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7136U -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7136U
CN206627136U CN201720150054.5U CN201720150054U CN206627136U CN 206627136 U CN206627136 U CN 206627136U CN 201720150054 U CN201720150054 U CN 201720150054U CN 206627136 U CN206627136 U CN 206627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upport
mounting hole
sensor stand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500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沉颖
林俊
段创峰
戴子枢
何晓
巴雅吉呼
田江
钱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01500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7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7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7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且每个第一安装孔上分别配合有一第一紧固件,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为腰形孔,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传感器,且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固定传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为螺栓,且螺栓通过与弹簧垫片配合,可对传感器支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还可根据传感器特性开孔安装,满足高精度的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Description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安装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及安装方法,用于安装精度要求高的传感器,并且传感器支架位置可调节。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需要安装传感器。很多传感器支架的安装都是现场定位打孔,施工工期长,安装精度差,现场调整困难,后期维护也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对于激光传感器这类对安装精度有高要求的传感器,普通的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快速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及安装方法,并且传感器支架的位置和角度可进行调整。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上分别配合有一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为腰形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传感器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一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接线盒,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侧,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两侧分别斜向连接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使得所述第三连接板呈凹型。
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齐平,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腰形孔横向设置,另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腰形孔竖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板和一个第五连接板,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五连接板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呈U型,呈U型的所述第二支架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两排所述第二安装孔,每排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相等,且每排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沿着所述第二支架的轨迹平均分布。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所述传感器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塑料或钣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的安装方法,包括装配式传感器支架,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可固定在预埋件上,所述预埋件在加工时先固定在施工界面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到所述预埋件上,并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调整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位置,以及通过弹簧垫片和所述第一紧固件配合,调整所述第一支架的竖直位置;
步骤二,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第四安装孔处,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板,并可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调整所述第二支架的水平位置,以及通过弹簧垫片和所述第二紧固件配合,调整所述第二支架的竖直位置。
根据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通过螺栓拼装进行连接,以及第一支架也可通过螺栓连接到预埋件上,螺栓可通过连接处的腰形孔和弹簧垫片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整,且能够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安装。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与预埋件安装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与混凝土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参阅附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紧固件3和第二紧固件4,第一支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板12,其中第一连接板11的数量和第二连接板12的数量相等,且每个第一连接板11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且每个第一安装孔111上可分别配合有一第一紧固件3,该第一紧固件3可为T型螺栓,第二支架2可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第二连接板12连接,其中,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第二紧固件4穿过的第四安装孔221,相应地,每个第二连接板12上也设置有第二紧固件4穿过的第五安装孔,该第四安装孔221和第五安装孔中至少一者为腰形孔,该第二紧固件4可为螺栓,还有,第二支架2上可设置有传感器,且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固定传感器的第二安装孔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二连接板12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第二支架2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板12。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的数量为一个。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可根据安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还包括一第三连接板13,该第三连接板13两侧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板11,第三连接板13上可设置接线盒,其中第三连接板13上设置有固定接线盒的第三安装孔131,第三安装孔131可为螺丝孔,其中第三连接板13位于第一连接板11下侧,且第三连接板13两侧分别斜向连接两第一连接板11,使得第三连接板13呈凹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13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板11的长度,并且第三连接板13与第一连接板11一端齐平,该第二连接板12位于第一连接板11的另一端。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13的长度和第一连接板11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1可为腰形孔,且每个第一连接板11上的腰形孔数量分别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11上的腰形孔横向设置,另一第一连接板11上的腰形孔竖向设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连接板11上的腰形孔的数量可为其它数,可根据第一连接板11的长度或者现场安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相互垂直。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可不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呈L型,其中第二支架2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板22和一个第五连接板21,两个第四连接板22分别与第五连接板21连接,且第四连接板22和第五连接板21相互垂直设置,每个第四连接板22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连接板12,其中,第四安装孔221位于第四连接板22上,传感器安装在第五连接板21上,即第二安装孔23位于第五连接板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四连接板22上的第四安装孔221数量可为两个。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四安装孔221的数量可为多个,可根据第四连接板22的长度或安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均为一体化结构,可通过钣金折弯一体成型。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分别为塑料等材料制成。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4,示出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支架2’呈U型,呈U型的第二支架2’的开口朝上设置,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两排第二安装孔23,每排第二安装孔23的数量相等,且每排第二安装孔23分别沿着第二支架2’的轨迹平均分布。
