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87402U - 变形玩具车 - Google Patents

变形玩具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87402U
CN206587402U CN201720121353.6U CN201720121353U CN206587402U CN 206587402 U CN206587402 U CN 206587402U CN 201720121353 U CN201720121353 U CN 201720121353U CN 206587402 U CN206587402 U CN 206587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stock
locking mechanism
toy car
deformable toy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13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lying Industrial Co Ltd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lying Industrial Co Ltd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lying Industrial Co Ltd,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ly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213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87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87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87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形玩具车,变形玩具车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变形玩具车包括:车底盘、车身、车头和解锁部,车底盘的底部设有可枢转的翻转板,翻转板上设有第一锁紧结构;车身设在车底盘上;车头包括第一车头和第二车头,第一车头和第二车头与车身可转动地相连;解锁部可前后移动地设在车底盘内,解锁部的前端伸出车底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车,当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变形玩具车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增加了变形玩具车的趣味性。

Description

变形玩具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玩具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公开了多种玩具类型,玩具通常不能变形,能变形的玩具变形方式少,玩法单一、趣味性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形玩具车,该变形玩具车在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可以发生变形,趣味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车,所述变形玩具车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变形玩具车包括:车底盘,所述车底盘的底部设有可枢转的翻转板;车身,所述车身设在所述车底盘上;车头,所述车头包括第一车头和第二车头,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左右对称地设在所述车身的前端,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与所述车身可转动地相连;和解锁部,所述解锁部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车底盘内,所述解锁部的前端伸出所述车底盘;所述变形玩具车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翻转板收拢在所述车底盘上,所述车底盘、所述车身、所述车头和所述解锁部共同组合成汽车的形状,当所述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所述翻转板相对所述车底盘转动以带动所述变形玩具车腾空翻转,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所述变形玩具车从所述第一形态变形为所述第二形态,所述车底盘、所述车身、所述车头和所述解锁部共同组合成机器人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车,当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翻转板相对车底盘转动以带动使变形玩具车腾空翻转,第一车头和第二车头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变形玩具车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增加了变形玩具车的趣味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玩具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转板上设有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一车头上设有第二锁紧结构,所述第二车头上设有第三锁紧结构,所述解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和与所述第三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三配合部,所述变形玩具车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二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三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三配合部配合,当所述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和第三锁紧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脱离配合,所述翻转板相对所述车底盘转动以带动所述变形玩具车腾空翻转,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所述变形玩具车从所述第一形态变形为所述第二形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变形玩具车进一步包括:第一车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一车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车门上设有第四锁紧结构;和第二车门,所述第二车门与所述第一车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车门上设有第五锁紧结构,所述解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四锁紧结构配合的第四配合部和与所述第五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五配合部,所述变形玩具车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第四锁紧结构与所述第四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五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五配合部配合,当所述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所述第四锁紧结构与所述第四配合部脱离配合和/或所述第五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五配合部脱离配合,所述第一车门和所述第二车门中的至少一个朝向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转动。
