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9128U - 软管扩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管扩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9128U
CN206579128U CN201720212714.8U CN201720212714U CN206579128U CN 206579128 U CN206579128 U CN 206579128U CN 201720212714 U CN201720212714 U CN 201720212714U CN 206579128 U CN206579128 U CN 206579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ipe
enlarging
unit
flaring die
expa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127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127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9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9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9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包括基座、软管夹持单元和扩口单元。软管夹持单元设置在基座上,扩口单元可相对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单元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其中,当软管夹持单元夹取到软管后,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以使扩口模具对软管进行扩口。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模具从软管的一端进入软管以对软管进行扩口,从而降低了支撑件插入软管的难度。

Description

软管扩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管扩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管单元如图1所示,软管110’的一端与Y型软管座120’连接,软管较长且柔软,软管110’容易弯折变形。另外软管110’与Y型软管座120’连接处易松动脱落。如此造成不良品率较高,及物料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请参考图2和图3,在现有的软管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带通孔的支撑件130,支撑件130的尖端部分插入软管110的一端,软管110的该端及支撑件130位于Y型软管座120中从而形成新的软管单元。新的软管单元由于有支撑件130的硬性支撑,软管110不易弯折变形,由于支撑件130隔着软管110与Y型软管座120较小的出口处紧密贴合,软管110产生形变,因此三者的结合非常稳固,软管110不会从Y型软管座120上脱落。
但是,在将支撑件插入软管的过程中,由于软管的开口很小,支撑件较难插入软管中,且在插入过程中的阻力很大,很难保证一次插入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扩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管的开口过小难以插入支撑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包括基座、软管夹持单元和扩口单元。软管夹持单元设置在基座上,扩口单元可相对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单元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其中,当软管夹持单元夹取到软管后,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以使扩口模具对软管进行扩口。
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具有夹取软管的第一位置和对准扩口模具的第二位置,当软管夹持单元夹取到软管并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以使扩口模具对软管进行扩口。
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相对于基座沿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指夹组件,指夹组件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指夹组件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指夹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指夹,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指夹包括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第一指夹与第二指夹均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并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中,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软管容纳部,当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相对靠近后,两个软管容纳部配合形成软管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包括软管定位块,软管定位块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凸台,沿定位凸台的竖直方向形成定位槽,指夹组件夹取软管时,定位槽顶住软管的一侧并配合软管供应装置对软管进行定位,以防止软管弯曲变形。
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扩口模具定位块,扩口模具定位块和软管定位块分别位于指夹组件的两侧,且扩口模具定位块相对于指夹组件靠近扩口单元。
进一步地,扩口模具定位块的自由端开设有用于避让扩口模具的避让凹槽,在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时避让凹槽以容置扩口模具。
进一步地,扩口单元包括:基体,扩口模具设置在基体上;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对扩口模具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扩口模具的温度。其中,加热件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温控器电连接,当需要对软管进行扩口时,温度传感器将所检测到的扩口模具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器,若温度低于预定值,温控器控制加热件对扩口模具进行加热,直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基体的顶部形成壳体结构,扩口模具的下端、加热件和温度传感器置于壳体结构中。
进一步地,扩口单元还包括滑块,滑块设置在基体的侧壁上,在基座的侧壁的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有导轨,滑块与导轨配合以对基体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软管扩口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单元,举升驱动单元与扩口单元驱动连接以驱动扩口单元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基座的侧壁上设置有止挡块,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对应止挡块的位置设置有凸块,凸块与止挡块配合以限制指夹组件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止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指夹组件的运动进行缓冲的缓冲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模具从软管的一端进入软管以对软管进行扩口,从而降低了支撑件插入软管的难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软管与软管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软管与支撑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带有支撑件的软管与软管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软管扩口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扩口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不带壳体结构);
图7示出了图4中的扩口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带壳体结构)。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0’、软管;120’、Y型软管座;110、软管;120、Y型软管座;130、支撑件;210、基座;211、导轨;212、止挡块;220、软管夹持单元;221、第一驱动装置;222、第二驱动装置;223、指夹;224、定位件;224a、软管定位块;224b、扩口模具定位块;230、扩口单元;231、基体;232、扩口模具;233、加热件;234、温度传感器;235、滑块;240、举升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软管扩口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该软管扩口装置包括基座210、软管夹持单元220和扩口单元230。其中,软管夹持单元220设置在基座210上;扩口单元230可相对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扩口单元230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232。当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软管后,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扩口模具232对软管进行扩口。
