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2032U -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2032U
CN203962032U CN201420416221.2U CN201420416221U CN203962032U CN 203962032 U CN203962032 U CN 203962032U CN 201420416221 U CN201420416221 U CN 201420416221U CN 203962032 U CN203962032 U CN 203962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escape means
cabin
coal min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62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勇
林纪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162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2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2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20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救生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该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包括若干有门隧道舱和若干无门隧道舱;每个有门隧道舱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其侧壁上设置有供人进出的舱门;每个无门隧道舱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若干有门隧道舱与若干无门隧道相互交错连接在一起,并组成避难通道;避难通道,沿煤矿井下巷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在巷道一侧,且其两端均封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由于避难通道设置在煤矿井下巷道内的一侧,且其上设置了若干用于供人进出的舱门,从而使得在煤矿井下各个角落的人员够能够顺利的通过舱门进入至避难通道内,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

Description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救生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背景技术
煤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而煤在开采的过程中,易发生瓦斯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为了能够减少人员的伤亡,人们设置了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
相关技术中的避难硐室是煤矿井下唯一可选择的避难场所;其中,避难硐室为设置在矿井下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独立的电力系统、储水系统以及供氧系统等供人们生活的必备设施。当煤矿井下灾难发生时,井下人员戴上自救器奔向避难硐室避难。但是,由于其位置固定,需要借助自救器,而自救器只有不超过45分钟自救时限,救生设施的远近、巷道内的损毁、人员的伤情、直接影响逃生自救。而移动救生舱,其为设置在巷道内密闭性舱体结构,舱内也设置有独立的电力系统、储水系统以及供氧系统等供人们生活的必备设施,且移动救生舱还能够以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但是,当煤矿井下灾难发生时,由于巷道内可能会存在坍塌下来的硬物会阻碍移动救生舱移动,所以,亦需要井下人员戴上自救器奔向移动救生舱。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中的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在自救器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够满足分布在井下各个角落中的人员的需求,使得人员伤亡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包括若干有门隧道舱和若干无门隧道舱;每个有门隧道舱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其侧壁上设置有供人进出的舱门;每个无门隧道舱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若干有门隧道舱与若干无门隧道相互交错连接在一起,并组成避难通道;避难通道,沿煤矿井下的巷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在巷道一侧,且其两端均封闭。
进一步地,避难通道的一端设置在巷道内;另一端设置有供人通过的通道门,所述避难通道设置有通道门的一端通过所述通道门与地表外界连通或者与避难硐室连通。
进一步地,每个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无门隧道舱均包括内壁钢板和外壁钢板;内壁钢板和外壁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钢带,若干钢带相互平行,且将内壁钢板和外壁钢板连接在一起;每个钢带分别与内壁钢板和外壁钢板垂直,相邻的两个钢带与内壁钢板和外壁钢板围成腔室;每个腔室内放置有阻燃保温材料;外壁钢板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加固钢梁;每个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无门隧道舱的底部均设置地梁,地梁用于支撑有门隧道舱或者无门隧道舱;
和/或,
每个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无门隧道舱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牵引口,用于与供牵引车连接;
和/或,
每个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无门隧道舱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瓦座轴承的安装孔,用于临时安装车轮。
进一步地,每个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无门隧道舱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板,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插槽;连接插槽包括连接部和用于与连接板相互配合的插槽部;连接部呈板状,其设置在有门隧道舱或者无门隧道舱的一端边沿上;插槽部设置在连接部靠近巷道侧壁的边沿上。