具体地,所述解锁部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车底盘内,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伸出所述车底盘;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杆前后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设有第一抵接柱,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设有第二抵接柱,所述车身上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一抵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配合,所述第二抵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抵接柱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向后移动后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向前移动复位,所述第二抵接柱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向后移动后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向前移动复位。
具体地,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
具体地,所述第一车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车头相连,所述第二车门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车头相连,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上套设有第二扭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转板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车底盘相连,所述第四转轴上套设有第三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的立体图,其中变形玩具车处于第一形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变形玩具车处于第一形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的再一个立体图,其中变形玩具车处于第二形态;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的车头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的第一车门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底盘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部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板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变形玩具车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厢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厢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杆、推射部、发射平台和车轮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杆、推射部、发射平台和车轮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平台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杆和推射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变形玩具车100,
车底盘1,翻转板11,第一锁紧结构111,翻转板轴孔112,车底盘轴孔12,通孔13,
车身2,车身轴孔21,腿部组件22,第二配合孔23,
车头3,第一车头31,第二锁紧结构311,第二车头32,第一车头轴孔33,第二车头轴孔34,
解锁部4,第一连杆41,凸筋411,第一抵接柱412,第一复位弹簧4121,第二连杆42,第二抵接柱421,第二复位弹簧4211,触发部43,
第一配合部431,第二配合部432,第三配合部433,第四配合部434,第五配合部435,
第一车门5,第四锁紧结构51,车门轴孔52,
第二车门6,
第一转轴71,第二转轴72,第三转轴73,
第一扭簧81,第二扭簧82,第三扭簧83,第五扭簧85,
卡接部101,盖板102,
车厢300,卡接轴301,
发射平台302,滑槽3021,第一固定柱3022,
车厢部303,第一车厢部3031,第二车厢部3032,
推射部304,推射杆3041,底板3042,滑动筋3043,第二固定柱3044,
发射杆305,第六配合部3051,第七配合部3052,第三抵接柱3054,第三复位弹簧3055,
第一弹性件306,
第六锁紧结构3071,第七锁紧结构3072,第八锁紧结构3073,
轨道3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100,变形玩具车100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变形玩具车100包括: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其中,当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变形玩具车100为汽车的形状,当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二形态时,变形玩具车100为机器人的形状。
