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60965U - 矿井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矿井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60965U
CN201460965U CN2009200923976U CN200920092397U CN201460965U CN 201460965 U CN201460965 U CN 201460965U CN 2009200923976 U CN2009200923976 U CN 2009200923976U CN 200920092397 U CN200920092397 U CN 200920092397U CN 201460965 U CN201460965 U CN 201460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e
survival capsule
resistant seal
safety
tu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923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志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0923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60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60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609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逃生系统,包括有沿矿井巷道侧壁铺设的耐压密封安全管道,安全管道的上端开口在地面,安全管道上连通设有救生舱,朝向矿井巷道一侧的救生舱舱壁上设有密封门;沿长度方向,安全管道内设有通风管并设有照明装置,通风管上设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发生塌方、透水等事故时,无须外界救援,井下矿工可自行通过本实用新型安全走上地面。因安全管道沿矿井巷道铺设,因此矿难发生时,井下矿工可以迅速通过救生舱上的密封门进入耐压密封安全管道内,并沿安全管道向上通行直达地面。通风管及风机的设置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证将井上的新鲜空气引入安全管道内。

Description

矿井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类矿井的数量也在上升。由于勘测、监控等技术条件的限制,透水、冒顶、瓦斯爆炸等现象时有发生,很多造成严重的矿难。矿难发生后,井下被困工人的藏身、维持生存和等待救援就变得非常重要。目前救援多采用清挖土方的方法,但清挖土方需要较长的时间,清挖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多次塌方,这就要求井下被困工人必须有牢固的安全藏身处以及维生物资。中国专利CN200510016963.1公开了一种矿井安全救生带,能够在矿难发生后将水、氧气和电从地面引入井下,但这种求生带存在如下的不足:1.不能够在矿难发生时为井下矿工提供安全的藏身之处。2.矿难发生后,井下矿工一般都分散在多处。如果救生带提前铺设好,井下矿工很难到达救生带的位置,而如果矿难发生后再通过挖掘或缝隙向矿工所在处铺设,又需要逐一确认井下矿工的位置,并且挖掘时也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塌方,对井下被困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逃生系统,在矿难发生时便于井下工人逃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矿井逃生系统,包括有沿矿井巷道侧壁铺设的耐压密封安全管道,安全管道的上端开口在地面,安全管道上连通设有救生舱,朝向矿井巷道一侧的救生舱舱壁上设有密封门;沿长度方向,安全管道内设有通风管并设有照明装置,通风管上设有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安全管道由耐压密封安全管材拼接而成,该安全管材的顶部中间位置沿轴向向上凸起形成顶棱;安全管材之间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胶垫,所述通风管的上端设有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耐压密封管材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双层耐压密封管壁之间设有阻燃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救生舱内设有物资存储装置,物资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食物、氧气、饮用水、蓄供电装置和通讯器材,救生舱内还设有照明装置和取暖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救生舱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双层耐压密封管壁为尖端朝上的锥形且其间设有阻燃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最低处的救生舱内设有液位控制排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全管材的一面侧壁上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发生塌方、透水等事故时,无须外界救援,井下矿工可自行通过本实用新型安全走上地面.因安全管道沿矿井巷道铺设,因此矿难发生时,井下矿工可以迅速通过救生舱上的密封门进入耐压密封安全管道内,并沿安全管道向上通行直达地面.通风管及风机的设置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证将井上的新鲜空气引入安全管道内,安全管道的密封性也避免了发生透水事故、矿工进入安全管道后管道内进水.
