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692A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3692A
CN106403692A CN201610872538.0A CN201610872538A CN106403692A CN 106403692 A CN106403692 A CN 106403692A CN 201610872538 A CN201610872538 A CN 201610872538A CN 106403692 A CN106403692 A CN 106403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outlet
import
hous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25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凡实
邓德喜
周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25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36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0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attachable to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28F9/0075Supports for plates or plate 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4Reinforcing means for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4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28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preventing nois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其中,换热器包括壳体、多个换热片和多个支撑板,壳体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换热片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换热片分别与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多个第一流道和多个第二流道沿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第一流道分别与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导通,第二流道分别与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导通,且第一流道的流体流向与第二流道的流体流向交叉逆流,每个支撑板分别设置第一流道和/或第二流道内以支撑换热片。该换热器的结构稳定且强度高、安装方便、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且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冰箱、干衣机等设备的普遍应用,设备的整机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正是决定整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逆流换热器是各类换热器中换热效率最高的结构之一,逆流换热器中设有不同的流道,两种流体通过流道逆向流动实现换热,然而,目前,逆流换热器中流道的设置以及翅片的排布往往不合理,造成流道中流体流动阻力较大,进而导致换热器工作过程中噪音较大,逆流换热效率不高且能耗大。同时,逆流换热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不高,流体通过时造成换热片容易发生振动,导致工作过程中噪音进一步被增大,而且,换热片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影响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稳定、强度高、运行噪声小、且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干衣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导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所述换热片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导通,每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导通,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体流向交叉逆流,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流道内以支撑所述换热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将多个换热片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利用多个相邻换热片之间以及两侧的换热片与壳体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且交替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且,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设置支撑板,同时,通过调整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与壳体的进口和出口的通闭以及流道内流体的流向,从而,实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逆流排布和流道内不同流体的逆流流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和噪声,此外,流道内设置的多个支撑板也可以增强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避免换热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保证换热效率。因此,该换热器的的结构稳定、强度高、安装方便、运行噪声小且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支撑板的朝向所述换热片的侧面分别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且分别止抵在所述换热片的支撑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支撑部形成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中的一个止抵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壁的一部分内凹以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面形成止抵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中的另一个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以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阻断,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以将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阻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两个长侧板,两个所述长侧板相对布置;两个短侧板,两个所述短侧板与两个所述长侧板交替间隔开布置且每个所述短侧板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垂直设置;四个中侧板,四个所述中侧板分别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中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中侧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形成八棱柱,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八棱柱中的四个间隔开布置的侧面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四个间隔开布置的接口短管,四个所述接口短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接口短管形成弧形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四个所述接口短管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干衣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从而具有结构稳定且强度高、干衣效率高,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片、支撑板的部装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片、支撑板的又一部装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片、支撑板的又一部装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支撑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换热器;
10:壳体;
11:第一进口;12:第一出口;13:第二进口;14:第二出口;15:长侧板;
16:短侧板;17:中侧板;
20:换热片;
30a(30b):挡板;30c:长连接板;30d:短连接板;
40:第一流道;
50:第二流道;
60:接口短管;
70:支撑板;
71: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壳体10、多个换热片20和多个支撑板70。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出容纳腔,壳体10具有与容纳腔导通的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多个换热片2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换热片20之间、位于两侧的换热片20分别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多个第一流道40和多个第二流道50沿壳体10的轴向交替布置,每个第一流道40分别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导通,每个第二流道50分别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导通,且第一流道40的流体流向与第二流道50的流体流向交叉逆流,每个支撑板70分别设置第一流道40和/或第二流道50内以支撑换热片20。
