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7933U -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97933U CN206497933U CN201720078287.9U CN201720078287U CN206497933U CN 206497933 U CN206497933 U CN 206497933U CN 201720078287 U CN201720078287 U CN 201720078287U CN 206497933 U CN206497933 U CN 2064979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core
- sheet metal
- face
- capillary
- rai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该金属片(1)包括用于与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的第一面(11),和与第一面(11)相对并用于焊接的第二面(12),第一面(11)上形成有至少一对凸起(3),以使焊针(4)在焊接时,焊针的正焊针(41)和负焊针(42)能够同时在所述第二面(12)上的对应于位于第一面(11)上的一对凸起(3)的位置上进行抵压。其中,至少一对凸起(3)之间设置有凹槽(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能够与电芯更好地焊接,在提高金属片与电芯之间的焊接性能的同时还延长了焊针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其内部具有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电芯,尤其是圆柱电芯。在圆柱电芯的联接中,通常是通过金属片(例如镍片)与各个电芯的正极或负极的焊接来实现。该焊接的工作原理为:焊针的正焊针和负焊针同时抵压在金属片上,由于焊针与金属片形成导电回路,因此形成电流,该电流通过焊针与金属片的接触点时产生阻热,从而熔化该接触点的金属材料以实现焊接(发热能量E=I2RT)。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9所示,为了提高焊接效果,接触电阻需足够大,即需要焊针4’与金属片1的接触为点接触,这样焊针4’的焊接部位需设计的较尖,然而,该较尖的焊针4’可使其在对金属片1与电芯2进行焊接时在金属片1上挤压形成凸点a,同时,也容易造成焊针4’变形、因表面发热氧化而发生粘针,这便严重地影响了焊接效果,降低了焊针4’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若采用焊接部位为方形的焊针4”,即焊针4”的焊接部位的截面面积足够大时,可有效提高焊针4”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磨针的频率,同时也提高了焊针4”的工作效率,然而由于焊针4”在工作时其焊接部位与金属片1的接触面过大,导致接触阻抗变小,这便很容易造成虚焊现象,从而影响电芯2的焊接性能。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寻求一种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能够与电芯更好地焊接,从而提高金属片与电芯之间的焊接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能够与电芯更好地焊接,从而提高金属片与电芯之间的焊接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用于与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并用于焊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对凸起,以使焊针在焊接时,所述焊针的正焊针和负焊针能够同时在所述第二面上的对应于位于所述第一面上的一对凸起的位置上进行抵压,其中,至少所述一对凸起之间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上形成有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上形成有至少一对所述凸起,且至少所述一对凸起之间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各个所述子区域的面积相同,且凸起的分布相同。
优选地,凸起为形成有空腔的空心状壳体,并且所述空腔的内壁由所述第二面形成,所述空腔的外壁与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
优选地,凸起相对于所述凹槽呈镜像对称。
优选地,各所述子区域上的凸起为沿所述子区域的水平或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对,且每对凸起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均相对于所述凹槽呈镜像对称。
优选地,各所述子区域上的多对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面上呈矩阵式分布。
优选地,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与焊针的正焊针和负焊针的焊接头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腰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弧形。
优选地,凸起在朝向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负极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工作时,将金属片的形成有至少一对凸起的第一面与电芯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而焊针在第二面上的对应于凸起的位置上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片通过在金属片上增加凸起,使焊接时金属片与电芯的正、负极接触面积减小,且使焊接产生的热量不易扩散,均集中在凸起上,在焊接的瞬间焊针将凸起融化成焊点,从而达到优良的焊接效果。同时,在凸起之间设置凹槽,该凹槽增大了电流流经金属片时的电阻,因此,当焊针在焊接时,电流能尽可能多地从凸起与电芯的正、负极通过,这就避免了虚焊现象的发生。由此即便焊针的焊接截面较大时仍能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这便在进一步提高了金属片与电芯的焊接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焊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与电芯进行焊接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与电芯进行焊接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的第三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的第四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的第五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的第六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片与电芯焊接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焊针的顶部呈尖针状;
图10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片与电芯焊接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焊针的顶部呈方形。
附图标记说明
1 金属片 2 电芯
11 第一面 12 第二面
3 凸起 4 焊针
41 正焊针 42 负焊针