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控制室,控制室设置在地表面上;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避难通道内设置有报警系统、照明设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通讯设备;报警系统、照明设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通讯设备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有门隧道舱的舱门处还设置有人员定位读卡器,人员定位读卡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确定所述避难通道内的人数。
进一步地,避难通道内设置有送风管、回风管;送风管、回风管的一端均与避难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地表外界连通,用于供避难通道内与地面上的空气交流;送风管还设置有接力送风机,接力送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地面上的空气输送至避难通道内;回风管还设置有接力回风机,接力回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避难通道内的空气输送至地表外界。
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消防泵和喷淋头;消防泵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内,且与控制器电连接;喷淋头设置避难通道外表面的顶部,且与消防泵连通,消防泵用于向喷淋头供水,并向避难通道的外壁钢板喷水;
和/或,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水泵和饮水管;水泵设置在控制室内,且与控制器电连接;饮水管的一端设置在避难通道内,另一端与水泵连通,用于供避难通道内的人饮水。
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沉水井;避难通道底面设置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道用于将避难通道内的水排出;沉水井设置在避难通道的低洼处,且与排水管道连通,用于接收排水管道内的水;沉水井内设置有排水泵;排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沉水井内的水排至地表面。
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电机和运输钢缆;避难通道内表面的顶部,沿其延伸的方向,设置有主动转盘和从动转盘;避难通道内表面的顶部,从主动转盘至从动转盘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对相对设置的吊滑轮;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机设置在避难通道内表面上,且与主动转盘传动连接;运输钢缆呈环形,其套设在主动转盘、从动转盘上,若干对吊滑轮用于支撑运输钢缆,电机用于带动主动转盘旋转,主动转盘用于带动运输钢缆旋转;输送钢缆上设置有猴车。
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竖直井舱;竖直井舱为中空腔体,其设置在煤矿井下;避难通道有多条,多条避难通道分别设置在多层煤矿井下的巷道中;每条避难通道的开口端均与竖直井舱的侧壁连接,且每条避难通道均与竖直井舱连通;避难通道内还设置有吊篮,吊篮与控制器电连接。
和/或,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连接井舱;连接井舱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口;连接井舱设置在煤矿井下交叉巷道的下方;连接井舱通过连接口分别与四个位于巷道内的避难通道连通;每个连接口上还设置有楼梯,楼梯用于供人行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避难通道包括若干有门隧道舱和若干无门隧道舱,若干有门隧道舱和若干无门隧道舱交叉连接在一起。由于避难通道设置在煤矿井下巷道内的一侧,且其上设置了若干用于供人进出的舱门,从而使得在煤矿井下各个角落的人员够能够顺利的通过舱门进入至避难通道内,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无门隧道舱的正面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无门隧道舱的侧面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无门隧道舱的A处剖面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有门隧道舱的正面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有门隧道舱的剖面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避难通道设置在巷道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设置在多层巷道中的避难通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设置在交叉巷道中的避难通道的平面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设置在交叉巷道中的避难通道的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无门隧道舱102的正面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有门隧道舱103的正面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避难通道101设置在巷道120内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包括若干有门隧道舱103和若干无门隧道舱102;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其侧壁上设置有供人进出的舱门104;每个无门隧道舱102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若干有门隧道舱103与若干无门隧道舱102相互交错连接在一起,并组成避难通道101;避难通道101设置在煤矿井的巷道120一侧,且其两端均封闭(图7所示)。其中,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的形状可以为多种材质,例如可以为合金钢、碳纤维、冷拉钢等等抗压强度和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而两个有门隧道舱103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无门隧道舱102,而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之间,以及无门隧道舱102和无门隧道舱102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多种连接方式,例如通过法兰连接、焊接等等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连接方式。另外,将避难通道101的两端封闭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避难通道10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板,其中密封板的材质也可以为多种材质,例如合金钢、碳纤维、冷拉钢等等强度大的材料制成;密封板与避难通道10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多种连接方式,例如:通过法兰连接、焊接等等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连接方式。