换言之,该换热器100主要由壳体10和多个换热片20组成,壳体10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壳体10内限定有用于容纳多个换热片20的容纳腔,并且,壳体10的侧部具有相互平行的两组斜边界,相互平行的两组斜边界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与壳体10的容纳腔导通,从而使得不同温度的冷流体、热流体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3流入换热器100,并通过第一出口12、第二出口14从换热器100中流出,达到换热目的,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冷流体和热流体可以是具有不同温度的气体,也可以是具有不同温度的液体,对此,本发明并不做出限定。
进一步地,多个换热片20的截面形状、尺寸大致与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同,多个换热片20分别沿壳体10的轴向方向(如图1中所示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在容纳腔内,相邻的两个换热片20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如图1中所示相对的长侧板15、短侧板16、以及相平行的两组斜边界)之间限定出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上侧换热片20、壳体10的上侧板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如图1中所示相对的长侧板15、短侧板16)之间限定出限定出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下侧换热片20、壳体10的下侧板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如图1中所示相对的长侧板15、短侧板16)之间限定出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
多个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沿壳体10的轴向方向(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交替叠置,每个第一流道40分别与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导通,每个第二流道50分别与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导通,并且第一流道40内的流体的流向与第二流道50的流体的流向相反,例如,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相邻换热片20与壳体10的侧壁限定出9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其中,第一流道40的数量是5个且位于从上向下数的奇数层,第二流道50的数量是4个且位于从上向下数的偶数层,奇数层的第一流道40和偶数层的第二流道50沿轴向方向交替叠置,奇数层的第一流道40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导通,偶数层的第二流道50与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导通,第一流道40内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由左前至右后方向,第二流道50内的冷流体的流动方向由左后至右前方向。同时,第一流道40、第二流道50的具体数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换热片20的数量做出调整,以满足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换热片20与壳体10的侧壁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从而既可以保证不同流道的封闭性,避免流道中不同的流体相互渗入,保证换热效率,又可以固定相邻换热片20之间的间隔距离,保证流道稳定。当然,多个相邻换热片20以及与壳体10的侧壁之间也可以通过设置支撑板进行支撑,如图3所示,在换热片20的相对直边界上设置长连接板30c和短连接板30d,通过长连接板30c和短连接板30d与相邻的换热片20以及壳体10上壁板18之间地可拆卸连接进行固定,从而保证相邻的第一流道40与第二流道50之间的封闭性以及稳定性。
再者,每个支撑板70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城垛形,多个城垛形支撑板70分别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即支撑板70设在第一流道40或第二流道50内,从而既可以利用支撑板70支撑流道,提高换热器100的结构强度,避免换热片2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降低换热效率,又可以保证流道的稳定性,减小换热器100运行过程中换热片20的振动,从而降低换热器100的工作噪声。
换热器100正常运行时,热流体通过第一进口11流入与第一进口11导通的第一流道40中,进而通过第一出口12流出,冷流体通过第二进口13流入与第二进口14导通的第二流道50中,进而通过第二出口14流出,可以实现热流体与冷流体在第一流道40与第二流道50的交叉逆流,通过流道件相邻的换热片20进行交换热量,冷流体被加热,热流体被降温,从而实现逆流换热,有效地增大了冷热流体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通过将多个换热片2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利用多个相邻换热片20之间以及两侧的换热片20与壳体10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且交替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且,在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内设置支撑板70,同时,通过调整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与壳体10的进口和出口的通闭以及流道内流体的流向,从而,实现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的逆流排布和流道内不同流体的逆流流动,进而实现流道内不同流体的交叉逆流,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和噪声,此外,流道内设置的多个支撑板70也可以增强换热器10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避免换热片2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保证换热效率。因此,该换热器100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换热效率及空间利用率高,且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撑板70的朝向换热片20的侧面分别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且分别止抵在换热片20的支撑部71。
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板70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城垛形,多个支撑板70的上侧面(即支撑板70朝向相邻换热片20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支撑部71,每个支撑部71沿竖直方向(如图5所示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支撑部71分别止抵相邻换热片20的下侧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71的截面可以形成为倒U形(如图5中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实体矩形或梯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做出适应性的改变,以利用支撑板70支撑流道,保证流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流道内流体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每个支撑部71形成沿支撑板7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筋。也就是说,每个支撑部71可以形成为沿支撑板70的长度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条状筋条(即支撑筋),即支撑部71可以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实体长方体,从而进一步地增强支撑板70的支撑效果,保证换热器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当然,每个支撑部71也可以形成为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凸起,从而在保证支撑板70的支撑作用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增大流道内流体的流动空间,增加流体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支撑板70的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两个换热片20中的一个止抵相连,支撑板70的壁的一部分内凹以在支撑板70的另一侧面形成止抵在相邻两个换热片20中的另一个的凸部。
参照图3、图4和图5,支撑板70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城垛形,支撑板70的部分上侧面与位于支撑板70上方的相邻的换热片20的下侧面相止抵,支撑板70的壁的一部分向内凹(如图3所示的向下凹陷)以在支撑板70的下侧面形成凸部,凸部的截面大致形成为U形,U形凸部的下侧面与位于支撑板70下方的相邻的换热片20的上侧面相止抵,从而在保证支撑板70的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地增大流道内流体的流动空间,增加流体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当然,这里的U形凸部既可以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也可以形成为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条形结构,对此,本发明并不做出限定。
其中,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沿壳体1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且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分别位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之间,且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之间。
