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9971U - 巷道避灾硐室 - Google Patents

巷道避灾硐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9971U
CN204899971U CN201520382266.7U CN201520382266U CN204899971U CN 204899971 U CN204899971 U CN 204899971U CN 201520382266 U CN201520382266 U CN 201520382266U CN 204899971 U CN204899971 U CN 204899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room
chamber
lif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822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绍辉
朱瑞军
尚晓明
郭春山
王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3822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9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9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9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巷道避灾硐室,所述巷道避灾硐室包括:过渡室,过渡室内设有防火门和防水门;生活室,生活室与过渡室相连,生活室内设有水坑;压风供氧系统,压风供氧系统包括压风管以及设在压风管上的控制阀、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压缩供氧系统,压缩供氧系统设在生活室内;排气管,排气管的进气端位于生活室内且排气端依次穿过防水门和防火门且与巷道连通;供水管;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与水坑连通且另一端伸入巷道;和检测报警系统,检测报警系统设在生活室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能够有效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巷道避灾硐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安全防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巷道避灾硐室。
背景技术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提供可供矿工安全避险的巷道避灾硐室。公开号为CN202031638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坦克式井下避难硐室。该坦克式井下避难硐室包括生存室,生存室两侧设有过渡室,过渡室与避灾通道相连通,过渡室与避灾通道之间设有第一隔离门,过渡室与生存室之间设有第二隔离门,生存室一侧设有直通地面的钻孔和钻孔通道。该坦克式井下避难硐室只能提供基本的避灾场所,无法为避难硐室内的人提供食物、饮水等,避难硐室内的人也无法知晓生存室内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的巷道避灾硐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巷道避灾硐室包括:与巷道连通的过渡室,所述过渡室内设有防火门和防水门,所述防火门位于所述巷道与所述防水门之间;生活室,所述生活室与所述过渡室相连,所述生活室内设有水坑,所述生活室的壁上设有外接电源插孔;压风供氧系统,所述压风供氧系统包括由外部伸入所述生活室内的压风管以及设在所述压风管上的控制阀、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压缩供氧系统,所述压缩供氧系统设在所述生活室内且包括多个氧气瓶;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生活室内,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依次穿过所述防水门和所述防火门且与所述巷道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位于所述生活室内的单向阀;由外部伸入所述生活室内的供水管;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坑连通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巷道;和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检测报警系统设在所述生活室内,所述检测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以及与所述报警器相连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和大气压力检测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巷道避灾硐室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过渡室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生活室的长度方向,所述过渡室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生活室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巷道的长度方向,其中所述过渡室的底板和所述生活室的底板高于所述巷道的底板,所述过渡室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150毫米的喷硂支护层,所述生活室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300毫米的浇硂支护层。
所述压风管包括由外部伸入所述生活室内的主管以及与所述主管相连的两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通过所述控制阀依次与所述减压阀、所述消音器和所述过滤装置相连。
每个所述氧气瓶上设有压力表和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上设有减压阀、流量调节阀和开关阀。
所述巷道避灾硐室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供水管连通的水龙头和净水器。
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巷道内,所述排气管的所述一部分的长度大于等于0.5米,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经由所述过渡室伸入所述巷道的排水沟内,所述供水管的位于所述过渡室和所述生活室之外的部分埋设在地下。
所述生活室内设有照明灯,所述供水管、所述压风管、所述排气管和所述照明灯通过锚杆安装在所述生活室的壁上,所述锚杆伸入所述生活室的壁内的长度大于等于600毫米。
所述巷道避灾硐室进一步包括电源硐室,所述电源硐室与所述生活室连通,其中所述电源硐室内设有蓄电池、动力箱和主机柜。
所述巷道避灾硐室进一步包括集便器室,所述集便器室与所述生活室连通,所述集便器室内设有集便器。
