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5155U -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5155U
CN206605155U CN201720274868.XU CN201720274868U CN206605155U CN 206605155 U CN206605155 U CN 206605155U CN 201720274868 U CN201720274868 U CN 201720274868U CN 206605155 U CN206605155 U CN 206605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hamber
dust suction
dust
chamber body
po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748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二龙
刘胜明
付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eruis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eruis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eruis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748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5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5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5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吸尘腔本体,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具有圆柱形的吸尘空腔;吸尘腔上封板,与吸尘腔本体的一开口端固定连接;吸尘腔下封板,与吸尘腔本体的另一开口端固定连接;吸尘导通部,设置于吸尘腔本体的侧壁上,且向吸尘腔本体外侧的斜上方延伸,在吸尘导通部的端部设有吸尘口,吸尘导通部的内腔与吸尘空腔连通,吸尘导通部呈喇叭状,吸尘口的直径小于吸尘导通部与吸尘腔本体连接处的直径。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形的吸尘空腔无死角,不会有粉尘堆积。吸尘空腔上下除了留给激光移动的路径外,其他地方都用封板封住,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让吸尘空腔形成负压抽走粉尘。吸尘导通部成喇叭形状,避免出现死角积尘。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激光切割极耳的极片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的极耳在激光切割时,会产生高温粉尘,这些粉尘不及时清理会污染干净的极片,这些被污染的极片若留到下道卷绕工序时,粉尘会刺破隔膜,引起正负极短路,电芯起火。
目前,市面上的除尘装置都是方形内腔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这种除尘装置架构复杂,外形笨重,零件的采购加工成本高,内腔都存在抽不到粉尘的死角,容易造成粉尘堆积,除尘效果不稳定,堆积的粉尘不及时清理会污染后续的极片,做出来的产品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其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可及时抽走激光切割极片时产生的粉尘,增加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吸尘腔本体,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吸尘腔本体的中空部为圆柱形的吸尘空腔;吸尘腔上封板,与吸尘腔本体的一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在吸尘腔上封板上设有通孔;吸尘腔下封板,与吸尘腔本体的的另一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在吸尘腔下封板上设有通孔;吸尘导通部,设置于吸尘腔本体的侧壁上,且向吸尘腔本体外侧的斜上方延伸,在吸尘导通部的端部设有吸尘口,吸尘导通部的内腔与吸尘空腔连通,吸尘导通部呈喇叭状,吸尘口的直径小于吸尘导通部与吸尘腔本体连接处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形的吸尘空腔无死角,不会有粉尘堆积。吸尘空腔上下除了留给激光移动的路径外,其他地方都用封板封住,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让吸尘空腔形成负压抽走粉尘。同时,吸尘导通部成喇叭形状,能更有效的形成负压,吸走粉尘,且避免出现死角积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吸尘腔下封板上设有一圈斜面凸起,斜面凸起与吸尘腔本体的内壁接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得吸尘空腔下部形成斜面,保证吸尘腔下封板与吸尘腔本体的连接处不易有粉尘堆积。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吸尘腔本体的开口端设有具有斜面的上导气块。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导气块可以有效减小吸尘空腔的体积,使得吸尘装置能快速抽走吸尘空腔内的粉尘,而上导气块的斜面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堆积。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导气块通过导气块安装座安装于吸尘腔本体的开口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导气块安装便捷且稳定,且可以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的方案,导气块安装座包括连接端以及支撑端,连接端设置于吸尘腔本体的开口端与吸尘腔上封板之间,支撑端截面呈“L”形,用于支撑上导气块。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上导气块的稳定性,且安装效率高。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吸尘腔本体和吸尘腔下封板上设有吹气孔,吹气中空管穿过吹气孔伸入吸尘空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吹气功能,将贴在极片上粉尘吹气再吸走。
作为优选的方案,吹气中空管通过设置于吸尘腔本体侧壁上的吹气管固定块进行固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吹气中空管的固定更稳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吸尘导通部与吸尘腔本体的中心轴呈30~60度夹角。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更有效吸走粉尘。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吸尘口处设有向外侧斜上方延伸的吸尘端,吸尘端为圆形管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能有效进行吸尘,且防止粉尘在吸尘口堆积。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吸尘腔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板。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方便观察激光在吸尘空腔内切割极片时的实时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剖视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剖视图之二。
