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4038U -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4038U
CN206594038U CN201720161875.9U CN201720161875U CN206594038U CN 206594038 U CN206594038 U CN 206594038U CN 201720161875 U CN201720161875 U CN 201720161875U CN 206594038 U CN206594038 U CN 206594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bogey
slide
release liner
biological speci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18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大勇
张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1618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4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4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40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所述承载装置包括:载玻片,所述载玻片的表面设置有吸附层;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载玻片相连接;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可剥离连接,所述载玻片、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剥离衬垫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部;并且,所述承载部中具有所述吸附层,在生物样本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中的情况下,所述生物样本能够吸附在所述载玻片上。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能够使生物样本保持原有的结构不被破坏。

Description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属于生物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载玻片是显微镜观察物质结构或特征时用来承载生物样本的玻璃片或石英片,载玻片有超白玻璃载玻片、硅化防脱载玻片等,不同类型的载玻片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制作生物样本时,将细胞或组织放置于载玻片上,将盖玻片放置在上面,载玻片和盖玻片共同构成了生物样本的承载装置,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包含了生物样本的承载装置进行观察。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核酸探针与细胞内相应的靶DNA分子或RNA分子杂交,通过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激光扫描仪下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与特异性探针杂交后被染色的细胞或细胞器的形态和分布;或是结合了荧光探针的DNA区域或RNA分子在染色体或其他细胞器中的定位。采用FISH技术检测细胞样本(如哺乳动物卵子及胚胎,直径在100-200μm范围)时,如果将细胞悬液加载至载玻片上,经过干燥等方式固定后,会破坏细胞的立体结构,并且会使细胞膜遭到破坏,细胞浆崩解到细胞膜外,无法进行细胞结构上的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能够实现对体积较大的生物样本(如哺乳动物卵子、胚胎等)的固定,而且不会破坏生物样本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包括:
载玻片,所述载玻片的表面设置有吸附层;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载玻片相连接;
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可剥离连接,所述载玻片、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剥离衬垫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部;
并且,所述承载部中具有所述吸附层,在生物样本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中的情况下,所述生物样本能够吸附在所述载玻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盖玻片,在剥离所述剥离衬垫的情况下,所述盖玻片能够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所述第一表面上附着有第一粘合层,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载玻片粘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所述第二表面上附着有第二粘合层,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剥离衬垫粘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所述支撑部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使得所述载玻片、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剥离衬垫形成至少两个具有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承载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所述剥离衬垫包括:
第一剥离层,所述第一剥离层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表面可剥离连接;
第二剥离层,所述第二剥离层固定在所述第一剥离层的与所述支撑部件所在侧相反的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在所述载玻片的且在所述承载部的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砂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物样本观察系统,包括:
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仪,以及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并且
在剥离所述剥离衬垫,且所述盖玻片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承载装置能够放置在所述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仪的样品台上进行观察。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能够使生物样本保持原有的结构不被破坏。进一步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结合特殊的固定及杂交方法,通过荧光信号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目标DNA/RNA的整合位点,从而实现目标信号在细胞内的定位。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承载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承载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玻片;11:吸附层;12:磨砂区域;
2:支撑部件;2A:第一表面;2B:第二表面;21:第一粘合层;22:第二粘合层;
3:剥离衬垫;31:第一剥离层;32:第二剥离层;
