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导池壳体1、电导池盖2、隔膜夹具4和电导率仪5;电导池壳体1呈一端开口的圆柱桶形结构,电导池壳体1内,其底端具有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电导池壳体1底部的外表面具有第一电极外接口111,第一电极外接口111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导线连接;电导池盖2可拆卸的固定于电导池壳体1的开口端,电导池盖2插入电导池壳体1内与之形成相对封闭的空腔,电导池盖2的内表面具有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电导池盖2的外表面具有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导线连接的第二电极外接口211;电导池盖2固定于电导池壳体1内时,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相互平行,两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电导池壳体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将电导池壳体1内部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真空阀口12和注液阀口13,真空阀口12用于连接抽真空组件,注液阀口13用于连接电解质溶液注射组件;电导率仪5使用时通过两条导线31和32分别与第一电极外接口111和第二电极外接口211电连接;隔膜夹具4为互扣式圆环结构,隔膜夹具4的外径与电导池壳体1的内径相适应,隔膜夹具4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中面积较大者;并且,使用时,隔膜夹具4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相互平行,且三者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其中,隔膜夹具4的外径与电导池壳体1的内径相适应,是指使用时,隔膜夹具4放入电导池壳体1刚好能滑动,并且允许电解质溶液由两者空隙流过。可以理解,隔膜夹具4只有在使用时才需要放入电导池壳体1中,同样的,只有在使用时才需要与电导率仪5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特别针对电池隔膜的电导率测试而设计,采用本申请的装置,按照本申请设计的特殊测试方法,可以很简单的得到电池隔膜的电导率,无需进行线性拟合,也无需分别对多层隔膜进行逐层叠加测试。
优选的,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距离为0.50mm~5.00mm,优选为0.50mm~1.00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距离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电导率测试装置的可制造性和测量准确性,两个电导电极片的距离越大越容易制造,但是,其距离越大,电池隔膜的测量结果误差越大。因此,本申请限定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距离为0.50mm~5.00mm,并且,优选为0.50mm~1.00mm的测量准确性更高。
优选的,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距离通过设置在电导池壳体1内侧壁上的定位块14固定。
优选的,隔膜夹具4的内径大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
需要说明的是,隔膜夹具4的内径大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或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其目的就是,使得待测隔膜的面积大于两个电导电极片,因为测试的时候,是按照两个电导电极片对应的待测隔膜面积计算的,待测隔膜的面积大于两个电导电极片可以避免待测隔膜边缘不整齐或不平整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隔膜面积大于两个电导电极面积,能够保障有效的导电隔膜面积等于电导电极面积,方便以后计算;否则待测隔膜边缘不整齐或不平整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优选的,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的表面为抛光表面;电导池盖2和电导池壳体1采用细牙螺纹互相配合旋紧和旋开。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电导电极片表面为抛光表面,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表面粗糙影响测试结果。
优选的,电导池壳体1由透明材料制备,透明材料优选为PET、PP、PVC、PC、PS和ABS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透明材料制备电导池壳体1或其它组件,目的是为了方便目测观察电导池壳体1内部的情况。
优选的,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都是铂黑电极片。
需要说明的是,铂黑电极是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电极,可以理解,在一些特殊使用需求中,不排除可以采用其它材质的电导电极片。
本申请的另一面公开了一种本申请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采用本申请的装置分别测试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和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并按照公式一计算待测隔膜的电导率;
公式一K隔膜=d×K1×K2/(L×(K1-K2))
式中,K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导率,d为待测隔膜的厚度,L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K1为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为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公式一实际上是按照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K=Q/R推导而来的,其中K为离子电导率、Q为电导电极常数,R为电阻。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Q/R1,R1为空白电解质溶液电阻;
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Q/R2,R2为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电阻;
待测隔膜的电导率K隔膜=Q隔膜/R隔膜,Q隔膜为隔膜电导电极常数,R隔膜为隔膜电阻;
而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等于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加上隔膜电阻,即R2=R1+R隔膜,从而推导出R隔膜=R2-R1;将离子电导率的公式带入其中,即得到如下公式:
