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9289U - 液体收容体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体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79289U CN206579289U CN201621053184.9U CN201621053184U CN206579289U CN 206579289 U CN206579289 U CN 206579289U CN 201621053184 U CN201621053184 U CN 201621053184U CN 206579289 U CN206579289 U CN 2065792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mosphere
- liquid
- ink
- connection port
- pos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液体收容体),上述墨盒具有通过盒体及薄片部件划分的墨水收容室、用于向墨水收容室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部、用于向墨水收容室导入大气的大气开放部以及一端与大气开放部连通、另一端构成于墨水收容室内部开口的大气连通口的大气连通路。墨水注入部具有墨水注入口,上述墨水注入口在正置姿势下位于比在墨水收容室内开口的大气连通口更靠近下方‑Z的位置。不仅在墨盒处于正置姿势时,当其处于倒置姿势时,大气连通口也位于比液面更靠近上方+Z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用于将内部气压保持为大气压的大气开放部的液体收容体以及从这种液体收容体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容纳墨水等液体的盒(液体收容体)中设有用于将内部气压保持为大气压的大气开放部。大气开放部设于大气连通路的一端,开口于液体收容室内的大气连通口设于大气连通路的另一端。在将液体收容体设为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时的姿势(正置姿势)的状态下,大气连通口位于高于液面的位置,但在液体收容体从正置姿势倾斜并变为倒置姿势的情况下,大气连通口可能会在液面以下。如果大气连通口在液面以下,则液体从大气连通口进入大气连通路中,液体可能会漏出至外部。
为了防止在大气连通口位于液面以下的状态下发生液体泄漏,以往设为如下结构:即使液体收容体变为倒置姿势,以大气连通路至少在液面上方通过一次的方式,使大气连通路大幅迂回。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这种结构的大气连通路的液体收容体。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32634号
实用新型内容
即使采用在大气连通路设有迂回路径的结构,在大气连通口位于液面以下的状态中进行运输的情况下,由于振动或内部的气压变化,液体仍然会在迂回路径中缓慢前进。因此存在当液体到达大气开放部时发生液体泄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鉴于以上要点,提出一种液体从大气开放部漏出的可能性较小的液体收容体及液体喷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容体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收容室、液体注入部、大气开放部以及大气连通路;上述液体注入部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室中注入液体,上述大气开放部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室导入大气,上述大气连通路的一端与上述大气开放部连通,另一端构成于上述液体收容室的内部开口的大气连通口;上述大气连通口在使上述液体注入部朝向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正置姿势和使上述正置姿势旋转180°而成的倒置姿势中的任一个姿势下,均位于上述液体收容室所容纳的液体的液面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不仅在使液体收容体处于正置姿势时,在使其处于倒置姿势时,大气连通口也位于液面上方。在这样的结构中,即使液体收容体的姿势有所变化,大气连通口变得位于液面以下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在运输时等,液体进入大气连通路、到达大气开放部并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较小。
上述液体注入部优选具有在上述正置姿势下位于上述大气连通口的下方的液体注入口。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即使将液体注入至液体注入口的开口附近,液面仍位于大气连通口的下方。因此,大气连通口变得位于液面以下的可能性较小,液体经大气连通路从大气开放部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大气连通口优选位于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体积重心。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不仅在正置姿势及倒置姿势下液体不会泄漏,在其它姿势下大气连通口变得位于液面以下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液体进入大气连通路、到达大气开放部并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大气连通口设于从上述液体收容室体积重心偏移的位置,上述大气开放部相对上述体积重心位于上述大气连通口所处一侧的相反侧。