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4938U - 支撑臂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支撑臂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4938U
CN206634938U CN201720375848.1U CN201720375848U CN206634938U CN 206634938 U CN206634938 U CN 206634938U CN 201720375848 U CN201720375848 U CN 201720375848U CN 206634938 U CN206634938 U CN 206634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side shield
hawser
support arm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758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朝辉
刘宣起
赵永斌
张春霞
李文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3758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4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4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49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臂及起重机。支撑臂包括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设置于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之间的滑轮;第一侧挡板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远离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为弧形面;沿垂直于滑轮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距离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滑轮的最高点;沿滑轮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与滑轮靠近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缆绳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滑轮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距离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滑轮的内部。起重机包括所述的支撑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臂及起重机,以避免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Description

支撑臂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臂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即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起重机械,其中,支撑臂为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支撑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之间靠近侧挡板的末端的位置设置有滑轮,滑轮的滑轮槽内设置有缆绳。沿缆绳的长度方向,缆绳具有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通过电机实现缆绳的收绳和放绳,第二端连接有挂钩,且吊垂于滑轮之下,用于吊钩重物。
起重机的一个功能是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重物,例如,将重物从地面升运至房顶。工作时,电机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得支撑臂上缆绳放绳,缆绳带动滑轮旋转,且滑轮使得缆绳的放绳方向改变,当缆绳的第二端到达地面后,将重物与缆绳上的挂钩连接,令电机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支撑臂上缆绳收绳,实现重物上升,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当缆绳将重物升运至特定高度后,卸载重物,此时缆绳为空载,继续对空载的缆绳重新放绳,以用于下一次升运重物。其中,在从地面向高处收绳的过程中,由于缆绳上载有重物,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缆绳会紧紧地贴在滑轮槽内,而不会从滑轮槽内脱离。但是卸载重物后,支撑臂将缆绳从高处向地面放绳的过程中,由于缆绳为空载,缆绳会在滑轮槽内发生摆动和跳动,容易从滑轮槽内跳出,而卡在滑轮与支撑臂的两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因而缆绳的第二端不会继续下降,此时驾驶员才发现缆绳已经从滑轮槽内脱落,即发生了脱绳,驾驶员再用工具将缆绳从缝隙内挑出,费时费力,且久而久之,会磨损绳索,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支撑臂及起重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臂,以避免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以避免起重机的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臂,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之间的滑轮;
所述第一侧挡板靠近所述滑轮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为弧形面;
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轮的最高点;
沿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滑轮靠近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缆绳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所述滑轮的内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侧挡板靠近所述滑轮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一面为弧形面;
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轮的最高点;
沿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滑轮靠近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缆绳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所述滑轮的内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臂,还包括控制器、传感器、与所述缆绳的固定端连接的电机;
所述传感器、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挡板上,且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缆绳的活动端位于所述滑轮的两侧;
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缆绳的位置到达预设的第一高度时,所述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电机停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滑轮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为行程开关或者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臂,还包括压绳机构;
所述压绳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固定的气缸,且所述气缸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和所述滑轮的滑轮槽相匹配的压头,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压头位于所述滑轮槽内;
当所述电机停转时,所述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电磁阀,以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滑轮槽内设置有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滚珠。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呈半球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凸起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凸起能够自由转动;
