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8357U -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8357U
CN206478357U CN201621268986.1U CN201621268986U CN206478357U CN 206478357 U CN206478357 U CN 206478357U CN 201621268986 U CN201621268986 U CN 201621268986U CN 206478357 U CN206478357 U CN 206478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female joint
stretching plate
pin end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689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松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uangda moder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黄松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松檀 filed Critical 黄松檀
Priority to CN2016212689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8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8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83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汽车汽配件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通过弹性锁扣件与母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为空心导管,该公接头依次是由公连接管、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一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而成的;在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能够与弹性锁扣件相配合的卡接槽部。本实用新型中管路连接器中采用了呈对称结构设计的弹性锁扣件,避免了现有自锁器或者锁扣件在正向还是反向上的调整所耗费安装时间,即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锁扣件的性能;同时在将该弹性锁扣件应用到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中保证该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汽车汽配件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汽配件中管路连接器一直都必备标准件,如可拆卸的连接器用于可拆卸的连接管,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保证管的密封,防止管内的液体或气体泄漏。可拆卸的连接器包括锁定端和配合端,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锁定端和配合端,即防止锁定端和配合端松开。通常需要锁定端对配合端进行限位。由于可拆卸的连接器根据用户的需要,必须能过解除锁定端对配合端的锁定。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因管内压力变化、管线移动等原因,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在常常遭受非常大的轴向力。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牢固的连接管与管。
专利文献公开号EP069150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至少两个弹性锁定臂,弹性锁定臂用于锁定或解除锁定配合端。由于弹性锁定臂解锁需要用手拉开两个弹性锁定臂,受操作空间限制,非常的不方便,解除锁定容易使弹性锁定臂变形过量,弹性锁定臂容易疲劳或断裂。
上述现有连接器设计中的存在锁定解锁臂配合部的部件容易变形过量的不足等问题。
此外:专利公布号为CN1916474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松开的插入式接头(即可拆卸的插入式连接器),用于插入一个具有外围挡边的管状插入件。这种插入式接头包括一个容纳插入管状插入件的圆柱形插入腔外壳和一个独立的由硬质/弹性塑料制成的锁紧环(自锁器)。环的锁棱方向向内,呈圆弧形,当将插入件推入接头中时,圆弧形边缘被推开,之后将插入件推入并锁住接头中的部件时,圆弧形边缘弹回,并在挡边后啮合到一起。锁棱边缘的末部通过一对V-形的弹牲臂相互连接,从接头外壳的外侧可以接触到弹性臂,从而将其推到未锁定位置,以便将插入件从接头中拔出。
专利公布号为CN1751202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提供一种只要插装有防尘罩就不能锁定止动器(自锁器)的快速连接器用防尘罩及快速连接器(可拆卸的插入式连接器)。在圆筒状的防尘罩主体上一体地设有O形环保护部和与止动器(自锁器)的一部分发生干扰的干扰部,将防尘罩主体插装茌快速连接器的壳体内时,O形环外嵌在O形环保护部上,并且干扰部将止动器(自锁器)限制在不能锁定的位置上。
上述现有连接器设计中的自锁器结构复杂导致安装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对称结构设计的弹性锁扣件,且具有安装/拆卸高效、性能优良以及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通过弹性锁扣件与母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为空心导管,该公接头依次是由公连接管、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一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而成的;在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能够与弹性锁扣件相配合的卡接槽部;在公连接管的外壁面上套设有能够与母接头保持密封状态的密封装置;所述母接头是由卡接头部、母接头中部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组成的;在将公接头的公连接管延伸进入母接头内通孔时,公连接管的外壁面通过密封装置与母接头的母接头中部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卡接头部上开设有上下对称的通槽口,弹性锁扣件能够沿着这两个通槽口嵌置进入卡接头部内;在每个通槽口两端均设有台阶面,每个通槽口两端设有的台阶面分别能够与上拉伸板部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Ⅰ、下拉伸板部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Ⅱ相互卡接配合,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弹性锁扣件嵌置进入卡接头部时从卡接头部的其中一个通槽口穿出,保证了弹性锁扣件稳定地嵌置在卡接头部内。