此外,舱门104上可以设置有观察窗105,通过观察窗105可以观察巷道120内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避难通道101包括若干有门隧道舱103和若干无门隧道舱102,若干有门隧道舱103和若干无门隧道舱102交叉连接在一起。由于避难通道101设置在煤矿井下巷道120内的一侧,且其有门隧道舱103上设置了用于供人进出的舱门104,从而使得在煤矿井下各个角落的人员够能够顺利的通过舱门104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避难通道101的一端设置在巷道120内;另一端设置有供人通过的通道门,所述避难通道101设置有通道门的一端通过所述通道门与地表外界连通或者与避难硐室连通。当煤矿井下发生矿难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避难通道101上的舱门104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并通过避难通道101迅速的返回至地面,从而实现自救。另外,也可以将避难通道101与避难硐室连通,使得煤矿井下各个角落的井下人员通过舱门104进行至避难通道101内,通过避难通道101返回地表面,或者进入至避难硐室内避难等待救援。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无门隧道舱102的侧面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有门隧道舱103的剖面放大图;如图3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均包括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之间设置有若干钢带115,若干钢带115相互平行,且将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连接在一起;每个钢带115分别与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垂直,相邻的两个钢带115与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围成腔室;每个腔室内放置有阻燃保温材料116;外壁钢板114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加固钢梁129;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的底部均设置地梁119,地梁119用于支撑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为了加强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的强度,抵抗煤矿井下巷道120发生坍塌时对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的冲击,以及在巷道120内发生火灾时,阻挡热量传递至避难通道101内。将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均包括两层钢板,即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在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之间设置了钢带115,外壁钢板114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加固钢梁129;从而提高了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的强度。另外,由于相邻的两个钢带115与内壁钢板122和外壁钢板114围成腔室,在腔室内设置了阻燃保温材料116,从而避免因为巷道120内的火的高温对避难通道101内的井下人员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下均设置有地梁119,地梁119将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支撑起来,使得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底面距离巷道120的底面有间隙,从而可以通过叉车运输无门隧道舱102或者有门隧道舱103。此外,由于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的底面距离巷道120的底面有间隙,也便于在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下铺设排水管道等设施,便于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便于移动和安装避难通道101,如图2和5所示,在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牵引口108,用于与供牵引车连接。也可以在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瓦座轴承的安装孔107,用于临时安装车轮。上述的两种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板109,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插槽;连接插槽包括连接部和用于与连接板相互配合的插槽部110;连接部呈板状,其设置在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的一端边沿上;插槽部110设置在连接部靠近巷道侧壁的边沿上。由于避难隧道设置在巷道120的一侧,即避难隧道一侧与巷道120的侧壁的间隙小,不便于人们将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连接在一起,而在每个有门隧道舱103和每个无门隧道舱102的一端的连接板109,靠近巷道120侧壁的边沿上设置有插槽部110,当人们安装或者维修避难巷道120时,将有门隧道舱103或者无门隧道舱102的一端的连接板109的一侧,插入至于其相邻的无门隧道舱102或者有门隧道舱103的一端的连接板109上的插槽部110中,另一侧通过螺栓和该连接板109相邻的连接板109连接在一起。这样既可完成对避难通道101的连接。另外,通过连接板109将有门隧道舱103与无门隧道舱102,无门隧道舱102和无门隧道舱102连接,便于安装、便于维护,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此外,为了加强有门隧道舱103与无门隧道舱102之间,或者无门隧道舱102与无门隧道舱102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板109可以呈平板状,且连接板109的中心线的位置与无门隧道舱102或者有门隧道舱103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板109位于无门隧道舱102或者有门隧道舱103内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1。连接板109的另一侧靠近巷道120的侧壁的边沿上设置有插槽部110,其余部分也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1,这样不仅便于人们组装避难通道101,还可以加强有门隧道舱103与无门隧道舱102之间,或者无门隧道舱102与无门隧道舱10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控制室,控制室设置在地表面上;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避难通道101内设置有报警系统、照明设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通信设备118;报警系统、照明设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通信设备118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有门隧道舱103的舱门104处还设置有人员定位读卡器,人员定位读卡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确定所述避难通道101内的人数。通过在避难通道101内设置有报警系统、照明设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通信设备118,便于救援人员通过显示器观察避难通道101内的井下人员的状况,例如:井下人员是否有受伤或者井下人员的人数等;也可以与避难通道101内的井下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井下的受灾的情况,以及做出营救措施。另外,也可以通过舱门104处设置的人员定位读卡器,读取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的人数或者离开避难通道101内的人数,便于营救人员营救井下人员。