2.安全管道由耐压密封安全管材拼接而成,在保证管道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的同时便于组合和拆卸,在某处矿井废弃后可以方便地将安全管道拆分成管材并运送至其它矿井重复利用,从而提高了安全管道的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安全管材的顶部中间位置沿轴向向上凸起形成顶棱,这样安全管材的顶部将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斜面,在上方有重物砸落时,重物可以沿斜面滑落,从而消解了大部分重物下落时的冲量。
3.耐压密封管材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双层耐压密封管壁之间设有阻燃隔热层,这样的设置不但使管材更加坚固、密封,还使管材能够防火、保温。
4.救生舱的设置便于井下矿工能够及时得到氧气、食物、水、暖以及通讯器材的补给,同时可以获得照明以利行动。
5.救生舱的设置不但使救生舱更加坚固、密封,还使救生舱能够防火、保温。双层耐压密封管壁为尖端朝上的锥形,使密封舱的顶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斜面,这样在上方有重物砸落时(如发生冒顶事故时),重物可以沿斜面滑落,从而消解大部分重物下落时的冲量,保护救生舱不被砸坏。
6.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工通过密封门进入救生舱和安全管道时水也不可避免会在密封门关上前进入救生舱和安全管道(人越多,密封门需要打开的时间越长,流入的水就越多)。最低处的救生舱内设有液位控制泵,这就保证了在管道内进水后、液位控制泵处的水面达到设定高度时液位控制泵能够自动启动并将液位保持在设定值以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矿井逃生系统能够在透水事故中保证起到救生的作用。
7.固定孔的设置,方便了由安全管材拼接而成的安全管道与巷道侧壁的连接,连接时只须用连接工具(如膨胀螺栓等)通过固定孔连接在巷道侧壁上即可,连接后应注意使固定孔保持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截面图;
图6是耐压密封安全管材的拼接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截面图;
图8是救生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C截面图;
图10是图8的右视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矿井逃生系统包括有沿矿井巷道侧壁铺设的耐压密封安全管道1,安全管道1的上端开口在地面且其下端连通设有救生舱2,沿安全管道1的走向,每个拐角处以及井下人员密集处都连通设有一救生舱2,朝向矿井巷道一侧的救生舱2舱壁上设有密封门3;沿长度方向,安全管道1内设有通风管4并均匀设有照明装置5,如图4和图5所示,通风管5底部均匀设有出风口6,通风管5的上端设有风机7。如图1和图2所示,最低处的救生舱2内设有液位控制排水泵8。
如图1和图6所示,安全管道1由耐压密封安全管材拼接而成,如图6和图7所示,该安全管材的顶部中间位置沿轴向向上凸起形成顶棱9;安全管材的接口处设有法兰23,安全管材之间通过法兰23相互连接形成安全管道1。安全管材之间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胶垫10。如图7所示,耐压密封管材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分别为外层管壁11和内层管壁12,内层管壁12和外层管壁11之间设有阻燃隔热层13;安全管材的一面侧壁上设有固定孔21,固定孔21用于连接巷道侧壁,连接时只须用连接工具(如膨胀螺栓等)通过固定孔21连接在巷道侧壁上即可,连接后应注意使固定孔21保持密封性。
如图8、图9和图1所示,救生舱2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分别为救生舱内壁14和救生舱外壁15,救生舱2的内、外壁14、15为尖端朝上的锥形且其间设有阻燃隔热层16。救生舱2内设有物资存储装置17,物资存储装置17用于存储食物、氧气、饮用水、蓄供电装置和通讯器材,救生舱内还设有照明装置18和取暖设备19。如图10和图11所示,救生舱2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安全管材的连接门孔25,连接门孔25周边设有连接法兰24,连接门孔25和安全管材通过连接法兰24、连接法兰23相互连通。安全管道1末端的救生舱2上只设一个连接门孔25,其它救生舱2上左右相对设有两个连接门孔25,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的安全管材。
井下事故发生时,矿工可以通过救生舱2上的密封门3进入救生舱和安全管道,并沿安全管道1向上通行至地面。当安全管道1内进水、超过安全管道1底端的液位控制排水泵8设定的液面高度时,排水泵8将自动启动并将管道内的液体泵出管外,从而保证安全管道1完成通行功能。当上方有重物砸落时,安全管道1和救生舱2顶部斜面能够使重物沿斜面滑落,从而保护安全管道1和救生舱2不被砸坏。需要紧急救援时,井下矿工还可以通过物资存储装置17内存放的通讯器材与外界及时取得联系。总之,本实用新型极大提高了井下矿工在事故中的生还机会,对保证井下矿工的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Claims (7)

1.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矿井巷道侧壁铺设的耐压密封安全管道,安全管道的上端开口在地面,安全管道上连通设有救生舱,朝向矿井巷道一侧的救生舱舱壁上设有密封门;沿长度方向,安全管道内设有通风管并设有照明装置,通风管上设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管道由耐压密封安全管材拼接而成,该安全管材的顶部中间位置沿轴向向上凸起形成顶棱;安全管材之间的接合处设有密封胶垫,所述通风管的上端设有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压密封管材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双层耐压密封管壁之间设有阻燃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内设有物资存储装置,物资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食物、氧气、饮用水、蓄供电装置和通讯器材,救生舱内还设有照明装置和取暖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包括双层耐压密封管壁,双层耐压密封管壁为尖端朝上的锥形且其间设有阻燃隔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低处的救生舱内设有液位控制排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井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管材的一面侧壁上设有固定孔。