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由于能够将大气连通口设于从体积重心偏移的位置,因此设计的自由度较大。并且,由于液体收容体的姿势,大气连通口虽然有可能变得位于液面以下,但这样的姿势仅为大气连通口位于体积重心以下的情况。并且,当处于这样的姿势时,因为大气开放部位于体积重心的上方,所以液体即使进入大气连通路,其到达大气开放部并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在该情况下,优选具有介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与上述大气开放部之间的缓冲室。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液体即使进入大气连通路,也会停留于缓冲室中,液体到达大气开放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液体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大气连通口优选设于比重小于上述液体的漂浮体。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无论变为怎样的姿势,设于漂浮体的大气连通口均位于液面上。因此,液体进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漂浮体优选为平坦的形状。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漂浮体以与液面平行延伸的姿势漂浮于液面上,因此漂浮体的姿势稳定,能够保持大气连通口于液面上方开口的状态。因此,液体进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大气连通路优选具有可挠性。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当在漂浮体于液面上漂浮的状态下液体收容体的姿势发生变化时,大气连通路与液体收容体的姿势变化相对应地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维持漂浮体在液面上漂浮的状态。因此,液体进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上述大气开放部设于划分上述液体收容室的盒体,上述大气连通路具有一端设有上述大气连通口的第1流路部、与上述大气开放部连通的第2流路部以及连接上述第1流路部及上述第2流路部的连接部;上述第1流路部设于转子,上述转子在上述液体收容室内能够以设于上述盒体的支点为中心而旋转;上述转子具有相对上述支点位于上述第1流路部的相反侧的重锤。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伴随着液体收容体姿势的变化,转子以使重锤位于铅直方向下方的方式进行旋转,因此相对重锤而位于相反侧的第1流路部朝向铅直方向上方。因此,无论在怎样的姿势下,大气连通口均位于液面上,液体进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较小。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液体喷头、安装部以及液体供给路,上述安装部能够在上述正置姿势下安装上述液体收容体,上述液体供给路能够从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上述液体收容体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打印机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3(a)~3(c)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说明图。
图4(a)~4(f)为表示图3的墨盒中容纳有墨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a)~5(b)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6(a)~6(d)为模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盒的截面图。
图7(a)~7(b)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容体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液体喷射装置)
图1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液体喷射装置1为具有喷墨打印机2及扫描器单元3的复合机。图1所示的XYZ的3个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X方向表示液体喷射装置1的宽度方向,Y方向表示液体喷射装置1 的前后方向,Z方向表示铅直方向。此外,以+X表示宽度方向X的一侧、以-X 表示另一侧,以+Y表示液体喷射装置1的前方、以-Y表示后方,以+Z表示铅直方向的上方、以-Z表示下方。在液体喷射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扫描器单元3在喷墨打印机2的上方+Z重叠配置。
喷墨打印机2具有上部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盒体4与容纳于盒体4内部的打印机机构部5(参照图2)。扫描器单元3可转动地安装于盒体4的后方-Y侧的边缘。扫描器单元3可沿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开闭,并作为堵塞盒体4的上部开口的盖体发挥作用。在盒体4的前表面设有排列着各种开关的操作面板6,排出印刷媒介P(参照图2)的排纸口7开口于操作面板6的下方-Z。在排纸口7 的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X设有窗口部8,盒安装部9设于窗口部8的内侧。多个墨盒10(液体收容体)可装卸地安装于盒安装部9。可从液体喷射装置1的前表面通过窗口部8对安装于盒安装部9的墨盒10进行观察确认。
