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5866U -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5866U
CN206445866U CN201621402931.5U CN201621402931U CN206445866U CN 206445866 U CN206445866 U CN 206445866U CN 201621402931 U CN201621402931 U CN 201621402931U CN 206445866 U CN206445866 U CN 206445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gear
frame
screw rod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29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un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un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un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un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029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5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5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586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包括:卷积装置,其包括用于卷积胶膜的卷积筒,卷积筒由筒架体支撑;冲床,其包括龙门架,龙门架上安装有打孔部,打孔部的正下方为打孔工位;打孔部正下方设置有承载板以及放置模具,放置模具安装于承载板上,放置模具用于安放半成品;及支撑架,其支撑承载板;胶膜切片机构,其包括:切片台,卷积筒及切片台分别设置于龙门架的两端;刀架,其安装于切片台表面上;切刀,其设置于切刀架的正下方;及刀驱动机构,其安装于刀架上,且刀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与切刀连接,以驱动切刀向靠近切片台方向运动或向远离切片台方向运动;胶膜传送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全自动生产隔片。

Description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键盘电路中使用的隔片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键盘生产工艺中,将刀模11、隔片12以及上拼13(刀模11、隔片12以及上拼13由下至上依次排列)贴在一起后,需要在输出部的表面贴上加强片,并在输出部16与本体部17的连接处贴上背胶得到半成品,然后需要使用冲床再在半成品上打孔,以避免银浆过热后使得内部电路粘附在一起。隔片12是在胶膜上打孔得到,对刀模11和13起到了隔离作用,但是键盘按键对应的位置需要在隔片12上打孔,以使得上下刀模11和上拼13能在按键对应的位置接触。现有技术中,使用先使用切片机将胶膜切成隔片12需要的大小,然后放切片后的胶膜一片一片放在重传上打孔,最终生产出隔片12。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缺点为:
采用先切片后打孔的加工方法,使得在切片以及打孔之间浪费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在打孔时由于切片后因两胶膜之间有静电而导致两胶膜粘附在一起、难以撕开,但是两胶膜粘附在一起不是绝对的标准粘附在一起,因此导致不知每块胶膜的打孔部标准,而导致键盘电路的合格率降低,若要分离所有胶膜,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实现了全自动生产隔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包括:
卷积装置,其包括用于卷积胶膜的卷积筒,卷积筒由筒架体支撑;
冲床,其包括龙门架,龙门架上安装有打孔部,打孔部的正下方为打孔工位;打孔部正下方设置有承载板以及放置模具,放置模具安装于承载板上,放置模具用于安放半成品;及支撑架,其支撑承载板;
胶膜切片机构,其包括:切片台,卷积筒及切片台分别设置于龙门架的两端;刀架,其为“门”型结构且其安装于切片台表面上;切刀,其设置于切刀架的正下方,切刀的刀口与切片台正对;及刀驱动机构,其安装于刀架上,且刀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与切刀连接,以驱动切刀向靠近切片台方向运动或向远离切片台方向运动;
胶膜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导向辊,其设置于放置模具靠近卷积筒的一侧且其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第二导向辊,其设置于放置模具靠近切片台的一侧且其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第一导向辊及第二导向辊的顶边与放置模具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上;走胶架,其安装于切片台靠近放置模具的侧面上;走胶辊,其包括棍体,棍体两端均连接有安装筒,棍体表面层为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接触层;支撑辊,其通过走胶架转动安装于走胶辊的正下方,支撑辊的定边与切片台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上;走胶电机,其安装于走胶架上;走胶连动机构,其安装于走胶架上,其输入部与走胶电机的轴连接;胶辊调节机构,其安装于走胶架上,两安装筒可转动地与胶辊调节机构连接,使用胶辊调节机构能使走胶辊与支撑辊之间让出安放胶膜的缝隙,也能使胶膜压紧于走胶辊与支撑辊之间,且当将胶膜压紧于走胶辊与支撑辊之间时走胶连动机构的输出部安装筒连接;以及