其中,由于煤矿井下发生矿难时,会产生的有毒气体,而且井下人员进入避难通道101会带入有毒气体且人员也需要氧气的供应,所以在避难通道101内设置有送风管、回风管;送风管、回风管的一端均与避难通道101连通,另一端与地表外界连通,用于供避难通道101内与地面上的空气交流;送风管还设置有接力送风机,接力送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地面上的空气输送至避难通道101内;回风管还设置有接力回风机,接力回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避难通道101内的空气输送至地表外界。其中,送风管和回风管即可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较佳地为每个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无门隧道舱均设有出风管和回风管。通过送风管和回风管分别与避难通道101连通,从而形成回路使避难通道101内的空气流动,进而使得避难通道101内的有毒气体排出避难通道101外,保证了避难通道101内的氧气供应,满足避难通道101内人员的生理需求。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消防泵和喷淋头106;消防泵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内,且与控制器电连接;喷淋头106设置避难通道101外表面的顶部,供水管道设置在避难通道101内,且与消防泵连通,消防泵用于向喷淋头106供水,并向避难通道101的外壁钢板114喷水。当矿井下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消防泵向喷淋头106供水,从而喷淋至外壁钢板114上,不仅可以降低外壁钢板114的温度,还可以阻止巷道120内火势的蔓延。
另外,如图6所示,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水泵和饮水管117;水泵设置在控制室内,且与控制器电连接;饮水管117的一端设置在避难通道101内,另一端与水泵连通,用于供避难通道101内的人饮水。当井下人员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可以通过水泵向饮水管117泵水,供避难通道101内的井下人员饮用,以保证避难通道101内人员的生理需求。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设置在交叉巷道120中的避难通道101的剖面放大图;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沉水井127;避难通道101底面设置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用于将避难通道101内的水排出;沉水井127设置在避难通道101的低洼处,且与排水管道连通,用于接收排水管道内的水;沉水井127内设置有排水泵128;排水泵128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沉水井127内的水排至地表面。其中,沉水井127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当避难通道101较长时,可以在避难通道101的某一段距离内的低洼处设置有沉水井127。当巷道120内发生透水事故时,井下人员进入至避难通道101时,巷道120内的水会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故而在避难通道101内设置有排水通道112(图6所示),并在其低洼处设置有沉水井127。当巷道120内的水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时,会通过排水通道112流入沉水井127内,然后在通过排水泵128将沉水井127中的水泵出地面上,从而避免了避难通道101内积水。另外,还可以沉水井127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水位到达水位传感器的位置以上时,水位传感器获得水位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水位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并控制排水泵128排水,当水位低于水位传感器时,控制器控制排水泵128停止排水,从而减少电能的损耗。
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电机和运输钢缆;避难通道101内表面的顶部,沿其延伸的方向,设置有主动转盘和从动转盘;避难通道101内表面的顶部,从主动转盘至从动转盘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对相对设置的吊滑轮113;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机设置在避难通道101内表面上,且与主动转盘传动连接;运输钢缆呈环形,其套设在主动转盘、从动转盘上,若干对吊滑轮113用于支撑运输钢缆,电机用于带动主动转盘旋转,主动转盘用于带动运输钢缆旋转;输送钢缆上设置有猴车。当矿难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就近通过舱门104进入避难通道101,然后乘坐猴车上升至地面,或者进入至避难硐室内等待救援。另外,也可以利用猴车运送伤员,输送营救物资。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设置在多层巷道120中的避难通道10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竖直井舱121;竖直井舱121为中空腔体;避难通道101有多条,多条避难通道101分别设置在多层煤矿井下的巷道120中;每条避难通道101的一端均与竖直井舱121的侧壁连接,且每条避难通道101均与竖直井舱121连通;避难通道101内还设置有吊篮123,吊篮123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每条避难通道10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竖直井舱121连通,竖直井舱121将多条避难通道101连通,并形成封闭的空间。除了上述的连接方式以外,还可以将距离地表面最近的避难通道101的一端设置有通道门,而该避难通道101设置有通道门的一端可以设置在地表面上,也可以与避难硐室连通,另一端与竖直井舱121连通。而其他距离地表面较远的避难通道101设置有通道门的一端均与竖直井舱121连通。在煤矿井下的巷道120不仅仅有一层,也可能有多层。当煤矿井下有多层巷道120时,为了便于营救人员营救井下人员,也便于井下人员避难或者便于井下人员聚集在一起等待救援。在每层巷道120的一侧均设置有避难通道101,然后通过竖直井舱121将多层巷道120内的避难通道101连通。