图2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打印机机构部5的立体图,表示将墨盒10 安装于盒安装部9的状态。打印机机构部5具有喷墨头51及墨水供给管52(液体供给路)。喷墨头51搭载于托架53。墨水供给管52在使多根管道成束的状态下,从盒安装部9被牵引至托架53。喷墨头51将通过墨水供给管52从墨盒10 供给来的墨水以墨滴的形式进行喷射。应予说明,在图1、图2中虽然表示了安装于盒安装部9的墨盒10的数量为2个的状态,但也可以为在盒安装部9安装 1个或3个以上的墨盒10的结构。
打印机机构部5具有使搭载喷墨头51的托架53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的喷头移动机构54以及在前后方向Y上输送印刷媒介P的媒介输送机构55。当对印刷媒介P实施印刷时,通过喷头移动机构54及媒介输送机构55改变喷墨头 51相对印刷媒介P的相对位置,同时,从喷墨头51喷出墨滴。
(墨盒)
图3(a)~图3(c)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0的说明图,图3(a)为墨盒10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图3(b)为表示墨盒1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c)为表示大气连通路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从图3(b)的A-A位置切断的截面立体图)。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液体喷射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安装于盒安装部9的墨盒10的姿势视为正置姿势10A(参照图3(a)、图4(a))。图3(a)、图3(b)中所示的XYZ的3个方向表示在使墨盒10处于正置姿势10A的情况下的方向。应予说明,图3(c)中所示的墨水液面L表示在墨盒10处于后述的第5姿势10E(参照图4(e))的情况下的位置。
如图3(a)所示,墨盒10具有盒体20及薄片部件30。图3(b)、(c)中省略薄片部件30的图示。盒体20由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盒体20整体为大致长方体状,并具有当使墨盒10处于正置姿势10A时朝向宽度方向X的一侧 +X的开口部。通过以薄片部件30堵塞盒体20的开口部,从而构成中空的墨盒 10。薄片部件30以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形成为片状,并具有可挠性。薄片部件30与盒体20通过熔覆等接合方法而接合。
以下,设墨盒10处于正置姿势10A,对墨盒1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盒体 20具有构成墨盒10在宽度方向X上的另一侧-X的面的第1壁21、构成朝向上方+Z的面的第2壁22、构成朝向下方-Z的面的第3壁23、构成朝向前方+Y的面的第4壁24和构成朝向后方-Y的面的第5壁25。墨盒10以第4壁24朝向前方+Y的姿势安装于盒安装部9。在第4壁24标注有表示当注入了上限量的墨水时液面L的位置(参照图4(a)等)的上限标识M(参照图2)。
墨盒10具有由盒体20及薄片部件30划分出的墨水收容室11(液体收容室),用于将墨水注入墨水收容室11的墨水注入部12,用于将大气导入墨水收容室 11的大气开放部13,用于将墨水收容室11的墨水向墨水供给管52供给的墨水供给部14,以及一端与大气开放部13连通、另一端构成开口于墨水收容室11 内部的大气连通口15的大气连通路16。
构成墨盒10的底面的第3壁23为随着朝向后方-Y而下降的倾斜面。凹部 17形成于连接第3壁23的后端(即下端)与第5壁25的下端的角部。墨水供给部 14设于凹部17在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X的端部。由于墨水供给部14在正置姿势10A下位于变为倾斜面的第3壁23的下端,因此在正置姿势10A下墨水的残留量变少时,墨水集中于墨水供给部14。如果使墨水供给管52的端部与墨水供给部14连接,则墨水收容室11与墨水供给管52连通。因此,能够将墨水收容室11的墨水经由墨水供给管52供给至喷墨头51。
此外,凹部18形成于连接盒体20的第1壁21、第2壁22、及第4壁24 的角部。盒体20具有位于凹部18的后方-Y的第6壁26、位于凹部18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X的第7壁27以及位于凹部18的下方-Z的第8壁28。第6壁 26与第7壁27连接的部分为弯曲面。墨水注入部12具有形成于盒体20的第8 壁28的圆形的墨水注入口19。墨水注入部12为从墨水注入口19向下方-Z延伸的筒状的孔。当墨盒10处于正置姿势10A时,墨水注入部12朝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8壁28为朝向上方+Z的水平面,墨水注入部12朝向上方+Z。应予说明,第8壁28也可以为相对水平面倾斜的面。
墨水注入部12被安装于墨水注入口19的盖部件40(参照图1、图2)堵塞。如图3(b)所示,在盒体20的内部,形成有凹部18的反转形状的凸部18A。凸部 18A具有朝向下方-Z的面,墨水注入部12的下端开口于该面。
如图3(a)所示,大气开放部13从第2壁22呈筒状地突出。另一方面,如图 3(b)所示,在盒体20的内部,形成有与第4壁24及第5壁25平行延伸的壁部 29。壁部29从第2壁22向下方-Z突出,同时,从第1壁21向宽度方向X的一侧+X突出。大气连通路16为贯穿沿壁部29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X的端边缘的部分的贯通孔,其一端开口于壁部29的相对第3壁23的端面。该开口为大气连通口15。大气连通路16的另一端贯穿第2壁22,并与上述大气开放部13连通(参照图3(c))。
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0为如下结构:在正置姿势10A下,形成于第8壁 28的墨水注入口19位于比开口于墨水收容室11内的大气连通口15更靠近下方 -Z的位置(参照图3(b))。此外,大气连通口15位于墨水收容室11的体积重心C 或其附近。