参照图1,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位于壳体10的相互平行的一组斜边界上,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位于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另一组斜边界上,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分别位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之间,且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之间。
也就是说,第一进口11、第二出口14、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布,并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从而使得热流体、冷流体分别通过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流入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分别从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流出,进而形成不同流体的交叉逆流,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多个挡板(30a,30b),多个挡板30b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第一流道40内且邻近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以将第一流道40分别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阻断,多个挡板30a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第二流道50内且邻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以将第二流道50分别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阻断。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换热片20的大致形成为八边形板状,八边形板状的换热片20具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斜边界,多个挡板30b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流道40内且邻近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多个挡板30a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二流道50内且邻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例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挡板30b设在奇数层换热片20的一组相互平行的斜边界上且邻近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从而利用多个挡板30b将第一流道40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阻断,如图4所示,多个挡板30a设在偶数层换热片20的另一组相互平行的斜边界上且邻近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从而利用多个挡板30a将第二流道50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阻断,进而使得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能够沿壳体10的轴向方向(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上下方向)交替布置,且相互之间彼此封闭,从而便于冷流体与热流体能够分别在第二流道50和第一流道40内流动,形成交叉逆流,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两个长侧板15、两个短侧板16和四个中侧板17,两个长侧板15相对布置,两个短侧板16与两个长侧板15交替间隔开布置且每个短侧板16相对于长侧板15垂直设置,四个中侧板17分别相对于长侧板15和短侧板16倾斜设置且每个中侧板17的两端分别与长侧板15和短侧板16相连,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四个中侧板17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0主要由两个长侧板15、两个短侧板16和四个中侧板17组成,两个长侧板15沿水平方向(如图1中所示左右方向)相对布置,每个长侧板15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短侧板16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分别与两个长侧板15相垂直,两个短侧板16与两个长侧板15沿周向方向交替间隔设置,四个中侧板17分为两组,每组形成为相互平行设置的2个,每个中侧板17的两端分别与长侧板15和短侧板16相连,从而形成为具有八个侧壁的壳体10。
进一步地,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包括多个,且分别位于四个中侧板17上,具体地,多个第一进口11设在位于左前侧的中侧板12上,多个第一出口12设在位于右后侧的中侧板12上,多个第二进口13设在位于左后侧的中侧板12上,多个第二出口14设在位于右前侧的中侧板12上,从而既可以利用中侧板17封闭邻近第一流道40的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以将第一流道40与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阻断,以及封闭邻近第二流道50的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以将第二流道50与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阻断,同时,又可以通过中侧板17上的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导通第一流道40以及通过中侧板17上的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导通第二流道50,进而,通过中侧板17上进口和出口的通闭,实现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的交叉排布,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再者,长侧板15的长度方向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短侧板16的长度方向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且长侧板15的长度尺寸大于短侧板16的长度尺寸,而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分别位于长侧板15的前后两侧,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长侧板15的前后两侧,这样可以延长两种流体的逆流时间,从而延长流体间的热交换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壳体10还具有上侧板(未示出)和下侧板(未示出),从而利用上下侧板封闭壳体10容纳腔的内的换热片20,避免换热片20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热损失,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也可以固定流道,避免换热器100受外力作用,造成换热片20变形,引起流道结构变形。
可选地,壳体10形成八棱柱,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分别位于八棱柱中的四个间隔开布置的侧面位置处。
参照图1,壳体10大致形成为八棱柱,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一组侧面位置(即八棱柱的斜边界)上,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另一组侧面位置上,八棱柱壳体10的四个侧面沿周向方向间隔开布置,从而使得第一进口11、第二出口14、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依次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进而使得热流体、冷流体分别通过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3流入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分别从第一出口12和第二出口14流出,从而形成不同流体的交叉逆流,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此外,壳体10还包括四个间隔开布置的接口短管60,四个接口短管60分别与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第二出口14连通。也就是说,热流体和冷流体可以通过四个与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3连通的两个接口短管60流入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然后,通过与第一出口12、第二出口14连通的另两个接口短管60流出,从而方便使得换热器100与其他部件之间可以通过接口短管60导通,便于流体流入或流出,从而简化整体结构。
