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8338U -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8338U
CN206458338U CN201621473707.5U CN201621473707U CN206458338U CN 206458338 U CN206458338 U CN 206458338U CN 201621473707 U CN201621473707 U CN 201621473707U CN 206458338 U CN206458338 U CN 206458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pipe
pipeline section
docking facilities
wind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737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峰
赵金
胡强法
盖志亮
陈智
辛永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Dril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Dril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NPC Jiangha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4737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8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8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8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包括对接管,对接管沿轴向开设有贯通孔形成流道,对接管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管段、以及位于连接管段的两侧且用于与连续管卡接配合的卡接管段,卡接管段至少包括沿轴向设置于对接管外表面的至少一圈凹坑组,凹坑组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无需采用连续管焊接技术,通过压制工具即可将连续管紧紧的压入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凹坑内,从而完成两盘连续管的对接,有效的保证了连续管整体连接强度,并提高了两盘连续管对接的施工效率和对接后的连续管的使用强度,且采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两盘连续管的方式,具有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连续管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连续管作业设备已成为21世纪的“万能作业设备”。连续管作为设备的核心部件,其长短直接决定了连续管的施工能力。特别是在深井作业中,由于受连续管滚筒容积、运输条件的制约,滚筒上连续管的长度达不到设计的作业深度,为了增强连续管的作业能力,通常采用将多盘连续管焊接的方法将多盘连续管连接成一体。但是在井场施工过程中,井场是严禁带火作业的,而且焊接后的连续管,与原有管柱相比,它的抗内压能力、抗拉强度、抗疲劳能力都会严重降低。此外,油气井连续管速度管柱起管过程中,如何实现连续管管管对接工作、之后通过连续管作业装备起出速度管柱也是作业中的一大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连续管对接效率和连接强度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包括对接管,所述对接管沿轴向开设有贯通孔形成流道,所述对接管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管段、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管段的两侧且用于与连续管卡接配合的卡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卡接管段的外径,所述连接管段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呈环状的弹性凹槽,所述卡接管段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圈凹坑组,所述凹坑组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坑。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卡接管段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多圈所述凹坑组,且相邻两圈所述凹坑组中的各所述凹坑交错设置。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各所述凹坑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者倒置的等腰梯形。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卡接管段的自由端外表面设有朝向所述连接管段延伸的插槽。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卡接管段的外表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密封凹槽,且所述环形密封凹槽位于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管段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凹槽内设有O形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所述流道的内表面两端沿轴向均呈由外向内的渐缩状。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各所述弹性凹槽内填充有弹性密封件。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多个所述弹性凹槽等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管段的外表面位于多个所述弹性凹槽的两侧处分别设有环状定位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通过在对接管上设置凹坑,无需采用连续管焊接技术,通过压制工具即可将连续管紧紧的压入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凹坑内,从而完成两盘连续管的对接,有效的保证了连续管整体连接强度,并提高了两盘连续管对接的施工效率和对接后的连续管的使用强度,且采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两盘连续管的方式,具有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通过在对接管上设置插槽,有效的解决了工具与连续管内毛刺的配合问题,减少了连续管内毛刺的修理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环形密封槽,并在环形密封槽内设置O形密封圈,提高了连接后连续管的抗内压能力和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通过在连接管段设置弹性凹槽,提高了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柔性、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通过在弹性凹槽内填充弹性密封件,避免密封凹槽通过防喷盒时,刮坏防喷盒密封组件,保证了通过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的连续管在起下作业时的高效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连续管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对接管;11-流道;12-连接管段;121-弹性凹槽;122-环状定位凹槽;13-卡接管段;131-凹坑;132-插槽;133-环形密封凹槽;2-连续管;21-毛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对接管1,对接管1沿轴向开设有贯通孔形成流道11,流道11能与连接于对接管1两侧的两盘连续管相连通,使得在作业时,流体能够由一侧的连续管通过流道11进入另一侧连续管内,为了减少连续管在作业过程中流体的局部压力损失,流道11的内表面两端沿轴向呈由外向内的渐缩状,对接管1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管段12、以及位于连接管段12的两侧且用于与连续管卡接配合的卡接管段13,卡接管段13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圈凹坑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凹坑组