控制箱,打孔部、刀驱动机构以及走胶电机均与控制箱连接;
其中,卷积筒、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棍体以及支撑辊的中心线均与放置模具表面平行,卷积筒上的胶膜被拉出后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辊、放置模具表面、第二导向辊、棍体以及支撑辊,支撑辊的顶边以及卷积筒的顶边均低于放置模具的表面。
优选的是,刀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于刀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切刀的刀背连接;
胶辊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在走胶架的两侧上均开设有调节槽,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从上方穿过走胶架且分别进入一调节槽中,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与走胶架螺纹连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与一安装筒枢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底端均能接触调节槽底面;
走胶连动机构包括走胶齿轮,走胶齿轮安装于走胶架上且位于调节槽底面旁,走胶齿轮的中心线与调节槽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走胶齿轮与走胶电机的轴连接,安装筒穿过第二螺杆的连接端设置有筒齿,走胶连动机构的输出部为筒齿,走胶电机设置在支撑切刀台的台架上,走胶齿轮上还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和走胶齿轮由走胶架支撑,走胶电机的轴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走胶连动机构的输入部为第二带轮。
优选的是,还包括胶膜绷紧机构,胶膜绷紧机构包括:
第一从动辊,其通过第一从动架支撑于底面上,第一从动辊与第一从动架转动连接,第一从动辊的顶边高于支撑辊的顶边,第一从动辊的顶边低于放置模具的表面;
第二从动辊,在第一从动架与走胶架之间立有第二从动架,第二从动架包括两架框,每个架框均为“口”型机构,每个架框的顶部均穿过有第四螺杆,第四螺杆与架框螺纹连接,两第四螺杆伸入架框内的端部均通过棍座与第二从动辊枢接,通过调节第四螺杆能使第二从动辊的顶边低于支撑辊的顶边。
优选的是,在第一从动架的入口一侧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表面为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导向层,导向层的表面与穿过的胶膜边缘相切,以实现对拉出的胶膜的两侧进行定位。
优选的是,还包括喷气枪,喷气枪包括:
安装座,其设置于一龙门架内侧上,安装座内设置有驱动腔,驱动腔底面上立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中心轴,安装座侧面上开设有与驱动腔连通的滑动槽;
喷气嘴,其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气源的接气孔以及出气孔,喷气嘴内设置有气道,出气孔朝向放置模具所在位置,气道将接气孔以及出气孔接通,喷气嘴的端部连接有伸入驱动腔内的连接件,连接件穿过滑动槽与第一中心轴转动连接;
电磁阀,其设置于气道上,以开闭气道;
旋转电机,其设置于安装座上;以及
连动机构,其设置于驱动腔内,旋转电机的轴伸入驱动腔内能与连动机构的输入部连接,连动机构的输出部与连接件伸入驱动腔内的端部连接;以及
控制器,其第一输入/输出端与冲床控制箱连接,其第二输入/输出端通过开关电路与电磁阀连接,其第三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一马达驱动电路与旋转电机连接。
优选的是,
安装座包括安装架、上座体和下座体,安装架与龙门架固定,上座体固定于安装架上,旋转电机安装于上座体上,下座体安能相对下座体移动,第一中心轴以及第二中心轴均设置于下座体上,滑动槽也设置于下座体上,在下座体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架上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座体相连;
连动机构包括:
传动齿,连接件与第一中心轴连接的端为圆环部,传动齿设置于圆环部的外面上,传动齿为连动机构的输出部;
第一齿轮,在驱动腔内设置有第二中心轴,第一齿轮转动设置于第二中心轴上,第一齿轮为连动机构的输入部,第一齿轮上表面上开设有六边形的驱动孔,第一齿轮与传动齿啮合;
传动杆,其一端与伸入驱动腔内的旋转电机的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能伸入第一齿轮的驱动孔内使第一齿轮旋转;
第三螺杆,其一端通过下座体伸入驱动腔内,第三螺杆位于下座体外的端部连接有螺帽,第三螺杆与安装座螺纹连接;
第二齿轮,其上表面上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与第三螺杆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转动连接,通过调节第三螺杆能使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也能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以及
手动杆,在下座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驱动腔连通的移动槽,手动杆穿过移动槽且与第二齿轮下表面固定连接,手动杆与下座体之间不固定,以使在调节第三螺杆时手动杆能随第二齿轮一起移动,手动杆伸出下座体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在龙门架边缘上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轮轴,轮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当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第二皮带轮能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连接。
