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8891U -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 Google Patents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8891U
CN206448891U CN201621132224.9U CN201621132224U CN206448891U CN 206448891 U CN206448891 U CN 206448891U CN 201621132224 U CN201621132224 U CN 201621132224U CN 206448891 U CN206448891 U CN 206448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socket
tank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322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承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1322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8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8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88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调节装置的第一进油管及第一回油管均与主油箱连接,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回油管均与副油箱连接,出油管及退油管均与柴油发动机连接;第一活塞能够接通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之间的连接,或接通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的连接;第二活塞能够接通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或接通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实现主油箱油品与副油箱油品间的切换,整个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够有效地调节油箱油路供应。

Description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预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货车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物流运输任务。
大货车多使用0#柴油,然而0#柴油的凝点为0℃。在冬天温度较低的北方,0#柴油会在油箱中凝结为块状,难以供油。因此,需要在车辆启动前,先对0#柴油进行预热,使其液化,达到工作状态,才能供入发动机。
现有的柴油发动机预热装置是在0#柴油的进油管壁上设置有电阻丝或加热片,电阻丝或加热片连接汽车电瓶。在0#柴油结蜡的情形下,由电瓶供电使电阻丝产热从而对进油管内的0#柴油加热,使0#柴油顺利运送,发动机正常点燃发动。
但是,这种预热方式存在几个明显的缺陷:一是预热需要使用汽车电瓶中存储的电,会消耗汽车电瓶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可能影响汽车启动时的用电需求;二是预热的时间比较长,通常要5分钟以上;三是预热位置有限,对整个油路的预热不充分,0#柴油在进入发动机之前,温度会逐渐降低,阻力增大,降低雾化效率,使燃烧不完全,增加了油耗;四是汽车停车后,油箱与发动机间的油路被0#柴油充满,在低温环境中,0#柴油会凝结成块,将低压油路及高压油路完全堵塞,即使使用预热装置,也只能对低压油路部分进行预热,而无法对高压油路进行预热,无法完全解决0#柴油的供油问题,同时,现有的预热装置的油路调节,结构复杂,导致油路预热后调节不畅通,起不到预热油路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和柴油车,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包括:活塞腔、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二回油管、出油管和退油管;
所述第一进油管及第一回油管均与主油箱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回油管均与副油箱连接,所述出油管及退油管均与柴油发动机连接;
所述活塞腔分隔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分别容纳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
所述第一活塞腔与退油管、第一回油管及第二回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与出油管、第一进油管及第二进油管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电机、第一气缸或第一液压缸连接,以实现接通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之间的连接,或接通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电机、第二气缸或第二液压缸连接,以实现接通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或接通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还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油管相连通的第一进油插管,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相连通的第二进油插管,与所述第一回油管相连通的第一回油插管,与所述第二回油管相连通的第二回油插管,与所述出油管相连通的出油插管,与所述退油管相连通的退油插管,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接线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活塞两侧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气缸或第一液压缸直线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气缸或所述第二液压缸直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柴油油箱,包括油箱本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
所述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油箱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本体分隔成主油箱和副油箱;
所述油箱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进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一进油插口,与第二进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二进油插口,与第一回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一回油插口,与第二回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二回油插口,与出油插管相配合的出油插口,与退油插管相配合的退油插口,与接线插头相配合的接线插口;
其中,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油插口相连通的第一油管,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油插口相连通的第二油管,且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外分别设置有电阻丝加热器,每个所述电阻丝加热器分别与汽车电瓶相连接,并在所述电阻丝加热器外包裹有绝缘层;