4:承载部;5:盖玻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承载部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该承载装置包括:载玻片1、支撑部件2以及剥离衬垫3。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撑部件2具有第一表面2A和第二表面2B。如图1所示,支撑部件2的第一表面2A与载玻片1相连接;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与剥离衬垫3可剥离连接。并且载玻片1、支撑部件2以及剥离衬垫3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部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剥离连接”,其意指在使用时剥离衬垫3能够从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剥离下来,生物样本能够放置在所述承载部4中。设置剥离衬垫3的作用是将承载部4与外部空间隔离开,从而使得承载装置的承载部4不被污染。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适用于容纳体积较大的生物样本,如哺乳动物卵子、胚胎等。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的第一表面2A与载玻片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的(例如:焊接等),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粘合、卡合等)。具体实施时,根据需要在载玻片1上设置支撑部件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支撑部件2的第一表面2A上可以附着有第一粘合层21,支撑部件2通过第一粘合层21与载玻片1粘合。具体地,支撑部件2的材质可以选自玻璃、树脂等,其中的树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支撑部件2还可以为其它的一些非金属材料,只要不污染生物样本,且能起到同等作用即可。
如图3所示,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上可以附着有第二粘合层22,支撑部件2通过第二粘合层22与剥离衬垫3粘合,使得剥离衬垫3可以更好的从支撑部件2上剥离下来。具体地,第一粘合层21与第二粘合层22的材质可以为丙烯酸系粘合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剥离衬垫3可以包括:第一剥离层31,第一剥离层31与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可剥离连接;第二剥离层32,第二剥离层32固定在第一剥离层31的与支撑部件2所在侧相反的面上。具体地,第一剥离层31的材质可以为离型膜(例如:塑料薄膜等),使得剥离衬垫3与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之间易于剥离,可以避免第二粘合层22的粘连;第二剥离层32的材质可以为离型纸,使得剥离衬垫3具有一定的硬度,在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上不会卷曲、翘起。
如图3所示,载玻片1上可以设置有吸附层11,吸附层11可以设置在载玻片1的整个表面上,且承载部4中也具有吸附层11,在将生物样本置于承载部4中的情况下,生物样本能够通过吸附层11吸附在载玻片1上。
具体地,吸附层11可以为多聚赖氨酸吸附层,多聚赖氨酸吸附层通过多聚赖氨酸多聚阳离子分子与组织切片上的阴离子相互作用,产生较强的粘合力,使得生物样本能够通过吸附层11吸附在载玻片1上。多聚赖氨酸吸附层不但能吸附人类和动植物的冰冻组织切片,而且还能吸附甲醛、乙醇或非交联固定的组织切片。
一般而言,多聚赖氨酸吸附层的制作方法包括:将载玻片1在2%(w/v%)的硅酸钠溶液中浸泡过夜,然后使用双蒸水或纯水冲洗5-6次,之后高压灭菌,最后在1%(w/v%)的多聚赖氨酸中浸泡2-5小时。
另外,吸附层11还可以是阳离子电荷吸附层,可以在载玻片1的表面进行阳离子电荷吸附处理。由于载玻片1表面具有阳离子电荷,使得生物样本(例如:组织切片或者细胞)因静电作用吸附在载玻片1上。通过静电吸附生物样本,使生物样本黏附在载玻片1上。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承载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俯视图。图4至图6中标号与图1至图3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为简明起见,省略对这些组件的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承载装置还可以包括:盖玻片5,在剥离了剥离衬垫3的情况下,盖玻片5可以与支撑部件2的第二表面2B相连接。举例而言,剥离衬垫3通过第二粘合层22与支撑部件2相连接。在剥离了剥离衬垫3后,盖玻片5可以通过第二粘合层22与支撑部件2粘合。由于盖玻片5与载玻片1之间,具有承载部4,使得在固定及观察生物样本的过程中,载玻片1和盖玻片5不会将生物样本挤压破碎,以便于保持生物样本的完整的细胞立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仅将吸附层11设置在承载部4中,在将生物样本置于承载部4中的情况下,生物样本能够通过吸附层11吸附在载玻片1上。例如可以采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多聚赖氨酸,添加至承载部4中,从而在承载部4中形成一层吸附层11。
一般而言,支撑部件2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根据载玻片1的大小和所需要的承载部4的数量来进行设定即可,优选为至少两个,使得载玻片1、支撑部件2以及剥离衬垫3形成至少两个承载部4。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的个数为3个。
在载玻片1的且在承载部4的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砂区域12。磨砂区域12可以设置在载玻片1的正面或背面,一方面可以用于做标号,以便清楚地标记承载部4中的生物样本的种类,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摩擦力,便于手持。磨砂区域12的长度可以在24-26mm之间,宽度可以在10-15mm之间。
载玻片1的长度可以在72-78mm之间,宽度可以在24-26mm之间,高度可以在1.0-1.2mm之间,载玻片1的四个角可以设置成圆滑状结构,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割伤手指。
支撑部件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载玻片1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部4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部件2是环形的,支撑部件2的截面外径可以在2.0-5.0mm之间,截面内径可以在1.0-3.0mm之间,截面壁厚可以在0.5-1.0mm之间,高度可以在100-300μm之间。
一般而言,盖玻片5的形状也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为方形、圆形等。在剥离了剥离衬垫3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个较小的盖玻片5分别覆盖在多个承载部4上面,更容易避免放置在不同的承载部4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样本之间相互污染,影响检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盖玻片5是方形的,其宽度可以在8-12mm之间,高度可以在0.13-0.16mm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一个较大的盖玻片5覆盖多个承载部4。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物样本观察系统,包括: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仪,以及承载装置(例如:实施例1的承载装置),并且在剥离所述剥离衬垫3,且所述盖玻片5与所述支撑部件2的所述第二表面2B相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承载装置能够放置在所述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仪的样品台上进行观察。
举例而言,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承载装置,首先将剥离衬垫3剥离,再将经过荧光探针杂交后的卵母细胞(直径在100-200μm之间)的细胞悬液加载至承载装置的承载部4中,并使得卵母细胞始终处于溶液环境中,溶液体积约1~2微升,且细胞结构保持完整。然后向承载部4中加入防止荧光淬灭的封片剂约2~3微升,盖上盖玻片5。最后,将含有卵母细胞的承载装置置于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激光扫描仪的样品台上,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激光扫描仪下观察荧光信号,利用FISH技术检测生物样本内是否整合有HBV-DNA的病毒序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玻片,所述载玻片的表面设置有吸附层;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载玻片相连接;