CN2009200923976U 2009-08-14 2009-08-14 矿井逃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0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923976U CN201460965U (zh) 2009-08-14 2009-08-14 矿井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923976U CN201460965U (zh) 2009-08-14 2009-08-14 矿井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60965U true CN201460965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88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9239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0965U (zh) 2009-08-14 2009-08-14 矿井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6096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2305A (zh) * 2014-03-21 2014-07-09 宁建峰 一种煤矿巷道安全应急防控系统
CN103993903A (zh) * 2013-02-19 2014-08-20 山东天盾矿用设备有限公司 井下逃生管道
CN105525944A (zh) * 2016-01-19 2016-04-27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CN107905836A (zh) * 2018-01-03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矿难救生装置及矿难救生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3903A (zh) * 2013-02-19 2014-08-20 山东天盾矿用设备有限公司 井下逃生管道
CN103912305A (zh) * 2014-03-21 2014-07-09 宁建峰 一种煤矿巷道安全应急防控系统
CN103912305B (zh) * 2014-03-21 2016-04-13 宁建峰 一种煤矿巷道安全应急防控系统
CN105525944A (zh) * 2016-01-19 2016-04-27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CN107905836A (zh) * 2018-01-03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矿难救生装置及矿难救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3968A (zh)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201460965U (zh) 矿井逃生系统
CN201710830U (zh) 柔性高楼逃生通道储存箱
CN102251804B (zh) 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
CN202920861U (zh) 敌机轰炸自行熄火油库
CN102003202A (zh) 一种矿井用安全应急救护逃逸系统及其建设步骤
CN105735690B (zh) 用于火灾时逃生及将故障设备隔离的安全配电室
CN101526006A (zh) 煤矿及矿井(道)逃生系统
US10767482B2 (en) Rescue capsule for shelter in tunnel construction
CN208996085U (zh) 一种四舱综合管廊系统
CN107130993A (zh) 一种隔爆水槽自动加水装置
CN105525944A (zh) 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CN203962032U (zh) 煤矿井下隧道式避难通道系统
CN217400906U (zh) 一种多功能平导
Meng et al. Probing into design of refuge chamber system in coal mine
CN211257072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CN201843636U (zh) 矿井救生装置
CN2928140Y (zh) 巷道安全逃生装置
CN204899971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106468106B (zh) 一种洞窟酒店
CN203603967U (zh) 一种立井回风井的应急提升系统
RU2619577C2 (ru) Пункт коллективного спасения персонала
CN207568646U (zh) 一种煤矿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01269107Y (zh) 矿井救生仓
CN205277488U (zh) 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