图4(a)~(f)为表示在墨盒中容纳有墨水的状态的说明图。应予说明,在图 4(a)~(f)中省略了薄片部件30的图示。图4(a)表示使墨盒10处于正置姿势10A 的状态。此外,图4(b)表示使正置姿势10A旋转180°从而在铅直方向Z上逆向的倒置姿势10B的状态,图4(c)表示使第4壁24向下的第3姿势10C的状态,图4(d)表示使第5壁25向下的第4姿势10D的状态,图4(e)表示使第1壁21 向下的第5姿势10E的状态,图4(f)表示使薄片部件30向下的第6姿势10F的状态。
图4(a)~(f)表示将可注入的上限量的墨水注入墨水收容室11后的状态。当在如图4(a)所示的正置姿势10A下从墨水注入部12注入墨水时,可向墨水收容室11中注入的墨水的上限量为墨水的液面L位于不从形成于盒体20的第8壁 28的墨水注入口19溢出的上限位置的量。即,向墨水收容室11注入的墨水的注入量被正置姿势10A下墨水注入口19的铅直方向Z的位置(高度)限制。形成于第4壁24的上限标识M(参照图2、图4(e))表示表示液面L的上限位置。如上所述,因墨水注入口19在正置姿势10A下位于比开口于墨水收容室11内的大气连通口15更靠近下方-Z的位置,因此大气连通口15在正置姿势10A下一定位于比墨水液面L更靠近上方+Z的位置。因此,在正置姿势10A下大气连通口15不会变为没入墨水中的状态。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大气连通口15的铅直方向Z的位置被设为即使在处于如图4(b)所示的倒置姿势10B的情况下,大气连通口15也位于比墨水液面L更靠近上方+Z的位置。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大气连通口15的位置设于墨水收容室11的体积重心C或其附近,因此即使在正置姿势10A下将墨水注入至墨水注入口19的开口处附近的上限位置,墨水液面L仍位于比体积重心 C更靠近下方-Z的位置,墨水的注入量即使最大也少于墨水收容室11的容积的 1/2。即,墨水不会被填充至液面L接触到大气连通口15的高度,因此能够实现无论在正置姿势10A与倒置姿势10B中的哪一种姿势下,大气连通口15均位于比墨水液面L更靠近上方+Z的位置。
这样,不仅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0处于正置姿势10A时,当其处于倒置姿势10B时,大气连通口15也位于比液面L更靠近上方+Z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墨盒10的姿势发生变化,大气连通口15变为位于墨水液面L 以下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在长距离运输时等,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16,结果到达大气开放部13而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大气连通口15位于墨水收容室11的体积重心C 或其附近,并且,如上所述,墨水的上限量小于墨水收容室11的容积的1/2。因此,无论在如图4(c)~(f)所示的第3姿势10C~第6姿势10F中的哪一种姿势下,均能够实现大气连通口15位于比墨水液面L更靠近上方+Z的结构。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仅在正置姿势10A与倒置姿势10B下,即使在墨盒10变为其他姿势的情况下,大气连通口15变为位于墨水液面L以下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在长距离运输时等,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16,结果到达大气开放部13而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实施方式]
图5(a)~5(b)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10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5(a) 为表示墨盒1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b)为表示大气连通路及缓冲室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在图5(a)的B-B位置切断的截面图)。以下,仅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0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5(a)所示的XYZ的3个方向为表示使墨盒110处于正置姿势110A的情况下的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10具有划分墨水收容室111的盒体120及薄片部件 30。在图5(a)中,省略薄片部件30的图示。盒体120具有与第4壁24及第5 壁25平行延伸、并与第2壁22连接的壁部129。如图5(b)所示,壁部129从第 1壁21的突出高度低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0中的壁部29。在壁部129设有大气连通路116,上述大气连通路116贯穿沿壁部129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X 的端边缘的部分。大气连通路116的一端构成大气连通口115。第二实施方式的大气连通口115设于从墨水收容室111的体积重心C向第1壁21侧偏移指定尺寸H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10具有设于盒体120的第2壁22外侧的筒状的缓冲室60。大气连通路116的另一端与缓冲室60的内部空间连通。缓冲室60具有在正置姿势110A下朝向宽度方向X的一侧+X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粘贴有透气防水薄片61。粘贴有透气防水薄片61的开口部作为大气开放部113发挥作用。在墨盒110中,缓冲室60介于大气开放部113与大气连通口115之间。缓冲室 60为与大气连通口115相对于墨盒110的体积重心C偏移的方向平行延伸的细长形状。在缓冲室60中,大气开放部113相对于墨盒110的体积重心C位于大气连通口115所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