在卡接头部内设有两个导轨Ⅰ和两个导轨Ⅱ,该两个导轨Ⅰ和两个导轨Ⅱ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排列在母接头轴向方向上;且两个导轨Ⅰ位于一同侧,两个导轨Ⅱ位于另一同侧;该两个导轨Ⅰ和两个导轨Ⅱ是分别用于与弹性锁扣件上的两个导槽口Ⅰ和两个导槽口Ⅱ相互配合的,避免弹性锁扣件在被振动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不必要的波动或者晃动,保证弹性锁扣件在母接头内的稳固性,以及弹性锁扣件与公接头之间配合连接的紧密性。
所述弹性锁扣件包括上拉伸板部和下拉伸板部,在上拉伸板部和下拉伸板部之间通过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接成一体,且第一弹力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上拉伸板部的一端内侧面以及下拉伸板部的一端内侧面上,第二弹力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上拉伸板部的另一端内侧面以及下拉伸板部的另一端内侧面上;第一弹力臂是由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段Ⅰ和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分别与刚性直臂段Ⅰ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朝向相同;第二弹力臂是由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段Ⅱ和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分别与刚性直臂段Ⅱ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朝向相同;该结构的设计,这样使得第一弹力臂、第二弹力臂以及与上拉伸板部和下拉伸板部相互形成包裹状结构;而且在对上拉伸板部和下拉伸板部同时施力挤压或者拉伸时,第一弹力臂、第二弹力臂分别受力挤压向外侧扩张或者向内收缩,同时带动位于上拉伸板部与下拉伸板部之间的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靠拢或者分离。
第一弹力臂的刚性直臂段Ⅰ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的两个导槽口Ⅰ;第二弹力臂的刚性直臂段Ⅱ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的两个导槽口Ⅱ;由于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上分别设有两个导槽口Ⅰ、两个导槽口Ⅱ,这样整体呈对称结构设计,因此不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将该弹性锁扣件嵌置进入母接头内时,总是会其中一个导槽口Ⅰ以及对应与该导槽口Ⅰ不同侧的一个导槽口Ⅱ分别与母接头内的导轨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仅限于沿着各自对应地导轨进行向内或向外滑动;这样保证了该弹性锁扣件在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稳固性。
在上拉伸板部内侧面正下方设有上半圆环包裹部,且在下拉伸板部内侧面正上方设有下半圆环包裹部,且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圆环状包裹结构;上半圆环包裹部通过两个上Z型支撑柱与上拉伸板部内侧面固定连接,下半圆环包裹部通过两个下Z型支撑柱与下拉伸板部内侧面固定连接;两个上Z型支撑柱之间呈130°~160°夹角排列,两个下Z型支撑柱之间也呈130°~160°夹角排列,该结构的设计有助于在对上拉伸板部和下拉伸板部施力挤压或者拉伸时,能够将外界所施加力量通过对应地上Z型支撑柱、下Z型支撑柱分别均匀延伸到上半圆环包裹部的内侧面及其端部以及下半圆环包裹部的内侧面及其端部,实现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对公接头中的卡接槽部的紧密包裹;上半圆环包裹部的内侧面是由位于中间的小圆弧段面Ⅰ和位于两边的大圆弧段面Ⅰ组成,下半圆环包裹部的内侧面是由位于中间的小圆弧段面Ⅱ和位于两边的大圆弧段面Ⅱ组成;其中:小圆弧段面Ⅰ和小圆弧段面Ⅱ的弧面半径均与公接头中的卡接槽部弧面半径相等,大圆弧段面Ⅰ和大圆弧段面Ⅱ的弧面半径大于公接头中的卡接槽部弧面半径;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在向外分别拉伸上拉伸板部和下拉伸板部时,能够保证包裹在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之间的公接头卡接槽部及时脱离开上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和下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即由于公接头卡接槽部仅限于紧密贴合在小圆弧段面Ⅰ和小圆弧段面Ⅱ上,从而在上半圆环包裹部与下半圆环包裹部相互分离过程中,大圆弧段面Ⅰ和大圆弧段面Ⅱ的弧面半径大于公接头中的卡接槽部弧面半径以及小圆弧段面Ⅰ和小圆弧段面Ⅱ的弧面半径,缩短了公接头的卡接槽部与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之间分离拉伸距离;避免了位置上偏差(即错位)而导致公接头中的卡接槽部卡在上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与下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之间,提高了该弹性锁扣件安装或拆卸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安全环、外O型橡胶密封圈、内挡圈、内O型橡胶密封圈;所述安全环、外O型橡胶密封圈、内挡圈、内O型橡胶密封圈依次从外到内紧密地夹设在公连接管的外壁面与母接头的内壁面之间;从而保证了公连接管与母接头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径。
