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6258U -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6258U
CN206446258U CN201720090075.2U CN201720090075U CN206446258U CN 206446258 U CN206446258 U CN 206446258U CN 201720090075 U CN201720090075 U CN 201720090075U CN 206446258 U CN206446258 U CN 206446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heat transfer
transfer machine
front support
coll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00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dustrial Part Tianyuan Gar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t Tianyuan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t Tianyuan Gar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t Tianyuan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00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6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6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62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涉及热转印机设备技术领域。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包括前支撑杆,与前支撑杆平行设置的后支撑杆和收料条,两个滑块、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气缸、控制装置;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两端均与热转印机本体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气缸分别固定在热转印机本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滑块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气缸上;收料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块上,收料条的高度高于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高度,且收料条与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平行;控制装置与第一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可充分利用工人的时间,效率高,缓解了传统的热转印机浪费人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印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背景技术
热转印机能够在数分钟内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将打印纸上的图像色彩逼真的转印到布料上。因为热转印机能够将颜色图案一次成型,无需套色;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印工精致,生产成本低,产品损耗小,附着力强等优点;故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印花领域。
现有的热转印机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转印布料的前支撑杆和用于放置已转印布料的后支撑杆,以工人的前方定义为前,即前支撑杆位于后支撑杆的前方。进行热转印时,需要人工放料和收料,因为热转印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在热转印结束后,还需要将放在工作台上的物料收起,并放置新物料进行热转印;一般情况,一个工人只能看守一台热转印机,当热转印机进行热转印时,工人就只能等着,直到热转印完成将已经加工好的物料(布料)收起来,再放下一个待转印的物料,非常浪费人力。
综上,如何克服传统热转印机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机收料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转印机非常浪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收料条、两个滑块、两个第一气缸和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前支撑杆的两端与热转印机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后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上;所述前支撑杆与所述后支撑杆平行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分别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气缸上,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前后移动;所述收料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滑块上,所述收料条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的高度,且所述收料条与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平行;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还包括前支撑杆驱动按钮、前支撑杆驱动开关和第二气缸;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与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连接;所述前支撑杆驱动开关还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垂直于所述前支撑杆,且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前支撑杆前后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气缸垂直设置;所述收料条与所述第一气缸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启动按钮、启动开关和控制器;所述启动按钮与所述启动开关连接;所述启动开关还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热转印机本体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和所述启动按钮均设置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的底部,且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和所述启动按钮均为脚踏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均包括直杆内芯和外套;所述直杆内芯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上;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直杆内芯上;所述直杆内芯为不锈钢结构件;所述外套为软质塑料结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条与所述滑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条为聚氯乙烯结构件,且所述收料条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机,包括上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本体。
所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分析其主要结构可知:热转印机收料装置主要由前支撑杆、后支撑杆、收料条、两个滑块、两个第一气缸和控制装置组成;热转印机主要由上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和热转印机本体组成。
