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6855U -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6855U
CN206626855U CN201720257788.3U CN201720257788U CN206626855U CN 206626855 U CN206626855 U CN 206626855U CN 201720257788 U CN201720257788 U CN 201720257788U CN 206626855 U CN206626855 U CN 206626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tube
tube
water
straigh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77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王晶
郝岩峰
赵莉
刘晓杰
高国泉
万言兴
张志刚
王小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577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6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6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6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和位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内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级集水直管,一级分水直管以及位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和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之间的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组,所述螺旋管组包括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本实用新型为地下构筑物,节省室内空间,构造简单、易于维护,不易积渍和堵塞,地下水质不直接接触热泵机组换热组件,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可同时解决地下水的换热、沉砂、排污要求,减轻回灌堵塞等问题,对于水质标准不满足直进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要求的区域提供了一种间接换热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侧的地下换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是暖通空调领域近些年应用较广的一种节能环保的制冷供暖方式。在实际项目中,很多区域的地下水源存在水质超标腐蚀机组、含砂量高难以回灌等问题,地下水源的水质并不能满足直进热泵的要求,目前较多使用的是直接采用板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进行水源间接换热的方式;但是这种功能单一的换热器并不能解决水质中含沙高,容易积渍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和位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内的换热装置;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前侧壁上部设有地下水的抽水供水管路端口,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前侧壁下部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内的左下角设有沉沙坑,所述沉沙坑所对应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左侧壁上部设有排污管路端口,所述沉沙坑所对应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后侧壁下部设有地下水的回灌水管路端口,靠近所述沉沙坑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所述沉沙坑内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上设有与所述排污管路端口连接的排污管,由于地下水源在换热池中流速较慢会沉积大量泥沙,因此,可定时运行所述排污泵将沉积在所述沉沙坑底部的泥沙进行清除;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级集水直管,一级分水直管以及位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和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之间的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组;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内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水直管连通,所述一级分水直管的轴线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一级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水平支管Ⅰ,所述水平支管Ⅰ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一级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水平支管Ⅰ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二级分水直管,所述二级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漏斗管Ⅰ,所述漏斗管Ⅰ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二级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漏斗管Ⅰ的小端与所述二级分水直管连通;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内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连通,所述一级集水直管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垂直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的轴线所在直线,所述一级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水平支管Ⅱ,所述水平支管Ⅱ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水平支管Ⅱ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二级集水直管,所述二级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漏斗管Ⅱ,所述漏斗管Ⅱ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二级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漏斗管Ⅱ的轴线所在直线与相对应的所述漏斗管Ⅰ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漏斗管Ⅱ的小端与所述二级集水直管连通;
所述螺旋管组包括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漏斗管Ⅰ和所述漏斗管Ⅱ的大端连通,所述螺旋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漏斗管Ⅰ的轴线所在直线,使得所述螺旋管与地下水源的流动方向平行布置,不易积渍及堵塞,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构成地下水源的流道,所述螺旋管构成水源热泵机组循环水的流道,地下水源与水源热泵机组循环水通过所述螺旋管的管壁进行热量交换,提供热泵机组所需的冷热量,且所述螺旋管内水源热泵机组循环水的流动方向与地下水源在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流动方向为逆向设计,有利于提高换热温差增加换热效率,与直管相比,所述螺旋管可以保证在单位长度换热池内增加换热面积。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顶部设有多个检修人孔。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内壁设有钢板。
所述螺旋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为地下构筑物,节省室内空间,构造简单、易于维护,不易积渍和堵塞,地下水质不直接接触热泵机组换热组件,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可同时解决地下水的换热、沉砂、排污要求,减轻回灌堵塞等问题,对于水质标准不满足直进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要求的区域提供了一种间接换热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换热装置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去掉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顶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的剖视图(剖视位置与图2中的a-a的位置相对应)。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的剖视图(剖视位置与图2中的b-b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和位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内1的换热装置;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前侧壁上部设有地下水的抽水供水管路端口2,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前侧壁下部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3,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内的左下角设有沉沙坑4,所述沉沙坑4所对应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左侧壁上部设有排污管路端口5,所述沉沙坑4所对应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后侧壁下部设有地下水的回灌水管路端口6,靠近所述沉沙坑4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7,所述沉沙坑4内设有排污泵8,所述排污泵8上设有与所述排污管路端口5连接的排污管9;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级集水直管10,一级分水直管11以及位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10和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之间的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组;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7内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12,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12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连通,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的轴线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7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靠近所述一级集水直管10