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坑131(即卡槽),每圈凹坑组可以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3个、4个或者6个大小以及形状相同的凹坑131,通过待接连续管与凹坑131的卡接配合,将待接连续管与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相接,从而将至少两盘连续管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如图1所示,连接管段12的外径大于卡接管段13的外径,即连接管段12在径向方向凸出于卡接管段13,即在连接管段12与卡接管段13的结合处形成T型台阶,这样,当待接连续管在套设在对接管1上时,连接管段12能够阻止连续管朝向对接管1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连接管段1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弯曲,为了提高连接管段12的弹性,如图1所示,连接管段12至少包括沿对接管1轴向间隔设置于对接管1外表面上的多个呈环形的弹性凹槽121,这样的结构,使得连接管段12能够在通过滚筒、导向器、注入头过程中和连续管保持相同曲率的弯曲半径,且不会对流道11的流通面积产生影响,从而减少了连续管起下过程中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疲劳,增强了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使用寿命,优选的,多个弹性凹槽121等间隔设置。
在使用时,将两个待接连续管分别套设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两个卡接管段13外部,通过压制工具分别将两盘连续管压入与两盘连续管对应的凹坑131内,即可通过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将两盘连续管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接管1的两卡接管段13外径需要分别与两待接连续管内径大致相同,优选的,在待接连续管套设在卡接管段13外部时,待接连续管的内表面与卡接管段1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针对不同的规格内径的待接连续管,对接管1的两卡接管段13外径可以有不同配合类型,即对接管1的两卡接管段13外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无需采用连续管焊接技术,通过压制工具即可将连续管紧紧的压入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凹坑131内,从而完成两盘连续管的对接,有效的保证了连续管整体连接强度,并提高了两盘连续管对接的施工效率和对接后的连续管的使用强度,且采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两盘连续管的方式,具有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优点;通过在连接管段设置弹性凹槽121,提高了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柔性、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
进一步,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卡接管段13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多圈凹坑组,且相邻两圈凹坑组中的各凹坑131交错设置,优选的,相邻两圈的相邻两凹坑131在径向的投影夹角为30°、45°或者60°,即相邻两圈凹坑组中的各凹坑131等间隔交错设置,这样,使得对接管1与连续管的连接结合处分散的较均匀,从而使得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与待接连续管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进而使得两盘连续管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再进一步,各凹坑13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者倒置的等腰梯形,这样,在将连续管压入凹坑131内时,使得凹坑131能够对压制工具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容易的通过压制工具将连续管紧紧的压入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凹坑13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连续管内表面上的毛刺21会影响待接连续管与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之间的连接,在连接时,需要将连续管与对接管1结合处的毛刺21清除,为了降低清除毛刺21的工作量,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卡接管段的自由端外表面设有朝向连接管段12延伸的插槽132,插槽132的横截面形状与连续管2内表面上的毛刺2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如图6所示,通常连续管2内表面上的毛刺21的横截面为矩形,因此,优选插槽132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矩形,在连接时,只需将毛刺21插入插槽132内即可,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与连续管2内毛刺21的配合问题,大大减少了修理连续管2内毛刺21的工作量,进而有效提高了连续管对接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为了保证对接的连续管的密封性能,如图1所示,卡接管段13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密封凹槽133,环形密封凹槽133位于插槽132与连接管段12之间,环形密封凹槽133内设有O形密封圈(图中未示出),连续管与对接管1的结合处通过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进一步提升了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与待接连续管之间的密封性能,优选的,在插槽132与连接管段12之间设有两个环形密封凹槽133,且每个环形密封凹槽133内设有O形密封圈;此外,当待接连续管套设在对接管1上时,由于卡接管段13的外表面与待接连续管的内表面紧密贴合,进一步增强了连续管与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结合处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弹性凹槽121内填充有弹性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在弹性凹槽121中安装弹性密封件后,可以避免弹性凹槽121通过防喷盒时,刮坏防喷盒密封组件,进一步保证了通过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对接的连续管2能顺利通过滚筒、导向器、注入头、防喷盒,从而有效保证了通过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的连续管在起下作业时的高效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其中,弹性密封件优选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然,弹性密封件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合成纤维材料等。
进一步,如图1所示,连接管段12还包括设置于对接管1外表面上的两个环状定位凹槽122,两环状定位凹槽122分别设置于多个弹性凹槽121的两侧,压制工具能够用过环状定位凹槽122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找准凹坑131的位置,将连续管2紧紧的压入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凹坑131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制工具包括压制螺钉、连接螺钉、上本体、下本体、定位螺钉,上本体与下本体采用燕尾槽结构配合,上本体与下本体相接能够形成套接于待接连续管外部的卡环,且上本体与下本体的内表面能与待接连续管的外表面相贴合,上、下两本体上都设计有连接螺纹孔,通过连接螺钉实现连接上本体与下本体的固定连接,上、下本体分别设有与各凹坑131和两环状定位凹槽122一一对应设置的压制螺纹孔和定位螺纹孔,使用时,先将下本体分别套设在待接连续管上,并使下本上的压制螺纹孔与凹坑对位设置,再用定位螺钉将下本体与环状定位凹槽122固定好,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上本体安装好,之后用连接螺钉将上本体与下本体固定连接,最后依次用压制螺钉将待接连续管压入凹坑131内。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使用过程:
如图1和图6所示,先用连续管专用工具(如连续管内修孔器)将连续管2内端部的毛刺21清除掉,清除连续管2毛刺21的长度要大于环形密封凹槽133的宽度,即清除连续管2毛刺21的长度要大于插槽132到连接管段12之间的距离,然后在环形密封凹槽133内安装O形密封圈,在弹性凹槽121内安装弹性密封件,之后在对接管1的两卡接管段13处分别套设一盘连续管2,两连接管的端部分别顶抵于连接管段12的两个端面上,再将压制工具套设在一盘连续管2与对接管1结合处的外部,并通过环状定位凹槽122进行固定,使用压制工具将连续管2压入对接管1的呈球面的凹坑131内,最后,使用相同的安装方式将另一盘连续管2与对接管1相连接,即可完成连续管2的管管对接工作,然后就可以利用连接好的连续管2作业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通过在对接管上设置凹坑,无需采用连续管焊接技术,通过压制工具即可将连续管紧紧的压入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凹坑内,从而完成两盘连续管的对接,有效的保证了连续管整体连接强度,并提高了两盘连续管对接的施工效率和对接后的连续管的使用强度,且采用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两盘连续管的方式,具有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通过在对接管上设置插槽,有效的解决了工具与连续管内毛刺的配合问题,减少了连续管内毛刺的修理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环形密封槽,并在环形密封槽内设置O形密封圈,提高了连接后连续管的抗内压能力和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通过在连接管段设置弹性凹槽,提高了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的柔性、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通过在弹性凹槽内填充弹性密封件,避免密封凹槽通过防喷盒时,刮坏防喷盒密封组件,保证了通过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连接的连续管在起下作业时的高效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9)

1.一种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包括对接管,所述对接管沿轴向开设有贯通孔形成流道,所述对接管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管段、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管段的两侧且用于与连续管卡接配合的卡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卡接管段的外径,所述连接管段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呈环状的弹性凹槽,所述卡接管段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圈凹坑组,所述凹坑组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管段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多圈所述凹坑组,且相邻两圈所述凹坑组中的各所述凹坑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凹坑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者倒置的等腰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管段的自由端外表面设有朝向所述连接管段延伸的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管段的外表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密封凹槽,且所述环形密封凹槽位于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管段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凹槽内设有O形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的内表面两端沿轴向均呈由外向内的渐缩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弹性凹槽内填充有弹性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弹性凹槽等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段的外表面位于多个所述弹性凹槽的两侧处分别设有环状定位凹槽。
CN201621473707.5U 2016-12-30 2016-12-30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Active CN206458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3707.5U CN206458338U (zh) 2016-12-30 2016-12-30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3707.5U CN206458338U (zh) 2016-12-30 2016-12-30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8338U true CN206458338U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98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73707.5U Active CN206458338U (zh) 2016-12-30 2016-12-30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83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9710A (zh) * 2017-12-27 2018-0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对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9710A (zh) * 2017-12-27 2018-0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对接装置
CN108119710B (zh) * 2017-12-27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对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11006151A (es) Junta tubular estancia utilizada en la industria del petroleo y metodo de realizacion de tal junta.
CN206458338U (zh) 连续管可缠绕对接装置
CN106322008A (zh) 一种管件
CN210685876U (zh) 一种用于修复废旧油管的接箍结构
CN206458333U (zh) 连续管对接装置
CN207421547U (zh) 一种带密封性接头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复合管
CN107606345A (zh) 一种拆卸方便的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连接件
WO2022053074A1 (zh) 一种防止串珠转动的金刚石绳锯
CN209067148U (zh) 井口密封装置
CN110500043A (zh) 固井系统及套管接头
CN206234518U (zh) 分体式石油管短节
CN205781697U (zh) 一种非开挖穿插用热塑性增强复合管
CN2101066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泄漏高温用硬密封球阀
CN210599019U (zh) 一种破碎煤岩体封孔注浆加固装置
CN211118209U (zh) 一种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接头结构
CN209196339U (zh) 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密封结构
CN208670325U (zh) 一种天然气用柔性复合管
CN106989241A (zh) 一种带有功能单元的柔性管接头
CN207975356U (zh) 轴向压入式管接头组件
CN206831005U (zh) 一种油田输气接头
CN207179004U (zh) 一种新型水下管道机械连接器
CN111119749A (zh) 一种油田用轻质井下油管
CN104455826B (zh) 压力回填式管连接结构
CN206918464U (zh) 一种hdpe双壁波纹管
CN205716133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