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20927U - 一种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20927U
CN206520927U CN201720027326.2U CN201720027326U CN206520927U CN 206520927 U CN206520927 U CN 206520927U CN 201720027326 U CN201720027326 U CN 201720027326U CN 206520927 U CN206520927 U CN 206520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unit
casing
container according
headpin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273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燕
朱春峰
袁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ngamas Refrigeration Contai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273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20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20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20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端包括前端框架和放置于所述前端框架内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所述箱体前端框架端面超出制冷机组端面。本实用新型按提供的集装箱的前端呈内凹状,使得制冷机组不超出箱体前端框架的端面,从而为制冷机组保护装置预留了安装位置,以使得制冷机组的前端不突出箱体前端,从而便于在不拆除制冷机组防护装置的同时电机组能顺利安装到箱体前端上,且不与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发生干涉,同时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对制冷机组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海冷藏箱。
背景技术
近海冷藏箱是集装箱中的一种,主要用于在陆地和近海石油钻井平台之间输送冷藏食品或其他货物。由于近海领域环境恶劣,使之与现有的冷藏集装箱的结构设计存在较大区别,除满足ISO集装箱的基础要求外,在结构强度和材料选择、运输等方面都必须符合DNV(海洋平台入籍标准)认证标准。
现有的近海冷藏箱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冷藏箱起吊方式通常通过角件或叉槽,而近海冷藏箱使用吊索进行起吊,起吊过程中摇摆剧烈,比较容易撞坏冷机;因此,现有技术中直接在冷藏箱的前端安装防护装置b,且制冷机组a与箱体前端齐平,如图1中所示,然而设置有防护装置后就不方便再在冷藏箱前端安装电机组;
(2)现有近海冷藏箱只在内地板上设置捆绑棒,或在侧板上铆接货车卧环来进行货物的捆绑固定,无法有效的防止运输过程中惯性作用下的倾倒;
(3)现有冷机的故障报警只有在冷机控制面板才能看到,有的冷机且没有声音报警,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将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端包括前端框架和放置于所述前端框架内的制冷机组,所述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所述箱体前端框架端面超出制冷机组端面。
较佳地,所述箱体前端还包括制冷机组防护装置,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前端的第一内凹部内,且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不超出所述箱体前端框架端面。
较佳地,所述箱体的前端框架包括前角柱,所述制冷机组的前端不超出所述前角柱的前端面使所述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设置在两前角柱之间,且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不超出所述前角柱的前端面。
较佳地,两所述前角柱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内凹部,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两端设置在所述前角柱的第二内凹部。
较佳地,两所述前角柱的第二内凹部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所述制冷机组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且所述制冷机组靠近所述前角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较佳地,所述前端框架还包括前顶梁和前底梁,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的两端分别安装到两所述前角柱相对的侧面上,或者所述前顶梁和前底梁相对的侧面上,或者安装到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延伸部上;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管和/或防护板。
较佳地,所述箱体的侧端由侧板、设置在侧板上侧的上侧梁构成;
其中,所述上侧梁为至少一个方管,当所述方管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所述方管相互平行且侧面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上侧梁为板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箱体底部由底板、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下侧梁构成;
其中,所述底板由外地板、内地板以及设置在外地板与内地板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所述外地板采用波纹板。
较佳地,所述箱体内靠近箱门一端的竖截面上设置有挡网结构。
较佳地,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轨,所述挡网结构的两侧安装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挡网结构可沿所述导轨移动。
较佳地,所述挡网结构包括有一挡网,所述挡网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安装到箱体一侧的导轨内;
所述挡网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紧器,所述收紧器通过一净带与箱体另一侧的导轨连接;所述净带的一端穿过所述收紧器收紧,所述净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结构,且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安装在箱体另一侧的导轨内。
较佳地,所述内侧壁的背面与所述导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
较佳地,所述箱体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声光报警器装置,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通过电缆与所述制冷机组连接,所述电缆穿过所述箱体的顶板内部与所述制冷机组的控制面板连接,且所述顶板内预埋有供所述电缆穿设的穿线管。
较佳地,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包括有报警器、电源转换装置、光耦合器,所述报警器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制冷机组的电源连接进行供电,所述报警器通过光耦合器与所述制冷机组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用于将所述控制面板上的报警信号放大并传送给所述报警器。
较佳地,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旁边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的保护挡板。
较佳地,自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引出且位于外部的电缆上套设有防水护套和热缩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中,箱体的前端呈第一内凹状,其使得制冷机组不超出箱体前端框架的端面,从而为制冷机组保护装置预留了安装位置,以使得制冷机组保护装置的前端不突出箱体前端,从而便于在不拆除制冷机组防护装置的同时电机组能顺利安装到箱体前端上,且不与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发生干涉,同时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对制冷机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中,外地板采用波纹板,相对于现有地板有利于减少焊接量,以及减少了底板变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中,通过挡网结构的设置防止货物颠覆和倾倒;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中,通过在箱体外侧面进行声光报警器装置的设置可以及时发现和排出制冷机组的故障,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冷机组保护装置安装在箱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的侧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的后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2中箱体前端安装有电机组后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侧梁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变换实施例中箱体侧梁的截面图;
图12为图2中D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挡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净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器安装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F-F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声光报警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前端包括前端框架和放置于前端框架内的制冷机组,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箱体前端框架端面超出制冷机组端面。
本实用新型按提供的集装箱的前端呈第一内凹状,其使得制冷机组不超出箱体前端框架的端面,从而为制冷机组保护装置预留了安装位置,以使得制冷机组保护装置的前端不突出箱体前端,从而便于在不拆除制冷机组防护装置的同时电机组能顺利安装到箱体前端上,且不与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发生干涉,同时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对制冷机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参照图2-17,箱体一般包括有底部、侧端、前端、后端和顶部。底部由底板、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下侧梁18组成,侧端由侧板3和设置在侧板上侧的上侧梁14组成,前端由前端框架2和设置在前端框架2内的制冷机组10组成,后端由后端框架5和设置在后端框架5内的箱门组件组成,顶部包括有顶板1,顶板1 的左右两侧与两侧端的上侧梁14连接,顶板1的前后端与前端框架2和后端框架5 连接。
其中,顶部四个角落上还设置有吊耳20;箱体内侧角落处设置有顶角密封结构15、底角密封结构17,用与实现对集装箱箱体的密封;箱门组件包括有门板6,门板6的边缘处与后端框架5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9;门板6上还设置有用于锁定箱门的锁杆组件、用于保护锁杆组件的锁杆保护装置7、连接锁杆保护装置 7和门板的防盗链条8等。