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二凸起能够自由转动。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所述的支撑臂。
综上所述,沿垂直于滑轮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距离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滑轮的最高点,以用于当缆绳向第一侧挡板的方向跳动或者摆动,且跳出滑轮槽与第一凸起接触时,缆绳能够沿第一凸起的弧形面滑动,且缆绳在滑动的过程中,缆绳也沿滑轮的轴线方向,从第一侧挡板向靠近滑轮的方向移动,直到滑动至第一凸起距离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进而缆绳脱离第一凸起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滑轮的上方落入滑轮槽,避免直接沿第一凸起的弧形面落入滑轮与第一侧挡板之间的缝隙。
沿滑轮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与滑轮靠近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缆绳的直径,以防止缆绳从第一凸起和滑轮之间的空隙落入滑轮和第一侧挡板之间的缝隙而卡住缆绳。或者,沿垂直于滑轮的轴线方
向,第一凸起距离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滑轮的内部,使得缆绳直接从第一凸起距离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竖直落入滑轮槽,进一步有效避免了缆绳落入滑轮和第一侧挡板之间的缝隙。
综上,当缆绳向第一侧挡板的方向跳动或者摆动,且跳出滑轮槽时,缆绳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凸起的弧形面向下滑动,且缆绳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弧形面向从第一侧挡板向靠近滑轮的方向移动,直到滑动至第一凸起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滑轮的上方落入滑轮槽,避免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所述的支撑臂,进一步避免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第二侧挡板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臂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臂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侧挡板;2-第二侧挡板;3-滑轮;41-第一凸起;42-第二凸起;5-传感器;6-压绳机构;61-气缸;62-压头;7-滚珠;8-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臂,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之间的滑轮3;
所述第一侧挡板1靠近所述滑轮3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41,且所述第一凸起41远离所述第一侧挡板1的一面为弧形面;
沿垂直于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41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轮3的最高点;
沿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41与所述滑轮3靠近所述第一侧挡板1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缆绳8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41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所述滑轮3的内部。
优选地,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平行,且滑轮3设置于第一侧挡板1沿长度方向的末端。
综上所述,沿垂直于滑轮3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41距离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滑轮3的最高点,以用于当缆绳8向第一侧挡板1的方向跳动或者摆动,且跳出滑轮槽与第一凸起41接触时,缆绳8能够沿第一凸起41的弧形面滑动,且缆绳8在滑动的过程中,缆绳也沿滑轮3的轴线方向,从第一侧挡板1向靠近滑轮3的方向移动,直到滑动至第一凸起41距离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进而缆绳脱离第一凸起41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滑轮3的上方落入滑轮槽,避免直接沿第一凸起41的弧形面落入滑轮3与第一侧挡板1之间的缝隙。
沿滑轮3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41与滑轮3靠近第一侧挡板1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缆绳8的直径,以防止缆绳8从第一凸起41和滑轮3之间的空隙落入滑轮3和第一侧挡板1之间的缝隙而卡住缆绳8。或者,沿垂直于滑轮3的轴线方向,第一凸起41距离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滑轮3的内部,使得缆绳8直接从第一凸起41距离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竖直落入滑轮槽,进一步有效避免了缆绳8落入滑轮和第一侧挡板1之间的缝隙。
综上,当缆绳8向第一侧挡板1的方向跳动或者摆动,且跳出滑轮槽时,缆绳8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凸起41的弧形面向下滑动,且缆绳8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弧形面向从第一侧挡板1向靠近滑轮3的方向移动,直到滑动至第一凸起41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1最远的一端,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滑轮3的上方落入滑轮槽,避免缆绳8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3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所述第二侧挡板2靠近所述滑轮3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凸起42,且所述第二凸起42远离所述第二侧挡板2的一面为弧形面;
沿垂直于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42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2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轮的最高点;
沿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42与所述滑轮靠近所述第二侧挡板2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缆绳8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42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2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所述滑轮3的内部。
优选地,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42的位置相对于滑轮3对称。
当缆绳8向第二侧挡板2的方向跳动或者摆动,且跳出滑轮槽时,缆绳8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凸起42的弧形面向下滑动,且缆绳8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弧形面向从第二侧挡板2向靠近滑轮的方向移动,直到滑动至第二凸起42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2最远的一端,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滑轮的上方落入滑轮槽,避免缆绳8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3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综上所述,不论缆绳向第一侧挡板1或者第二侧挡板2的方向跳动或者摆动,且跳出滑轮槽,缆绳均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滑轮的上方落回滑轮槽,避免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优选地,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臂,还包括控制器、传感器5、与所述缆绳8的固定端连接的电机(图中未显示);
