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1053U -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1053U
CN206591053U CN201720105670.9U CN201720105670U CN206591053U CN 206591053 U CN206591053 U CN 206591053U CN 201720105670 U CN201720105670 U CN 201720105670U CN 206591053 U CN206591053 U CN 206591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azine
actuator
platform
hoistable platform
slid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56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zh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056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1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1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1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于机架上的料盒升降系统和料盒传送系统,料盒升降系统包括升降平台第一驱动件,升降平台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顶板上设有与升降平台相适配的通孔;料盒传送系统包括滑动平台、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滑动平台位于通孔一侧,滑动平台上具有第一围边,第一围边设有料盒进出口,第二驱动件驱动料盒从升降平台转移到滑动平台上,第三驱动件驱动料盒转移到滑动平台的中部区域,第四驱动件驱动料盒从料盒进出口移出滑动平台,第五驱动件驱动料盒从滑动平台转移到升降平台上。采用供料装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人与基础雷管的接触时间减少,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管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中基础雷管供料平台的位置往往比较高,如果采用人工直接在高位供料方式,需要人工登上台阶,然后一个一个地将放料盒(料盒用来装载基础雷管)放到平台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登高作业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证安全生产,有必要提供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该供料装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料盒升降系统和料盒传送系统,机架顶部具有顶板,所述料盒传送系统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料盒升降系统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料盒升降系统包括升降平台和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升降平台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升降平台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料盒传送系统包括滑动平台、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所述滑动平台位于所述通孔一侧且其上可同时承载至少三个呈排放置的料盒,所述滑动平台上具有沿垂直于第二驱动件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围边以及两个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围边,两个第二围边分别位于滑动平台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围边中段区域设有料盒进出口,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料盒从升降平台转移到滑动平台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料盒转移到滑动平台的中部区域,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料盒从所述料盒进出口移出滑动平台,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料盒从滑动平台转移到升降平台上。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三者驱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导轨组,所述限位导轨组包括限位块和两个导轨,限位块位于两个导轨的一端,两个导轨之间的间距等于料盒的长度或宽度,导轨沿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方向设置;沿升降平台升降方向进行投影,四个导轨中有两个导轨分别与两个第二围边对齐,另外两个导轨之间的间距小于与第二围边对齐的两个导轨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料盒升降系统还包括导柱和底板,所述升降平台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导柱相适配的导柱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设有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分别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推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供料装置进行用于装在基础雷管的料盒的运输,避免人工单次单个运输料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机械设备来进行料盒的运送,有利于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中升降平台与底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中料盒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机架;2、料盒升降系统;21、升降平台;22、第一驱动件;3、料盒传送系统;31、滑动平台;32、第二驱动件;33、第三驱动件;34、第四驱动件;35、第五驱动件;4、顶板;51、第一围边;52、第二围边;53、料盒进出口;6、限位导轨组;61、限位块;62、导轨;71、导柱;72、底板;8、防护罩;91、装载料盒;92、空载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出一个供料装置,该供料装置可以运输多个装载基础雷管的料盒,并将空料盒运回,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料盒升降系统2和料盒传送系统3,机架1顶部具有顶板4,所述料盒传送系统3设于所述顶板4上,所述料盒升降系统2位于所述顶板4下方,所述料盒升降系统2包括升降平台21和与所述升降平台21相连的第一驱动件22,所述升降平台21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所述顶板4上设有与所述升降平台21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料盒传送系统3包括滑动平台31、第二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3、第四驱动件34和第五驱动件35,所述滑动平台31位于所述通孔一侧且其上可同时承载至少三个呈排放置的料盒,所述滑动平台31上具有沿垂直于第二驱动件32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围边51以及两个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32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围边52,两个第二围边52分别位于滑动平台3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围边51中段区域设有料盒进出口53,所述第二驱动件32驱动料盒从升降平台21转移到滑动平台31上,所述第三驱动件33驱动料盒转移到滑动平台31的中部区域,所述第四驱动件34驱动料盒从所述料盒进出口53移出滑动平台31,所述第五驱动件35驱动料盒从滑动平台31转移到升降平台21上。
