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4648U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4648U
CN206504648U CN201621100909.5U CN201621100909U CN206504648U CN 206504648 U CN206504648 U CN 206504648U CN 201621100909 U CN201621100909 U CN 201621100909U CN 206504648 U CN206504648 U CN 206504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import
heat exchanger
hous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09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凡实
邓德喜
周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009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4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4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4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其中,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多个换热片,壳体具有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换热片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换热片分别与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多个第一流道和多个第二流道沿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第一流道分别与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导通,第二流道分别与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导通,且第一流道的流体流向与第二流道的流体流向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将流道的同侧逆流布置,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和噪音,因此,该换热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且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冰箱、干衣机等设备的普遍应用,设备的整机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正是决定整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逆流换热器是各类换热器中换热效率最高的结构之一,逆流换热器中设有不同的流道,两种流体通过流道逆向流动实现换热,然而,目前,逆流换热器中流道的设置以及翅片的排布往往不合理,造成流道中流体流动阻力较大,进而导致换热器工作过程中噪音较大,逆流换热效率不高且能耗大。同时,逆流换热器通常为交叉换热,换热时两流道需要交叉排布,由此,造成换热器占用空间较大,安装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且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干衣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导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开布置;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所述换热片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导通,每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导通,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体流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将多个换热片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利用多个相邻换热片之间以及两侧的换热片与壳体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且交替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且,通过调整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与壳体的进口和出口的通闭以及流道内流体的流向,实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逆流排布和流道内不同流体的逆流流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同时,也可以减少流体在流道中流动的阻力,降低换热器的工作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因此,该换热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且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且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中心截面,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中心截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中心截面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以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阻断,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以将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阻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两个长侧板,两个所述长侧板相对布置;两个短侧板,两个所述短侧板与两个所述长侧板交替间隔开布置且每个所述短侧板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垂直设置;四个中侧板,四个所述中侧板分别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中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中侧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形成八棱柱,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八棱柱中的四个间隔开布置的侧面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四个间隔开布置的接口短管,四个所述接口短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接口短管形成弧形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四个所述接口短管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干衣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衣机,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从而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利用率及干衣效率高,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片的部装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片的又一部装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片的又一部装图。
附图标记:
100:换热器;
10:壳体;
11:第一进口;12:第一出口;13:第二进口;14:第二出口;15:长侧板;
16:短侧板;17:中侧板;
20:换热片;
30a(30b):挡板;30c:长连接板;30d:短连接板;
40:第一流道;
50:第二流道;
60:接口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壳体10和多个换热片20。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出容纳腔,壳体10具有与容纳腔导通的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沿壳体10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换热片2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换热片20之间、位于两侧的换热片20分别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多个第一流道40和多个第二流道50沿壳体10的轴向交替布置,每个第一流道40分别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导通,每个第二流道50分别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导通,且第一流道40的流体流向与第二流道50的流体流向相反。
换言之,该换热器100主要由壳体10和多个换热片20组成,壳体10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壳体10内限定有用于容纳多个换热片20的容纳腔,并且,壳体10的侧部具有相互平行的两组斜边界,相互平行的两组斜边界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沿壳体1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且分别与壳体10的容纳腔导通,从而使得不同温度的热流体、冷流体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3流入换热器100,并通过第一出口12、第二出口14从换热器100中流出,达到换热目的,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冷流体和热流体可以是具有不同温度的气体,也可以是具有不同温度的液体,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出限定。
进一步地,多个换热片20的截面形状、尺寸大致与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同,多个换热片20分别沿壳体10的轴向方向(如图1中所示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在容纳腔内,相邻的两个换热片20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如图1中所示相对的长侧板15、短侧板16、以及相平行的两组斜边界)之间限定出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上侧换热片20、壳体10的上侧板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如图1中所示相对的长侧板15、短侧板16)之间限定出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下侧换热片20、壳体10的下侧板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如图1中所示相对的长侧板15、短侧板16)之间限定出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