作为优选,在母接头中部的内壁面下端侧设置有射频识别标签、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管路连接器中采用了呈对称结构设计的弹性锁扣件,避免了现有自锁器或者锁扣件在正向还是反向上的调整所耗费安装时间,即在降低成本、提高安装/拆卸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锁扣件的性能;同时在将该弹性锁扣件应用到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中保证该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其作用有:RFID射频识别标签能够用于检测有无液体泄漏;由于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与密封圈(即外O型橡胶密封圈、内挡圈或内O型橡胶密封圈))的最底面的间接一般一毫米不到,并由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离最近点的温度变化;同时压力传感器由于发生泄漏肯定有中部液体积累现象,必然导致压力变大。
另外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和工作空气的颗粒浓度及接头工作时间。RFID射频识别标签还可以记录工作时间、标记产品型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LED显示屏中显示合格通过与否)RFID射频识别标签还能够实现产品追溯,因为射频识别标签能记录使用情况,方便后期研究和使用情况追踪,为后续改进提供材料。使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实现了产品智能化,可以在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管道的流体温度、流速情况、周围环境温度,也可用于引擎盖各处温度采集用或输送管道各段温度和流速采集,最终能让车主、维修人员、设计人员、试验人员通过手机下载APP直接知道接头处液体温度、有无泄漏、液体流速、周边工作环境监测等等。预防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锁扣件与公接头的连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母接头与弹性锁扣件连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母接头与弹性锁扣件连接配合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公接头1,母接头2,弹性锁扣件3,第一环形凸起11,第二环形凸起13,第一软管连接部14,公连接管15,卡接头部21,通槽口22,导轨Ⅰ23,导轨Ⅱ24,台阶面25,母接头中部26,刚性直臂段Ⅰ35a,刚性直臂段Ⅱ35b,导槽口Ⅰ351a,导槽口Ⅱ351b,弹性斜臂段Ⅰ34a,弹性斜臂段Ⅱ34b,V型端面Ⅰ33a,V型端面Ⅱ33b,向内包边结构Ⅰ32a,向内包边结构Ⅱ32b,上拉伸板部30a,下拉伸板部30b,第一弹力臂31a,第二弹力臂31b,上Z型支撑柱37a,下Z型支撑柱37b,下半圆环包裹部38b,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大圆弧段面Ⅰ382a,大圆弧段面Ⅱ382b,小圆弧段面Ⅰ381a,小圆弧段面Ⅱ381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包括公接头1和母接头2,所述公接头1通过弹性锁扣件3与母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1为空心导管,该公接头1依次是由公连接管15、第一环形凸起11、第二环形凸起13和第一软管连接部14一体连接而成的;其中:第二环形凸起13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凸起11的外径。在第一环形凸起11与第二环形凸起13之间形成能够与弹性锁扣件3相配合的卡接槽部12;在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上套设有能够与母接头2保持密封状态的密封装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安全环264、外O型橡胶密封圈263、内挡圈262、内O型橡胶密封圈261;所述安全环264、外O型橡胶密封圈263、内挡圈262、内O型橡胶密封圈261依次从外到内紧密地夹设在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与母接头2的内壁面之间;从而保证了公连接管15与母接头2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母接头2是由卡接头部21、母接头中部26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组成的;在将公接头1的公连接管15延伸进入母接头2内通孔时,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通过密封装置与母接头2的母接头中部26内壁面密封连接。如图6所示,在卡接头部21上开设有上下对称的通槽口22,弹性锁扣件3能够沿着这两个通槽口22嵌置进入卡接头部21内;在每个通槽口22两端均设有台阶面25,每个通槽口22两端设有的台阶面25分别能够与上拉伸板部30a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Ⅰ33a、下拉伸板部30b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Ⅱ33b相互卡接配合。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弹性锁扣件3嵌置进入卡接头部21时从卡接头部21的其中一个通槽口22穿出,保证了弹性锁扣件3稳定地嵌置在卡接头部21内。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卡接头部21内设有两个导轨Ⅰ23和两个导轨Ⅱ24,该两个导轨Ⅰ23和两个导轨Ⅱ24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排列在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且两个导轨Ⅰ23位于一同侧,两个导轨Ⅱ24位于另一同侧;该两个导轨Ⅰ23和两个导轨Ⅱ24是分别用于与弹性锁扣件3上的两个导槽口Ⅰ351a和两个导槽口Ⅱ351b相互配合的,避免弹性锁扣件3在被振动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不必要的波动或者晃动,保证弹性锁扣件3在母接头2内的稳固性,以及弹性锁扣件3与公接头1之间配合连接的紧密性。