车底盘1的底部设有可枢转的翻转板11;车身2设在车底盘1上;车头3包括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左右对称地设在车身2的前端,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与车身2可转动地相连;解锁部4可前后移动地设在车底盘1内,解锁部4的前端伸出车底盘1;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翻转板11收拢在车底盘1上,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共同组合成汽车的形状,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翻转板11相对车底盘1转动以带动变形玩具车100腾空翻转,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变形玩具车100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共同组合成机器人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100,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翻转板11相对车底盘1转动以带动使变形玩具车100腾空翻转,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变形玩具车100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也就是说,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变形玩具车100可以从汽车的形状变形为机器人的形状,增加了变形玩具车100的趣味性。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100。其中,变形玩具车100具有第一形态(如图1和图2所示)和第二形态(如图4所示)。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100,变形玩具车100包括: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
具体地,车底盘1的底部设有可枢转的翻转板11。车身2设在车底盘1上。车头3包括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左右对称地设在车身2的前端,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与车身2可转动地相连。
解锁部4可前后移动地设在车底盘1内,解锁部4的前端伸出车底盘1。解锁部4的前端设有触发部43,当变形玩具车100变形为第二形态时,触发部43形成为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头部。
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翻转板11收拢在车底盘1上,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共同组合成汽车的形状,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翻转板11相对车底盘1转动以带动变形玩具车100腾空翻转,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变形玩具车100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共同组合成机器人的形状。
具体地,翻转板11上可以设有第一锁紧结构111,第一车头31上可以设有第二锁紧结构311,第二车头32上可以设有第三锁紧结构(图未示出),解锁部4上可以设有与第一锁紧结构111配合的第一配合部431、与第二锁紧结构31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432和与第三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三配合部433。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第一锁紧结构111与第一配合部431配合,第二锁紧结构311与第二配合部432配合,第三锁紧结构与第三配合部433配合。由此,翻转板11可以收拢在车底盘1上,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共同组合成汽车的形状。
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第一锁紧结构111、第二锁紧结构311和第三锁紧结构分别与第一配合部431、第二配合部432和第三配合部433脱离配合,使得翻转板11相对车底盘1转动以带动变形玩具车100腾空翻转,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变形玩具车100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车底盘1、车身2、车头3和解锁部4共同组合成机器人的形状,从而可以使得变形玩具车100从汽车的形状变形为机器人的形状。
具体地,翻转板11通过第四转轴(图未示出)与车底盘1相连,第四转轴上套设有第三扭簧83。具体地,翻转板11上的后端可以设有翻转板轴孔112,车底盘1的后端可以设有与翻转板轴孔112配合的车底盘轴孔12。第四转轴依次穿过车底盘轴孔12和翻转板轴孔112,可将翻转板11连接在车底盘1上。可选地,车底盘轴孔12为两个,两个车底盘轴孔12分别位于翻转板轴孔112的左右两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人体面向车头3站立时,人体的左手边方向应当理解为本文中的“左侧”,相应地,当人体面向车头3站立时,人体的右手边方向应当理解为本文中的“右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7-图9,翻转板11上的第一锁紧结构111可以为形成在翻转板11上的第一卡勾,与第一锁紧结构111配合的第一配合部431可以为形成在解锁部4上的第一卡孔,车底盘1上可以形成有通孔13,当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第一卡勾可以穿过车底盘1上的通孔13、伸入第一卡孔内与第一卡孔配合。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例如,当解锁部4撞击到障碍物或者向后推动解锁部4时,翻转板11上的第一卡勾从第一卡孔中脱出,使得第一卡勾与第一卡孔脱离配合,翻转板11在第三扭簧83的作用下相对车底盘1向下转动以带动变形玩具车100腾空翻转,使变形玩具车100变为直立状态。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第一车头31的后端可转动地与车身2相连,第二车头32的后端可转动地与车身2相连。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形成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中,第一车头31可以与车身2的左侧相连,第二车头32可以与车身2的右侧相连。具体地,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分别通过第一转轴71与车身2相连,第一转轴71上套设有第一扭簧81。其中,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的后端可以分别设置第一车头轴孔33,车身2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车头31上的第一车头轴孔33和第二车头32上的第一车头轴孔33配合的车身轴孔21,第一转轴71依次穿过第一车头轴孔33和车身轴孔21可将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连接在车身2上。
参照图5和图8,第一车头31上的第二锁紧结构311可以为形成在第一车头31内壁上的第二卡孔,与第二锁紧结构31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432可以为形成在解锁部4上的第二卡勾。第二车头32上的第三锁紧结构可以为形成在第二车头32内壁上的第三卡孔,与第三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三配合部433可以为形成在解锁部4上的第三卡勾。第二卡勾和第三卡勾可以形成在第二连杆42的前侧,且第二卡勾与第三卡勾相对解锁部4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
