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6469U -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6469U
CN206446469U CN201621454348.9U CN201621454348U CN206446469U CN 206446469 U CN206446469 U CN 206446469U CN 201621454348 U CN201621454348 U CN 201621454348U CN 206446469 U CN206446469 U CN 206446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sliding shoe
chair back
guide rail
automoti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43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鹏宇
徐达
唐金平
耿文龙
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543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6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6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6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其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包括椅背和与椅背连接的座椅坐垫,椅背中设有一腔体,腔体内设置有座椅扶手和用于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扶手调节机构,扶手调节机构与座椅扶手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追求汽车实用性能的基础上,更多的关心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其中,座椅作为其必用的功能零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款舒适的座椅可以让人长时间进行驾驶,且能够缓解乘车人员的疲劳。但是,由于现有的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这样,在乘车人员身高和体重不同的情况下,单一位置的扶手会大大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
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椅背和与所述椅背连接的座椅坐垫;所述椅背中设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座椅扶手和用于调节所述座椅扶手与所述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扶手调节机构,所述扶手调节机构与所述座椅扶手连接。
可选地,所述扶手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且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连接有沿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的滑动在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上移动;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座椅扶手的旋转执行机构,所述旋转执行机构与所述座椅扶手连接,且所述旋转执行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块的滑动在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边缘部均设置有齿槽,且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槽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槽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端部之间,所述座椅扶手上设置有一卡接板;其中,当所述卡接板卡接在所述椅背或所述座椅坐垫上时,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座椅扶手锁定于所述腔体内;当所述卡接板与所述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相平行时,所述第一滑动块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座椅扶手移动至所述腔体外。
可选地,所述旋转执行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块上,且所述连接板的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座椅扶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的边缘部设置有多个齿槽;所述座椅扶手上设置有一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上安装有一与所述多个齿槽相啮合的第三齿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包括的椅背中设置有一腔体,该腔体内设置有座椅扶手和用于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扶手调节机构。这样,在扶手调节机构的调节下,能够改变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得不同的乘车人员坐在汽车座椅上时,乘车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执行机构与第二导轨以及座椅扶手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包括椅背1和与椅背1连接的座椅坐垫2,椅背1中设有一腔体11,腔体11内设置有座椅扶手3和用于调节座椅扶手3与椅背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扶手调节机构,扶手调节机构与座椅扶手3连接。
具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包括座椅扶手3在椅背1的水平延伸方向B上与椅背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座椅扶手3在椅背1的竖直延伸方向A上与椅背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座椅扶手3可以沿椅背1的水平延伸方向B移动,并可以沿椅背1的竖直延伸方向A移动,从而来调节座椅扶手3与椅背1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座椅扶手3的垂直高度。这样,在扶手调节机构的调节下,能够改变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得不同的乘车人员坐在汽车座椅上时,乘车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此外,在不需要座椅扶手时,将座椅扶手和扶手调节机构容纳于椅背中的腔体内,节省了汽车内的空间。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3,该扶手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导轨4,第一导轨4沿椅背1的水平延伸方向B设置于腔体11内;第一滑动块5,第一滑动块5设置于第一导轨4上,且第一滑动块5上连接有沿椅背1的竖直延伸方向A设置于腔体11内的第二导轨6,第二导轨6通过第一滑动块5的滑动在椅背1的水平延伸方向B上移动;第二滑动块7,第二滑动块7设置于第二导轨6上,第二滑动块7上设置有用于旋转座椅扶手3的旋转执行机构8,旋转执行机构8与座椅扶手3连接,且旋转执行机构8通过第二滑动块7的滑动在椅背1的竖直延伸方向A上移动。