如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弹性锁扣件3包括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在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之间通过第一弹力臂31a和第二弹力臂31b连接成一体,且第一弹力臂31a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上拉伸板部30a的一端内侧面以及下拉伸板部30b的一端内侧面上,第二弹力臂31b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上拉伸板部30a的另一端内侧面以及下拉伸板部30b的另一端内侧面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弹力臂31a是由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段Ⅰ35a和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34a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34a分别与刚性直臂段Ⅰ35a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34a朝向相同;第二弹力臂31b是由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段Ⅱ35b和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34b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34b分别与刚性直臂段Ⅱ35b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34b朝向相同;该结构的设计,这样使得第一弹力臂31a、第二弹力臂31b以及与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相互形成包裹状结构;而且在对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同时施力挤压或者拉伸时,第一弹力臂31a、第二弹力臂31b分别受力挤压向外侧扩张或者向内收缩,同时带动位于上拉伸板部30a与下拉伸板部30b之间的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靠拢或者分离。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第一弹力臂31a的刚性直臂段Ⅰ35a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两个导槽口Ⅰ351a;第二弹力臂31b的刚性直臂段Ⅱ35b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两个导槽口Ⅱ351b;由于第一弹力臂31a和第二弹力臂31b上分别设有两个导槽口Ⅰ351a、两个导槽口Ⅱ351b,这样整体呈对称结构设计,因此不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将该弹性锁扣件嵌置进入母接头2内时,总是会其中一个导槽口Ⅰ351a以及对应与该导槽口Ⅰ351a不同侧的一个导槽口Ⅱ351b分别与母接头2内的导轨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弹力臂31a和第二弹力臂31b仅限于沿着各自对应地导轨即其中一个导轨Ⅰ23或者其中一个导轨Ⅱ24进行向内或向外滑动;这样保证了该弹性锁扣件3在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稳固性。
如图3、图4或图7所示,在上拉伸板部30a内侧面正下方设有上半圆环包裹部38a,且在下拉伸板部30b内侧面正上方设有下半圆环包裹部38b,且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圆环状包裹结构;上半圆环包裹部38a通过两个上Z型支撑柱37a与上拉伸板部30a内侧面固定连接,下半圆环包裹部38b通过两个下Z型支撑柱37b与下拉伸板部30b内侧面固定连接;两个上Z型支撑柱37a之间呈30~45°夹角排列,两个下Z型支撑柱37b之间也呈30~45°夹角排列,该结构的设计有助于在对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施力挤压或者拉伸时,能够将外界所施加力量通过对应地上Z型支撑柱37a、下Z型支撑柱37b分别均匀延伸到上半圆环包裹部38a的内侧面及其端部以及下半圆环包裹部38b的内侧面及其端部,实现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对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的紧密包裹;上半圆环包裹部38a的内侧面是由位于中间的小圆弧段面Ⅰ381a和位于两边的大圆弧段面Ⅰ382a组成,下半圆环包裹部38b的内侧面是由位于中间的小圆弧段面Ⅱ381b和位于两边的大圆弧段面Ⅱ382b组成。
其中:小圆弧段面Ⅰ381a和小圆弧段面Ⅱ381b的弧面半径均与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弧面半径相等,大圆弧段面Ⅰ382a和大圆弧段面Ⅱ382b的弧面半径大于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弧面半径;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在向外分别拉伸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时,能够保证包裹在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之间的公接头1卡接槽部12及时脱离开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内侧面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内侧面,即由于公接头1卡接槽部12仅限于紧密贴合在小圆弧段面Ⅰ381a和小圆弧段面Ⅱ381b上,从而在上半圆环包裹部38a与下半圆环包裹部38b相互分离过程中,大圆弧段面Ⅰ382a和大圆弧段面Ⅱ382b的弧面半径大于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弧面半径以及小圆弧段面Ⅰ381a和小圆弧段面Ⅱ381b的弧面半径,缩短了公接头1的卡接槽部12与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之间分离拉伸距离;避免了位置上偏差即错位而导致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卡在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内侧面与下半圆环包裹部38b内侧面之间,提高了该弹性锁扣件安装或拆卸效率。