图5(b)表示在处于使墨盒110的第1壁21朝向下方-Z的第5姿势110E的情况下墨水液面L的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大气连通口115设于从墨水收容室111的体积重心C向第1壁21一侧偏移的位置,因此当墨盒110变为使第1壁21向下的第5姿势110E时,大气连通口115没入墨水液面L以下。其结果为,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116。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大气连通路116与大气开放部113之间设有缓冲室60,因此从大气连通路116流出的墨水被保持于缓冲室60内。作为缓冲室60与外部的连通部的大气开放部113 在大气连通口115没入墨水液面L以下的第5姿势110E下朝向上方+Z,并且大气开放部113位于比墨水液面L更靠近上方+Z的位置。因此,墨水流到墨盒110 外部的可能性较小。
如图5(b)所示,在大气连通口115没入墨水液面L以下的状态下,如果墨盒110内外的气压有变动,则缓冲室60中的液面L1根据气压的变动上下变化。缓冲室60优选具有如下容积:即使在墨盒110内由于气压变动等而临时产生正压,将墨水挤出至缓冲室60,被挤出的墨水也不会从缓冲室60溢出。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10中,将大气连通口115设于从体积重心C偏移指定尺寸(例如,图5(b)所示的尺寸H)的位置,同时,在大气连通路 116与大气开放部113之间设有缓冲室60。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大气连通口115设于从体积重心C偏移的位置,因此与大气连通口115必须设于体积重心C或其附近的情况相比,墨盒110的设计自由度较高。并且,通过使大气连通口115从体积重心C偏移,虽然如上所述,根据墨盒110的姿势,大气连通口115有时位于液面L以下,但这样的姿势只有第5姿势110E一种,而且即使在该姿势下,墨水到达大气开放部113并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应予说明,第二实施方式虽为使大气连通口115相对体积重心C向一个方向偏移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使大气连通口115相对体积重心C向多个方向偏移。
[第三实施方式]
图6(a)~6(d)为模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盒210的截面图。第一、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0、110虽然为大气连通口15、115位于固定于墨盒内的位置的结构,但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盒210中,使大气连通口215可移动,并且通常使大气连通口215开口于液面L以上。图6(a)表示使墨盒210处于正置姿势 210A的状态。此外,图6(b)表示使墨盒210处于从正置姿势210A旋转90°而成的第2姿势210B的状态。图6(c)表示使墨盒210处于从正置姿势210A旋转 180°而成的倒置姿势210C的状态。图6(d)表示使墨盒210处于从正置姿势210A 旋转270°而成的第4姿势210D的状态。
墨盒210具有划分墨水收容室211(液体收容室)的盒体220。应予说明,与第一、二实施方式相同,盒体220也可为具有开口部的长方体状,并且通过薄片部件堵塞开口部的结构。盒体220具有在正置姿势210A下朝向上方+Z的第1 壁221。在第1壁221设有用于向墨水收容室211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部212以及用于向墨水收容室211导入大气的大气开放部213。此外,虽在图6(a)~6(d) 中省略图示,但墨盒210还具有将墨水收容室211的墨水向外部供给的墨水供给部。
墨水收容室211的内部设有由可挠性的管道构成的大气连通路216。例如,作为大气连通路216,可以使用硅胶管道、橡胶管道、合成橡胶管道等。大气连通路216的一端与大气开放部213连通,大气连通路216的另一端安装于漂浮体217。
漂浮体217为平坦的形状,并具有用于穿过构成大气连通路216的管道的贯通孔。构成大气连通路216的管道贯穿贯通孔并固定于漂浮体217。由此,漂浮体217形成包围大气连通口215并平坦地延伸的状态。因为漂浮体217为比重小于墨水的物体,因此形成漂浮于墨水液面L上,并沿液面L平坦地延伸的姿势。如果漂浮体217以这样的姿势漂浮,则在漂浮体217的姿势稳定的同时,大气连通口215位于墨水液面L的上方,并向上方开口。应予说明,漂浮体217 可以由比重小于墨水的材料形成,也可以在内部形成空洞从而使比重小于墨水的方式构成。