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水平支管Ⅰ13,所述水平支管Ⅰ13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的轴线,所述水平支管Ⅰ13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二级分水直管14,所述二级分水直管14靠近所述一级集水直管10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漏斗管Ⅰ15,所述漏斗管Ⅰ15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二级分水直管14的轴线,所述漏斗管Ⅰ15的小端与所述二级分水直管14连通;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3内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16,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16的一端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连通10,所述一级集水直管10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垂直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3的轴线所在直线,所述一级集水直管10靠近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水平支管Ⅱ17,所述水平支管Ⅱ17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10的轴线,所述水平支管Ⅱ17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二级集水直管18,所述二级集水直管18靠近所述一级分水直管11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漏斗管Ⅱ19,所述漏斗管Ⅱ19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二级集水直管18的轴线,所述漏斗管Ⅱ19的轴线所在直线与相对应的所述漏斗管Ⅰ15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漏斗管Ⅱ19的小端与所述二级集水直管18连通;
所述螺旋管组包括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20,所述螺旋管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漏斗管Ⅰ15和所述漏斗管Ⅱ19的大端连通,所述螺旋管20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漏斗管Ⅰ15的轴线所在直线。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顶部设有两个检修人孔21。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1的内壁设有钢板。
所述螺旋管20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和位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内的换热装置;
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前侧壁上部设有地下水的抽水供水管路端口,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前侧壁下部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内的左下角设有沉沙坑,所述沉沙坑所对应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左侧壁上部设有排污管路端口,所述沉沙坑所对应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后侧壁下部设有地下水的回灌水管路端口,靠近所述沉沙坑的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所述沉沙坑内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上设有与所述排污管路端口连接的排污管;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级集水直管,一级分水直管以及位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和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之间的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组;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内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水直管连通,所述一级分水直管的轴线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进口管路端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一级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水平支管Ⅰ,所述水平支管Ⅰ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一级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水平支管Ⅰ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二级分水直管,所述二级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漏斗管Ⅰ,所述漏斗管Ⅰ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二级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漏斗管Ⅰ的小端与所述二级分水直管连通;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内设有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连通,所述一级集水直管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垂直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循环管路的出口管路端口的轴线所在直线,所述一级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水平支管Ⅱ,所述水平支管Ⅱ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一级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水平支管Ⅱ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二级集水直管,所述二级集水直管靠近所述一级分水直管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漏斗管Ⅱ,所述漏斗管Ⅱ的轴线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二级集水直管的轴线,所述漏斗管Ⅱ的轴线所在直线与相对应的所述漏斗管Ⅰ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漏斗管Ⅱ的小端与所述二级集水直管连通;
所述螺旋管组包括九个呈3×3矩阵排列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漏斗管Ⅰ和所述漏斗管Ⅱ的大端连通,所述螺旋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漏斗管Ⅰ的轴线所在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顶部设有多个检修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混凝土围护外壳的内壁设有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CN201720257788.3U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Active CN206626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7788.3U CN206626855U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7788.3U CN206626855U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6855U true CN206626855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09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7788.3U Active CN206626855U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68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3218A (zh) * 2019-06-28 2019-09-0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雨洪资源地下水回补系统的沉淀池规模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3218A (zh) * 2019-06-28 2019-09-0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雨洪资源地下水回补系统的沉淀池规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93218B (zh) * 2019-06-28 2021-07-2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雨洪资源地下水回补系统的沉淀池规模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48740U (zh) 一种ap1000核电厂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CN204421697U (zh) 一种仿迷宫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6626855U (zh) 一种具有沉砂、排污功能的地下换热池
CN206276388U (zh) 循环反应釜
CN204593957U (zh) 高效的土壤换热器
CN205262230U (zh) 氧化铝旋风分离余热利用装置
CN205174773U (zh) 防冻表冷器
JP2016082906A (ja) ビニールハウス
CN205332517U (zh) 可提高水质并具防腐功能的容积式换热器
CN207350620U (zh) 一种结合地源和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空气处理机组
CN207456236U (zh) 裂解气低积聚残炭新型急冷器
CN202361843U (zh) 闭式冷却塔
CN206247918U (zh) 矿用表冷式空冷器
CN206037782U (zh) 一种真空非接触式换热系统
CN108534569A (zh) 一种高效热交换器
CN206556307U (zh) 一种具有池水扰动、喷射清洗功能的海水换热装置
CN209524781U (zh) 一种船用管壳式冷却装置
CN203824381U (zh) 一种流道式全逆流换热器
CN102519276A (zh) 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自清洁换热装置
CN202470826U (zh)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污水自清洁换热装置
JP6236254B2 (ja) 地中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調システム
CN206563513U (zh) 一种风机盘管用换热器
CN208635609U (zh) 一种高效热交换器
CN207907353U (zh) 一种新型风机盘管机组
CN207967242U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箱体、电池冷却管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