此外,在母接头中部26的内壁面下端侧设置有射频识别标签、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即将射频识别标签设置在母接头中部26的内壁面下端侧主要作用是进行预警,使得在发生液体泄漏后射频识别标签能够及时传递相关报警信息,达到第一时间预警效果。同时考虑到液体自重或者本来液体流动时自然地贴合在管道下侧面。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其作用有:RFID射频识别标签能够用于检测有无液体泄漏;
由于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与密封圈(即外O型橡胶密封圈263、内挡圈262或内O型橡胶密封圈261)的最底面的间接一般一毫米不到,并由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离最近点的温度变化;同时压力传感器由于发生泄漏肯定有中部液体积累现象,必然导致压力变大。
另外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和工作空气的颗粒浓度及接头工作时间。
RFID射频识别标签还可以记录工作时间、标记产品型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LED显示屏中显示合格通过与否)。
RFID射频识别标签还能够实现产品追溯,因为射频识别标签能记录使用情况,方便后期研究和使用情况追踪,为后续改进提供材料。
使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实现了产品智能化,可以在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管道的流体温度、流速情况、周围环境温度,也可用于引擎盖各处温度采集用或输送管道各段温度和流速采集,最终能让车主、维修人员、设计人员、试验人员通过手机下载APP直接知道接头处液体温度、有无泄漏、液体流速、周边工作环境监测等等。预防事故发生。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包括公接头(1)和母接头(2),所述公接头(1)通过弹性锁扣件(3)与母接头(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1)为空心导管,该公接头(1)依次是由公连接管(15)、第一环形凸起(11)、第二环形凸起(13)和第一软管连接部(14)一体连接而成的;在第一环形凸起(11)与第二环形凸起(13)之间形成能够与弹性锁扣件(3)相配合的卡接槽部(12);在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上套设有能够与母接头(2)保持密封状态的密封装置;
所述母接头(2)是由卡接头部(21)、母接头中部(26)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组成的;在将公接头(1)的公连接管(15)延伸进入母接头(2)内通孔时,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通过密封装置与母接头(2)的母接头中部(26)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卡接头部(21)上开设有上下对称的通槽口(22),弹性锁扣件(3)能够沿着这两个通槽口(22)嵌置进入卡接头部(21)内;在每个通槽口(22)两端均设有台阶面(25),每个通槽口(22)两端设有的台阶面(25)分别能够与上拉伸板部(30a)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Ⅰ(33a)、下拉伸板部(30b)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Ⅱ(33b)相互卡接配合;在卡接头部(21)内设有两个导轨Ⅰ(23)和两个导轨Ⅱ(24),该两个导轨Ⅰ(23)和两个导轨Ⅱ(24)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排列在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且两个导轨Ⅰ(23)位于一同侧,两个导轨Ⅱ(24)位于另一同侧;
所述弹性锁扣件(3)包括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在上拉伸板部(30a)和下拉伸板部(30b)之间通过第一弹力臂(31a)和第二弹力臂(31b)连接成一体,且第一弹力臂(31a)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上拉伸板部(30a)的一端内侧面以及下拉伸板部(30b)的一端内侧面上,第二弹力臂(31b)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上拉伸板部(30a)的另一端内侧面以及下拉伸板部(30b)的另一端内侧面上;第一弹力臂(31a)是由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段Ⅰ(35a)和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34a)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34a)分别与刚性直臂段Ⅰ(35a)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Ⅰ(34a)朝向相同;
第二弹力臂(31b)是由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段Ⅱ(35b)和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34b)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34b)分别与刚性直臂段Ⅱ(35b)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边的两根弹性斜臂段Ⅱ(34b)朝向相同;
第一弹力臂(31a)的刚性直臂段Ⅰ(35a)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两个导槽口Ⅰ(351a);第二弹力臂(31b)的刚性直臂段Ⅱ(35b)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两个导槽口Ⅱ(351b);在上拉伸板部(30a)内侧面正下方设有上半圆环包裹部(38a),且在下拉伸板部(30b)内侧面正上方设有下半圆环包裹部(38b),且上半圆环包裹部(38a)和下半圆环包裹部(38b)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圆环状包裹结构;上半圆环包裹部(38a)通过两个上Z型支撑柱(37a)与上拉伸板部(30a)内侧面固定连接,下半圆环包裹部(38b)通过两个下Z型支撑柱(37b)与下拉伸板部(30b)内侧面固定连接;