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130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220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扩口模具232从软管的一端进入软管以对软管进行扩口,从而降低了支撑件130插入软管的难度。
可选的,软管夹持单元220具有夹取软管的第一位置和对准扩口模具232的第二位置,当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软管并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扩口模具232对软管进行扩口。这样,从夹取软管到对软管进行扩口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节省了人力。
在本实施例中,软管夹持单元220相对于基座210沿水平方向移动。因而,软管夹持单元22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相对于基座210水平伸出以夹取软管,软管被夹持住后,软管夹持单元220再从第一位置回移到第二位置以对准扩口单元230,便于接下来扩口单元230朝向其移动,以使扩口模具232对软管进行扩口。
如图5所示,可选的,软管夹持单元2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21和指夹组件。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21设置在基座210上;指夹组件与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连接,指夹组件在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21采用气缸,指夹组件与第一驱动装置221设置在气缸的活动端。除了气缸,也可采用其他驱动装置,如油缸驱动、齿轮齿条啮合驱动等。
具体而言,指夹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22和与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连接的指夹223。其中,指夹223包括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第一指夹与第二指夹均与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连接,并在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远离。在夹取软管时,为了使软管不被夹扁,在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软管容纳部,当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相对靠近后,两个软管容纳部配合形成软管容纳空间。这样,在指夹223夹住软管时能避免软管被挤压变形而无法进行后续的扩口工序。
可选的,软管夹持单元220还包括定位件224,定位件224包括软管定位块224a,软管定位块224a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凸台,沿定位凸台的竖直方向形成定位槽,指夹组件夹取软管时,定位槽顶住软管的一侧并配合软管供应装置对软管进行定位,以防止软管弯曲变形,便于扩口模具232插入软管对其进行扩口。其中,定位凸台有利于使定位槽快速对准软管。
从图5可以看出,定位件224还包括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和软管定位块224a分别位于指夹组件的两侧,且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相对于指夹组件靠近扩口单元230。在本实施例中,软管定位块224a位于指夹组件的上方,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位于指夹组件的下方,当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软管回到第二位置时,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扩口模具232正对软管的内腔时扩口单元230加速移动以使扩口模具232插入软管进行扩口;当软管夹持单元220的位置有所偏差时,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就会顶住扩口模具232,进而阻止扩口单元230加速移动,避免扩口单元230与软管夹持单元220发生碰撞。
可选的,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的自由端开设有用于避让扩口模具232的避让凹槽,在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时避让凹槽以容置扩口模具232。通过扩口模具232是否进入避让凹槽可以检测软管夹持单元220的位置是否有偏差。并且,避让凹槽位于指夹223的软管容纳空间的正下方,可以保证软管与扩口模具232的同心度,从而确保扩口形状规整。
如图6所示,扩口单元230包括基体231、加热件233和温度传感器234。扩口模具232设置在基体231上;加热件233用于对扩口模具232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234用于检测扩口模具232的温度。其中,加热件233与温度传感器234均与温控器电连接,当需要对软管进行扩口时,温度传感器234将所检测到的扩口模具232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器,若温度低于预定值,温控器控制加热件233对扩口模具232进行加热,直到温度传感器234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加热。通过将扩口模具232加热到预定温度,扩口模具232在对软管进行扩口过程中可以使软管软化,有利于扩口,并能确保软管的温度冷却后扩口处的软管不会产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233和温度传感器234均设置在基体231的顶部,为了保护加热件233和温度传感器234,在基体231的顶部形成壳体结构,参见图7,加热件233位于扩口模具232的两侧,温度传感器234位于两个加热件233的中间,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接线的过孔。
从图6可以看出,扩口单元230还包括滑块235,滑块235设置在基体231的侧壁上,在基座210的侧壁的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有导轨211,滑块235与导轨211配合以对基体231进行导向。这样,通过滑块235与导轨211的导向,实现扩口单元230相对基座210上下移动。
可选的,软管扩口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单元240,举升驱动单元240与扩口单元230驱动连接以驱动扩口单元230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在基座210的底板上开设有过孔,举升驱动单元240的输出轴穿过过孔与扩口单元230连接,通过输出轴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扩口单元230移动。滑块235与导轨211的配合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支撑基体231的作用。
可选的,基座210的侧壁上设置有止挡块212,第一驱动装置221的输出端对应止挡块212的位置设置有凸块,凸块与止挡块212配合以限制指夹组件的移动距离。当指夹组件到达第一位置时,止挡块212顶住凸块以阻止第一驱动装置221继续水平移动。
可选的,止挡块212上设置有用于对指夹组件的运动进行缓冲的缓冲件。当凸块顶住缓冲件后,指夹组件的速度逐渐降低,直至指夹组件到达第一位置时停止移动。通过缓冲件,凸块与止挡块212之间的冲击力大大减小,从而起到保护装置的目的。
如图4所示,为了充分利用基座210的空间,基座210上设置有两套软管夹持单元220和扩口单元230。并且,驱动扩口单元230移动的举升驱动单元240也为两套。两套软管夹持单元220、扩口单元230和举升驱动单元240的组合相互独立,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只运行其中的一套。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生产需要。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130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220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扩口模具232从软管的一端进入软管以对软管进行扩口,从而降低了支撑件130插入软管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210);
软管夹持单元(220),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设置在所述基座(210)上;
扩口单元(230),所述扩口单元(230)可相对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所述扩口单元(230)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232);
其中,当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所述软管后,所述扩口单元(230)朝向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所述扩口模具(232)对所述软管进行扩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具有夹取所述软管的第一位置和对准所述扩口模具(232)的第二位置,当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所述软管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后,所述扩口单元(230)朝向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所述扩口模具(232)对所述软管进行扩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相对于所述基座(210)沿水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22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设置在所述基座(210)上;