分析上述结构的主要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可知: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两端均连接在热转印机本体上,其中,前支撑杆是固定在热转印机本体上的,后支撑杆与热转印机本体是滑动连接的;两个第一气缸分别固定在热转印机本体的左右两侧,且相互平行;两个滑块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气缸上,且收料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块上,且收料条还与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平行;控制装置与第一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很显然,为了使得待转印的布料能够轻松地被搭在前支撑杆上,并保证在搭上之后能够被夹持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以防止布料滑落下去;前支撑杆或后支撑杆就应设置为可调节结构,以使得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因前支撑杆更加靠近热转印机工作台,故将前支撑杆设置为可调节结构,后支撑杆设置为固定状态较佳。当需要将布料搭在前支撑杆上时,就将前支撑杆向前移动以增大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方便将布料放进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的空隙中;当将布料搭在前支撑杆上后,就要将前支撑杆向后移动,以缩小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以能够将布料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部分能够被夹持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防止滑落。为了使得布料能够被很好的夹持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就需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平行设置;如此,便可保证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的空隙处处都相等,不会出现部分布料未被夹住的情况。当布料被夹持好以后,前支撑杆就会被固定,保持布料被夹持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
工人可以从搭设在前支撑杆上的待转印布料中取出一片待转印布料,并将其待转印部分放在工作台的转印位置上(为了达到收料的目的,此时的收料条是被压在正在转印的布料下面的),然后,通过控制装置开启热转印机;这样,热转印机就会开始对布料进行热转印。控制装置能够在开启热转印机时开始计时,并能自动计算转印结束的时间;当热转印完成以后,控制装置就会向两个第一气缸同时发出信号指令,使得两个第一气缸带动对应的驱动滑块由前向后移动,以使得固定在滑块上的收料条能够由前向后移动;这样,布料就能够在收料条的带动下,由前向后移动,直到从收料条上滑落搭在后支撑杆上;紧接着,第一气缸又会驱动滑块由后向前运动回到起始位置,以为下一次收料做准备。为了保证收料条由前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布料一直与收料条接触,将收料条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高度。另外,为了使得收料条能够更好的进行收料,将收料条设置为平行于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
整个热转印过程,只有放料和开启热转印机的动作是人工的,其他都是自动进行的;即工人将待转印布料放到工作台上并开启热转印机后,布料就可以自动进行转印,并在转印好后被收到后支撑杆上;如此,一个工人就可以同时操作三台机器,充分利用时间,缓解了传统的热转印机浪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与热转印机本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标:1-前支撑杆;2-后支撑杆;3-收料条;4-滑块;5-第一气缸;6-前支撑杆驱动按钮;7-第二气缸;8-启动按钮;9-热转印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包括前支撑杆1、后支撑杆2、收料条3、两个滑块4、两个第一气缸5和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前支撑杆1的两端与热转印机本体9滑动连接;所述后支撑杆2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9上;所述前支撑杆1与所述后支撑杆2平行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气缸5分别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9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气缸5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滑块4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气缸5上,所述第一气缸5用于驱动所述滑块4前后移动;所述收料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滑块4上,所述收料条3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支撑杆1和所述后支撑杆2的高度,且所述收料条3与所述前支撑杆1和所述后支撑杆2平行;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气缸5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相应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机,包括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还包括热转印机本体9;
所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9上。
分析上述结构的主要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可知: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的两端均连接在热转印机本体9上,其中,前支撑杆1是固定在热转印机本体9上的,后支撑杆2与热转印机本体9是滑动连接的;两个第一气缸5分别固定在热转印机本体9的左右两侧,且相互平行;两个滑块4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气缸5上,且收料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块4上,且收料条3还与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平行;控制装置与第一气缸5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很显然,为了使得待转印的布料能够轻松地被搭在前支撑杆1上,并保证在搭上之后能够被夹持在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以防止布料滑落下去;前支撑杆1或后支撑杆2就应设置为可调节结构,以使得前支撑杆1与后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因前支撑杆1更加靠近热转印机工作台,故将前支撑杆1设置为可调节结构,后支撑杆2设置为固定状态较佳。当需要将布料搭在前支撑杆1上时,就将前支撑杆1向前移动以增大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方便将布料放进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的空隙中;当将布料搭在前支撑杆1上后,就要将前支撑杆1向后移动,以缩小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以能够将布料在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的部分能够被夹持在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防止滑落。为了使得布料能够被很好的夹持在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就需将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平行设置;如此,便可保证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的空隙处处都相等,不会出现部分布料未被夹住的情况。当布料被夹持好以后,前支撑杆1就会被固定,保持布料被夹持在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
工人可以从搭设在前支撑杆1上的待转印布料中取出一片待转印布料,并将其待转印部分放在工作台的转印位置上(为了达到收料的目的,此时的收料条3是被压在正在转印的布料下面的),然后,通过控制装置开启热转印机;这样,热转印机就会开始对布料进行热转印。控制装置能够在开启热转印机时开始计时,并能自动计算转印结束的时间;当热转印完成以后,控制装置就会向两个第一气缸5同时发出信号指令,使得两个第一气缸5带动对应的驱动滑块4由前向后移动,以使得固定在滑块4上的收料条3能够由前向后移动;这样,布料就能够在收料条3的带动下,由前向后移动,直到从收料条3上滑落搭在后支撑杆2上;紧接着,第一气缸5又会驱动滑块4由后向前运动回到起始位置,以为下一次收料做准备。为了保证收料条3由前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布料一直与收料条3接触,将收料条3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的高度。另外,为了使得收料条3能够更好的进行收料,将收料条3设置为平行于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
整个热转印过程,只有放料和开启热转印机的动作是人工的,其他都是自动进行的;即工人将待转印布料放到工作台上并开启热转印机后,布料就可以自动进行转印,并在转印好后被收到后支撑杆2上;如此,一个工人就可以同时操作三台机器,充分利用时间,缓解了传统的热转印机浪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的详细技术方案以及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在热转印机收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中,还包括有前支撑杆驱动按钮6、前支撑杆驱动开关(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气缸7,按下前支撑杆驱动按钮6,会触发前支撑杆1驱动开关,进而使得第二气缸7能够伸长或缩短,以使得前支撑杆1向后或向前移动,改变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如此,便不需工人去移动前支撑杆1,节省人力,且更加自动化。