为方便表述,将装载有基础雷管的料盒称为装载料盒91,将没有装载基础雷管的料盒称为空载料盒92,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操作人员将多个装载料盒91成排放在升降平台21上,第一驱动件22驱动升降平台21上升,装载料盒91从顶板4的通孔漏出,第二驱动件32驱动装载料盒91转移到滑动平台31上,第三驱动件33驱动装载料盒91滑动到滑动平台31中部区域,第四驱动件34驱动装载料盒91从料盒进出口53转移到其他设备上,其他设备将取完基础雷管的空载料盒92从料盒进出口53转移滑动平台31上(空载料盒92取代先前从料盒进出口53转移到其他设备上的装载料盒91),第二驱动件32将下一个装载料盒91从升降平台21转移到滑动平台31上,第三驱动件33将装载料盒91推动时,装载料盒91会推动空载料盒92沿第三驱动件33的驱动方向朝前移动一个身位,空载料盒92到达第五驱动件35驱动的范围内,第五驱动件35驱动空载料盒92转移到升降平台21上,当升降平台21上没有装载料盒91,只剩空载料盒92后,第一驱动件22驱动升降平台21下降,下降到位后,操作人员将空载料盒92从升降平台21上取出,并重新放入装载料盒9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供料装置进行用于装在基础雷管的料盒的运输,避免人工单次单个运输料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机械设备来进行料盒的运送,让人与基础雷管的接触时间大大减少,有利于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件32、第四驱动件34和第五驱动件35三者驱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21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导轨组6,所述限位导轨组6包括限位块61和两个导轨62,限位块61位于两个导轨62的一端,两个导轨62之间的间距等于料盒的长度或宽度,导轨62沿第二驱动件32的驱动方向设置;沿升降平台21升降方向进行投影,四个导轨62中有两个导轨62分别与两个第二围边52对齐,另外两个导轨62之间的间距小于与第二围边52对齐的两个导轨62之间的间距。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两个限位导向组,一组用来对装载料盒进行限位,一组用来对空载料盒进行限位,方便操作人员将装载料盒整齐的放入升降平台及将空载料盒取出升降平台,并能够让装载料盒跟滑动平台对位准确,有利于供料装置正常、稳定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料盒升降系统2还包括导柱71和底板72,所述升降平台21架设在所述底板72上,所述导柱71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底板72上设有与所述导柱71相适配的导柱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底板和导柱,有利于提高供料装置升降系统的稳定性,能够让供料装置运行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4上设有防护罩8。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防护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3、第四驱动件34和第五驱动件35分别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推杆。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主要是用于驱动装载/空载料盒做直线运动,气缸、液压缸和直线推杆都能够做直线往返运动,这三者的现有技术已经成熟,采用其作为驱动件有利于保证供料装置料盒传送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所示,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料盒升降系统2和料盒传送系统3,机架1顶部具有顶板4,所述料盒传送系统3设于所述顶板4上,所述料盒升降系统2位于所述顶板4下方;
所述料盒升降系统2包括升降平台21和与所述升降平台21相连的第一驱动件22,所述升降平台21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所述顶板4上设有与所述升降平台21相适配的通孔;
说明:在图1中,除图中最右端料盒以外的其他料盒原本应该是要画在升降平台21上的,但为了更清楚的展现本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的工作原理,特意将其他料盒也画在图中顶板4的通孔中。
请结合图1、3和4,所述料盒传送系统3包括滑动平台31、第二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3、第四驱动件34和第五驱动件35,所述滑动平台31位于所述通孔一侧且其上可同时承载至少三个呈排放置的料盒,所述滑动平台31上具有沿垂直于第二驱动件32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围边51以及两个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32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围边52,两个第二围边52分别位于滑动平台3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围边51中段区域设有料盒进出口53,所述第二驱动件32驱动料盒从升降平台21转移到滑动平台31上,所述第三驱动件33驱动料盒转移到滑动平台31的中部区域,所述第四驱动件34驱动料盒从所述料盒进出口53移出滑动平台31,所述第五驱动件35驱动料盒从滑动平台31转移到升降平台21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平台31可以是一个安装在顶板4上的独立的部件,也可以就只是顶板4的部分区域。
容易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滑动平台31可同时承载三个料盒,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平台31可以承载更多的料盒,当滑动平台31承载更多料盒时,料盒进出口53可设置在除滑动平台31两端侧边的任意位置,其工作原理与本实施例相同。
所述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3、第四驱动件34和第五驱动件35分别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推杆。
请结合图3和图4,第二驱动件32、第四驱动件34和第五驱动件35三者驱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2的驱动方向与第四驱动件34的驱动方向相同且与第五驱动件35的驱动方向相反,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驱动件32、第四驱动件34及第五驱动件35位于滑动平台31的同一侧,有利于优化料盒传送系统3中各零部件的布局。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平台21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导轨组6,所述限位导轨组6包括限位块61和两个导轨62,限位块61位于两个导轨62的一端,两个导轨62之间的间距等于料盒的长度或宽度,导轨62沿第二驱动件32的驱动方向设置;沿升降平台21升降方向进行投影,四个导轨62中有两个导轨62分别与两个第二围边52对齐,另外两个导轨62之间的间距小于与第二围边52对齐的两个导轨62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平台21为“凹”字型的平板,两个限位导轨组6相对设置在“凹”字型平板上。
如图1所示,为提高升降系统尤其是升降平台21工作的稳定性,所述料盒升降系统2还包括导柱71和底板72,所述升降平台21架设在所述底板72上,所述导柱71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底板72上设有与所述导柱71相适配的导柱孔。
所述顶板4上设有防护罩8,防护罩8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是将顶板4全部罩住,也可以是将顶板4上部分区域罩住,例如,本实施例中,防护罩8只是罩住基础雷管存在的区域。
