型浇注的密封性试验合格率为八成左右,密封性试验合格率偏低,增加了铸件的成本,主要是浇注系统的挡氧化皮能力较差,造成产品中的杂质含量较高,图4、图5所示的中冷器气室的铸造存在同样的问题。图4、图5为中冷器气室的结构示意图,中冷器气室包括较小的圆开口1a和较大的条形开口1b,圆开口1a与条形开口1b之间连接有薄壁,浇注时受氧化皮影响,薄壁中杂质含量较高,导致中冷器气室密封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可降低浇注时中冷器气室薄壁处的杂质含量,提高中冷器气室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上型腔、下型腔,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上型腔与下型腔围成主浇道以及与中冷器气室形状配合的型腔,下模边缘处设有与主浇道连通的浇口,主浇道关于浇口对称,型腔内设有与中冷器气室形状对应的型芯,主浇道与型芯的中轴线垂直,型芯上设有关于型芯中轴线对称的多道条形孔,型腔与主浇道之间设有正对条形孔的腔室一,主浇道于上模处设有与腔室一相通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型芯上开设多道条形孔,可利用条形孔将上型腔与下型腔连通,浇注的金属液体在条形孔内成型后凝固成中冷器气室内的加强肋,可间接增加中冷器气室的壁厚,降低杂质含量对其密封性的影响,提高中冷器气室的密封性;
进一步通过设置腔室一阻拦氧化皮进入条形孔,且主浇道内金属液液面需高出下模才能从上模的开口处进入腔室一,而氧化皮沉于主浇道底部,该结构设计可大大减少进入条形孔内的杂质量。
优选的,腔室一与型腔相接处设有截面呈“V”形的拦渣条一、拦渣条二,拦渣条一与上模一体设置,拦渣条二与下模一体设置且中央断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拦渣条一与拦渣条二围成的较小间隙来阻拦长条形的拦渣条竖向通过该处进入型腔;拦渣条二中央断开可提高金属液体灌入型腔内的速度,提高成型效率,还能阻拦长条形的拦渣条横向通过该处进入型腔。
优选的,腔室一的底部,从靠近主流道处至靠近型腔处,位置逐渐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腔室一的底部设置坡度,较重的氧化皮可下沉于位置较低的腔室一与主流道连接处,从而减少了进入型腔的氧化皮数量。
优选的,型腔与主流道之间还设有腔室二,腔室二的底部设有与主流道相通的凹槽一,腔室二与型腔相接处设有截面呈“V”形的拦渣条三,拦渣条三与下模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皮进入腔室二后大部分沉降于凹槽一内,另一部分氧化皮大都被拦渣条三阻挡。
优选的,上模于拦渣条三正上方一体设有U形块,型芯上设有多个关于型芯中轴线对称的凹槽二,凹槽二内竖直设有四棱柱形状的凸块,凸块顶部设有与U形块契合的U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与凹槽二、U形块的组合,成型出与中冷器气室上的必要结构,由于凸块的阻挡,越过拦渣条三的氧化皮无法快速灌入型腔,而是在凸块与拦渣条三之间或附近凝固成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冷器气室薄壁处的杂质含量。
优选的,型腔与主浇道之间还设有腔室三,主浇道于上模、下模处均设有与腔室三相通的开口,腔室三与型腔相接处设有截面呈“V”形的拦渣条四,腔室三内靠近主浇道一侧设有用于拦渣的凸条,拦渣条四与下模一体设置,凸条与上模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腔室三距离浇口较远,几乎位于型腔横向最远处,在上模、下模均开设与主浇道相通的开口可有利于金属液体在大量形成氧化皮之前快速流入型腔,而拦渣条四与凸条可拦截较大氧化皮。
优选的,主浇道靠近腔室三处设有凹槽三,凹槽三设于下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凹槽三沉降氧化皮。
优选的,浇口处设有拦渣条五,拦渣条五与上模通过螺钉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松紧螺钉来调节拦渣条与浇口之间间隙,从而获得不同的拦渣效果,当金属液体初始氧化皮含量较高时,可调小间隙,控制氧化皮的进入量;当金属液体初始氧化皮含量较低时,可调大间隙,加速金属液体的灌入,提高成型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浇铸成型速度较快,生产效率较高,产品含杂质量较少,产品密封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冷器气室的俯视图;
图5为局部剖视的中冷器气室的正视图;