所述主油箱或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线管,所述线管与所述接线插口相连通,并能够裸露出所述油箱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插口、第二进油插口、第一回油插口、第二回油插口、出油插口和退油插口内分别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插口、第二进油插口、第一回油插口、第二回油插口、出油插口和退油插口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插管、第二进油插管、第一回油插管、第二回油插管、出油插管和退油插管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限位圈。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柴油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柴油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预热柴油之后,实现主油箱油品与副油箱油品间的切换,在汽车的整个油路达到0#柴油的工作温度时,再将发动机的油路从副油箱切换到主油箱,节约成本,同时,整个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够有效地调节油箱油路供应,保证了油箱的油预热后的畅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接通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以及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接通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以及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接通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以及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与柴油油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第一进油管; 102-第一回油管;
201-第二进油管; 202-第二回油管;
301-出油管; 302-退油管;
401-第一活塞; 402-第二活塞;
501-第一气缸; 502-第二气缸;
6-壳体; 601-接线插头;
7-油箱本体; 701-主油箱;
702-副油箱; 703-安装槽;
704-第一进油插口; 705-第二进油插口;
706-第一回油插口; 707-第二回油插口;
708-出油插口; 709-退油插口;
801-接线插口; 901-密封限位圈;
1011-第一进油插管; 1021-第一回油插管;
2011-第二进油插管; 2021-第二回油插管;
3011-出油插管; 3021-退油插管;
10-电阻丝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包括:活塞腔、第一进油管101、第二进油管201、第一回油管102、第二回油管202、出油管301和退油管302;
所述第一进油管101及第一回油管102均与主油箱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201与第二回油管202均与副油箱连接,所述出油管301及退油管302均与柴油发动机连接;
所述活塞腔分隔成第一活塞401腔和第二活塞402腔,分别容纳第一活塞401及第二活塞402;
所述第一活塞401腔与退油管302、第一回油管102及第二回油管202连通;所述第二活塞402腔与出油管301、第一进油管101及第二进油管201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401与第一电机、第一气缸501或第一液压缸连接,以实现接通退油管302与第一回油管102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302与第二回油管202之间的连接,或接通退油管302与第二回油管202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302与第一回油管102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402与第二电机、第二气缸502或第二液压缸连接,以实现接通第一进油管101与出油管301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二进油管201与出油管301之间的连接,或接通第二进油管201与出油管301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一进油管101与出油管301之间的连接。
为了方便与油箱的配合使用,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还包括壳体6;
所述壳体6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油管101相连通的第一进油插管1011,与所述第二进油管201相连通的第二进油插管2011,与所述第一回油管102相连通的第一回油插管1021,与所述第二回油管202相连通的第二回油插管2021,与所述出油管301相连通的出油插管3011,与所述退油管302相连通的退油插管3021,且所述壳体6上还设置有接线插头6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401和所述第二活塞402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活塞两侧的通孔。
为了方便活塞的控制,快速实现油路的切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401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气缸501或第一液压缸直线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402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气缸502或所述第二液压缸直线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与柴油油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柴油油箱,包括油箱本体7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
所述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油箱本体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油箱本体7分隔成主油箱701和副油箱702;
所述油箱本体7上设置有安装槽703,所述安装槽703的槽底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进油插管1011相配合的第一进油插口704,与第二进油插管2011相配合的第二进油插口705,与第一回油插管1021相配合的第一回油插口706,与第二回油插管2021相配合的第二回油插口707,与出油插管3011相配合的出油插口708,与退油插管3021相配合的退油插口709,与接线插头601相配合的接线插口801;
其中,所述主油箱70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油插口704相连通的第一油管,所述副油箱70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油插口705相连通的第二油管,且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外分别设置有电阻丝加热器10,每个所述电阻丝加热器10分别与汽车电瓶相连接,并在所述电阻丝加热器10外包裹有绝缘层;
所述主油箱701或所述副油箱702内设置有线管,所述线管与所述接线插口801相连通,并能够裸露出所述油箱本体7。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可以直接插接到油箱本体7上,方便二者的装配,操作简单,实现与油箱一体,从而直接控制油箱内油预热,再对预热的油进行与汽车发动机的供油切换,节约油耗,有效的为油箱内的油进行预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插口704、第二进油插口705、第一回油插口706、第二回油插口707、出油插口708和退油插口709内分别设置有单向阀。
在该实施例中,单向阀的设置避免了在安装时油箱内油的泄露,提高了产品装配后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插口704、第二进油插口705、第一回油插口706、第二回油插口707、出油插口708和退油插口709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滑层。
在该实施例中,防滑层的设置,使各个插口与插管配合时更加可靠,避免了插管与插口配合后容易移动影响断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方便了产品的使用。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插管1011、第二进油插管2011、第一回油插管1021、第二回油插管2021、出油插管3011和退油插管3021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限位圈901。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限位圈901的作用能够防止插管与插口插接过头,影响调节装置与油箱的装配及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柴油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柴油油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预热柴油之后,实现主油箱油品与副油箱油品间的切换,在汽车的整个油路达到0#柴油的工作温度时,再将发动机的油路从副油箱切换到主油箱,节约成本,同时,整个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够有效地调节油箱油路供应,保证了油箱的油预热后的畅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腔、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二回油管、出油管和退油管;