具体的,当第一滑动块沿第一导轨向腔体外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滑动块带动第二导轨向腔体外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第二导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块,且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旋转执行机构,且旋转执行机构与座椅扶手连接,因此,第二导轨向腔体外的方向的移动带动座椅扶手向腔体外的方向移动,直至座椅扶手移动至腔体外乘车人员所需的位置时为止。此外,当座椅扶手移动至腔体外一位置时,可以沿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移动座椅扶手,直至座椅扶手移动至乘车人员所需的高度时为止。具体的,乘车人员可以向座椅扶手施加一在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上的向上的力,此时,第二滑动块在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导轨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执行机构和与旋转执行机构连接的座椅扶手向上移动。这样,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的滑动下,座椅扶手可以沿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B和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移动,从而改变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座椅扶手的高度,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3,为了使得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能够卡接在任一位置处,第一导轨4的边缘部和第二导轨6的边缘部均设置有齿槽(图中未示出),且第一滑动块5上设置有与齿槽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二滑动块7上设置有与齿槽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第一滑动块可以在第一齿轮与齿槽的啮合作用下在第一导轨上移动,且在第一齿轮与齿槽相啮合时,第一滑动块能够卡接在第一导轨上的任一位置处。第二滑动块可以在第二齿轮与齿槽的啮合作用下在第二导轨上移动,且在第二齿轮与齿槽相啮合时,第二滑动块能够卡接在第二导轨上的任一位置处。这样,座椅扶手可以在沿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B上的任一位置处固定,并在沿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上的任一位置处固定,从而使得乘车人员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座椅扶手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3,第一滑动块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弹簧9,弹簧9设置于第一滑动块5与第一导轨4的端部之间,座椅扶手3上设置有一卡接板(图中未示出);其中,当卡接板卡接在椅背1或座椅坐垫2上时,第二导轨6和座椅扶手3锁定于腔体11内;当卡接板与椅背1的竖直延伸方向A相平行时,第一滑动块5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二导轨6和座椅扶手3移动至腔体11外。具体的,当座椅扶手3位于腔体11内时,座椅扶手与第二导轨6相平行。这样,座椅扶手可以同时移动至腔体外。
具体的,当乘车人员需要座椅扶手时,只需要将设置于座椅扶手上的卡接在椅背或座椅坐垫上的卡接板旋转至与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相平行的方向即可,此时第一滑动块与第一导轨之间的弹簧恢复至自然状态,使得第一滑动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腔体外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导轨以及座椅扶手向腔体外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座椅扶手能够移动并裸露在腔体外。此时,若乘车人员不满意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水平距离,则可以在座椅扶手上施加一沿腔体外的方向移动的力,此时,第一滑动块在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轨向腔体外移动,从而带动座椅扶手继续向腔体外移动,直至座椅扶手移动至距腔体出口一位置处时为止。这样,通过在第一滑动块和第一导轨的端部之间设置弹簧,增加了座椅扶手弹出腔体外的便利性。
此外,可选地,扶手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一滑动块移动的第一执行电机、控制第二滑动块移动的第二执行电机以及控制座椅扶手旋转的第三执行电机,且第一执行电机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二执行电机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三执行电机与座椅扶手连接。此时,汽车座椅上设置有与第一执行电机连接的第一控制按钮、与第二执行电机连接的第二控制按钮以及与第三执行电机连接的第三控制按钮。这样,当乘车人员需要座椅扶手时,可以先按下第一控制按钮,从而控制第一执行电机启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动块在第一执行电机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一导轨进行移动,以使座椅扶手能够移动至腔体外,从而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水平距离;然后按下第二控制按钮,从而控制第二执行电机启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动块在第二执行电机的作用下沿第二导轨进行移动,以使座椅扶手能够在沿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上移动,从而调节座椅扶手的高度;最后按下第三控制按钮,从而控制第三执行电机启动,从而使得座椅扶手能够绕第一旋转轴进行旋转,以调节座椅扶手旋转至与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和与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均相垂直的方向上。当然,当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水平距离满足乘车人员的需求时,可以再按第一控制按钮,从而控制第一执行电机停止工作;当座椅扶手的高度满足乘车人员的需求时,可以再按第二控制按钮,从而控制第二执行电机停止工作;当座椅扶手旋转后的角度满足乘车人员的需求时,可以再按第三控制按钮,从而控制第三执行电机停止工作。
另外,在座椅坐垫上还可以设置一重力感应器和控制器,且重力感应器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执行电机、第二执行电机和第三执行电机连接。其中,当重力感应器感应到重力信号时,将重力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重力信号控制第一执行电机、第二执行电机和第三执行电机的工作时间。这样,当乘车人员坐在座椅坐垫上时,重力感应器测量得到乘车人员的重力数值,并将该重力数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重力数值控制第一执行电机、第二执行电机和第三执行电机的工作时间,从而控制第一滑块停留在第一导轨上的一位置处、第二滑块停留在第二导轨上的一位置处,并控制座椅扶手旋转至一位置处。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3,旋转执行机构8包括:连接板81,连接板81连接于第二滑动块7上,且连接板81的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轴82,座椅扶手3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轴82固定连接。这样,当座椅扶手3弹出腔体11外时,乘车人员可以旋转座椅扶手3,从而使得座椅扶手3可以绕第一旋转轴82旋转至与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和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B均相垂直的方向上,即可以使得座椅扶手旋转至乘车人员的两侧,从而使得乘车人员可以将手臂搭靠在座椅扶手上,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此外,可选地,第二滑动块7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轴71,连接板81与第二旋转轴71固定连接。这样,当座椅扶手3绕第一旋转轴82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座椅扶手3和连接板81可以绕第二旋转轴71进行旋转,从而调节座椅扶手3在与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A和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B均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增加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另外,可选地,连接板81的边缘部设置有多个齿槽83;座椅扶手3上设置有一固定轴31,且固定轴31上安装有一与多个齿槽83相啮合的第三齿轮32。