图6为上模与型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下模与型芯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中冷器气室;1a、圆开口;1b、条形开口;1c、加强肋;2、型芯;2a、条形孔;2b、凹槽二;3、上模;4、下模;5、型腔;5a、上型腔;5b、下型腔;6、主浇道;6a、凹槽三;7、浇口;7a、拦渣条五;8、腔室一;8a、拦渣条一;8b、拦渣条二;9、腔室二;9a、凹槽一;9b、拦渣条三;9c、U形块;10、腔室三;10a、拦渣条四;10b、凸条;11、凸块;11a、U形槽;12、顶杆;13、浇口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如图1所示,该型模具包括上模3和下模4,上模3与下模4上均插有多根用于顶出成型产品的顶杆12,下模4向外凸出设有浇口盆13。
如图2、图3所示,上模3与下模4的相对面上分别加工有上型腔5a、下型腔5b,当上模3与下模4合模时,上型腔5a与下型腔5b围成型腔5,型腔5形状与中冷器气室1外形相同。
如图4、图5所示,中冷器气室1一端设有一个圆开口1a,另一端设有一个条形开口1b,条形开口1b与圆开口1a之间连接有薄壁,薄壁内一体设有加强肋1c。
如图6所示,型腔5内放置有型芯2,型芯2上设有三道条形孔2a,条形孔2a在型芯2上的位置对应于加强肋1c在中冷器气室1内的位置,金属液体在型芯2上凝固成型后即可得到中冷器气室1的形状。型芯2为轴对称物体,三道条形孔2a关于型芯2的中轴线对称。
上模3与下模4内均加工有位置对应的浇道,合模后两者的浇道可围成主浇道6,主浇道6与型芯2的中轴线垂直,下模4边缘处、于主浇道6旁开设有与浇口盆13相通的浇口7,浇口7也与主浇道6相通,浇口7与浇口盆13连接处竖直地插有一块拦渣条五7a,拦渣条五7a也与主浇道6平行,且拦渣条五7a与上模3通过螺钉连接。
结合图6、图7,主浇道6关于型芯2中轴线对称,以主浇道6位于型芯2中轴线的一侧为例作说明:
从主浇道6中央向左依次设置与型腔5、主浇道6均相通的腔室一8、腔室二9、腔室三10,它们均由上模3与下模4内的空心结构合围而成。
腔室一8的底部位于下模4内,其内一体设置有拦渣条二8b,且拦渣条二8b设于腔室一8与型腔5的连接处。拦渣条二8b从中央断开,断开的两部分截面形状均为“V”字形;腔室一8的顶部位于上模3内,其内一体设置有截面形状呈 “V”字形的拦渣条一8a,拦渣条一8a与拦渣条二8b之间留有间隙。以水平线为基准,腔室一8靠近主浇道6一侧的位置低于其靠近型腔5一侧的位置,且低处与高处之间任意两点之间的坡度不变。主浇道6与腔室一8不直接相通,而是通过在上模3的腔室一8上开口,从而使主浇道6与腔室一8连通。型芯2的三道条形孔2a中间一道与型芯2的中轴线重合,另外两道条形孔2a正对腔室一8而设。
腔室二9的下模4部分开设有与主浇道6相通的较长凹槽一9a,腔室二9底部于靠近型腔5一侧与下模4一体设有拦渣条三9b,拦渣条三9b的截面形状也呈“V”字形。腔室二9的上模3于拦渣条三9b的正上方一体设有U形块9c,U形块9c插于一块四棱柱形状的凸块11顶部,凸块11顶部开有与U形块9c契合的U形槽11a,U形块9c夹设于型芯2与腔室二9之间。型芯2上关于其中轴线对称加工有两个凹槽二2b,凹槽二2b正对腔室二9设置,上述凸块11卡于凹槽二2b内。
在下模4内的主浇道6左端尽头处,即接近腔室三10处加工有一段较短的凹槽三6a。上模3与下模4与腔室三10连接处均打通开口,腔室三10的顶部与上模3一体设有用于拦渣的凸条10b,凸条10b设于靠近主浇道6一侧,腔体三的底部与下模4一体设有截面呈“V”字形的拦渣条四10a,拦渣条四10a立于靠近型腔5一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包括上模(3)、下模(4),上模(3)与下模(4)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上型腔(5a)、下型腔(5b),上模(3)与下模(4)合模后,上型腔(5a)与下型腔(5b)围成主浇道(6)以及与中冷器气室(1)形状配合的型腔(5),下模(4)边缘处设有与主浇道(6)连通的浇口(7),主浇道(6)关于浇口(7)对称,型腔(5)内设有与中冷器气室(1)形状对应的型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浇道(6)与型芯(2)的中轴线垂直,型芯(2)上设有关于型芯(2)中轴线对称的多道条形孔(2a),型腔(5)与主浇道(6)之间设有正对条形孔(2a)的腔室一(8),主浇道(6)于上模(3)处设有与腔室一(8)相通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一(8)与型腔(5)相接处设有截面呈“V”形的拦渣条一(8a)、拦渣条二(8b),拦渣条一(8a)与上模(3)一体设置,拦渣条二(8b)与下模(4)一体设置且中央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