指夹组件,所述指夹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连接,所述指夹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下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夹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222);
指夹(223),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连接,所述指夹(223)包括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所述第一指夹与所述第二指夹均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远离;
其中,所述第一指夹和所述第二指夹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软管容纳部,当所述第一指夹和所述第二指夹相对靠近后,两个所述软管容纳部配合形成软管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还包括定位件(224),所述定位件(224)包括:
软管定位块(224a),所述软管定位块(224a)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凸台,沿所述定位凸台的竖直方向形成定位槽,所述指夹组件夹取所述软管时,所述定位槽顶住所述软管的一侧并配合软管供应装置对所述软管进行定位,以防止所述软管弯曲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24)还包括:
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所述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和所述软管定位块(224a)分别位于所述指夹组件的两侧,且所述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相对于所述指夹组件靠近所述扩口单元(2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的自由端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扩口模具(232)的避让凹槽,在所述扩口单元(230)朝向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时所述避让凹槽以容置所述扩口模具(2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单元(230)包括:
基体(231),所述扩口模具(232)设置在所述基体(231)上;
加热件(233),所述加热件(233)用于对所述扩口模具(232)进行加热;
温度传感器(234),所述温度传感器(234)用于检测所述扩口模具(232)的温度;
其中,所述加热件(233)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34)均与温控器电连接,当需要对所述软管进行扩口时,所述温度传感器(234)将所检测到的所述扩口模具(232)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温控器,若温度低于预定值,所述温控器控制所述加热件(233)对所述扩口模具(232)进行加热,直到所述温度传感器(234)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31)的顶部形成壳体结构,所述扩口模具(232)的下端、所述加热件(233)和所述温度传感器(234)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单元(230)还包括滑块(235),所述滑块(235)设置在所述基体(231)的侧壁上,在所述基座(210)的侧壁的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有导轨(211),所述滑块(235)与所述导轨(211)配合以对所述基体(231)进行导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扩口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单元(240),所述举升驱动单元(240)与所述扩口单元(23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扩口单元(230)上下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10)的侧壁上设置有止挡块(21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的输出端对应所述止挡块(212)的位置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止挡块(212)配合以限制所述指夹组件的移动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块(212)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指夹组件的运动进行缓冲的缓冲件。
CN201720212714.8U 2017-03-06 2017-03-06 软管扩口装置 Active CN206579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2714.8U CN206579128U (zh) 2017-03-06 2017-03-06 软管扩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2714.8U CN206579128U (zh) 2017-03-06 2017-03-06 软管扩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9128U true CN206579128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13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12714.8U Active CN206579128U (zh) 2017-03-06 2017-03-06 软管扩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91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7829A (zh) * 2017-03-06 2018-09-14 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软管扩口装置
CN109016477A (zh) * 2018-08-15 2018-12-18 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自动扩口及接头压装设备
CN111619098A (zh) * 2020-06-09 2020-09-04 福州市长乐区鑫特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口扩张再塑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7829A (zh) * 2017-03-06 2018-09-14 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软管扩口装置
CN108527829B (zh) * 2017-03-06 2024-08-09 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软管扩口装置
CN109016477A (zh) * 2018-08-15 2018-12-18 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自动扩口及接头压装设备
CN109016477B (zh) * 2018-08-15 2024-02-09 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自动扩口及接头压装设备
CN111619098A (zh) * 2020-06-09 2020-09-04 福州市长乐区鑫特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口扩张再塑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79128U (zh) 软管扩口装置
US10697487B2 (e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assembling shell and middle frame by glue and use method thereof
CN207267727U (zh) 吸嘴取放机构
CN209532587U (zh) 一种穿刺针组装机的护套和针座的组装结构
CN205464044U (zh) 一种翅片穿管定位结构及自动穿管装置
CN205470018U (zh) 试剂管自动化排列装置
CN210552647U (zh) 注塑机用的取料机械手
CN108527829A (zh) 软管扩口装置
CN107014677A (zh) 一种偏光片的弯曲测试装置
CN109378205A (zh) 一种中低频变压器用的整形测试机及其测试工艺
CN107092057B (zh) 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安装结构
CN116130367A (zh) 电子元件自动套管工艺
CN206122556U (zh) Usb金属管件加工设备及其承料板
WO2019109431A1 (zh) 一种特定胶条拔芯机
CN206818516U (zh) 一种偏光片的弯曲测试装置
CN211994165U (zh) 吸塑盒模具
CN209777638U (zh) 盲杆机塑壳抓取移载机构
CN209158844U (zh) 一种单向吸球脱模工装
CN108767624B (zh) 一种d-sub插针机
CN205471581U (zh) 用于试剂管自动化排列装置的夹料机构及排列装置
CN205587031U (zh) 用于试剂管自动化排列装置的集装盒插放架及排列装置
CN210523578U (zh) 双向折弯负角快速成型模具
CN108525103A (zh) 软管组件及软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8454984B (zh) 绕拢装置和具有其的导管卷绕系统
CN206126276U (zh) 一种双翼片静脉针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