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32919U - 铜铝端子 - Google Patents

铜铝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2919U
CN206532919U CN201720277368.1U CN201720277368U CN206532919U CN 206532919 U CN206532919 U CN 206532919U CN 201720277368 U CN201720277368 U CN 201720277368U CN 206532919 U CN206532919 U CN 206532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aluminium
conductor
copper
termin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773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文勇
王伟帆
裴跃飞
贺志磊
任瑞龙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2773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2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2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2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铝端子,其包括方头螺栓、六角螺母、铜导体和铝导体;所述铜导体包括开口环部、圆柱体部、取电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铝导体固定于所述圆柱体部;所述方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通过六角螺母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固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商用车使用铝电源线直接与铅酸蓄电池电极柱配合的问题,避免了使用过渡端头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降低了过渡端头因振动松脱带来的故障风险,可提高整车生产线上的装配节拍和起动电路的可靠性。该实用新型使得铝电源线在商用车上得以应用,使整车电源线的重量和成本降低分别达30%以上。

Description

铜铝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柱适配的铜铝端子,该端子用于汽车铝电源线的压接。
背景技术
随着铝导线技术的发展,其在降重、降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汽车用铜导线被铝导线替代已成为趋势。目前大电流电源线在国内外的乘用车上已成熟应用,与此同时采用特殊工艺制作的铜铝端子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为铝导线的抗氧化性、延展性、抗蠕变性和机械强度差,直接用铜端子与铝导线进行压接会在压接区域形成氧化铝,氧化铝不容易焊接而且导电性很差,端子压接位置会形成很大的电压降,影响整车起动,铜铝端子的开发目就是解决上述弊端。
但是,目前的铜铝端子均通过过渡端头来连接铜端子和铝导线,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增加了过渡端头因振动松脱带来的故障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铜铝端子,其能直接与蓄电池电极柱相匹配连接,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故障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铝端子,其包括方头螺栓、六角螺母、铜导体和铝导体;
所述铜导体包括开口环部、圆柱体部、取电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在所述开口环部上沿所述开口环部的轴线形成有贯通所述开口环部的开口,并且在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圆柱体部固定于所述开口环部上,且所述圆柱体部的轴线与所述开口环部的轴线垂直;所述取电部固定于所述开口环部上;
所述铝导体固定于所述圆柱体部;
所述方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通过六角螺母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固定。
可选的,所述开口环部的内壁面形成为与蓄电池的正极柱配合的锥面。
可选的,所述内壁面的锥度为1:9。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下沉的正方形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方头螺栓的螺钉头为正方形,当将所述方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通过六角螺母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时,所述方头螺栓的螺钉头与所述下沉的正方形平面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开口环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5°。
可选的,所述铝导体与所述圆柱体部连接的一端具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圆柱体部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柱体部的直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铝导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左至右包括依次连接圆锥部、第一圆柱部、圆台部和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二圆柱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圆锥部。
可选的,所述取电部上开设有螺纹孔,并通过该螺纹孔连接环形连接端子。
可选的,所述开口环部的轴向的一端上形成凸台。
可选的,所述铜导体的材料为CuZn40Pb2,铝导体的材料为1070铝。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商用车使用铝电源线直接与铅酸蓄电池电极柱配合的问题,避免了使用过渡端头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降低了过渡端头因振动松脱带来的故障风险,可提高整车生产线上的装配节拍和起动电路的可靠性。该实用新型使得铝电源线在商用车上得以应用,使整车电源线的重量和成本降低分别达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铝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铝导体的剖面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铝端子,尤其是一种适配铅酸蓄电池正极柱的铜铝端子,其包括方头螺栓1、六角螺母2、铜导体3和铝导体4。
铜导体3为表面镀锌的铸铜实体,并包括开口环部3c、圆柱体部3f、取电部3a、第一连接部3h和第二连接部3j;在所述开口环部上沿所述开口环部的轴线形成有贯通所述开口环部的开口,并且在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即所述开口环部的周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当通过螺栓等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时,能够减小所述开口环部的内径,从而通过所述开口环部将所述铜导体固定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柱。
本实施例中,为稳固地将所述开口环部固定于所述正极柱,所述开口环部的内壁面形成为与所述正极柱配合的锥面,也就是说,所述内壁面的锥度与铅酸蓄电池正极柱的锥度相匹配,例如可以为1:9的锥度。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下沉的正方形平面3d,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开设有φ6.5圆形通孔3g、3e,以当将所述方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通过六角螺母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时,所述方头螺栓的螺钉头与所述下沉的正方形平面相配合,此时,所述方头螺栓1的螺钉头1a为正方形,并通过所述下沉的正方形平面防止方头螺栓1的旋转。
所述圆柱体部固定于所述开口环部上,且所述圆柱体部的轴线与所述开口环部的轴线垂直;所述取电部固定于所述开口环部上,以为整车用电器提供一个常电取电位置,所述取电部上开设有M6螺纹孔,并通过该螺纹孔连接环形连接端子。
同时,为防止在连接环形端子时,环形端子所发生的转动,所述开口环部的轴向的一端上凸出形成凸台3b,此时,凸台3b能够挡住环形端子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开口环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5°,即其与开口环部的轴向一端的平面呈35°角,从而方便紧固工具对六角螺栓2的操作,而且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为整车用电器取电。
所述铝导体与所述铜导体相连接,铝导体4为压接铝导线部分,所以其直径要大于铜导体3圆柱体部3f,所述铝导体与所述圆柱体部连接的一端具有倒角4a,本实施例中,所述铜导体3和铝导体4可以通过摩擦焊连接,焊接区域通过曲面4a过渡,在焊接位置,所述倒角4a的直径与所述圆柱体部的直径相同。
所述铝导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铝导线,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孔从左至右包括依次连接圆锥部4b、第一圆柱部4c、圆台部4d和第二圆柱部4e,其中,所述圆锥部为铝导线冲压/挤压时其提供一个填充余量,所述第一圆柱部为冲压/挤压区域,圆台部连接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二圆柱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圆锥部,主要作用是包裹铝电源线的绝缘皮,对圆台部和第一圆柱部的区域防尘、防水。所述铝导体的内部可以穿入50mm2铝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铜铝端子结构新颖,考虑到了生产线的装配方便性、功能扩展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凸台3b的设计避免了紧固过程中环形端子旋转对端子本身和导线带来损伤,第一连接部3h的设计避免了紧固时螺栓旋转使紧固力矩不足带来端子处电压降过高,影响整车起动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商用车使用铝电源线直接与铅酸蓄电池电极柱配合的问题,避免了使用过渡端头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降低了过渡端头因振动松脱带来的故障风险,可提高整车生产线上的装配节拍和起动电路的可靠性。该实用新型使得铝电源线在商用车上得以应用,使整车电源线的重量和成本降低分别达30%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铜导体的材料为CuZn40Pb2(CW617N),铝导体的材料为1070铝。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头螺栓、六角螺母、铜导体和铝导体;
所述铜导体包括开口环部、圆柱体部、取电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在所述开口环部上沿所述开口环部的轴线形成有贯通所述开口环部的开口,并且在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圆柱体部固定于所述开口环部上,且所述圆柱体部的轴线与所述开口环部的轴线垂直;所述取电部固定于所述开口环部上;
所述铝导体固定于所述圆柱体部;
所述方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通过六角螺母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环部的内壁面形成为与蓄电池的正极柱配合的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的锥度为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下沉的正方形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方头螺栓的螺钉头为正方形,当将所述方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通过六角螺母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时,所述方头螺栓的螺钉头与所述下沉的正方形平面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开口环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导体与所述圆柱体部连接的一端具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圆柱体部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柱体部的直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导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左至右包括依次连接圆锥部、第一圆柱部、圆台部和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二圆柱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圆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部上开设有螺纹孔,并通过该螺纹孔连接环形连接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环部的轴向的一端上形成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体的材料为CuZn40Pb2,铝导体的材料为1070铝。
CN201720277368.1U 2017-03-21 2017-03-21 铜铝端子 Active CN206532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7368.1U CN206532919U (zh) 2017-03-21 2017-03-21 铜铝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7368.1U CN206532919U (zh) 2017-03-21 2017-03-21 铜铝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2919U true CN206532919U (zh) 2017-09-29