由于漂浮体217的比重轻于墨水,因此在如图6(a)~(d)所示的4种姿势(正置姿势210A、第2姿势210B、倒置姿势210C、第4姿势210D)中的任一种下,均可以保持漂浮于液面L上的状态。此外,即使在液面L由于振动等而发生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以平坦的姿势漂浮于液面L上的状态。进一步地,虽然图6(a)~(d)表示了墨盒210向一个方向每次旋转90°的情况,但即使向其它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漂浮体217也能保持以平坦的姿势漂浮于液面L上的状态。因此,能够将大气连通口215保持在墨水液面L上方的位置。此外,因为大气连通路216由可挠性的管道构成,所以大气连通路216与墨盒210的姿势变化相对应地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维持漂浮体217漂浮于液面上的状态。因此,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216的可能性较小,墨水从大气开放部213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因为没有必要限制向墨水收容室211 注入的墨水的注入量,所以墨盒210可小型化,同时,也没有必要限制墨水注入部212的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图7(a)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盒3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7(b)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盒310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使大气连通口315在墨盒310内可移动,从而使大气连通口 315时常于液面L以上开口。图7(a)、(b)中所示的Z方向为铅直方向,+Z表示上方,-Z表示下方。
如图7(a)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盒310具有划分墨水收容室311(液体收容室)的盒体320及图中未示出的薄片部件。盒体320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盒体20 相同的树脂制品。盒体320具有圆形的第1壁321以及从第1壁321的外周边缘向相对第1壁321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第2壁322。在第2壁322中,第1壁 321的相反一侧的端部构成有圆形的开口部。通过以图中未示出的薄片部件堵塞该开口部,从而划分出墨水收容室311。
墨盒310具有用于将大气导入墨水收容室311的大气开放部313以及一端与大气开放部313连通、另一端构成开口于墨水收容室311内部的大气连通口 315的大气连通路316。此外,虽在图7(a)中省略图示,但墨盒310还具有用于将墨水注入墨水收容室311的墨水注入部以及用于将墨水收容室311的墨水向外部供给的墨水供给部。墨水注入部与墨水供给部例如可以设于第1壁321或第2壁322。
在墨水收容室311的中央配置有与第2壁322同轴形成的圆筒部323。圆筒部323相对盒体320固定。圆筒部323的一端被第1壁321堵塞,另一端被与第2壁322接合的图中未示出的薄片部件堵塞。在圆筒部323的内侧形成有与墨水收容室311划分开的大气连通室317(连接部)。在圆筒部323的外侧设有从圆筒部323向直径方向突出的第2流路部318。第2流路部318的一端贯穿第2 壁322,并与设于盒体320的大气开放部313连通。另一方面,第2流路部318 的另一端于圆筒部323的内侧突出并开口,与大气连通室317连通。
在圆筒部323的外周侧,以圆筒部323(支点)为中心配置有可旋转的转子340。转子340具有安装于圆筒部323的外周侧的环状部341、从环状部341向外周侧突出的臂部342、设于臂部342前端的重锤343以及从环状部341向臂部342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筒状的第1流路部344。重锤343相对圆筒部323位于第1流路部344的相反侧。即,转子340为如下结构:重锤343因其重量而总是朝向下方-Z,同时,圆筒部323总是朝向上方+Z。大气连通口315开口于第1流路部 344的前端(一端)。第1流路部344的另一端贯穿环状部341,并通过形成于圆筒部323的槽而开口于圆筒部323的内侧。圆筒部323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槽,当转子340旋转时,第1流路部344沿该槽在圆周方向上移动。
设于转子340的第1流路部344与固定于盒体320的第2流路部318均与圆筒部323连接,并通过大气连通室317连通。因此,设于第1流路部344前端的大气连通口315与设于盒体320的第2壁322的大气开放部313通过第1 流路部344、大气连通室317及第2流路部318连通。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流路部344、大气连通室317及第2流路部318构成大气连通路316。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盒310围绕第2壁322的中心轴线旋转而改变姿势的情况下,转子340以转子340的重锤343总是朝向下方-Z的方式相对圆筒部323 旋转。其结果为,形成相对圆筒部323位于重锤343的相反侧的第1流路部344 总是向上方+Z延伸的姿势,并且大气连通口315总是位于墨水收容室311的上端。因此,大气连通口315通常位于墨水液面L以上。因此,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316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墨水从大气开放部313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盒体320为圆筒形,墨水收容室311为以圆筒部323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形状,因此即使注入接近墨水收容室311的最大容量的墨水,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316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具有能够实现墨盒 310的小型化的优点。