为方便表述,将装载有基础雷管的料盒称为装载料盒91,将没有装载基础雷管的料盒称为空载料盒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请结合图1、3和4,操作人员将多个装载料盒91成排放在升降平台21的一组限位导轨组6中,第一驱动件22驱动升降平台21上升,装载料盒91从顶板4的通孔漏出,第二驱动件32驱动装载料盒91转移到滑动平台31上(第一围边51对装载料盒91进行限位),第三驱动件33驱动装载料盒91滑动到滑动平台31中部区域(与料盒进出口53对齐),第四驱动件34驱动装载料盒91从料盒进出口53转移到其他设备上,其他设备将取完基础雷管的空载料盒92从料盒进出口53转移滑动平台31上(空载料盒92取代先前从料盒进出口53转移到其他设备上的装载料盒91),第二驱动件32将下一个装载料盒91从升降平台21转移到滑动平台31上,第三驱动件33将装载料盒91推动时,装载料盒91会推动空载料盒92沿第三驱动件33的驱动方向朝前移动一个身位,空载料盒92到达第五驱动件35驱动的范围内,第五驱动件35驱动空载料盒92转移到升降平台21的另一组限位导轨组6中,当升降平台21上没有装载料盒91,只剩空载料盒92后(或升降平台21装载空载料盒92的限位导轨组6不能容纳更多空载料盒92时),第一驱动件22驱动升降平台21下降,下降到位后,操作人员将空载料盒92从升降平台21上取出,并重新放入装载料盒9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采用供料装置进行用于装在基础雷管的料盒的运输,避免人工单次单个运输料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机械设备来进行料盒的运送,让人与基础雷管的接触时间大大减少,有利于提高生产的安全性;设置两个限位导向组、底板和导柱,能够让装载料盒跟滑动平台对位准确,有利于供料装置正常、稳定的运行;设置防护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料盒升降系统和料盒传送系统,机架顶部具有顶板,所述料盒传送系统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料盒升降系统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料盒升降系统包括升降平台和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升降平台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升降平台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料盒传送系统包括滑动平台、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所述滑动平台位于所述通孔一侧且其上可同时承载至少三个呈排放置的料盒,所述滑动平台上具有沿垂直于第二驱动件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围边以及两个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驱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围边,两个第二围边分别位于滑动平台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围边中段区域设有料盒进出口,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料盒从升降平台转移到滑动平台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料盒转移到滑动平台的中部区域,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料盒从所述料盒进出口移出滑动平台,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料盒从滑动平台转移到升降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三者驱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导轨组,所述限位导轨组包括限位块和两个导轨,限位块位于两个导轨的一端,两个导轨之间的间距等于料盒的长度或宽度,导轨沿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方向设置;沿升降平台升降方向进行投影,四个导轨中有两个导轨分别与两个第二围边对齐,另外两个导轨之间的间距小于与第二围边对齐的两个导轨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升降系统还包括导柱和底板,所述升降平台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导柱相适配的导柱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有防护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分别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推杆。
CN201720105670.9U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Active CN206591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670.9U CN206591053U (zh)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670.9U CN206591053U (zh)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1053U true CN206591053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8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5670.9U Active CN206591053U (zh) 2017-01-23 2017-01-23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1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9019B (zh) 集装箱快速自动装车码垛机
CN106364844A (zh) 一种连续式垂直提升交叉分拣机
CN205526809U (zh) 一种无人机卸货平台
CN107293803A (zh) 物料堆叠生产线
CN107416406A (zh) 一种多层穿梭车立库
CN203959126U (zh) 一种多模式提升机
CN207275504U (zh) 一种多层穿梭车立库
CN202848489U (zh) 一种多层无动力货架装置
CN206939929U (zh) 多工位产线上料装置
CN206591053U (zh) 一种基础雷管的供料装置
CN111483736A (zh) 一种水平移载式立体贮存输送系统
CN204802655U (zh) 一种叠料盘下面料盘先出机构
CN205098015U (zh) 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车
CN115676313B (zh) 包装瓶自动装车码放设备
CN103693366A (zh) 提升移载机
CN108946183A (zh) 高效盒体码垛机
CN113581705B (zh) 一种船用型材存放专用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5668749U (zh) 一种自动托盘库
CN205708964U (zh) 一种柔性自动化装卸车系统
CN205397534U (zh) 一种自动空罐卸罐机
CN209322036U (zh) 一种周转箱及周转箱的转运装置
CN109205272A (zh) 运料装置
CN208166493U (zh) 一种高速堆垛机
CN106927209A (zh) 集装箱生产线的输送系统
CN207595368U (zh) 一种药瓶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 / F, building F, 148 Lingxia Road, Fenghuang community,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uangzh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Dongcheng District round Yinzhu Road No. 3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HUANZH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