Family

ID=59917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77368.1U Active CN206532919U (zh) 2017-03-21 2017-03-21 铜铝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2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612U (ja) 銅−アルミ継手
CN106450868A (zh) 一种铝端子和铜铝过渡连接器
CN105576300B (zh) 铅酸蓄电池及其端子和铅酸蓄电池端子的生产方法
CN206532919U (zh) 铜铝端子
CN207269058U (zh) 锥形套锁紧式蓄电池端子
CN209461660U (zh) 一种适配铅酸蓄电池负极柱的铜铝端子
JP2023510042A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伝送アルミ部品及びその加工工程
CN101908641A (zh) 一种高功率蓄电池组及组装方法
CN204117791U (zh) 一种变压器套管的载流端子结构
CN202888309U (zh) 电动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
JP2014093127A (ja)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7338514U (zh) 蓄电池正负极接线柱扩展用多路接头
CN207225270U (zh) 一种铜铝端子
CN207217652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与铅套的配合结构
CN201781004U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负极导针引出结构
CN2063795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快拔插连接器
CN209472040U (zh) 电池化成充电连接用焊接铅件
CN206558701U (zh) 一种用于电容器汇流接头的接线端子
CN201584437U (zh) 一种电极引出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储电电气元件
CN217934147U (zh) 一种车辆蓄电池极柱的结构
CN215527979U (zh) 一种48v电机正极大平方铜铝端子
CN216648366U (zh) 一种复合集流板用引流端子
CN217158664U (zh) 一种大电流铜铝棒
CN219779233U (zh) 一种一体式铅酸电池充电插头的内接线结构
CN215680905U (zh) 一种内嵌螺母的角形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