其中:1吸尘腔本体、2吸尘腔上封板、3吸尘腔下封板、31斜面凸起、4吸尘导通部、5吸尘口、51吸尘端、6上导气块、7导气块安装座、71连接端、72支撑端、8吹气孔、9吹气中空管、10吹气管固定块、11观察板、12连接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极片除尘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2-5所示,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包括:吸尘腔本体1、吸尘腔上封板2、吸尘腔下封板3以及吸尘导通部4。
吸尘腔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吸尘腔本体1的中空部为圆柱形的吸尘空腔;吸尘腔上封板2与吸尘腔本体1的一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在吸尘腔上封板2上设有通孔;吸尘腔下封板3与吸尘腔本体1的另一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在吸尘腔下封板3上设有通孔;吸尘导通部4设置于吸尘腔本体1的侧壁上,且向吸尘腔本体1外侧的斜上方延伸,在吸尘导通部4的端部设有吸尘口5,吸尘导通部4的内腔与吸尘空腔连通,吸尘导通部4呈喇叭状,吸尘口5的直径小于吸尘导通部4与吸尘腔本体1连接处的直径。
吸尘装置(图中未示出)通过吸尘管道(图中未示出)与吸尘口5连接,将吸尘空腔内激光切割极片时产生的粉尘抽走。
本实用新型吸尘腔本体1可以由市面上常用的标准不锈钢管材裁断加工而成内孔可以不必加工,节省了零件的加工成本。而圆柱形的吸尘空腔无死角,不会有粉尘堆积。在吸尘腔上封板2和吸尘腔下封板3上设有通孔,给激光预留路径,而吸尘空腔上下除了留给激光移动的路径外,其他地方都用封板封住,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让吸尘空腔形成负压抽走粉尘。同时,吸尘导通部4成喇叭形状,能更有效的形成负压,吸走粉尘,且避免出现死角积尘。
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较于传统方形内腔结构的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圆管结构除尘内腔无死角,无粉尘残留,不需要定期清理内腔,不需要后期维护,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2)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无需精密加工,无需复杂的工艺,装置成本低。
3)吸尘导通部4成喇叭形状,能更有效的形成负压,吸走粉尘,除尘效果好。
4)可及时抽走激光切割极片时产生的粉尘,增加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尘腔下封板3上设有一圈斜面凸起31,斜面凸起31与吸尘腔本体1的内壁接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得吸尘空腔下部形成斜面,保证吸尘腔下封板3与吸尘腔本体1的连接处不易有粉尘堆积。
优选的,斜面凸起31具有30度斜面时,更不易堆积粉尘。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尘腔本体1的开口端设有具有斜面的上导气块6。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导气块6可以有效减小吸尘空腔的体积,使得吸尘装置能快速抽走吸尘空腔内的粉尘,而上导气块6的斜面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堆积。
优选的,上导气块6可采用铝材制成,在减少吸尘空腔的同时不会增加较多的重量,且成本低。
进一步,上导气块6通过导气块安装座7安装于吸尘腔本体1的开口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导气块6的安装快速便捷且安装后的上导气块6更稳定,可以及时根据情况对上导气块6进行更换。
进一步,导气块安装座7包括连接端71以及支撑端72,连接端71设置于吸尘腔本体1的开口端与吸尘腔上封板2之间,支撑端72截面呈“L”形,用于支撑上导气块6。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上导气块6的稳定性,且安装效率高。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尘腔本体1和吸尘腔下封板3上设有吹气孔8,吹气中空管9穿过吹气孔8伸入吸尘空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吹气功能,将贴在极片上粉尘吹气再吸走。若本装置不需要吹气功能时,可以将吸尘腔下封板3上的吹气孔8与吸尘腔本体1上的吹气孔8交错后将吸尘腔下封板3与吸尘腔本体1进行固定,防止吹气孔8漏气。
进一步,吹气中空管9通过设置于吸尘腔本体1侧壁上的吹气管固定块10进行固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吹气中空管9的固定更稳固,吹气中空管9与吹气管固定块10可通过螺钉固定并能调节吹气中空管9在吸尘空腔内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吸尘导通部4与吸尘腔本体1的中心轴呈30~60度夹角。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更有效吸走粉尘。
优选的,吸尘导通部4与吸尘腔本体1的中心轴呈45度夹角,其更符合气体动力学原理,吸尘口5与激光切割点成45度夹角,能更有效的抽走激光切割极耳时产生的粉尘,极大的增加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尘口5处设有向外侧斜上方延伸的吸尘端51,吸尘端51为圆形管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能有效进行吸尘,且防止粉尘在吸尘口堆积。
优选的,吸尘端51出口外径为内径为外径尺寸能配装现有常用型号的高温不锈钢软管,内径尺寸更符合现有吸尘装置的功率和流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尺寸的吸尘端51。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尘腔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板11。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方便观察激光在吸尘空腔内切割极片时的实时状态。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尘腔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安装板12。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连接安装板12可以将本装置一种极片除尘装置进行固定于设备上。连接安装板12和吸尘腔本体1用内六角螺钉连接,连接安装板12上有长腰孔可用于整个装置的位置调节。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腔本体,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所述吸尘腔本体的中空部为圆柱形的吸尘空腔;
吸尘腔上封板,与所述吸尘腔本体的一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吸尘腔上封板上设有通孔;
吸尘腔下封板,与所述吸尘腔本体的另一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吸尘腔下封板上设有通孔;