所述生活室内进一步设置电话、无线通信系统、食品、急救药品、灭火器、担架、空气净化装置和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巷道避灾硐室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巷道避灾硐室可以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发生透水、瓦斯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时,为矿工提供安全避灾场所、空气、水和电力。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巷道避灾硐室通过设置检测报警系统,从而可以实时监测生活室内的环境,并可以提醒生活室内的人员根据检测报警系统的检测值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巷道避灾硐室能够有效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沿F-F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10。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10包括与巷道20连通的过渡室101、生活室102、压风供氧系统、压缩供氧系统、排气管1051、由外部伸入生活室102内的供水管1061、排水管1052和检测报警系统107。
过渡室101内设有防火门1013和防水门1014,防火门1013位于巷道20与防水门1014之间。生活室102与过渡室101相连,生活室102内设有水坑1021,生活室102的壁上设有外接电源插孔。该压风供氧系统包括由外部伸入生活室102内的压风管104以及设在压风管104上的控制阀、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1041。该压缩供氧系统设在生活室102内,该压缩供氧系统包括多个氧气瓶1091。
排气管1051的进气端位于生活室102内,排气管1051的排气端依次穿过防水门1014和防火门1013且与巷道20连通,排气管1051上设有位于生活室102内的单向阀。排水管1052的一端与水坑1021连通,排水管1052的另一端伸入巷道20。检测报警系统107设在生活室102内,检测报警系统107包括报警器以及与报警器相连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和大气压力检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10可以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发生透水、瓦斯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时,为矿工提供安全避灾场所、空气、水和电力。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10通过设置检测报警系统107,从而可以实时监测生活室102内的环境,并可以提醒生活室102内的人员根据检测报警系统107的检测值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10能够有效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巷道避灾硐室10包括与巷道连通的过渡室101、生活室102、制冷硐室103、压风供氧系统、压缩供氧系统、排气管1051、由外部伸入生活室102内的供水管1061、排水管1052、检测报警系统107、电源硐室1081和集便器室1084。
如图1和图8所示,过渡室101内可以设有前防火门1011和后防火门1012,前防火门1011位于巷道20与后防火门1012之间。如图3、图6和图10所示,过渡室101内还可以设有防火门1013和防水门1014,防火门1013位于巷道20与防水门1014之间。
其中,防火门的尺寸可以是2200*2000(H),防火门的门框可以由耐火砖制成,厚度可以是240毫米。防水门的尺寸可以是2400*2400(H),防水门的承受压力根据矿山设防水头高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按一个中段高度考虑,闸阀抗压等级与防水门一致。
过渡室101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巷道20的长度方向,生活室102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或平行于巷道20的长度方向。
其中,过渡室101的底板(地面)和生活室102的底板(地面)高于巷道20的底板(地面)。例如,过渡室101的底板与生活室102的底板平齐,过渡室101的底板高于巷道20的底板0.5米以上。有利地,过渡室101的邻近巷道20的一端设有踏步。
过渡室101的顶板和生活室102的顶壁可以做防水处理,以免出现滴水现象。
过渡室101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150毫米的喷硂支护层,电源硐室1081和集便器室1084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100毫米的喷硂支护层,生活室102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300毫米的浇硂支护层。也就是说,过渡室101、电源硐室1081和集便器室1084采用喷硂支护,过渡室101的喷硂支护厚度大于等于150毫米,电源硐室1081和集便器室1084的喷硂支护厚度大于等于100毫米,生活室102采用浇硂支护,生活室102的浇硂支护厚度大于等于300毫米。其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为C25。
在实际矿山避灾硐室设计时,需要根据岩石褐露条件确定其各组成部分的支护形式,尤其是有岩爆倾向的矿山,其支护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针对过渡室101的长短,可以在满足两道防火门设置的最小距离下,根据岩石条件适当缩短。
如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渡室包括第一过渡室1015和第二过渡室1016,第一过渡室1015和第二过渡室1016中的每一个内设有第一防护门和第二防护门。该第一防护门可以是前防火门1011,该第二防护门可以是后防火门1012。或者,该第一防护门可以是防火门1013,该第二防护门可以是防水门1014。
其中,生活室102为U型,生活室102的第一端与第一过渡室1015相连,生活室102的第二端与第二过渡室1016相连。具体而言,生活室102包括主室1023、与第一过渡室1015相连的第一子室1024以及与第二过渡室1016相连的第二子室1025。其中,主室10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巷道20的长度方向,第一过渡室1015、第二过渡室1016、第一子室1024和第二子室1025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室1023的长度方向。由此可以使巷道避灾硐室10的结构更加合理。
该压风供氧系统包括由外部伸入生活室102内的压风管104以及设在压风管104上的控制阀、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1041。其中,该压风供氧系统的出口压力可以是0.1MPa-0.3MPa,该压风供氧系统的供风量为每人不低于0.3m3/min,该压风供氧系统的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A)。