这样,当座椅扶手3绕第一旋转轴82旋转时,第三齿轮32同时在多个齿槽83内移动,且在第三齿轮32与齿槽83的啮合作用力下,座椅扶手3可以卡接在连接板81上的任一位置处,增加了座椅扶手固定在与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和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均相垂直的方向上时的牢固性。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调节座椅扶手在沿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在沿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座椅扶手的旋转以及在与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和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均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使得乘车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中的汽车座椅。这样,在汽车座椅上的扶手调节机构的调节下,能够改变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得不同的乘车人员坐在汽车座椅上时,乘车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座椅扶手与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扶手位置较为单一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不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Claims (8)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
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椅背和与所述椅背连接的座椅坐垫,所述椅背中设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座椅扶手和用于调节所述座椅扶手与所述椅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扶手调节机构,所述扶手调节机构与所述座椅扶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且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连接有沿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的滑动在椅背的水平延伸方向上移动;
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座椅扶手的旋转执行机构,所述旋转执行机构与所述座椅扶手连接,且所述旋转执行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块的滑动在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边缘部均设置有齿槽,且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槽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槽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端部之间,所述座椅扶手上设置有一卡接板;其中,当所述卡接板卡接在所述椅背或所述座椅坐垫上时,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座椅扶手锁定于所述腔体内;当所述卡接板与所述椅背的竖直延伸方向相平行时,所述第一滑动块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座椅扶手移动至所述腔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执行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块上,且所述连接板的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座椅扶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边缘部设置有多个齿槽;所述座椅扶手上设置有一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上安装有一与所述多个齿槽相啮合的第三齿轮。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CN201621454348.9U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206446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4348.9U CN206446469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4348.9U CN206446469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6469U true CN206446469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4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4348.9U Active CN206446469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6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6893B (zh) 可自动呈递的旋转座椅
CN101353027B (zh) 汽车座椅
CN106029437A (zh) 座垫长度调节装置及座垫长度调节方法
KR20190002652A (ko) 차량 시트의 시트 요소를 위한 조절 장치
KR101381575B1 (ko) 차량용 시트
CN202063032U (zh) 一种汽车智能化座椅调节系统
CN103402818A (zh) 用于通风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
CN115923627B (zh) 带有人体按摩兼车辆运行惯性防护功能的零重力汽车座椅
CN201856665U (zh) 汽车电动座椅坐垫角度调节机构
CN104309569A (zh) 一种安全带高度自动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04228638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采用该座椅的汽车
CN106882093A (zh) 一种高度无级调节的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扶手
CN206446469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CN106379205A (zh)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CN102039835A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调节装置
CN202071842U (zh) 高速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203558075U (zh) 铁路机车车辆电动座椅
CN202130286U (zh) 一种汽车的遮阳板
CN104619551A (zh) 适于车辆座椅的调节单元及车辆座椅
CN203766566U (zh) 汽车座椅腿托机构
CN206664363U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车辆中央控制台组件以及车辆
CN207631028U (zh) 一种可自动化前后移动的汽车座椅
CN201423956Y (zh) 座椅腿托调节机构
CN101623152A (zh) 一种靠背形状可调节的座椅
CN104742769B (zh) 一种安装可调头枕的火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10130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