所述传感器5、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和/或所述第二侧挡板2上,且沿垂直于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传感器5和所述缆绳8的活动端位于所述滑轮3的两侧;
所述传感器5用于监测所述缆绳8的位置到达预设的第一高度时,所述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电机停转。
具体而言,传感器5设置于第一侧挡板1上,或者,传感器5设置于第一侧挡板1上,或者,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上均设置有传感器5。
沿缆绳8的长度方向,缆绳8具有相对应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连接有电机,电机用于控制缆绳8的收绳和放绳,活动端通过滑轮3的滑轮槽,吊垂与滑轮之下,用于连接重物。
沿垂直于滑轮3的轴线方向,传感器5和缆绳8的活动端位于滑轮3的两侧,即传感器5和滑轮3之间有距离,此距离即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与传感器发生感应的第一高度的距离。当缆绳发生跳绳时,缆绳脱离滑轮槽,且当缆绳脱离滑轮槽的高度达到预设的第一高度时,与传感器产生感应,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对应控制电机停转,即缆绳不会发生移动,滑轮3也不会转动,因而缆绳在失去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回落至滑轮槽内,而不会继续跳出滑轮槽,进一步避免了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沿垂直于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41设置于所述传感器5和所述滑轮之间。
一方面,当缆绳8脱离滑轮槽,跳至预设的第一高度时,与传感器发生感应,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对应控制电机停转,缆绳失去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凸起41的弧形面回落至滑轮槽内,而不会继续跳出滑轮槽;另一方面,当缆绳脱离滑轮槽,跳出滑轮槽的高度没有达到预设的第一高度时,缆绳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凸起41的弧形面向下滑动,而不需要控制电机停转,使得在电机启动的前提下,缆绳也能通过第一凸起41的导向重新落回滑轮槽,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臂的工作更可靠。综上所述,双重保障用以防止缆绳从滑轮槽脱离至滑轮和第一侧挡板1或滑轮3和第二侧挡板2之间的缝隙。
优选地,沿垂直于所述滑轮3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42设置于所述传感器5和所述滑轮3之间。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5为行程开关或者光电传感器。
具体而言,传感器为行程开关时,当缆绳跳出滑轮槽直至使得行程开关的触点闭合,触点闭合产生的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并对应控制电机停转;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时,例如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当缆绳跳出滑轮槽直至使得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光线阻断时,产生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并对应控制电机停转。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臂,还包括压绳机构6;
所述压绳机构6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固定的气缸61,且所述气缸61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气缸61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和所述滑轮3的滑轮槽相匹配的压头62,且所述气缸61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压头62位于所述滑轮槽内;
当所述电机停转时,所述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电磁阀,以使所述气缸61的活塞杆伸出。
也就是说,当缆绳发生跳绳时,缆绳脱离滑轮槽,且当缆绳脱离滑轮槽的高度达到预设的第一高度时,与传感器发生感应,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对应控制电机停转;同时,控制器对应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压头62将缆绳向滑轮槽的方向压动,从而提高了缆绳落回到滑轮槽的速度,以避免降低起重机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气缸还可以为液压缸。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所述滑轮槽内设置有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滚珠7。
优选地,滚珠7在滑轮槽内均匀设置。滚珠7设置于滑轮槽内,例如滑轮槽内设置有滚珠7槽,且滚珠7的一部分位于滚珠7槽内,另一部分位于滚珠7槽外,且滚珠7的中心点位于滚珠7槽内,一方面,实现了滚珠7能够自由转动,另一方面,实现了滚珠7相对于滑轮槽的固定安装。
由于滑轮槽内设置有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滚珠7,缆绳收绳或者放绳时,缆绳相对于滑轮槽移动,滚珠7能够减小缆绳和滑轮槽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缆绳和滑轮槽之间的摩擦,防止缆绳磨损甚至断裂,提高了缆绳的使用安全性,降低风险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41和/或所述第二凸起42呈半球体。
具体而言,第一凸起41呈半球体;或者,第二凸起42呈半球体;或者,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42均呈半球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41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的内部;所述第一凸起41能够自由转动;
和/或,所述第二凸起42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侧挡板2的内部;所述第二凸起42能够自由转动。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凸起41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二凸起42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侧挡板2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一凸起41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凸起42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侧挡板2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41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凸起42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侧挡板2的内部。
可选地,第一侧挡板1上设置有第一球体槽,第一凸起4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球体槽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一球体槽外,且球体的中心点位于第一球体槽内,一方面,实现了第一凸起41能够自由转动,另一方面,实现了第一凸起41相对于第一侧挡板1的固定安装。
当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且与第一凸起41接触时,缆绳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靠近滑轮槽的方向下落,且能够带动第一凸起41向下转动,反作用下,第一凸起41的向下转动能够对应带动缆绳沿着第一凸起41的曲面方向向靠近滑轮槽的方向下落,以便于助于缆绳在第一凸起41的曲面方向导向下,落至滑轮槽内,提高了缆绳落回滑轮槽的可靠性。
同理,第二侧挡板2上设置有第二球体槽,第二凸起4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球体槽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球体槽外,且球体的中心点位于第二球体槽内,一方面,实现了第二凸起42能够自由转动,另一方面,实现了第二凸起42相对于第二侧挡板2的固定安装。