如图1、图6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压风管104包括由外部伸入生活室102内的主管以及与该主管相连的两个支管,每个该支管通过该控制阀依次与该减压阀、该消音器和该过滤装置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压风管104包括位于第一过渡室1015和第二过渡室1016之外的主管1042以及与主管1042相连的第一支管1043和第二支管1044。具体而言,主管1042位于巷道20内。
第一支管1043依次经由第一过渡室1015和第一子室1024伸入主室1023内,第二支管1044依次经由第二过渡室1016和第二子室1025伸入主室1023内。其中,第一支管1043和第二支管1044中的每一个通过控制阀依次与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1041相连。换言之,控制阀、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1041都可以是两个,第一支管1043通过一个控制阀依次与一个减压阀、一个消音器和一个过滤装置1041相连,第二支管1044通过另一个控制阀依次与另一个减压阀、另一个消音器和另一个过滤装置1041相连。
该压缩供氧系统设在生活室102内,该压缩供氧系统包括多个氧气瓶1091。如图3和图8所示,主室1023内具有氧气瓶储存室1026,多个氧气瓶1091设在氧气瓶储存室1026内。其中,每个氧气瓶1091上设有压力表和供气管,该供气管上设有减压阀、流量调节阀和开关阀。
排气管1051的进气端位于生活室102内,排气管1051的排气端依次穿过该第二防护门和该第一防护门且与巷道20连通。排气管1051上设有位于生活室102内的单向阀。也就是说,排气管1051的位于生活室102内的部分上设有单向阀。
有利地,排气管1051的一部分伸入巷道20内,排气管1051的所述一部分的长度大于等于0.5米。
如图3和图8所示,排气管1051为两个,一个排气管1051的进气端位于第一子室1024内,另一个排气管1051的进气端位于第二子室1025内,每个排气管1051的一部分伸入巷道20内。有利地,每个排气管1051沿巷道20铺设至上一中段水平。
供水管1061由外部伸入生活室102内。供水管1061的位于过渡室101和生活室102之外的部分埋设在地下。巷道避灾硐室10进一步包括与供水管1061连通的水龙头1062和净水器1063。换言之,水龙头1062和净水器1063位于生活室102内。其中,水龙头1062用于提供洗漱用水,净水器1063用于提供饮用水。
生活室102内设有水坑1021。水坑1021的尺寸可以是1200*600毫米,深度为500毫米。排水管1052的一端与水坑1021连通,排水管1052的另一端经由过渡室101伸入巷道20的排水沟内。排水管1052上设有单向阀。
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子室1024和第二子室1025中的每一个内设有水坑1021,排水管1052为两个,每个排水管1052上设有单向阀。一个排水管1052的一端与第一子室1024内的水坑1021相连且另一端伸入巷道20的排水沟内,另一个排水管1052的一端与第二子室1025内的水坑1021相连且另一端伸入巷道20的排水沟内。
生活室102的壁上设有外接电源插孔。具体而言,生活室102的底板预留有三个直径为80毫米的电缆孔。
如图1、图3、图6、图8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巷道避灾硐室10进一步包括电源硐室1081和集便器室1084。电源硐室1081与生活室102连通,电源硐室1081内设有蓄电池1082、动力箱1083和主机柜。集便器室1084与生活室102连通,集便器室1084内设有集便器1085。
其中,蓄电池1082为备用电源。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备用电源自动启动,保障在12小时内气体净化设施和环境监测设施的动力需求。备用电源可以由大容量的镍氢蓄电池组组成,具有自动充电,充电状态显示、均衡充放电等电源管理和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有利地,蓄电池1082、动力箱1083和主机柜可以被围栏围住。
生活室102内设有照明灯,供水管1061、压风管104、排气管1051和该照明灯通过锚杆1097安装在生活室102的壁上,锚杆1097伸入生活室102的壁内的长度大于等于600毫米。
生活室102内进一步设置电话1092、无线通信系统、食品、急救药品、灭火器1093、担架1094、空气净化装置1095和座椅1096。
检测报警系统107设在生活室102内,检测报警系统107包括报警器以及与报警器相连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和大气压力检测器。由此当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超过额定值时,可以实现超限报警,氧气浓度低于18.5%时实现报警、所有检测器均垂直悬挂,距离墙壁不小于0.2米。其中,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和氧气浓度检测器安设距离底板1.2米处,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和大气压力检测器安设距离底板1.6米处。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生活室102内设有储冰槽1022。具体地,储冰槽1022设在主室1023内。制冷硐室103内设有用于对储冰槽1022制冷的压缩冷凝机组1031。
制冷硐室103设在巷道20的壁上,制冷硐室103与主室1023之间设有出液通道1032和回液通道1033。其中,压缩冷凝机组1031的制冷剂管由出液通道1032伸入主室1023且由回液通道1033回到制冷硐室103。
具体而言,该制冷剂管的进口与压缩冷凝机组1031的压缩机出口相连,该制冷剂管由出液通道1032伸入到主室1023内以便对主室1023内的储冰槽1022进行制冷。而且,该制冷剂管由回液通道1033回到制冷硐室103内,该制冷剂管的出口与压缩冷凝机组1031的压缩机进口相连。
有利地,主室1023内设有多个储冰槽1022,制冷硐室103内设有多个压缩冷凝机组1031。相应地,出液通道1032为多个且回液通道1033为多个,一个压缩冷凝机组1031与一个出液通道1032和一个回液通道1033相配合。
制冷硐室103内要求不能滴水,墙面采用混凝土并刷白,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地面采用水泥抹平,且高出巷道20地板500毫米,设人行踏步。在制冷硐室103与生活室102之间的岩体内打钻孔,并在钻孔内预埋直径为159的套管,钻孔与套管之间注浆密实,注浆压力与防水门承压等级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巷道连通的过渡室,所述过渡室内设有防火门和防水门,所述防火门位于所述巷道与所述防水门之间;
生活室,所述生活室与所述过渡室相连,所述生活室内设有水坑,所述生活室的壁上设有外接电源插孔;
压风供氧系统,所述压风供氧系统包括由外部伸入所述生活室内的压风管以及设在所述压风管上的控制阀、减压阀、消音器和过滤装置;
压缩供氧系统,所述压缩供氧系统设在所述生活室内且包括多个氧气瓶;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生活室内,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依次穿过所述防水门和所述防火门且与所述巷道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位于所述生活室内的单向阀;
由外部伸入所述生活室内的供水管;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坑连通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巷道;和