一(8)的底部,从靠近所述主浇道(6)处至靠近型腔(5)处,位置逐渐升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5)与主浇道(6)之间还设有腔室二(9),腔室二(9)的底部设有与主流道相通的凹槽一(9a),腔室二(9)与型腔(5)相接处设有截面呈“V”形的拦渣条三(9b),拦渣条三(9b)与下模(4)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于拦渣条三(9b)正上方一体设有U形块(9c),所述型芯(2)上设有多个关于型芯(2)中轴线对称的凹槽二(2b),凹槽二(2b)内竖直设有四棱柱形状的凸块(11),凸块(11)顶部设有与U形块(9c)契合的U形槽(11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5)与主浇道(6)之间还设有腔室三(10),主浇道(6)于上模(3)、下模(4)处均设有与腔室三(10)相通的开口,腔室三(10)与型腔(5)相接处设有截面呈“V”形的拦渣条四(10a),腔室三(10)内靠近主浇道(6)一侧设有用于拦渣的凸条(10b),拦渣条四(10a)与下模(4)一体设置,凸条(10b)与上模(3)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浇道(6)靠近腔室三(10)处设有凹槽三(6a),凹槽三(6a)设于下模(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7)处设有拦渣条五(7a),拦渣条五(7a)与上模(3)通过螺钉连接。
CN201720437470.3U 2017-04-24 2017-04-24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Active CN206662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7470.3U CN20666220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7470.3U CN20666220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2209U true CN206662209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7470.3U Active CN20666220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2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2086A (zh) 铝合金挤压模具
CN106623856B (zh) 一种提高挤压铸造活塞铸件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206662209U (zh) 中冷器气室铸造模具
CN110899630B (zh) 一种改善铸造缺陷的铝合金铸造模具
CN209006615U (zh)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壳体浇铸模具
CN205763758U (zh) 一种防飞料模具
CN207088385U (zh) 一种带有usb接口的备用电源面板的注塑模具
CN206662201U (zh) 中冷器右向气室铸造模具
CN206550223U (zh) 一种后横梁成型模具
CN206614003U (zh) 钩体铸造系统
CN206588308U (zh) 钩体铸造系统
CN2145572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前壳的模芯结构
CN105397992B (zh) 注塑件模具
CN205587613U (zh) 铸造不锈钢薄壁件的覆膜砂模具
CN104028706A (zh) 一种锤头叠箱双面铸造模具
CN106541085A (zh) 钩体铸造系统
CN107537991A (zh) 一种化油器本体压铸制备工艺
CN208408516U (zh) 一种共轨泵体的浇铸加工成型模具
CN207564876U (zh) 模具
CN203109205U (zh) 一种用于圆筒形铸件的压铸模具
CN207127215U (zh) 砂型铸模装置及造型设备
CN217777636U (zh) 一种可一次成型的医疗床部件包装内衬生产用的注塑模具
CN215919054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挤压式铸造模具
CN109128041A (zh) 一种翻转浇铸模
CN212734051U (zh) 一种油道孔板铸件浇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