在其它实施例中,呈U型的第二支架2’的开口可朝下设置。
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5,示出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连接板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板1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架2”分别位于第一支架1”的两端,该传感器可固定在两个第二支架2”之间。
在其它实施例中,传感器可固定在一个第二支架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23可包括圆孔、长孔和/或螺纹孔等,便于不同种类传感器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可为一块平面板,其形状可多样,例如V型、方形或圆形等。
参阅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安装方法,包括装配式传感器支架,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可固定在预埋件5上,该预埋件5在加工时可先固定在施工界面(例如:混凝土6)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连接板11”上的第一安装孔111处,通过第一紧固件3将第一支架1”连接到预埋件5上,并可通过第一安装孔111调整第一支架1”的水平位置,以及通过弹簧垫片和第一紧固件3配合,调整第一支架1”的竖直位置。
步骤二,在第二支架2”上的第四安装孔处,通过第二紧固件4将第二支架2”连接到第二连接板12”,并可通过第四安装孔调整第二支架2”的水平位置,以及通过弹簧垫片和第二紧固件4配合,调整第二支架2”的竖直位置。
在步骤一中,预埋件5包括锚固筋51和钢管52,其中钢管52连接锚固筋51的相反端设置有钢槽521,T型螺栓的头部可卡在钢槽521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传感器的安装精度,具体地,螺栓通过与螺母和弹簧垫片配合,可对传感器支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还可根据传感器特性开孔安装,满足高精度的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另外,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分别在工厂标准化预制,且可以根据传感器要求选取不同部分自由搭配,还可在现场通过螺栓和弹簧垫片完成安装和位置调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采用,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上分别配合有一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为腰形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传感器的第二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一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接线盒,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侧,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两侧分别斜向连接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使得所述第三连接板呈凹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齐平,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腰形孔横向设置,另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腰形孔竖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板和一个第五连接板,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五连接板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U型,呈U型的所述第二支架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两排所述第二安装孔,每排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相等,且每排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沿着所述第二支架的轨迹平均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所述传感器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塑料或钣金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
CN201720150054.5U 2017-02-20 2017-02-20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Active CN206627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0054.5U CN206627136U (zh) 2017-02-20 2017-02-20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0054.5U CN206627136U (zh) 2017-02-20 2017-02-20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7136U true CN206627136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50054.5U Active CN206627136U (zh) 2017-02-20 2017-02-20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71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3852A (zh) * 2017-02-20 2017-05-10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及安装方法
CN112113659A (zh) * 2020-10-20 2020-12-22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电探测器位置对准装置和对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3852A (zh) * 2017-02-20 2017-05-10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及安装方法
CN112113659A (zh) * 2020-10-20 2020-12-22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电探测器位置对准装置和对准方法
CN112113659B (zh) * 2020-10-20 2021-11-02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电探测器位置对准装置和对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7136U (zh)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
CN202577336U (zh) 方形柱地脚螺栓定位器
CN105332491A (zh) 一种墙面龙骨铺装调节装置及调节装置方法
CN201377173Y (zh) 钢结构建筑地脚螺栓定位模板
CN206891465U (zh) 传感器安装架
CN206626365U (zh) 传感器支架
CN204638866U (zh) 槽式桥架板数控液压气动冲孔装置
CN104759818B (zh) 一种用于箱体下部腹板无码装配的定位固定装置
CN106643852A (zh) 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及安装方法
CN116163463A (zh) 一种大面积波纹造型天花吊顶及其建造方法
CN202606934U (zh) 一种可调节多点定位制孔装置
CN215889127U (zh) 一种调平组件
CN216130591U (zh) 一种钢结构电梯井立柱的安装辅助定位装置
CN210588028U (zh) 一种卡扣安装工装
CN103286531A (zh) 可调节式设备安装座的装配方法
CN109014631B (zh) 异形管组件防变形工装
CN209223241U (zh) 一种刚性接触网汇流排钻孔模具
CN20962058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柱模紧固件
CN112575968A (zh) 一种可调节的屋面连接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5781056A (zh) 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
KR200349935Y1 (ko) 스틸-폼
CN204098302U (zh) 一种金属板块幕墙
CN211279608U (zh) 一种机械手支撑结构
CN103485361A (zh) 群组双头地脚螺栓整体预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117598U (zh) 一种构造柱植筋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7

Address after: 200032 room 249, No. 406, Bang B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00032 room 249, No. 406, Bang B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