R隔膜=R2-R1=Q/K2-Q/K1=Q×(1/K2-1/K1)=Q×(K1-K2)/(K1×K2),
因此,K隔膜=(Q隔膜×K1×K2)/(Q×(K1-K2));
电导电极常数Q对于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而言,其值是固定的,按照Q=L/A计算,其中L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A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中面积较小者的面积,两者面积相等时,就是任意一个圆形电导电极片的面积。隔膜电导电极常数Q隔膜=d/A隔膜,其中,d为隔膜厚度,A隔膜为隔膜有效导电面积,根据本申请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A隔膜=A。将Q隔膜和Q带入待测隔膜的电导率公式中,即得到如下公式:
K隔膜=(Q隔膜×K1×K2)/(Q×(K1-K2))=d×K1×K2/(L×(K1-K2)),即公式一。
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按照公式二计算待测隔膜的电阻;
公式二R隔膜=Q×(K1-K2)/(K1×K2)
式中,R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阻,Q为电导电极常数。
需要说明的是,电导电极常数Q对于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而言,其值是固定的,按照Q=L/A计算,其中L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A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中面积较小者的面积,两者面积相等时,就是任意一个圆形电导电极片的面积。
还需要说明的是,R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阻,隔膜面电阻=隔膜电阻×隔膜面积,即隔膜面电阻=R隔膜×A。因此,按照本申请的方法得到R隔膜后,可以根据需要计算隔膜面电阻,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本申请的电导池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和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的测试具体包括,在水分含量小于20PPM、温度25℃±2℃的环境下,将电导池盖2拧紧并封闭注液阀口13,将真空阀口12与真空组件连接,对电导池壳体1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小于-95KPa,关闭真空阀口12,然后将注液阀口13与电解液注射组件连接,将电导池壳体1注满电解质溶液,而后关闭注液阀口13,通过电导率仪5测试此时的离子电导率,即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将待测隔膜冲切或者裁剪成适合隔膜夹具4的大小,将待测隔膜放入隔膜夹具4中,确保隔膜平整、无褶皱、无破损,将放有待测隔膜的隔膜夹具4放入电导池壳体1内,拧紧电导池盖2,按照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的测试方法,抽真空并注满相同的电解质溶液,静置至少2小时后测量离子电导率,即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
其中,将待测隔膜冲切或者裁剪成适合隔膜夹具4的大小是指,冲切或者裁剪的待测隔膜大小正好能够完整的装入隔膜夹具4中,将隔膜夹具4的内环占满,且不会有多余的隔膜伸出隔膜夹具4的外环。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用于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够准确而方便的测得电池隔膜的电导率和电阻。本申请的方法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能够简单、便捷、快速、准确地测量计算出电池隔膜的电导率和电阻。
实施例
本例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电导池壳体1、电导池盖2、隔膜夹具4和电导率仪5。
电导池壳体1呈一端开口的圆柱桶形结构,电导池壳体1内,其底端具有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电导池壳体1底部的外表面具有第一电极外接口111,第一电极外接口111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导线连接;电导池盖2开拆卸的固定于电导池壳体1的开口端,电导池盖2插入电导池壳体1内与之形成相对封闭的空腔,电导池盖2的内表面具有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电导池盖2的外表面具有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导线连接的第二电极外接口211;电导池盖2固定于电导池壳体1内时,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相互平行,两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固定为0.50mm~5.00mm;电导池壳体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将电导池壳体1内部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真空阀口12和注液阀口13,真空阀口12用于连接抽真空组件,注液阀口13用于连接电解液注射组件;电导率仪5使用时通过两条导线31和32分别与第一电极外接口111和第二电极外接口211电连接;隔膜夹具4为互扣式圆环结构,隔膜夹具4的外径与电导池壳体1的内径相适应,隔膜夹具4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中面积较大者;并且,使用时,如图2所示,隔膜夹具4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相互平行,且三者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本例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中,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都是铂黑电极片,并且,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的表面为抛光表面。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两者面积相等,均为面积A,并且,隔膜夹具4的内径大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或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
电导池盖2和电导池壳体1采用细牙螺纹互相配合旋紧和旋开,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距离通过设置在电导池壳体1内侧壁上的定位块14固定,定位块14能够限定电导池盖2的旋进深度。定位块14为安装在电导池外壳1内壁上的机械定位块,保证电导池盖2在拧紧后,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间距固定为L。则电导电极常数Q=L/A。