另外,每层巷道120可能不是呈直线,可能还有交叉巷道120。为了使避难通道101连通,又不影响巷道120内的正常工作。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的设置在交叉巷道120中的避难通道101的平面放大图;如图9和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还包括连接井舱124;连接井舱124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口125;连接井舱124设置在煤矿井下交叉巷道120的下方;连接井舱124通过连接口125分别与四个位于巷道120内的避难通道101连通;每个连接口125上还设置有楼梯126,楼梯126用于供人行走。四个避难通道101的连通处设置在了巷道120的交叉处的下方,井下人员通过楼梯126进入连接井舱124,然后再选择进入哪个避难通道101内。另外,当巷道120呈“T”形时,也可以用连接井舱124连接,此时的连接井舱124可以仅设置有三个连接口125,将分布在“T”形的三个避难通道101,分别与设置在巷道120下方的连接井舱124的连接口125连接,从而使得三个避难通道101与连接井舱124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由于其避难通道101上设置有若干供井下人员进出的舱门104,所以分布在矿井下的人员,都能够快速进入至避难通道101内。另外,由于避难通道101的电力系统、通信设备118、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都是与地面上的控制室电连接,与煤矿井下的电力系统、通风系统等分开,这样可以保证矿难发生时,避难通道101不会受到矿难的影响,能够满足井下人员的生理需求。此外,由于有门隧道舱103和无门隧道舱102之间,无门隧道舱102和无门隧道舱102之间均使通过连接板109连接,所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有效的减少了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中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中没有复杂的机械设置和电器器械装置,所以其生产成本低,安全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有门隧道舱和若干无门隧道舱; 
每个所述有门隧道舱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其侧壁上设置有供人进出的舱门; 
每个所述无门隧道舱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 
若干所述有门隧道舱与若干所述无门隧道相互交错连接在一起,并组成避难通道;所述避难通道,沿煤矿井下巷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在巷道一侧,且其两端均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通道的一端设置在巷道内;另一端设置有供人通过的通道门,所述避难通道设置有通道门的一端通过所述通道门与地表外界连通或者与避难硐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所述无门隧道舱均包括内壁钢板和外壁钢板; 
所述内壁钢板和所述外壁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钢带,若干所述钢带相互平行,且将所述内壁钢板和所述外壁钢板连接在一起;每个所述钢带分别与所述内壁钢板和所述外壁钢板垂直,相邻的两个所述钢带与所述内壁钢板和所述外壁钢板围成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内放置有阻燃保温材料;所述外壁钢板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加固钢梁; 
每个所述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所述无门隧道舱的底部均设置地梁,所述地梁用于支撑所述有门隧道舱或者所述无门隧道舱; 
和/或, 
每个所述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所述无门隧道舱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牵引口,用于与供牵引车连接; 
和/或, 
每个所述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所述无门隧道舱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瓦座轴承的安装孔,用于临时安装车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门隧道舱和每个所述无门隧道舱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板,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插槽; 
所述连接插槽包括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相互配合的插槽部;所述连接部呈板状,其设置在所述有门隧道舱或者所述无门隧道舱的一端边沿上;所述插槽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靠近巷道侧壁的边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设置在地表面上;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避难通道内设置有报警系统、照明设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通讯设备;所述报警系统、所述照明设备、所述摄像头、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通讯设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有门隧道舱的舱门处还设置有人员定位读卡器,所述人员定位读卡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确定所述避难通道内的人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通道内设置有送风管、回风管; 
所述送风管、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均与所述避难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地表外界连通,用于供所述避难通道内与地面上的空气交流; 
所述送风管还设置有接力送风机,所述接力送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地面上的空气输送至所述避难通道内; 
所述回风管还设置有接力回风机,所述接力回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所述避难通道内的空气输送至地表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防泵和喷淋头; 
所述消防泵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喷淋头设置所述避难通道外表面的顶部,且与所述消防泵连通,所述消防泵用于向所述喷淋头供水,并向所述避难通道的外壁钢板喷水; 
和/或, 
还包括水泵和饮水管; 