当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第二卡勾伸入第二卡孔内与第二卡孔配合,第三卡勾伸入第三卡孔内与第三卡孔配合。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例如,当解锁部4撞击到障碍物或者向后推动解锁部4时,第二卡勾从第二卡孔中脱出、第三卡勾从第三卡孔中脱出,使得第二卡勾与第二卡孔脱离配合、第三卡勾与第三卡孔脱离配合,且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在第一扭簧81的作用下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车头31和第二车头32形成为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上半身部分。
具体地,参照图8,解锁部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可前后移动地设在车底盘1内,第一连杆41的前端伸出车底盘1;第二连杆42与第一连杆41相连,且第一连杆41前后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杆42移动。可选地,第一连杆41的上表面上设有沿第一连杆41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411,第二连杆42上设有与凸筋411配合的凹槽,凸筋411伸入凹槽内可以将第二连杆42连接在第一连杆41上。其中,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可以相对固定,从而当第一连杆41前后移动时,第二连杆42可以随第一连杆41移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杆41也可以在第一凹槽内滑动,此时,当第一连杆41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凸筋411与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可以带动第二连杆42向前或向后移动。
具体地,与第一锁紧结构111配合的第一配合部431可以形成在第一连杆41上,与第二锁紧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432、与第三锁紧部配合的第三配合部433可以形成在第二连杆4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变形玩具车100进一步包括:第一车门5和第二车门6。其中,第一车门5可以设在车身2的左侧,第二车门6可以设在车身2的右侧。第一车门5与第一车头3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车门5上设有第四锁紧结构51;第二车门6与第一车头31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车门6上设有第五锁紧结构(图未示出),解锁部4上设有与第四锁紧结构51配合的第四配合部434和与第五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五配合部435。
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第四锁紧结构51与第四配合部434配合,第五锁紧结构与第五配合部435配合,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第四锁紧结构51与第四配合部434脱离配合和/或第五锁紧结构与第五配合部435脱离配合,第一车门5和第二车门6中的至少一个朝向远离车身2的方向转动。
也就是说,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仅第四锁紧结构51与第四配合部434脱离配合,此时第一车门5朝向远离车身2的方向转动,第一车门5形成为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左臂结构;或者仅第五解锁结构与第五配合部435脱离配合,此时第二车门6朝向远离车身2的方向转动,第二车门6形成为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右臂结构;或者第四锁紧结构51与第四配合部434脱离配合且第五解锁结构与第五配合部435脱离配合,此时第一车门5和第二车门6分别朝向远离车身2的方向转动,第一车门5和第二车门6分别形成为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左臂和右臂结构。为方便描述,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第四锁紧结构51与第四配合部434脱离配合且第五解锁结构与第五配合部435脱离配合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参照图1-图4,第一车门5通过第二转轴72与第一车头31相连,第二车门6通过第三转轴73与第二车头32相连,第二转轴72和第三转轴73中的至少一个上套设有第二扭簧82。其中,可以仅在第二转轴72上套设第二扭簧82,也可以仅在第三转轴73上套设第二扭簧82,还可以在第二转轴72和第三转轴73上均套设第二扭簧82。为方便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下面的描述中,以第二转轴72和第三转轴73上均套设第二扭簧82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第一车门5和第二车门6的前端分别设有车门轴孔52,第一车头31与第二车头32上分别设有与车门轴孔52配合的第二车头轴孔34,第二转轴72依次穿过第一车门5上的车门轴孔52和第一车头31上的第二车头轴孔34可将第一车门5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车头31上,第三转轴73依次穿过第二车门6上的车门轴孔52和第二车头32上的第二车头轴孔34可将第二车门6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车头3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8,第一车门5上的第四锁紧结构51可以形成为第一车门5内壁上的第四卡孔,与第四卡孔配合的第四配合部434可以为形成在解锁部4上的第四卡勾,第二车门6上的第五锁紧结构可以为形成在第二车门6内壁上的第五卡孔,与第五卡孔配合的第五配合部435可以为形成在解锁部4上的第五卡勾。其中,第四卡勾和第五卡勾可以形成在第二连杆42的后侧,且第四卡勾与第五卡勾相对解锁部4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
当变形玩具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第四卡勾伸入第四卡孔内与第四卡孔配合、第五卡勾伸入第五卡孔内与第五卡孔配合,当解锁部4被触发、向后移动时,例如,当解锁部4撞击到障碍物或者向后推动解锁部4时,第四卡勾从第四卡孔中脱出、第五卡勾从第五卡孔中脱出,使得第四卡勾与第四卡孔脱离配合、第五卡勾与第五卡孔脱离配合,第一车门5在第二扭簧82的作用下朝向远离车身2的方向转动形成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左臂结构、第二车门6在第三扭簧83的作用下朝向远离车身2的方向转动形成变形玩具车100第二形态的右臂结构。由此,可以使得变形玩具车100变形为第二形态时的形态更加形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8,第一连杆41的后端设有第一抵接柱412,第二连杆42的后端设有第二抵接柱421,车身2上设有第一配合孔(图未示出)和第二配合孔23,第一抵接柱412的远离第一连杆41的一端伸入第一配合孔与第一配合孔配合,第二抵接柱421的远离第二连杆42的一端伸入第二配合孔23与第二配合孔23配合。其中,第一抵接柱412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抵接柱421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第一抵接柱412为一个,第二抵接柱421为两个。解锁部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抵接柱412可以在第一配合孔内移动,第二抵接柱421可以在第二配合孔23内移动。