当然箱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此处不做限制。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2-10,在本实施例中,箱体前端还包括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具体的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安装在箱体前端形成的第一内凹部205内,且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不超出箱体前端框架2端面,从而在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保护制冷机组的同时,防止与设置在箱体前端的电机组21发生干涉。
进一步的,参照图6、9,箱体的前端框架包括有左右侧的两前角柱201、上侧的前顶梁202和下侧的底梁203;制冷机组10的前端1001不超出前角柱201的前端面2011使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从而形成第一内凹部205;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设置在两前角柱201之间,且保证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不超出前角柱201的前端面20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前端第一内凹部205的形成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构成,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9,前角柱201相对的侧面2012上均设置有第二内凹部206,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两端设置在前角柱201的第二内凹部206内。具体的,两前角柱201的第二内凹部206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延伸部207,也就是说,延伸部207与前角柱201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内凹部206;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位于延伸部207的外侧,制冷机组10位于延伸部207的内侧,且制冷机组10靠近前角柱20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延伸部207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述延伸部207可以与前角柱201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延伸部207的一端与制冷机组连接,另一端与前角柱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延伸部207的设置,一方面更好的保护制冷机组10,另一方面便于制冷机组1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机组防护装置4的两端分别安装到两前角柱201相对的侧面上,或者安装到第二内凹部206的延伸部207上的外侧,或者安装到前顶梁 202和前底梁203相对的侧面上,此处不做限制。其中,如图4中所示,制冷机组防护装置5由多个防护管构成,多个防护管相互平行,自上而下排列设置,且防护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方式安装到前角柱201相对的侧面上。
当然,制冷机组防护装置5中的防护管可以是矩形管,或者是圆管,或者是椭圆管,或者是圆棒等,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形状的防护管。
当然,其他制冷机组防护装置由多个防护管构成,多个防护管相互平行,自上而下排列设置,且防护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方式安装到第二内凹部的延伸部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机组防护装置5由多个防护管构成,多个防护管相互平行,多个防护管自左向右排列设置,防护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到前顶梁 202和前底梁203相对的侧面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机组防护装置5也可直接为一块防护板或一块以上的防护板,防护板的左右侧边安装到角柱201,或者防护板的上下边安装到前顶梁202和前底梁203上,或者防护板的左右侧边安装到角柱201并且上下边安装到前顶梁202和前底梁203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机组防护装置5也可有防护管和防护板共同组成,例如在平行设置的防护管之间加设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对于制冷机组防护装置5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其他实施例中,前角柱201相对的侧面不设置有第二内凹部206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前角柱可以为方管结构,此时,制冷机组与前角柱的固定方式需要调整。相对于具有第二内凹部的前角柱来说,后者提供了一个制冷机组的安装空间,更容易实现制冷机组的安装,另外,具有第二内凹部的角柱强度高于方管结构的前角柱。
实施例2
结合图8和图10,上侧梁14由两个方管组成,两方管相互平行且侧面连接在一起,使其截面呈“7”字型或“T”字形;两方管侧面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增加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顶部包括内顶板和外顶板。两方管相互平行且侧面连接在一起,其截面呈“7”字型,保证了“7”字型截面的两方管中的水平方管与内顶板与外顶板的距离,也就是可以减小发泡空间,从而增加的箱内的容积。
进一步的,在可直接在方管内填充保温材料,以满足冷藏箱要求。
其中,本实用新型对于方管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只设置有一个方管,也可设置有三个方管;当方管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方管相互平行且侧面连接在一起。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侧梁14’也可为板状结构,如图11中所示,此处不做限制。相对于方管结构的上侧梁,板状结构的上侧梁需要大吨位的罗拉机来制作。尤其是,为了符合DNV标准,需要制作6mm及以上的板状结构。因此,方管结构的上侧梁可以满足相关标准中的强度要求,解决没有大吨位的罗拉机制作板状结构的问题,更具有优势。
实施例3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底板由外地板12、内地板13以及设置在外地板12 与内地板13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外地板12与内地板13焊接成一体或一体成型,保温材料采用发泡的方式形成在外地板12与内地板13之间。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外地板12采用波纹板。相对于现有地板有利于减少焊接量,以及减少了底板变形,保证底板的平整度,提高发泡质量和保温效果。
实施例4
结合图6、8、13、14,在本实施例中,箱体内靠近箱门一端的竖截面上设置有挡网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挡网结构的设置防止货物颠覆和倾倒。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轨11,挡网结构的两侧安装在导轨11上,且挡网结构可沿导轨11移动,可以根据箱内货物的多少来调节挡网结构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网结构,一方面可以防止货物在运输的时候倾倒对货物和箱体的破坏,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开门时货物倾倒砸伤工作人员。
其中,导轨11的设置数目和具体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此处不做限制;例如,图7中所示,箱体内侧壁两侧分别设置有3个导轨11,3个导轨11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相互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导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如图8中所示,箱体内侧壁(即内侧板301)的背面与导轨11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加强筋16,用于加强导轨连接处的强度;加强筋16具体可通过铆接、焊接等方式安装到箱体内侧壁上,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导轨11和加强筋16上还贴有隔绝热量传递的粘合带,从而保证冷藏箱的冷藏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3,挡网结构包括有一挡网22,挡网2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结构23,第一滑动结构23的设置数目由导轨11的设置数目来决定,此处不做限制;第一滑动结构安23装到箱体一侧的导轨11内,第一滑动结构23可相对于导轨11滑动。
挡网22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紧器24,收紧器24通过一净带25与箱体另一侧的导轨11连接;具体的,净带25的一端穿过收紧器24收紧,净带2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结构26,且第二滑动结构26安装在箱体另一侧的导轨11 内,第二滑动结构26可相对于导轨11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收紧器24和净带25 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对挡网22张紧度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箱体内侧顶部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捆绑棒19,用于固定货物,捆绑棒19与挡网结构配合使用,满足客户需求。
实施例5
结合图5、15、16、17,在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后端上还设置有声光报警器装置27,声光报警器装置27通过电缆32与制冷机组10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声光报警器装置27的设置及时发现和排出制冷机组10的故障,且成本较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声光报警器也可以设置在箱体前端或者箱体侧端等箱外面任一位置,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中所示,电缆32穿过箱体的顶板内部与制冷机组10 的控制面板连接,且顶板内预埋有供电缆穿32设的穿线管31,穿线管31的设置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5,声光报警器装置27旁边设置有用于保护声光报警器装置27的保护挡板30,挡板30直接焊接在后顶梁502上。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5,自声光报警器装置27引出且位于外部的电缆上套设有防水护套28和热缩管29,防水护套28和热缩管29用于对电缆32进行防水、防腐等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7,声光报警器装置27包括有报警器2701、电源转换装置2702、光耦合器2703,报警器2701通过电源转换器2702与制冷机组10的电源连接进行供电,具体的电源转换器2702用于将制冷机组10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送给报警器2701;报警器2701通过光耦合器2703与制冷机组10控制面板连接,光耦合器2703用于将控制面板上的报警信号放大并传送给报警器2701。当制冷机组10发生故障时,报警器2701联动发出报警,解除报警后自动关闭。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做出变化和修改。