多个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沿壳体10的轴向方向(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交替叠置,例如,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相邻换热片20与壳体10的侧壁限定出9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其中,第一流道40的数量是5个且位于从上向下数的奇数层,第二流道50的数量是4个且位于从上向下数的偶数层,奇数层的第一流道40和偶数层的第二流道50沿轴向方向交替叠置。同时,第一流道40、第二流道50的具体数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换热片20的数量做出调整,以满足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换热片20与壳体10的侧壁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从而既可以保证不同流道的封闭性,避免流道中不同的流体相互渗入,保证换热效率,又可以固定相邻换热片20之间的间隔距离,保证流道稳定。当然,多个相邻换热片20以及与壳体10的侧壁之间也可以通过设置支撑板进行支撑,如图3所示,在换热片20的相对直边界上设置长连接板30c和短连接板30d,通过长连接板30c和短连接板30d与相邻的换热片20以及壳体10上壁板18之间地可拆卸连接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相邻的第一流道40与第二流道50之间的封闭性以及稳定性。
此外,每个第一流道40分别与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导通,每个第二流道50分别与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导通,并且第一流道40内的流体的流向与第二流道50的流体的流向相反。
换热器100正常运行时,热流体通过第一进口11流入与第一进口11导通的第一流道40中,进而通过第一出口12流出,冷流体通过第二进口13流入与第二进口14导通的第二流道50中,进而通过第二出口14流出,可以实现热流体与冷流体在第一流道40与第二流道50的逆流,通过流道件相邻的换热片20进行交换热量,冷流体被加热,热流体被降温,从而实现逆流换热,有效地增大了冷热流体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通过将多个换热片2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利用多个相邻换热片20之间以及两侧的换热片20与壳体10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且交替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且,通过调整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与壳体10的进口和出口的通闭以及流体流向,实现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的逆流排布和流道内不同流体的逆流流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同时,也可以减少流体在流道中流动的阻力,降低换热器的工作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因此,该换热器100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且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分别位于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之间,且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之间。
参照图1,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位于壳体10相互平行的一组斜边界上,第一出口112和第二出口14位于壳体10相互平行的另一组斜边界上,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分别位于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之间,且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之间。
也就是说,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布,并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从而使得热流体、冷流体分别通过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流入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分别从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流出,进而形成不同流体的同侧逆流,从而不仅可以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而且,相比于交叉逆流换热器,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不需要交叉就可以实现,从而使得流道布置更加简化,节省占用空间。
其中,壳体10具有中心截面(未示出),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位于中心截面的一侧,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位于中心截面的另一侧。
参照图1,壳体10的中心截面沿壳体10的上壁板18的方向延伸,且与上壁板18的交线垂直于水平方向(如图所示左右方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位于中心截面的右侧,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位于中心截面的左侧,从而形成流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同侧排布,进而形成流道内的流体同侧逆流换热,既保证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又便于流道布置,简化了整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多个挡板(30a,30b),多个挡板30b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第一流道40内且邻近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以将第一流道40分别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阻断,多个挡板30a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第二流道50内且邻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以将第二流道50分别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阻断。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换热片20的大致形成为八边形板状,八边形板状的换热片20具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斜边界,多个挡板30b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流道40内且邻近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多个挡板30a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二流道50内且邻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
例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挡板30b设在奇数层换热片20的左侧的斜边界上且邻近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从而利用多个挡板30b将第一流道40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阻断,如图4所示,多个挡板30a设在偶数层换热片20的右侧的斜边界上且邻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从而利用多个挡板30a将第二流道50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阻断,进而使得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能够沿壳体10的轴向方向(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上下方向)交替布置,且相互之间彼此封闭,从而便于冷流体与热流体能够分别在第二流道50和第一流道40内流动,形成同侧逆流,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两个长侧板15、两个短侧板16和四个中侧板17,两个长侧板15相对布置,两个短侧板16与两个长侧板15交替间隔开布置且每个短侧板16相对于长侧板15垂直设置,四个中侧板17分别相对于长侧板15和短侧板16倾斜设置且每个中侧板17的两端分别与长侧板15和短侧板16相连,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四个中侧板17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0主要由两个长侧板15、两个短侧板16和四个中侧板17组成,两个长侧板15沿水平方向(如图1中所示左右方向)相对布置,每个长侧板15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短侧板16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每个短侧板16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分别与两个长侧板15相垂直,两个短侧板16与两个长侧板15沿周向方向交替间隔设置,四个中侧板17分为两组,每组形成为相互平行设置的2个,每个中侧板17的两端分别与长侧板15和短侧板16相连,从而形成为具有八个侧壁的壳体10。
进一步地,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包括多个,且分别位于四个中侧板17上,具体地,多个第一进口11设在位于右前侧的中侧板12上,多个第一出口12设在位于右后侧的中侧板12上,多个第二进口13设在位于左后侧的中侧板12上,多个第二出口14设在位于左前侧的中侧板12上,从而既可以利用中侧板17封闭邻近第一流道40的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以将第一流道40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阻断,以及封闭邻近第二流道50的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以将第二流道50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阻断,同时,又可以通过中侧板17上的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导通第一流道40以及通过中侧板17上的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导通第二流道50,进而,通过中侧板17上进口和出口的通闭,实现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的流体的同侧逆流,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再者,长侧板15的长度方向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短侧板16的长度方向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且长侧板15的长度尺寸大于短侧板16的长度尺寸,而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分别位于长侧板15的前后两侧,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长侧板15的前后两侧,这样可以延长两种流体的逆流时间,从而延长流体间的热交换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壳体10还具有上侧板(未示出)和下侧板(未示出),从而利用上下侧板封闭壳体10容纳腔的内的换热片20,避免换热片20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热损失,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也可以固定流道,避免换热器100受外力作用,造成换热片20变形,引起流道结构变形。