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23对解锁部4进行导向,可以保证解锁部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防止解锁部4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从而可以保证解锁部4向后移动时,第一锁紧结构111、第二锁紧结构311、第三锁紧结构、第四锁紧结构51和第五锁紧结构可以分别与解锁部4上的第一配合部431、第二配合部432、第三配合部433、第四配合部434和第五配合部435脱离配合,从而可以使得变形玩具车100从第一形态变形为第二形态,提高了变形玩具车100的趣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抵接柱412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4121,第一复位弹簧4121用于在第一连杆41向后移动后推动第一连杆41向前移动复位,第二抵接柱421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421,第二复位弹簧421用于在第二连杆42向后移动后推动第一连杆41向前移动复位。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快速复位,从而使得变形玩具车100变形为第二形态时的形态更加形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身2上设有腿部组件22。腿部组件22与车头3相连。由此,当变形玩具车100变形为第二形态时,可使得变形玩具车100的形态更加形象。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玩具车100还可以包括:车厢300,车厢300可拆卸地连接在变形玩具车100的后端。
具体地,变形玩具车100的后端设有卡接部101,车厢300的前端设有卡接轴301,卡接部101与卡接轴301配合可将车厢300连接在变形玩具车100的后端。车厢300可以形成为长方体结构,但不限于此。其中,卡接部101上设有盖板102,当需要连接变形玩具车100时,可将盖板102拆卸下来,将卡接部101连接在卡接轴30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1-图16,车厢300包括:发射平台302、车厢部303、推射部304,发射杆305和第一弹性件306。
发射平台302上设有至少一个滑槽3021,滑槽3021沿发射平台302的长度方向延伸。发射平台302可以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等。其中,滑槽30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在图12的示例中,滑槽3021为两个,两个滑槽3021间隔设置在发射平台302上。
发射平台302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柱3022,第一固定柱3022可以形成在发射平台302的前端。车厢部303设在发射平台302上,车厢部303内限定出容纳空间,待发射物可以设在容纳空间内。可选地,待发射物可以为变形玩具车100等,但不限于此。
推射部304可移动地设在滑槽3021内,推射部304的底部设第二固定柱3044,推射部304上设有第六锁紧结构3071。参照图14和图16,推射部304包括两个推射杆3041和底板3042。底板3042可以大体形成为“工”字结构,两个推射杆3041间隔设置在底板3042上。底板3042的下表面上间隔设两个滑动筋3043,两个滑动筋3043分别伸入对应的滑槽3021内并可在滑槽3021内移动。
发射杆305设在发射平台302的后端,发射杆305可上下移动地设在发射平台302上,发射杆305上设有与第六锁紧结构3071配合的第六配合部3051。第一弹性件306的一端(例如,图15中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柱3022相连,第一弹性件306的另一端(例如,图15中的后端)与第二固定柱3044相连,第一弹性件306常推动推射部304朝向远离发射杆305的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06为弹簧,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参照图15,第一弹性件306的前端可以套设在第一固定柱3022上,第一弹性件306的后端可以套设在第二固定柱3044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当推射部304位于滑槽3021的邻近发射杆305的一端(例如,图15中的后端)时,第六锁紧结构3071与第六配合部3051配合,当向下按压发射杆305时,发射杆305向下移动,第六锁紧结构3071与第六配合部3051脱离配合,推射部304在滑槽3021内朝向远离发射杆305的方向移动以将待发射物发射出去,第一弹性件306恢复至自然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六锁紧结构3071可以为形成在推射部304上的第六卡勾,与第六锁紧结构3071配合的第六配合部3051可以为形成在发射杆305上的第六配合勾。当推射部304位于滑槽3021的邻近发射杆305的一端(例如,图15中的后端)时,第六卡勾伸入第六配合勾的卡口内,第六配合勾伸入第六卡勾的卡口内彼此卡接。
当向下按压发射杆305时,发射杆305向下移动,第六卡勾与第六配合勾脱离配合,推射部304在第一弹性件306的拉动下在滑槽3021内朝向远离发射杆305的方向移动以将待发射物发射出去,第一弹性件306恢复至自然状态。由此,丰富了变形玩具车100的玩法,进一步地增加了变形玩具车100的趣味性。
例如,玩耍者在玩变形玩具车100时,可以将车厢300从变形玩具车100上拆卸下来,将待发射物放入车厢300内的容纳空间内,然后按压发射杆305,使得第六卡勾与第六配合勾脱离配合,推射部304在第一弹性件306的拉动下从滑槽3021的后端向滑槽3021的前端移动、将待发射物推到车厢300外。
玩耍者也可以将变形玩具车100的除车厢300以外的部分(即图1中所示的变形玩具车100)作为待发射物进行玩耍。玩耍者还可以将车厢300连接在变形玩具车100的后端,使得变形玩具车100形成为一个组合玩具进行玩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厢部303包括: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第一车厢部3031可以设在发射平台302的左侧,第二车厢部3032可以设在发射平台302的右侧。第一车厢部3031与第二车厢部3032分别与发射平台302可枢转地相连。
例如,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可以在聚拢位置和舒展位置之间可枢转。其中,当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位于聚拢位置(如图1所示)时,第一车厢部3031收拢在发射平台302上、第二车厢部3032收拢在发射平台302上,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当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位于舒展开时,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分别朝向远离车厢300的中心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位于舒展位置(如图12所示)。由此,便于玩耍者将待发射物放入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车厢部3031上设有第七锁紧结构3072,第二车厢部3032上设有第八锁紧结构3073,发射杆305上设有与第七锁紧结构3072配合的第七配合部3052和与第八锁紧结构3073配合的第八配合部(图未示出),当第七锁紧结构3072与第七配合部3052配合、第八锁紧结构3073与第八配合部配合时,第一车厢部3031与第二车厢部303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当向下按压发射杆305时,第七锁紧结构3072与第七配合部3052脱离配合、第八锁紧结构3073与第八配合部脱离配合,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分别朝向彼此的方向转动。