5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和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与电芯焊接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金属片1的结构。结合图3所示,该金属片1包括用于与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的第一面11,和与第一面11相对并用于焊接的第二面12,第一面11上形成有至少一对凸起3,以使焊针4在焊接时,焊针的正焊针41和负焊针42能够同时在第二面12上的对应于位于第一面11上的一对凸起3的位置上进行抵压。其中,至少一对凸起3之间设置有凹槽5。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工作时,将金属片1的形成有至少一对凸起3的第一面与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而焊针4在第二面12上的对应于凸起3的位置上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片1通过在金属片1上增加凸起3,使焊接时金属片1与电芯2的正、负极接触面积减小,且使焊接4产生的热量不易扩散,均集中在凸起3上,在焊接的瞬间焊针4将凸起3融化成焊点,从而达到优良的焊接效果。同时,在凸起3之间设置凹槽5,该凹槽5增大了电流流经金属片1时的电阻,即使得流经图1所示的方向A的电流减小,因此,当焊针在焊接时,电流能尽可能多地从凸起3与电芯2的正、负极通过,即电流沿图1中方向B的方向流动,这就避免了虚焊现象的发生。由此即便焊针4的焊接截面较大时仍能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这便在进一步提高了金属片1与电芯2的焊接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焊针4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片1例如可以由镍片、铜片等易于焊接和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金属片1上可形成有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上形成有至少一对所述凸起3,且至少一对凸起3之间设置有凹槽5。这样,在使用时,金属片1的多个子区域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即金属片1上的多个子区域可分别单独或同时与多个的电池进行焊接。优选地,各个子区域的面积相同,且凸起的分布相同。该设置可便于金属片1同时与多个相同的电池进行焊接。当然,金属片1的各个子区域也可以有彼此不同的设置,该不同的设置需要根据需要焊接的电芯来具体进行选择。
图3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片1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凸起3为形成有空腔的空心状壳体,并且空腔的内壁由第二面12形成,空腔的外壁与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该凸起3可通过对金属片1进行冲压来形成,凸起3的个数和形状可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相应地选择。例如,凸起3可以具体为两个、四个或六个;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腰形或圆形。凹槽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弧形,凹槽5的长度可设置为一段也可以设置为贯穿金属片的相对的两边,其具体的形状和长度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具体地选择。优选地,凹槽5的宽度在沿第一面至第二面的厚度方向上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电流能够尽可能多地从凸起3与电芯2的正、负极(图2所示的B方向)通过,以进一步避免虚焊现象的发生。
在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3的个数为两个,且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具体地,如图3所示,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凸起3的长度a的范围为1-3mm,宽度b的范围为0.5-1.5mm;凹槽的长度范围为6.5-13.5mm,宽度范围为0.6mm-1.2mm。如图4所示,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凸起3的边长c的范围为0.5-2.5mm;凹槽的长度范围为6.5-13.5mm,宽度范围为0.6mm-1.2mm。
如图5所示,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腰形。凸起3的长度d的范围为1-3mm,宽度e的范围为0.5-1.5mm,半圆直径f的范围为0.5-1.5mm,凹槽的长度范围为6.5-13.5mm,宽度范围为0.6mm-1.2mm。
如图6所示,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凸起3的直径f的范围为0.5-2.5mm;凹槽的长度范围为6.5-13.5mm,宽度范围为0.6mm-1.2mm。
在如图7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3的个数为多对,以便于加强焊接的强度。这里以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进行举例。
具体地,如图7所示,凸起3的个数为4个,凸起3的直径h的范围为0.5-2.5mm,且凸起3的间距i的范围为1-3mm;凹槽的长度范围为6.5-13.5mm,宽度范围为0.6mm-1.2mm。
如图8所示,凸起3的个数为六个,凸起3的直径j的范围为0.5-2.5mm,且凸起3的间距k的范围为0.5-1.5mm;凹槽的长度范围为6.5-13.5mm,宽度范围为0.6mm-1.2mm。
另外,凸起3在金属片1上的分布也可有多种方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8所示,凸起3相对于凹槽5呈镜像对称。
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7至图8所示,各子区域上的凸起3为沿子区域的水平或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对,且每对凸起3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均相对于凹槽5呈镜像对称。优选地,各子区域上的多对凸起3在第一面11上呈矩阵式分布。
此外,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与焊针4的正焊针41和负焊针42的焊接头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以便于焊针4能够更好地对凸起3进行抵压焊接。
另外,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凸起3还可设置成在朝向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并且凸起3的与焊针4接触的一面与焊针4的焊接头的表面完全接触。该设置有利于焊针4进入凸起3并对凸起3进行焊接。