图7(b)所示的变形例的墨盒410除了划分墨水收容室411的盒体420的第1 壁421为矩形并且第2壁422为方筒状这点,形成为与图7(a)的墨盒310相同。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第2壁422所具有的4个面中,无论哪一面向下,转子340 都以重锤343总是朝向下方-Z的方式相对盒体420旋转。因此,大气连通口315 能够保持总是位于墨水收容室411上端的状态。因此,墨水进入大气连通路316 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墨水从大气开放部313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虽然适用于容纳墨水的墨盒及安装有墨盒的液体喷射装置,但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容纳各种液体的液体收容体及安装有液体收容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装置、2…喷墨打印机、3…扫描器单元、4…盒体、5…打印机机构部、6…操作面板、7…排纸口、8…窗口部、9…盒安装部(安装部)、10…墨盒(液体收容体)、10A…正置姿势、10B…倒置姿势、10C…第3姿势、10D…第 4姿势、10E…第5姿势、10F…第6姿势、11…墨水收容室(液体收容室)、12…墨水注入部(液体注入部)、13…大气开放部、14…墨水供给部、15…大气连通口、 16…大气连通路、17…凹部、18…凹部、18A…凸部、19…墨水注入口(液体注入口)、20…盒体、21…第1壁、22…第2壁、23…第3壁、24…第4壁、25…第5壁、26…第6壁、27…第7壁、28…第8壁、29…壁部、30…薄片部件、40…盖部件、51…喷墨头(液体喷头)、52…墨水供给管(液体供给路)、53…托架、 54…喷头移动机构、55…媒介输送机构、60…缓冲室、61…透气防水薄片、110…墨盒(液体收容体)、110A…正置姿势、110E…第5姿势、111…墨水收容室(液体收容室)、113…大气开放部、115…大气连通口、116…大气连通路、120…盒体、 129…壁部、210…墨盒(液体收容体)、210A…正置姿势、210B…第2姿势、210C…倒置姿势、210D…第4姿势、211…墨水收容室(液体收容室)、212…墨水注入部 (液体注入部)、213…大气开放部、215…大气连通口、216…大气连通路、217…漂浮体、220…盒体、221…第1壁、310…墨盒(液体收容体)、311…墨水收容室 (液体收容室)、313…大气开放部、315…大气连通口、316…大气连通路、317…大气连通室、318…第2流路部、320…盒体、321…第1壁、322…第2壁、323…圆筒部、340…转子、341…环状部、342…臂部、343…重锤、344…第1流路部、 410…墨盒(液体收容体)、411…墨水收容室(液体收容室)、420…盒体、421…第 1壁、422…第2壁、C…体积重心、L…液面、L1…液面、M…上限标识、P…印刷媒介、X…宽度方向、Y…前后方向、Z…铅直方向。
Claims (10)
1.一种液体收容体,其具有:
液体收容室;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容室注入液体;
大气开放部,所述大气开放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容室导入大气;以及
大气连通路,所述大气连通路的一端与所述大气开放部连通,另一端构成于所述液体收容室的内部开口的大气连通口,
所述大气连通口在使所述液体注入部朝向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正置姿势和使所述正置姿势旋转180°而成的倒置姿势中的任一个姿势下,均位于所述液体收容室所容纳的液体的液面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所述液体注入部具有在所述正置姿势下位于所述大气连通口下方的液体注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所述大气连通口位于所述液体收容室的体积重心。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大气连通口设于从所述液体收容室的体积重心偏移的位置,
所述大气开放部相对所述体积重心位于所述大气连通口所处一侧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具有介于所述大气连通路与所述大气开放部之间的缓冲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所述大气连通口设于比重小于所述液体的漂浮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所述漂浮体为平坦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所述大气连通路具有可挠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大气开放部设于划分所述液体收容室的盒体,
所述大气连通路具有一端设有所述大气连通口的第1流路部、与所述大气开放部连通的第2流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1流路部与所述第2流路部的连接部,
所述第1流路部设于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液体收容室内能够以设于所述盒体的支点为中心而旋转,
所述转子具有相对所述支点位于所述第1流路部的相反侧的重锤。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
液体喷头;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能够在所述正置姿势下安装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以及
液体供给路,所述液体供给路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液体收容体向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82623 | 2015-09-16 | ||
JP2015182623A JP2017056611A (ja) | 2015-09-16 | 2015-09-16 |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79289U true CN206579289U (zh) | 2017-10-24 |