可选地,壳体10形成八棱柱,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八棱柱中的四个间隔开布置的侧面位置处。
参照图1,壳体10大致形成为八棱柱,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一组侧面位置(即八棱柱的斜边界)上,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另一组侧面位置上,八棱柱壳体10的四个侧面沿周向方向间隔开布置,从而使得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依次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进而使得热流体、冷流体分别通过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流入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分别从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流出,从而形成不同流体的同侧逆流,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此外,壳体10还包括四个间隔开布置的接口短管60,四个接口短管60分别与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连通。
也就是说,热流体和冷流体可以通过四个与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3连通的两个接口短管60流入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然后,通过与第一出口12、第二出口14连通的另两个接口短管60流出,从而方便使得换热器100与其他部件之间可以通过接口短管60导通,便于流体流入或流出,从而简化整体结构。
优选地,每个接口短管60形成弧形弯管。参照图1,四个接口短管60沿周向方向接个开布置,且接口短管60大致形成为弧形弯管,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流体从接口短管60流入或流出流道时的流体阻力,进而降低换热器100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可选地,四个接口短管60沿壳体10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依次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一组侧面位置,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另一组侧面位置,对应地,与第一进口11、第二出口14、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连通的四个接口短管60也分别位于八棱柱壳体10的两组相对平行的侧面位置处,并且四个接口短管60分别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流入或流出接口短管60的流体的流动阻力,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干衣机(未示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器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干衣机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将换热器100中的多个换热片2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利用多个相邻换热片20之间以及两侧的换热片20与壳体10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且交替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且,通过设置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与壳体10的进口和出口的通闭,进而实现流道内不同流体的同侧逆流流动,从而提高干衣机的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和噪声、并且降低换热器100的空间占用,使得干衣机结构更加紧凑。因此,该干衣机从而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利用率及干衣效率高,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器100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导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布;
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所述换热片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导通,每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导通,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体流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且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中心截面,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中心截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中心截面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以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阻断,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以将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阻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两个长侧板,两个所述长侧板相对布置;
两个短侧板,两个所述短侧板与两个所述长侧板交替间隔开布置且每个所述短侧板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垂直设置;
四个中侧板,四个所述中侧板分别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中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中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八棱柱,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八棱柱中的四个间隔开布置的侧面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四个间隔开布置的接口短管,四个所述接口短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口短管形成弧形弯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接口短管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10.一种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621100909.5U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Active CN206504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0909.5U CN206504648U (zh)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0909.5U CN206504648U (zh)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4648U true CN206504648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4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0909.5U Active CN206504648U (zh)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4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6050B2 (ja) 熱交換器
JP2017519961A (ja) 熱交換器
CN201539997U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205641693U (zh) 换热器
CN104995474A (zh) 用于空气调节回路的具有制冷剂供给部的冷凝器
KR101458523B1 (ko) 기액 분리형 판형 열교환기
CN106524594A (zh) 蛇形管式换热器
EP2246655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651457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135753A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07062978A (zh) 一种换热器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CN2065046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JP2018514741A (ja) 重ねられた複数のプレート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CN20650464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106403692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102012175B (zh) 新型气液换热装置
CN20619215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109458853A (zh) 一种带有u型气液分离结构的冷凝换热器
CN112629077B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10425644U (zh) 蒸发器、蒸发器组件及空调机组
CN214469458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106440891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JP2001304720A (ja) 熱交換器
CN106403665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JP5338950B2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5

Address after: 214028 No. 18 Changjiang South Road, Wuxi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Swan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28 Wuxi Changjiang Road, Wuxi New District, Jiangsu, No. 18

Patentee before: Wuxi Xiaotian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