电导池壳体1由透明材料制备,例如PET、PP、PVC、PC、PS或ABS,本例具体的采用透明PET材料制备电导池壳体1。采用透明塑料作为外壳,可以清楚观察电解质溶液是否充满电导池内腔。
本例的隔膜夹具4呈圆环形,为互扣式塑料夹具,材质为PET、PP、PVC、PC、PS或ABS,本例具体采用的是PP材质。测试前,需将隔膜冲切或者裁剪成合适大小的圆形样品片,放入隔膜夹具4中并夹紧,保证隔膜平整、无褶皱、无破损。并且,需要保证隔膜面积大于铂黑电导电极的面积A,本例具体的采用隔膜面积约为2cm2。
本例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卸安装容易,操作方便。利用本例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本例提供了一种电池隔膜电导率的测试方法,包括采用本例的装置分别测试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和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并按照公式一计算待测隔膜的电导率;
公式一K隔膜=d×K1×K2/(L×(K1-K2))
式中,K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导率,d为待测隔膜的厚度,L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K1为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为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
并且,还可以按照公式二计算待测隔膜的电阻;
公式二R隔膜=Q×(K1-K2)/(K1×K2)
式中,R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阻,Q为电导电极常数。
其中,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和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的测试具体如下:
将清洗干燥后的透明PET塑料的电导池壳体1和电导池盖2旋紧,并将第一电极外接口111和第二电极外接口211使用导线31和32连接好电导率仪5,将装置放入水分含量小于20PPM、温度25℃±2℃的干燥手套箱内;真空阀口12与抽真空组件连通,注液阀口13与电解液注射组件连通;先保持注液阀口13关闭,打开真空阀口12,通过真空阀口12抽真空至真空度<-95KPa后关闭,然后再打开注液阀口13注入电解质溶液,注满电解质溶液后关闭注液阀口13;通过电导率仪5测试此时的离子电导率,即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
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1测试完毕后,拧开电导池盖2,倒出电解质溶液;将待测隔膜冲切或者裁剪成面积约为2cm2的圆形样品片,放入圆环形互扣式PP塑料的隔膜夹具4中夹紧,保证隔膜平整、无褶皱、无破损;将夹持有隔膜的隔膜夹具4放入电导池壳体1内,盖上电导池盖2并旋紧,将装置放入水分含量小于20PPM、温度25℃±2℃的干燥手套箱内;打开真空阀口12,通过真空阀口12抽真空至真空度<-95KPa后关闭真空阀口12,然后打开注液阀口13注入电解质溶液,注满电解质溶液后关闭注液阀口13;静置2小时后开始测量含隔膜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K2。
测试完毕后,取下电导率仪5,拧开电导池盖2,倒出电解质溶液,取出隔膜夹具4,清洗干净电导池壳体1、电导池盖2和隔膜夹具4,并放入真空干燥箱烘干以备下次测试使用。
为了保障测试结果,本例进一步地,对同种隔膜进行了三次测试,并且要求三次测试结果的相对极差不超过3%,最后取各次测试所得隔膜电导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定为这种隔膜的电导率。
在以上基础上,本例对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中,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的距离L,以及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和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的面积A,对装置和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具体的,设计了一系列的不同间距L和铂黑电极片不同面积A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如表1所示。并且,采用一系列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分别对隔膜厚度为16μm、20μm、25μm三个规格的电池隔膜进行了测试,每个试验中对所测试的隔膜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复测试,即将电池隔膜冲切或裁剪成三个大小相同的圆形样品进行三次重复测试,本例的电池隔膜都是干法单向拉伸的聚丙烯微孔膜,孔隙率为36%~42%,分别是厚度为16μm的ZM16隔膜、厚度为20μm的ZM20隔膜、厚度为25μm的ZD25隔膜。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面积的电导电极片在不同间距下的测量结果
表1中,设计了五个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每个装置对厚度为16μm、20μm或25μm的电池隔膜进行了测试。其中,d为待测隔膜的厚度,单位为微米;L为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A为圆形电导电极片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Q为电导电极常数,单位为cm-1;K1为空白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单位为mS/cm;K2为含待测隔膜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单位为mS/cm;R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阻,单位为Ω;K隔膜为待测隔膜的电导率,单位为mS/cm。
从表1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例的装置和方法,可以方便、准确地测试隔膜电阻和隔膜电导率。并且,优选地,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为0.50~1.00mm时,隔膜电导率测试更加准确,测试误差更小;当然,如果对于结果准确性要求较差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第一圆形电导电极片11与第二圆形电导电极片21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m,而小于或等于5.00mm的电池隔膜电导率测试装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