具体地,第一车厢部3031可以通过第五转轴(图未示出)与发射平台30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车厢部3032可以通过第六转轴(图未示出)与发射平台302可枢转地相连。第五转轴上套设有第五扭簧85,第六转轴上套设有第六扭簧(图未示出)。其中,第一车厢部3031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车厢轴孔,第二车厢部3032的底部设第二车厢轴孔,发射平台302上设有与第一车厢轴孔配合的第一发射平台轴孔和与第二车厢轴孔配合的第二发射平台轴孔。第五转轴依次穿过第一车厢轴孔和第一发射平台轴孔可将第一车厢部3031可枢转地连接在发射平台302上,第六转轴依次穿过第二车厢轴孔和第二发射平台轴孔可将第二车厢部3032可枢转地连接在发射平台302上。
其中,第七锁紧结构3072可以为形成在第一车厢部3031内壁上的第七卡勾,与第七锁紧结构3072配合的第七配合部3052可以为形成在发射杆305左侧壁上的第七配合勾,当第七卡勾伸入第七配合勾的卡口内、第七配合勾伸入第七卡勾的卡口内时,第七卡勾和第七配合勾彼此卡接。第八锁紧结构3073可以为形成在第二车厢部3032内壁上的第八卡勾,与第八锁紧结构3073配合的第八配合部可以为形成在发射杆305右侧壁上的第八配合勾,当第八卡勾伸入第八配合勾的卡口内、第八配合勾伸入第八卡勾的卡口内时,第八卡勾与第八配合勾彼此卡接。第一车厢部3031收拢在发射平台302上、第二车厢部3032收拢在发射平台302上,第一车厢部3031和第二车厢部303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
当向下按压发射杆305时,发射杆305向下移动,第七卡勾从第七配合勾的卡口内脱出、第八配合勾从第八卡勾的卡口中脱出,第七卡勾与第七配合勾脱离配合、第八卡勾与第八配合勾脱离配合,第一车厢部3031在第五扭簧85的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二车厢部3032的方向转动,第二车厢部3032在第六扭簧的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一车厢部3031的方向转动。由此,便于将待发射物放入车厢300内的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厢300进一步包括:轨道308,轨道308可枢转地设在发射平台302的前端。当发射待发射物时,可将轨道308翻转至车厢300外部。由此,当待发射物从车厢300内向外移动,待发射物可以从轨道308上滑下,从而可以防止待发射物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翻转。
进一步地,发射杆305和发射平台302上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三抵接柱3054,发射杆305和发射平台30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三抵接柱3054配合的第三配合孔(图未示出),第三抵接柱3054伸入第三配合孔内与第三配合孔配合。也就是说,当第三抵接柱3054设在发射杆305上时,第三配合孔设在发射平台302上,当第三抵接柱3054设在发射平台302上时,第三配合孔设在发射杆305上。例如,在图14和图16的示例中,第三抵接柱3054设在发射杆305的底部,第三配合孔设在发射平台302上,第三抵接柱3054伸入第三配合孔内第三配合孔配合。当发射杆30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第三抵接柱3054可以在第三配合孔内上下移动。
由此,可以通过第三配合孔和第三抵接柱3054对发射杆305进行导向,从而可以保证发射杆30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防止发射杆305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进而可以保证发射杆305向下移动时,第六锁紧结构3071、第七锁紧结构3072和第八锁紧结构3073可以分别与发射杆305上的第六配合部3051、第七配合部3052和第八配合部脱离配合,从而可以使得车厢300从基本形态变形为发射形态,提高了变形玩具车100的趣味性。
具体地,第三抵接柱3054上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3055,第三复位弹簧3055用于在发射杆305向下移动后推动发射杆305向上移动复位。由此,可以使得发射杆305快速复位,从而便于玩耍者再次按压发射杆305以发射待发射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车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变形玩具车包括:
车底盘,所述车底盘的底部设有可枢转的翻转板;
车身,所述车身设在所述车底盘上;
车头,所述车头包括第一车头和第二车头,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左右对称地设在所述车身的前端,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与所述车身可转动地相连;和
解锁部,所述解锁部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车底盘内,所述解锁部的前端伸出所述车底盘;
所述变形玩具车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翻转板收拢在所述车底盘上,所述车底盘、所述车身、所述车头和所述解锁部共同组合成汽车的形状,当所述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所述翻转板相对所述车底盘转动以带动所述变形玩具车腾空翻转,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所述变形玩具车从所述第一形态变形为所述第二形态,所述车底盘、所述车身、所述车头和所述解锁部共同组合成机器人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上设有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一车头上设有第二锁紧结构,所述第二车头上设有第三锁紧结构,所述解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和与所述第三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三配合部,
所述变形玩具车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二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三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三配合部配合,当所述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和第三锁紧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脱离配合,所述翻转板相对所述车底盘转动以带动所述变形玩具车腾空翻转,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所述变形玩具车从所述第一形态变形为所述第二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车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一车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车门上设有第四锁紧结构;和