Claims (16)

1.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端包括前端框架和放置于所述前端框架内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所述箱体前端框架端面超出制冷机组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端还包括制冷机组防护装置,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前端的第一内凹部内,且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不超出所述箱体前端框架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端框架包括前角柱,所述制冷机组的前端不超出所述前角柱的前端面使所述箱体前端呈第一内凹状;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设置在两前角柱之间,且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不超出所述前角柱的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前角柱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内凹部,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两端设置在所述前角柱的第二内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前角柱的第二内凹部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所述制冷机组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且所述制冷机组靠近所述前角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架还包括前顶梁和前底梁,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的两端分别安装到两所述前角柱相对的侧面上,或者所述前顶梁和前底梁相对的侧面上,或者安装到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延伸部上;所述制冷机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管和/或防护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端由侧板、设置在侧板上侧的上侧梁构成;
其中,所述上侧梁为至少一个方管,当所述方管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所述方管相互平行且侧面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上侧梁为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由底板、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下侧梁构成;
其中,所述底板由外地板、内地板以及设置在外地板与内地板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所述外地板采用波纹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靠近箱门一端的竖截面上设置有挡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轨,所述挡网结构的两侧安装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挡网结构可沿所述导轨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网结构包括有一挡网,所述挡网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安装到箱体一侧的导轨内;
所述挡网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紧器,所述收紧器通过一净带与箱体另一侧的导轨连接;所述净带的一端穿过所述收紧器收紧,所述净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结构,且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安装在箱体另一侧的导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的背面与所述导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声光报警器装置,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通过电缆与所述制冷机组连接,所述电缆穿过所述箱体的顶板内部与所述制冷机组的控制面板连接,且所述顶板内预埋有供所述电缆穿设的穿线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包括有报警器、电源转换装置、光耦合器,所述报警器通过所述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制冷机组的电源连接进行供电,所述报警器通过光耦合器与所述制冷机组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用于将所述控制面板上的报警信号放大并传送给所述报警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旁边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的保护挡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声光报警器装置引出且位于外部的电缆上套设有防水护套和热缩管。
CN201720027326.2U 2017-01-10 2017-01-10 一种集装箱 Active CN206520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7326.2U CN206520927U (zh) 2017-01-10 2017-01-10 一种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7326.2U CN206520927U (zh) 2017-01-10 2017-01-10 一种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20927U true CN206520927U (zh) 2017-09-26