上半圆环包裹部(38a)的内侧面是由位于中间的小圆弧段面Ⅰ(381a)和位于两边的大圆弧段面Ⅰ(382a)组成,下半圆环包裹部(38b)的内侧面是由位于中间的小圆弧段面Ⅱ(381b)和位于两边的大圆弧段面Ⅱ(382b)组成;其中:小圆弧段面Ⅰ(381a)和小圆弧段面Ⅱ(381b)的弧面半径均与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弧面半径相等,大圆弧段面Ⅰ(382a)和大圆弧段面Ⅱ(382b)的弧面半径大于公接头1中的卡接槽部(12)弧面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上Z型支撑柱(37a)之间呈30~45°夹角排列,两个下Z型支撑柱(37b)之间也呈30~45°夹角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安全环(264)、外O型橡胶密封圈(263)、内挡圈(262)、内O型橡胶密封圈(261);所述安全环(264)、外O型橡胶密封圈(263)、内挡圈(262)、内O型橡胶密封圈(261)依次从外到内紧密地夹设在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与母接头(2)的内壁面之间;从而保证了公连接管(15)与母接头(2)之间的密封性。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环形凸起(13)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凸起(1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母接头中部(26)的内壁面下端侧设置有射频识别标签、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CN201621268986.1U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8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8986.1U CN206478357U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8986.1U CN206478357U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8357U true CN206478357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6898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8357U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83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4847A (zh) * 2017-10-13 2018-02-02 天津大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脱落或断开检测功能的管路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4847A (zh) * 2017-10-13 2018-02-02 天津大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脱落或断开检测功能的管路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8357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CN206626309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中的弹性锁扣件
CN106352182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CN201225472Y (zh) 快速插拔管接头
CN203011642U (zh) 密封检测工装
CN103140648A (zh) 钻杆
CN106151735B (zh) 一种管路快速接头
CN106352184B (zh) 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内油路传输的连接器
CN106439331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中的弹性锁扣件
CN206831008U (zh) 一种法兰双层防脱接头
CN106337985B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CN106402535B (zh)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
CN106523823B (zh)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CN109632208A (zh) 一种管道气密性检测头
CN205207957U (zh) 提高检测安全性的燃气波纹管
CN206478341U (zh)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
CN212027910U (zh) 一种防漏气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CN206626310U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CN207215524U (zh) 管路连接组件以及吸气式烟雾探测装置
CN206378182U (zh) 磁翻板液位计的内衬结构
CN205506242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
CN103148248B (zh) 组合式充气嘴
CN204387547U (zh) 一种适用于试验室不同管径快速转换的接头
CN206478360U (zh) 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内油路传输的连接器
CN214662666U (zh) 一种管道软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8

Address after: 300402 Tianjin Beichen District Yixing port town Jinwei highway northwest Ring Road North (Tianjin Guangda moder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Guangda moder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2204 No. 238, Zhong Cun three District, Huang Zhai Town, Pujiang, Jinhua,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uang Songt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