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可剥离连接,所述载玻片、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剥离衬垫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部;
并且,所述承载部中具有所述吸附层,在生物样本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中的情况下,所述生物样本能够吸附在所述载玻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盖玻片,在剥离所述剥离衬垫的情况下,所述盖玻片能够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附着有第一粘合层,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载玻片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附着有第二粘合层,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剥离衬垫粘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使得所述载玻片、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剥离衬垫形成至少两个具有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承载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包括:
第一剥离层,所述第一剥离层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表面可剥离连接;
第二剥离层,所述第二剥离层固定在所述第一剥离层的与所述支撑部件所在侧相反的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玻片的且在所述承载部的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砂区域。
8.一种生物样本观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仪,以及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并且
在剥离所述剥离衬垫,且盖玻片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承载装置能够放置在所述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仪的样品台上进行观察。
CN201720161875.9U 2017-02-22 2017-02-22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4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1875.9U CN206594038U (zh) 2017-02-22 2017-02-22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1875.9U CN206594038U (zh) 2017-02-22 2017-02-22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4038U true CN206594038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187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4038U (zh) 2017-02-22 2017-02-22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40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421A (zh) * 2018-11-21 2019-02-1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具有查看立体效果的新型载玻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421A (zh) * 2018-11-21 2019-02-1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具有查看立体效果的新型载玻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37627C (en) Hanging drop plate
CN103269787B9 (zh) 用于在管内操作对象成分的器件和方法
JP5396857B2 (ja) 分析用チップ及び分析方法
Gach et al. Is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living adherent cells by micromolded magnetic rafts
JP2011172533A (ja) マイクロ空間構造体を用いた高密度三次元細胞培養法
US20080293138A1 (en)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 transfer sheet, cell culture kit constituted of cell culture plate and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 transfer sheet,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screening cell culture conditions utilizing the same
Kawamura et al. A new cell separation method based on antibody-immobilized nanoneedle arr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markers
CN206594038U (zh) 承载装置及包括该承载装置的生物样本观察系统
Todhunter et al. Fabrication of 3‐D Reconstituted Organoid Arrays by DNA‐Programmed Assembly of Cells (DPAC)
JPH09173049A (ja) 培養用容器
CN102043047A (zh) 一种基于细胞爬片的快速经济的免疫荧光方法
JP3613512B2 (ja) 培養容器
JP2013226112A (ja) 肝細胞の培養方法
Bova et al. Optimal molecular profiling of tissue and tissue components: defining the best processing and microdissection method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P6272296B2 (ja) 懸濁された細胞成分を均質に分布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EP3043180B1 (en) Biochip
KR20230047089A (ko) 덕트 오르가노이드 온 칩
Gabrielson et al. Cell‐Laden Hydrogels in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Long‐Term Cell Culture and Tubulogenesis Assays
Rothermel et al. Cellular microbiaxial stretching assay for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isotr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icropatterned cells
Wang et al. Biochemical purification of pseudopodia from migratory cells
Goel et al. Ex vivo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uscle stem cell niche
Wu et al.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Small-Size Holding Pipets for the Nondestructive Manipulation of Suspended Living Single Cells
CN103103623B (zh) 一种腺病毒芯片
Fujita et al. New methods for reverse transfection with siRNA from a solid surface
JP7406829B2 (ja) 観察試料用被覆具、被覆具包装体及び観察試料の被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