优选的,第二气缸7与前支撑杆1垂直设置,以方便第二气缸7推动前支撑杆1移动。收料条3与第一气缸5垂直设置,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中,控制装置主要由启动按钮8、启动开关(图中未示出)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组成;按下启动按钮8后,会触发启动开关,进而使得热转印机开始进行热转印工作,同时,控制器开始计时。当热转印完成以后,控制器就会给第一气缸5的磁性开关一个指令信号,第一气缸5进行一次伸缩往复运动,并带动套设在第一气缸5上的滑块4做一次向后再向前的往复运动,最后回到起始位置。
优选的,上述控制器可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PLC。
需要说明的是,PLC编程方便,现场调试便捷,非常适用于热转印机。
特别的,为了操作方便,将前支撑杆驱动按钮6和启动按钮8都设置在热转印机的底部,并将两者均设置为脚踏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移动前支撑杆1或启动热转印机时,工人只需用脚去踩一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两只手可以都用来放置布料,非常方便。
在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的具体结构中,两者都是由直杆内芯(图中未示出)和外套(图中未示出)组成的;直杆内芯的两端固定在热转印机本体9上,且直杆内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以保证直杆内芯的刚度,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外套套设在直杆内芯上,且采用软质塑料制成,以增加布料与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布料滑落,外套的材料优选用EVA。
优选的,收料条3与滑块4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以便于根据需要安装和拆卸收料条3。另外,当收料条3磨损较严重时,还方便更换。
进一步的,将收料条3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即PVC)制造,聚氯乙烯可制成较软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收料条3,当滑块4移动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力,更加稳定;且将收料条3的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可有效减小对布料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克服了传统的热转印机浪费人力的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可充分利用工人的时间,效率高,缓解了传统的热转印机浪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收料条、两个滑块、两个第一气缸和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前支撑杆的两端与热转印机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后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上;所述前支撑杆与所述后支撑杆平行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分别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气缸上,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前后移动;所述收料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滑块上,所述收料条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的高度,且所述收料条与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平行;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还包括前支撑杆驱动按钮、前支撑杆驱动开关和第二气缸;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与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连接;所述前支撑杆驱动开关还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垂直于所述前支撑杆,且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前支撑杆前后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气缸垂直设置;所述收料条与所述第一气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启动按钮、启动开关和控制器;所述启动按钮与所述启动开关连接;所述启动开关还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热转印机本体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磁性开关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和所述启动按钮均设置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的底部,且所述前支撑杆驱动按钮和所述启动按钮均为脚踏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均包括直杆内芯和外套;所述直杆内芯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上;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直杆内芯上;所述直杆内芯为不锈钢结构件;所述外套为软质塑料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料条与所述滑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料条为聚氯乙烯结构件,且所述收料条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10.一种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还包括热转印机本体;
所述热转印机收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热转印机本体上。
CN201720090075.2U 2017-01-24 2017-01-24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46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0075.2U CN206446258U (zh) 2017-01-24 2017-01-24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0075.2U CN206446258U (zh) 2017-01-24 2017-01-24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6258U true CN206446258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007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46258U (zh) 2017-01-24 2017-01-24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6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87677U (zh) 带扫描检测功能的锂电池成品电压内阻自动采集分选机
CN206127116U (zh) 一种玻璃杯粘把装置
CN205792840U (zh) 一种手机多合一测试机
CN202712356U (zh) 电芯自动热压机
CN206446258U (zh) 热转印机收料装置及热转印机
CN109127451B (zh) 一种生产制造用物料跟线机器人
CN108859074A (zh) 一种全自动折边机
CN203527760U (zh) 三轴数控螺母植入机
CN206788507U (zh) 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眼镜镜片的组装装置
CN210238072U (zh) 一种纺织熨烫装置
CN208682151U (zh) 一种桌上型双头热熔机
CN218950824U (zh) 一种型材加工吊具
CN206393191U (zh) 一种订书机三合一自动组装机
CN208469088U (zh) 一种热熔设备
CN207372096U (zh) 一种全自动红冲机
CN204099364U (zh) 一种扁带粘接机
CN208827111U (zh) 一种全自动折边机
CN211110380U (zh) 自动理线机
CN209336124U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手工模型定型装置
CN210657655U (zh) 一种服装裁片定型装置
CN207564990U (zh) 一种热熔铆接装置
CN207535322U (zh) 一种显示屏后壳多点热熔机
CN206416509U (zh) 一种亚克力高温成型装置
CN110904665A (zh) 一种无纬布经向截断机
CN205537915U (zh) 一种五金件称重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