当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且与第二凸起42接触时,缆绳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靠近滑轮槽的方向下落,且能够带动第二凸起42向下转动,反作用下,第二凸起42的向下转动能够对应带动缆绳沿着第二凸起42的曲面方向向靠近滑轮槽的方向下落,以便于助于缆绳在第二凸起42的曲面方向导向下,落至滑轮槽内,提高了缆绳落回滑轮槽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臂,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支撑臂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支撑臂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起重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1-图4中,因此,结合图1-图4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所述的支撑臂,进一步避免缆绳从滑轮槽内跳出至滑轮3与支撑臂的侧挡板之间的缝隙内。
本实施例所述的起重机具有实施例一所述支撑臂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之间的滑轮;
所述第一侧挡板靠近所述滑轮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为弧形面;
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轮的最高点;
沿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滑轮靠近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缆绳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距离所述第一侧挡板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所述滑轮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挡板靠近所述滑轮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一面为弧形面;
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最远的一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轮的最高点;
沿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滑轮靠近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一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缆绳的直径;或者,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凸起距离所述第二侧挡板最远的一端投影于所述滑轮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传感器、与所述缆绳的固定端连接的电机;
所述传感器、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挡板上,且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缆绳的活动端位于所述滑轮的两侧;
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缆绳的位置到达预设的第一高度时,所述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电机停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滑轮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滑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行程开关或者光电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绳机构;
所述压绳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挡板固定的气缸,且所述气缸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和所述滑轮的滑轮槽相匹配的压头,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压头位于所述滑轮槽内;
当所述电机停转时,所述控制器对应控制所述电磁阀,以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槽内设置有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滚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呈半球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凸起能够自由转动;
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呈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内部;所述第二凸起能够自由转动。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臂。
CN201720375848.1U 2017-04-11 2017-04-11 支撑臂及起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34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75848.1U CN206634938U (zh) 2017-04-11 2017-04-11 支撑臂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75848.1U CN206634938U (zh) 2017-04-11 2017-04-11 支撑臂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4938U true CN206634938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4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7584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34938U (zh) 2017-04-11 2017-04-11 支撑臂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49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310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一种缆绳收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310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一种缆绳收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1693Y (zh) 多功能小型吊运机
CN201747101U (zh) 多层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无动力机械防坠装置
CN206928632U (zh) 脚手架防坠组件及脚手架
CN206634938U (zh) 支撑臂及起重机
CN202176139U (zh) 机械安全防落装置
CN104030158B (zh) 一种起吊装置
CN201419969Y (zh) 一种全自动起重挂脱钩
CN203889984U (zh) 一种钢丝绳松动报警设备
CN205328478U (zh) 重型平衡塔吊
CN102530717B (zh) 一种吊具
CN208200241U (zh) 一种起重机智能制动器
CN208327191U (zh) 一种起重维修用吊具
CN106276722B (zh) 高层建筑室外爬行升降装置
CN206427938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起吊机
CN108639952A (zh) 一种平稳运行的行车起重机
CN209259432U (zh) 一种电梯紧急安全制动装置
CN208449721U (zh) 雨刮器钢片工装
CN203794447U (zh) 带有自行挂脱装置的吊具
CN106892348A (zh) 可自动开闭的起重机吊钩
CN205023758U (zh) 一种改进的小型定柱式悬臂起重机
CN102397033A (zh) 擦窗机平台防风固定绳索成套装置
CN206927494U (zh) 起重机械的高度限位器
CN201024409Y (zh) 旋转式自动挂脱梁
CN204848015U (zh) 一种小型定柱式悬臂起重机
CN110482413A (zh) 一种防失效的快速锁止起重机械及其防失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