优选地,每个接口短管60形成弧形弯管。参照图1,四个接口短管60沿周向方向接个开布置,且接口短管60大致形成为弧形弯管,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流体从接口短管60流入或流出流道时的流体阻力,进而降低换热器100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可选地,四个接口短管60沿壳体10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11、第二出口14、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依次沿壳体1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2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一组侧面位置,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位于八棱柱状的壳体10相互平行的另一组侧面位置,对应地,与第一进口11、第二出口14、第一出口12、第二进口13连通的四个接口短管60也分别位于八棱柱壳体10的两组相对平行的侧面位置处,并且四个接口短管60分别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流入或流出接口短管60的流体的流动阻力,降低噪音。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干衣机(未示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换热器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干衣机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将换热器100中的多个换热片2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利用多个相邻换热片20之间以及两侧的换热片20与壳体10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且交替布置的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并且,在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内设置支撑板70,同时,通过调整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与壳体10的进口和出口的通闭以及流道内流体的流向,从而,实现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50的逆流排布和流道内不同流体的逆流流动,进而实现流道内不同流体的交叉逆流,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和噪声,此外,流道内设置的多个支撑板70也可以增强换热器10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避免换热片2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保证换热效率。因此,该干衣机从而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干衣效率高,运行噪声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换热器100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导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
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所述换热片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导通,每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导通,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体流向交叉逆流;
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流道内以支撑所述换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的朝向所述换热片的侧面分别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且分别止抵在所述换热片的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形成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中的一个止抵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壁的一部分内凹以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面形成止抵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中的另一个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以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阻断,多个所述挡板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流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以将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阻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两个长侧板,两个所述长侧板相对布置;
两个短侧板,两个所述短侧板与两个所述长侧板交替间隔开布置且每个所述短侧板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垂直设置;
四个中侧板,四个所述中侧板分别相对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中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侧板和所述短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中侧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八棱柱,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八棱柱中的四个间隔开布置的侧面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四个间隔开布置的接口短管,四个所述接口短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口短管形成弧形弯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接口短管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12.一种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610872538.0A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Pending CN1064036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2538.0A CN106403692A (zh)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2538.0A CN106403692A (zh)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692A true CN106403692A (zh) 2017-02-15

Family

ID=5922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2538.0A Pending CN106403692A (zh) 2016-09-30 2016-09-30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36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6977A (zh) * 2017-10-13 2018-01-19 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热交换单体、热交换机芯和全热交换器
CN110686550A (zh) * 2019-11-18 2020-01-1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紧凑式均匀过度接口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6977A (zh) * 2017-10-13 2018-01-19 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热交换单体、热交换机芯和全热交换器
CN110686550A (zh) * 2019-11-18 2020-01-1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紧凑式均匀过度接口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9765B2 (ja) 熱交換器
EP2369285B1 (en) Heat exchanger
JP5136050B2 (ja) 熱交換器
CN201652995U (zh) 微通道换热器
EP2562507B1 (en) Header tank for heat exchanger
JP5585543B2 (ja) 車両用冷却装置
JP2013002688A (ja) パラレルフロー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CN102230692A (zh) 具有改善的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CN105593617B (zh) 蒸发器
JP623915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288526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冰箱、风冷冰箱
CN106403692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207751200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CN2065046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206428487U (zh) 干衣机
JP3627295B2 (ja) 熱交換器
CN20619215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20650464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206890932U (zh) 换热器
CN106403665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106440891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JP2001304720A (ja) 熱交換器
CN106931808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JP5338950B2 (ja) 熱交換器
CN208476047U (zh) 换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5

Address after: 214028 No. 18 Changjiang South Road, Wuxi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xi Swan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28 Wuxi Changjiang Road, Wuxi New District, Jiangsu, No. 18

Applicant before: Wuxi Xiaotianer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