Family
ID=5838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5318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9289U (zh) | 2015-09-16 | 2016-09-13 | 液体收容体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7056611A (zh) |
CN (1) | CN20657928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9004A (zh) * | 2018-09-27 | 2020-04-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部件、头单元以及头单元组 |
CN112238680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43656B2 (ja) * | 2018-07-13 | 2022-09-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
2015
- 2015-09-16 JP JP2015182623A patent/JP2017056611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9-13 CN CN201621053184.9U patent/CN20657928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9004A (zh) * | 2018-09-27 | 2020-04-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部件、头单元以及头单元组 |
CN112238680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2238680B (zh) * | 2019-07-16 | 2023-06-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56611A (ja) | 2017-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79289U (zh) | 液体收容体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6626765B (zh) | 打印装置及液体存储部件 | |
US10183495B2 (en) |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 |
JP5724398B2 (ja) | 容器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9764556B2 (en) | Tank, tank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 |
CN102381040B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
CN203864176U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ES2401746T5 (es) | Recipiente y procedimiento de almacenamiento y dispensación de líquido | |
CN102381041B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
CN107428170B (zh) |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
JP2012144017A (ja) |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9815295B2 (en) | Tank, tank unit, liquid ejection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CN107921797A (zh) | 卫生的打印机箱体 | |
JP2017077705A (ja) |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EP3286005B1 (en) | Liquid container | |
CN201784253U (zh) |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 |
CN206394244U (zh) |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8099411A (zh) | 打印机可重复利用式墨盒 | |
JP6028827B2 (ja)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9809033B2 (en) |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ES2900821B2 (es) | Sistema de alimentación de cabezales de impresión por chorro de tinta y aparato de impresión correspondiente | |
JP7218528B2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JP2021014126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9084833A (ja) | 記録装置 | |
CN202046002U (zh) | 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