检测报警系统,所述检测报警系统设在所述生活室内,所述检测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以及与所述报警器相连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和大气压力检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室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生活室的长度方向,所述过渡室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生活室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巷道的长度方向,其中所述过渡室的底板和所述生活室的底板高于所述巷道的底板,所述过渡室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150毫米的喷硂支护层,所述生活室具有支护厚度大于等于300毫米的浇硂支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管包括由外部伸入所述生活室内的主管以及与所述主管相连的两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通过所述控制阀依次与所述减压阀、所述消音器和所述过滤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氧气瓶上设有压力表和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上设有减压阀、流量调节阀和开关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供水管连通的水龙头和净水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巷道内,所述排气管的所述一部分的长度大于等于0.5米,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经由所述过渡室伸入所述巷道的排水沟内,所述供水管的位于所述过渡室和所述生活室之外的部分埋设在地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室内设有照明灯,所述供水管、所述压风管、所述排气管和所述照明灯通过锚杆安装在所述生活室的壁上,所述锚杆伸入所述生活室的壁内的长度大于等于60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电源硐室,所述电源硐室与所述生活室连通,其中所述电源硐室内设有蓄电池、动力箱和主机柜。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集便器室,所述集便器室与所述生活室连通,所述集便器室内设有集便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巷道避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室内进一步设置电话、无线通信系统、食品、急救药品、灭火器、担架、空气净化装置和座椅。
CN201520382266.7U 2015-06-05 2015-06-05 巷道避灾硐室 Active CN204899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2266.7U CN204899971U (zh) 2015-06-05 2015-06-05 巷道避灾硐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2266.7U CN204899971U (zh) 2015-06-05 2015-06-05 巷道避灾硐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9971U true CN204899971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82266.7U Active CN204899971U (zh) 2015-06-05 2015-06-05 巷道避灾硐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99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3381A (zh) * 2018-08-01 2018-11-20 安徽雄峰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
CN109578062A (zh) * 2018-12-05 2019-04-05 贵州大学 一种煤矿开采用保护垌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3381A (zh) * 2018-08-01 2018-11-20 安徽雄峰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
CN109578062A (zh) * 2018-12-05 2019-04-05 贵州大学 一种煤矿开采用保护垌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5099B (zh) 3+x城市主干管网系统
CN209261617U (zh) 一种煤矿爆炸灾害抑制与隔离处置装置
CN204899971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4738838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4754978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7367018U (zh) 一种兼容性强的传感器信号监测转换数据采集器
CN104895602A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4738839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4754977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104879160A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1460965U (zh) 矿井逃生系统
CN106621156A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消防栓水压监控系统
CN204729911U (zh) 一种埋地式球罐组
CN209500603U (zh) 一种双洞隧道双路分区接力补水管道干式水消防系统
CN202215288U (zh) 掘进工作面井巷全自动安全装备
CN111980110A (zh) 一种室外消防水栓
CN205640232U (zh) 一种无人值守安防型半地下调压系统
CN2888076Y (zh) 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屋
Wang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six systems of refuge chamber in coal mine
CN202228120U (zh) 回采工作面井巷全自动安全装备
CN202228113U (zh) 回采工作面井巷全自动安全装备
CN210767014U (zh) 消防栓和消防栓安装结构
CN202228118U (zh) 采掘工作面井巷全自动安全装备
CN103452581A (zh) 一种用专用管路解决井下遇险人员生存保障的方法
CN214577201U (zh) 一种煤矿地质井下防治水预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