Family

ID=59889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27326.2U Active CN206520927U (zh) 2017-01-10 2017-01-10 一种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20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72266U (zh) 用于精密仪器运输的集装箱
KR20000053202A (ko) 복합 강철 구조 플라스틱 샌드위치 플레이트 시스템
ES2404063T3 (es) Suelo vibratorio modular
CN102963630A (zh) 一种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
CN206520927U (zh) 一种集装箱
US20110240166A1 (en) Insulation and methods of insulating
CN202987930U (zh) 一种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
CN208416613U (zh) 一种无拼缝结构铁路隧道防护门
CN203962032U (zh)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N106005794A (zh) 用于浮式储油装置单元的货油舱
US2086747A (en) Shipping container
CN110195403A (zh) 一种抗爆兼管道运输功能钢箱梁结构及制备安装方法
CN201447183U (zh) 近海物流冷藏集装箱
CN206407419U (zh) 一种集装箱及活动顶板
CN108583778A (zh) 一种用于船上重要设备搬运的保护性吊装方法
CN207406012U (zh) 建筑施工电梯工具式悬挑安全通道
CN205931957U (zh) 集装箱底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09308379U (zh) 一种电动吊篮配重机构
CN207847690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
CN207047692U (zh) 一种桥梁护栏
CN206035340U (zh) 可拆卸式防淹闸板立柱的连接结构
CN209939402U (zh) 用于储罐罐板运输的托架
CN206782008U (zh) 一种船管保护装置
CN217419749U (zh) 一种新型的地桩套
RU128193U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сыпучих груз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4

Address after: 226200 Taiping Road, Huiping Town, Qidong, Nantong, Jiangsu 1

Patentee after: Qidong shenglion Se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121, No. 2121, Bao Yang Road, Shanghai,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engshi Container Management (Shanghai)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2

Address after: 201821 floor 3, building 7, No. 509, jia'a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ingamas Refrigeration Contain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200 Taiping Road, Huiping Town, Qidong, Nantong, Jiangsu 1

Patentee before: Qidong shenglion Se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