所述第一进油管及第一回油管均与主油箱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回油管均与副油箱连接,所述出油管及退油管均与柴油发动机连接;
所述活塞腔分隔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分别容纳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
所述第一活塞腔与退油管、第一回油管及第二回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与出油管、第一进油管及第二进油管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电机、第一气缸或第一液压缸连接,以实现接通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之间的连接,或接通退油管与第二回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退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电机、第二气缸或第二液压缸连接,以实现接通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或接通第二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并截断第一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连接;还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油管相连通的第一进油插管,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相连通的第二进油插管,与所述第一回油管相连通的第一回油插管,与所述第二回油管相连通的第二回油插管,与所述出油管相连通的出油插管,与所述退油管相连通的退油插管,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接线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活塞两侧的通 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气缸或第一液压缸直线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气缸或所述第二液压缸直线连接。
4.一种柴油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本体和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油路调节装置;
所述油箱油路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油箱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箱本体分隔成主油箱和副油箱;
所述油箱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进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一进油插口,与第二进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二进油插口,与第一回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一回油插口,与第二回油插管相配合的第二回油插口,与出油插管相配合的出油插口,与退油插管相配合的退油插口,与接线插头相配合的接线插口;
其中,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油插口相连通的第一油管,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油插口相连通的第二油管,且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外分别设置有电阻丝加热器,每个所述电阻丝加热器分别与汽车电瓶相连接,并在所述电阻丝加热器外包裹有绝缘层;
所述主油箱或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线管,所述线管与所述接线插口相连通,并能够裸露出所述油箱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油插口、第二进油插口、第一回油插口、第二回油插口、出油插口和退油插口内分别设置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油插口、第二进油插口、第一回油插口、第二回油插口、出油插口和退油插口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滑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油插管、第二进油插管、第一回油插管、第二回油插管、出油插管和退油插管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限位圈。
9.一种柴油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油箱。
CN201621132224.9U 2016-10-17 2016-10-17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48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2224.9U CN206448891U (zh) 2016-10-17 2016-10-17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2224.9U CN206448891U (zh) 2016-10-17 2016-10-17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8891U true CN206448891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3222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48891U (zh) 2016-10-17 2016-10-17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8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6301A (zh) * 2018-02-28 2018-08-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转换阀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6301A (zh) * 2018-02-28 2018-08-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转换阀总成
CN108386301B (zh) * 2018-02-28 2019-1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转换阀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5345B (zh) 一种灵活燃料汽车的冷启动系统
CN101598061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220701U (zh) 发动机加热系统
CN106401834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低温加热系统
CN101915187B (zh) 具有自动加热及油位显示一体式装置的汽车燃油箱
CN201606170U (zh) 一种在寒区使用高牌号柴油的燃油供给装置
RU2422669C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запуска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06448891U (zh) 油箱油路调节装置、柴油油箱及柴油车
CN102606356A (zh) 一种水包油型加热器油箱
CN204646487U (zh) 一种柴油机恒温供油装置
CN102733997A (zh) 一种设有燃气加热器的lng客车
CN103615339B (zh) 水电一体式柴油智能加热装置
US20190143809A1 (en) Gas tank arrangement
CN115539267A (zh) 一种防汽车油路结蜡与采暖兼顾系统及汽车
CN106284028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导热油加热保温节能循环系统
EP3548794B1 (en) A fuel tank arrangement
CN202811120U (zh) 一种燃油加热装置
CN211202158U (zh) 一种房车燃油箱加热装置
US8763591B2 (en) Fuel heating equipment of diesel engine
CN210396940U (zh) 一种多燃料系统
CN104963796B (zh) 柴油发动机预热装置、预热方法及柴油车
CN202659376U (zh) 一种设有燃气加热器的lng客车
CN204003197U (zh) 辐助加热保温的柴油燃油箱
CN201679590U (zh) 柴油发动机增温供油补偿系统及其供油补偿器
CN204900134U (zh)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甲醇喷油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