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饮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避难通道内,另一端与所述水泵连通,用于供所述避难通道内的人饮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水井; 
所述避难通道底面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道用于将所述避难通道内的水排出; 
所述沉水井设置在所述避难通道的低洼处,且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用于接收所述排水管道内的水; 
所述沉水井内设置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水井内的水排至地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和运输钢缆; 
所述避难通道内表面的顶部,沿其延伸的方向,设置有主动转盘和从动转盘;所述避难通道内表面的顶部,从所述主动转盘至所述从动转盘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对相对设置的吊滑轮; 
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避难通道内表面上,且与所述主动转盘传动连接;所述运输钢缆呈环形,其套设在所述主动转盘、所述从动转盘上,若干对所述吊滑轮用于支撑所述运输钢缆,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转盘旋转,所述主动转盘用于带动运输钢缆旋转; 
所述输送钢缆上设置有猴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井舱; 
所述竖直井舱为中空腔体,其设置在煤矿井下; 
所述避难通道有多条,多条所述避难通道分别设置在多层煤矿井下的巷道中;每条所述避难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竖直井舱的侧壁连接,且每条所述避难通道均与所述竖直井舱连通; 
所述避难通道内还设置有吊篮,所述吊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和/或, 
还包括连接井舱; 
所述连接井舱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口;所述连接井舱设置在煤矿井下交叉巷道的下方;所述连接井舱通过所述连接口分别与四个位于巷道内的所述避难通道连通; 
每个所述连接口上还设置有楼梯,所述楼梯用于供人行走。 
CN201420416221.2U 2014-07-25 2014-07-25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2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6221.2U CN203962032U (zh) 2014-07-25 2014-07-25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6221.2U CN203962032U (zh) 2014-07-25 2014-07-25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2032U true CN203962032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622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2032U (zh) 2014-07-25 2014-07-25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203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9526A (zh) * 2014-07-25 2014-12-03 林勇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N105089691A (zh) * 2015-07-21 2015-11-25 福建高新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隧道逃生车
CN108643961A (zh) * 2018-05-22 2018-10-12 河北新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9526A (zh) * 2014-07-25 2014-12-03 林勇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N105089691A (zh) * 2015-07-21 2015-11-25 福建高新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隧道逃生车
CN108643961A (zh) * 2018-05-22 2018-10-12 河北新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9526A (zh)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N101353968A (zh)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203962032U (zh)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N102536306B (zh) 地下作业用随巷跟进式救生通道
CN102493837A (zh) 中小型矿用扩容式可移动救生舱
CN202493282U (zh) 分体式波纹板连接可移动矿用救生舱
CN103726871A (zh) 多功能救生逃生系统和方法
CN109162721B (zh) 一种煤矿巷道无人掘进系统以及方法
CN105840232A (zh)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2251804B (zh) 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
CN101982646B (zh) 矿用智能行走逃生舱
CN105909303A (zh)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5909304A (zh)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5779002U (zh)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1843637U (zh) 矿用智能行走逃生舱
CN211174206U (zh) 一种有实时定位功能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
CN201460965U (zh) 矿井逃生系统
CN2931793Y (zh) 地下坑道救生仓
CN203874348U (zh)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系统
CN101235726B (zh) 矿井巷道输送矿物人员通话补给排水脱险总成
CN105525944A (zh) 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CN203603967U (zh) 一种立井回风井的应急提升系统
CN101852087A (zh) 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
CN202417582U (zh) 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
CN202483621U (zh) 一种矿用模块式快装救生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