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1899U -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1899U
CN206501899U CN201621488381.3U CN201621488381U CN206501899U CN 206501899 U CN206501899 U CN 206501899U CN 201621488381 U CN201621488381 U CN 201621488381U CN 206501899 U CN206501899 U CN 206501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timber
plate
support arm
reinforcing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883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淘
黄岗
雷仕赞
蔡卓琳
黄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883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1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1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189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顶梁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包括侧围外板,连接所述侧围外板的侧围加强板,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侧围内板,设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之间的顶梁外支架,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侧围内板及顶梁外支架的顶梁,及连接所述顶梁的顶梁内支架。解决了汽车顶盖抗压强度不足,顶部受压时,B柱接头处顶梁变形量较大,乘员生存空间不足,顶梁与侧围安装结构刚度不连续,传力路径不够优化,侧碰时变形大,顶梁扭转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顶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背景技术
顶梁是车身结构不可缺少的组件,其安装结构的好坏,影响车身刚度、强度。特别是B柱接头处顶梁,同时影响着侧碰、顶部抗压强度、雪压等性能。现有B柱接头处顶梁截面为U型槽,直接搭接在侧围与顶盖搭接面上。其缺点主要是:顶梁截面为开放式结构,扭转刚度和弯曲强度差,抗压强度不足,受力容易变形;顶梁仅与顶盖线接触承载,未形成框架式面承载;顶梁仅搭接在顶盖上,未与侧围加强板连接,刚度和强度不连续,传力路径不够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旨在解决汽车顶盖抗压强度不足,顶部受压时,B柱接头处顶梁变形量较大,乘员生存空间不足,顶梁与侧围安装结构刚度不连续,传力路径不够优化,侧碰时变形大,顶梁扭转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包括侧围外板,连接所述侧围外板的侧围加强板,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侧围内板,设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之间的顶梁外支架,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侧围内板及顶梁外支架的顶梁,及连接所述顶梁的顶梁内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侧围加强板为“T”形结构,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侧围内板形成的空腔结构与所述侧围加强板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顶梁包括第一顶梁及第二顶梁,所述第一顶梁包括第一盖板及第一“U”型梁,所述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U”型梁上端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第二顶梁包括第二盖板及第二“U”型梁,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U”型梁上端形成空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顶梁及所述第二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顶梁及所述第二连接梁形成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顶梁外支架包括第一顶梁外支架及第二顶梁外支架,所述第一顶梁外支架及所述第二顶梁外支架与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及所述顶梁内支架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顶梁内支架包括第一顶梁内支架及第二顶梁内支架,所述第一顶梁内支架及所述第二顶梁内支架与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及所述顶梁外支架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所述顶梁外支架及所述顶梁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顶梁内支架为三角弧状结构,所述顶梁内支架一端连接所述顶梁一端,所述顶梁内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侧围内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汽车顶盖抗压强度,减小顶部受压时B柱接头顶梁变形量,保证乘员生存空间,顶梁与侧围结构连续,优化了传力路径降低应力集中,侧碰性能提高,提高顶梁扭转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顶梁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第一顶梁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第二顶梁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从外往内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从内往外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的第一顶梁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侧围外板 2-侧围加强板 3-侧围内板 4-第一顶梁 5-第二顶梁 6-第一连接板 7-第二连接板 8-第一外支架 9-第二外支架 10-第一内支架 11-第二内支架12-B柱 13-第一盖板 14-第一“U”型梁 15-第二盖板 16-第二“U”型梁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连接所述侧围外板1的侧围加强板2,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2的侧围内板3,设于所述侧围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内板3之间的顶梁外支架,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2、侧围内板3及顶梁外支架的顶梁,及连接所述顶梁的顶梁内支架。通过在侧围外板1与侧围内板3之间增加侧围加强板2和顶梁外支架以及顶梁内支架来增加整个顶梁的抗压强度,进而增加顶盖的抗压强度,在顶部受压是,B柱12接头处采用这种结构则顶梁变形量小,增加了乘员的空间。
所述侧围加强板2为“T”形结构,所述侧围外板1与所述侧围内板3形成的空腔结构与所述侧围加强板2相匹配。在侧围加强板2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为“T”形结构也可以使方形结构,不管选用什么结构的侧围加强板,都必须要与侧围外板1与侧围内板3所形成的空腔结构想匹配,这样一来变起到一个加强B柱12处的刚度和强度。
所述顶梁包括第一顶梁4及第二顶梁5,所述第一顶梁4包括第一盖板13及第一“U”型梁14,所述第一盖板13盖设于所述第一“U”型梁14上端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第二顶梁5包括第二盖板15及第二“U”型梁16,所述第二盖板15盖设于所述第二“U”型梁16上端形成空腔结构。第一顶梁4及第二顶梁5均采用新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顶梁可以增加顶梁的扭转刚度。