吸尘导通部,设置于所述吸尘腔本体的侧壁上,且向所述吸尘腔本体外侧的斜上方延伸,在所述吸尘导通部的端部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导通部的内腔与所述吸尘空腔连通,所述吸尘导通部呈喇叭状,所述吸尘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吸尘导通部与所述吸尘腔本体连接处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尘腔下封板上设有一圈斜面凸起,所述斜面凸起与所述吸尘腔本体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尘腔本体的开口端设有具有斜面的上导气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气块通过导气块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吸尘腔本体的开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块安装座包括连接端以及支撑端,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吸尘腔本体的开口端与所述吸尘腔上封板之间,所述支撑端截面呈“L”形,用于支撑所述上导气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尘腔本体和吸尘腔下封板上设有吹气孔,吹气中空管穿过所述吹气孔伸入所述吸尘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中空管通过设置于所述吸尘腔本体侧壁上的吹气管固定块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导通部与所述吸尘空腔的中心轴呈30~60度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尘口处设有向外侧斜上方延伸的吸尘端,所述吸尘端为圆形管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极片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尘腔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板。
CN201720274868.XU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Active CN206605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4868.XU CN206605155U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4868.XU CN206605155U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5155U true CN206605155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6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74868.XU Active CN206605155U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515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7483A (zh) * 2018-03-13 2018-10-12 武汉吉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刻蚀机用一体式除尘装置
CN109013632A (zh) * 2018-09-17 2018-12-18 武汉吉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镜工位用细管道式除尘装置
CN109175683A (zh) * 2018-10-12 2019-01-11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CN111299293A (zh) * 2020-04-02 2020-06-19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密集探针的吸尘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7483A (zh) * 2018-03-13 2018-10-12 武汉吉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刻蚀机用一体式除尘装置
CN109013632A (zh) * 2018-09-17 2018-12-18 武汉吉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镜工位用细管道式除尘装置
CN109175683A (zh) * 2018-10-12 2019-01-11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CN111299293A (zh) * 2020-04-02 2020-06-19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密集探针的吸尘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05155U (zh)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CN205096721U (zh)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激光切割的除尘装置
CN106853662A (zh) 一种发泡水泥板除尘装置
CN104550178A (zh) 吸尘车收尘罩
CN202735120U (zh) 正负压联合栓流定点取样装置
CN201991191U (zh) 烟气道用自力式防雨风帽
CN209175120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铝壳电池激光焊接的除尘装置
CN204035128U (zh) 一种压片机吸尘装置
CN203508518U (zh) 一种塑粉清除装置
CN205044127U (zh) 一种适用于橡胶挤出机的防溢料排气机构
CN203938993U (zh) 旋风吸盘
CN203987869U (zh) 一种吸射式旋风吸尘器
CN210408272U (zh) 一种吸尘器
CN203208809U (zh) 容积式分离器
CN208213902U (zh) 一种石墨烯粉尘的回收吸头
CN203440470U (zh) 铝电解槽排气装置
CN207317480U (zh) 一种低流量风刀装置
CN206449710U (zh) 降噪环保装置及抽油烟机
CN217663047U (zh) 一种制备干拌砂浆混拌系统负压灰尘回收装置
CN204429740U (zh) 风刀机
CN213808912U (zh) 一种气动除尘蝶阀
CN219754637U (zh) 一种废气引射拉法尔管结构
CN204086817U (zh) 一种环保碳粉灌装阀装置
CN213542735U (zh) 排烟风道结构
CN204638644U (zh) 瓶盖微型封闭室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 Mudu East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Zhujiang Road Wuzhong District Mudu town of Su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No. 368 (Mudu high tech Venture Park A025 room)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eruis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9, Zhufeng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15,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