还优选地,凸起3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圆台的阶梯状圆台壳体,进一步优选地,凸起3设置为在朝向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的方向上具有直径逐渐减小的多个圆台,该设置利于凸起3受热发生变形而使凸起3与电芯更快速、更稳定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能够与电芯更好地焊接,在不增加焊针4的焊接能量的基础上,能够使金属片1与电芯2之间的焊接更牢固可靠,凹槽5的设置避免了焊接过程中虚焊、假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焊接效率,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同时,由于可采用焊接面较大的焊针对其进行焊接,因此也延长了焊针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可通过简单的冲压工艺、去槽工艺形成,其加工制造成本较低,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1)包括用于与所述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的第一面(11),和与所述第一面(11)相对并用于焊接的第二面(12),所述第一面(11)上形成有至少一对凸起(3),以使焊针(4)在焊接时,所述焊针的正焊针(41)和负焊针(42)能够同时在所述第二面(12)上的对应于位于所述第一面(11)上的一对凸起(3)的位置上进行抵压,其中,至少所述一对凸起(3)之间设置有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1)上形成有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上形成有至少一对所述凸起(3),且至少所述一对凸起(3)之间设置有凹槽(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子区域的面积相同,且凸起(3)的分布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为形成有空腔的空心状壳体,并且所述空腔的内壁由所述第二面(12)形成,所述空腔的外壁与所述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相对于所述凹槽(5)呈镜像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区域上的凸起(3)为沿所述子区域的水平或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对,且每对凸起(3)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均相对于所述凹槽(5)呈镜像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区域上的多对所述凸起(3)在所述第一面(11)上呈矩阵式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与焊针(4)的正焊针(41)和负焊针(42)的焊接头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腰形或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弧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在朝向所述电芯(2)的正极或负极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78287.9U CN206497933U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78287.9U CN206497933U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97933U true CN206497933U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980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78287.9U Active CN206497933U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979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3635A (zh) * | 2019-05-15 | 2021-09-07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2017
- 2017-01-20 CN CN201720078287.9U patent/CN2064979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3635A (zh) * | 2019-05-15 | 2021-09-07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363636A (zh) * | 2019-05-15 | 2021-09-07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363633A (zh) * | 2019-05-15 | 2021-09-07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363634A (zh) * | 2019-05-15 | 2021-09-07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363636B (zh) * | 2019-05-15 | 2023-06-30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961919U (zh) | 采用锡料焊接的电池模组 | |
EP2087554A1 (en) | Method for connection of conductive member to device | |
CN202268424U (zh) | 一种电池组 | |
CN208051145U (zh) | 超声波焊头及超声波焊接设备 | |
CN101399363B (zh) | 电池组 | |
US8551645B2 (en) | Can for cylindrical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cylindrical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
CN102473865B (zh) | 具有双极电池单体的层叠体的电池 | |
CN206497933U (zh) |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
TW201112472A (en) | Battery protect board and battery cor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e method | |
CN106450128A (zh) | 一种电池组及其极流片 | |
CN207441841U (zh) | 一种极耳连接片 | |
CN206650130U (zh) | 电池单元及其电极组件和集流体 | |
CN201336333Y (zh) | 电池组 | |
CN206497937U (zh) | 用于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
CN105977435B (zh) | 电池模组极耳焊接装置和方法 | |
CN206497936U (zh) | 用于电芯连接的金属片 | |
KR100882491B1 (ko) | 접속부재로서의 금속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전지팩 | |
CN206353567U (zh) | 电池连接片 | |
CN206076356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10224080U (zh) | 一种正极壳点网结构 | |
CN207183731U (zh) | 一种载流片及使用该载流片的电池 | |
CN207572496U (zh) | 电池模组 | |
CN205828509U (zh) | 电极引出端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电池箱 | |
CN205543093U (zh) | 一种具有均匀电流分布结构锂离子电池组 | |
CN205488315U (zh) | 一种电池模块防震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41000 Ga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341000 Ga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 Neng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