所述第一顶梁4及所述第二顶梁5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6及第二连接梁7,所述第一顶梁4、所述第一连接梁6、所述第二顶梁5及所述第二连接梁7形成框架结构。在第一顶梁4与第二顶梁5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梁6和第二连接梁7主要是讲第一顶梁4和第二顶梁5进行连接,使第一顶梁4、第二顶梁5、第一连接梁6及第二连接7梁形成一个方形的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来增加顶梁的抗压强度。
所述顶梁外支架包括第一顶梁外支架8及第二顶梁外支架9,所述第一顶梁外支架8及所述第二顶梁外支架9与所述侧围加强板2、所述侧围内板3及所述顶梁内支架配合使用。所述顶梁内支架包括第一顶梁内支架10及第二顶梁内支架11,所述第一顶梁内支架10及所述第二顶梁内支架11与所述侧围加强板2、所述侧围内板3及所述顶梁外支架配合使用。顶梁外支架和顶梁内支架分别为两个,而两个顶梁外支架分别设置在B柱12的两侧来进行对第一顶梁4和第二顶梁5的固定,而两个顶梁内支架分别设置在第一顶梁4和第二顶梁5的内侧来配合两个顶梁外支架来进行第一顶梁4和第二顶梁5的固定。
所述侧围加强板2、所述侧围内板3、所述顶梁外支架及所述顶梁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侧围外板1连接。通过螺栓来进行固定方便了顶梁的固定和拆卸方便。
所述顶梁内支架为三角弧状结构,所述顶梁内支架一端连接所述顶梁一端,所述顶梁内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侧围内板3。顶梁内支架采用弧状结构,两侧起翻边增加零件刚度,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顶梁与侧围内板3,形成较为稳定的三角结构,通过顶梁内支架在将顶梁和侧围内板3进行连接,也会起到一个加强局部腔体的刚度,与顶梁外支架形成一内一外的加强结构件,对整车扭转刚度及零件局部刚度有很大提升。
此种汽车B柱12接头处的顶梁结构提高了汽车顶盖抗压强度,减小顶部受压时B柱12接头顶梁变形量,保证乘员生存空间,顶梁与侧围结构连续,优化了传力路径降低应力集中,侧碰性能提高,提高顶梁扭转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结构包括侧围外板,连接所述侧围外板的侧围加强板,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侧围内板,设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之间的顶梁外支架,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侧围内板及顶梁外支架的顶梁,及连接所述顶梁的顶梁内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为“T”形结构,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侧围内板形成的空腔结构与所述侧围加强板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包括第一顶梁及第二顶梁,所述第一顶梁包括第一盖板及第一“U”型梁,所述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U”型梁上端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第二顶梁包括第二盖板及第二“U”型梁,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U”型梁上端形成空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梁及所述第二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顶梁及所述第二连接梁形成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外支架包括第一顶梁外支架及第二顶梁外支架,所述第一顶梁外支架及所述第二顶梁外支架与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及所述顶梁内支架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内支架包括第一顶梁内支架及第二顶梁内支架,所述第一顶梁内支架及所述第二顶梁内支架与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及所述顶梁外支架配合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所述顶梁外支架及所述顶梁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内支架为三角弧状结构,所述顶梁内支架一端连接所述顶梁一端,所述顶梁内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侧围内板。
CN201621488381.3U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01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8381.3U CN206501899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8381.3U CN206501899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1899U true CN206501899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3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8838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01899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18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72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CN115158473A (zh) * 2022-07-29 2022-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侧围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72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CN106585728B (zh) * 2016-12-30 2023-09-1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CN115158473A (zh) * 2022-07-29 2022-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侧围结构
CN115158473B (zh) * 2022-07-29 2023-10-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侧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5920Y (zh) 橡胶关节式铰接结构
CN206501899U (zh)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CN201545064U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CN110816671A (zh) B柱上部接头
CN201494452U (zh) 轨道车辆的车顶与侧墙连接结构
US8690231B2 (en) Vehicle structure body
CN106585728A (zh) 一种汽车b柱接头处的顶梁结构
CN204279640U (zh) 车辆及其车架支柱结构
CN207617801U (zh) 一种尾门气弹簧安装组件
CN206187122U (zh) 一种顶梁组件
CN105365894B (zh) 一种车身后部斜撑结构
CN206265163U (zh) 一种侧围与地板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3186048U (zh) 一种汽车的后背门以及汽车
CN215096860U (zh) 一种空气悬挂
CN209568613U (zh) 一种构造柱顶部加固结构
CN108357576A (zh) 一种备胎固定结构和汽车
CN204775496U (zh) 一种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
CN203318333U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结构
CN206537333U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安装加强结构
CN205930951U (zh) 厢式车平板铁厢侧围结构
CN206394635U (zh) 一种斜井内运输钢管专用轨道平板车
CN206537371U (zh) 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
CN206307130U (zh) 一种天窗配置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
CN208294292U (zh) 一种高强度车门开启机构
CN206124741U (zh) 重型卡车的催化消声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