第二车门,所述第二车门与所述第一车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车门上设有第五锁紧结构,
所述解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四锁紧结构配合的第四配合部和与所述第五锁紧结构配合的第五配合部,所述变形玩具车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第四锁紧结构与所述第四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五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五配合部配合,当所述解锁部被触发、向后移动时,所述第四锁紧结构与所述第四配合部脱离配合和/或所述第五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五配合部脱离配合,所述第一车门和所述第二车门中的至少一个朝向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车底盘内,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伸出所述车底盘;和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杆前后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设有第一抵接柱,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设有第二抵接柱,所述车身上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一抵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配合,所述第二抵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柱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向后移动后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向前移动复位,
所述第二抵接柱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向后移动后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向前移动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头和所述第二车头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车头相连,所述第二车门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车头相连,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上套设有第二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车底盘相连,所述第四转轴上套设有第三扭簧。
CN201720121353.6U 2017-02-09 2017-02-09 变形玩具车 Active CN206587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1353.6U CN206587402U (zh) 2017-02-09 2017-02-09 变形玩具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1353.6U CN206587402U (zh) 2017-02-09 2017-02-09 变形玩具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87402U true CN206587402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1353.6U Active CN206587402U (zh) 2017-02-09 2017-02-09 变形玩具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874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8602A (zh) * 2019-02-27 2019-06-21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扭转玩具车
CN110251972A (zh) * 2018-12-29 2019-09-20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台玩具体
CN111450544A (zh) * 2020-04-27 2020-07-28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腾空推射玩具
WO2022042144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滑移玩具变形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972A (zh) * 2018-12-29 2019-09-20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台玩具体
CN109908602A (zh) * 2019-02-27 2019-06-21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扭转玩具车
CN111450544A (zh) * 2020-04-27 2020-07-28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腾空推射玩具
CN111450544B (zh) * 2020-04-27 2022-05-17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腾空推射玩具
WO2022042144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滑移玩具变形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87414U (zh) 组合玩具
CN206587402U (zh) 变形玩具车
KR102164206B1 (ko) 부품을 발사가능한 완구
CN207822509U (zh) 可弹射的玩具车
CN108463276A (zh) 配备发射装置的变形玩具
CN206198683U (zh) 子母玩具
CN205867557U (zh) 可变形为动物的玩具
CN207822512U (zh) 可二次翻转变形的玩具车
CN206404328U (zh) 发射玩具
WO2020187087A1 (zh) 玩具组合
CN20794119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12467141U (zh) 行走推射玩具
CN208785754U (zh) 一种玩具陀螺车
CN205832611U (zh) 可弹射配件的玩具
CN208582978U (zh) 可自转夹持的玩具
CN209596559U (zh) 多向结合的变形玩具
CN219630600U (zh) 一种陀螺玩具球
CN208660343U (zh) 可自转连锁动作的玩具
CN112915556A (zh) 变形玩具
CN209475576U (zh) 可组合变形的玩具套装
CN208582979U (zh) 可连锁动作的夹持玩具
CN214436500U (zh) 变形玩具
CN208287487U (zh) 一种变形玩具套装
CN206063779U (zh) 可变形玩具
CN207545822U (zh) 单体变形车及合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