优选的是,第三螺杆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内设置有旋转腔,第三螺杆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还开设有将旋转腔和驱动腔连通的转动孔,转动件包括设置于旋转腔内安装环,安装环能在旋转腔内转动,安装环的外直径大于转动孔的直径,安装环的底面悬吊有穿出转动孔的悬吊杆,悬吊杆穿出转动孔的端部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旋转腔内固定设置有芯轴,芯轴位于安装环中心且芯轴的直径小于安装环的直径,在芯轴之间设置有卷簧,卷簧内端与芯轴连接,卷簧外端与安装环内壁连接。
优选的是,在滑动槽的左内壁以及右内壁上均开设置有圆弧型的伸缩孔,在连接件两侧均设置有关闭翼,每一关闭翼均能随着连接件的转动穿梭于伸缩孔与滑动槽内,转动时两关闭翼能将连接件与滑动槽之间的缝隙关闭。
优选的是,滑动槽的底内壁内凹形成圆弧型导向槽,在连接件与滑动槽的底内壁接触的面上延伸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连接件转动连接,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能在导向槽内滑动的第二线轮。
优选的是,还包括胶屑收纳机构,胶屑收纳机构包括:
围栏,其设置于两块放置模具旁,以将每块放置模具的四周围住;
两个收纳漏斗,其均设置于承载板的底面上,每个收纳漏斗与一放置模具相对设置,在每块放置模具旁的承载板上设置有与各自对应的收纳漏斗连通的落屑孔,每块放置模具上还开设有与其对应的收纳漏斗连通的对刀孔,半成品在每块放置模具上安放好后对刀孔与每块半成品上需要打孔的位置相对;
收纳管,其为“人”字型结构,收纳管包括连接部以及两出料部;
开闭轴,其设置于两出料部与连接部连接处的中心,开闭轴穿过收纳管且与收纳管转动连接;
阀片,其设置于收纳管内且与开闭轴固定连接,转动开闭轴能使阀片关闭两出料部中的任一出料部;
收纳电机,其安装于收纳管外壁上,收纳电机的轴与开闭轴固定连接;以及
两红外线传感器,两红外线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出料部内,以检测所在出料部处内是否有胶屑;
其中,两红外线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第四输入/输出端以及第五输入/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第六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二马达驱动器与收纳电机连接,控制器的第七输入/输出端通过灯驱动器连接有提示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胶膜传送机构以及卷积装置,实现了将卷积装置上的胶膜拉出并为胶膜切片机构以及冲床传送胶膜,提供了基础条件;
2)通过设置冲床,实现了在位于放置模具上的胶膜段上打孔;
3)通过设置胶膜切片机构,当胶膜传送至切片台后将胶膜切断,进而最终实现了全自动生产隔片。
附图说明
图1为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中承载板及放置模具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收纳管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喷气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下座体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安放座与连接件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三螺杆与转动件连接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包括:
卷积装置1,其包括用于卷积胶膜的卷积筒11,实现了胶膜的不断供给,卷积筒11由筒架体12支撑;
冲床2,其包括龙门架29,龙门架29上安装有打孔部28,打孔部28的正下方为打孔工位;打孔部28正下方设置有承载板21以及放置模具22,放置模具22安装于承载板21上,放置模具22用于安放半成品,放置模具22上设置有定位柱24;及支撑架,其支撑承载板21;
胶膜切片机构3,其包括:切片台31,卷积筒11及切片台31分别设置于龙门架29的两端,切片台31的设置为胶膜的切断提供了支撑;刀架32,其为“门”型结构且其安装于切片台31表面上;切刀33,其设置于切刀33架32的正下方,切刀33的刀口与切片台31正对;及刀驱动机构34,其安装于刀架32上,且刀驱动机构34的输出部与切刀33连接,以驱动切刀33向靠近切片台31方向运动或向远离切片台31方向运动;
胶膜传送机构7,其包括:第一导向辊71,其设置于放置模具22靠近卷积筒11的一侧且其转动安装于承载板21上;第二导向辊72,其设置于放置模具22靠近切片台31的一侧且其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第一导向辊71和第二导向辊72的设置实现了传送中的胶膜平整地铺设于放置模具上,第一导向辊71及第二导向辊72的顶边与放置模具22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上;走胶架73,其安装于切片台31靠近放置模具22的侧面上;走胶辊74,其包括棍体741,棍体741两端均连接有安装筒742,棍体741表面层为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接触层,接触层的设置避免了在利用摩擦力的时候导致胶膜损坏;支撑辊75,其通过走胶架73转动安装于走胶辊74的正下方,支撑辊75的定边与切片台31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上,支撑辊75的设置使得胶膜的传送更加顺畅;走胶电机76,其安装于走胶架73上;走胶连动机构78,其安装于走胶架73上,其输入部与走胶电机76的轴连接;胶辊调节机构77,其安装于走胶架73上,两安装筒742可转动地与胶辊调节机构77连接,使用胶辊调节机构77能使走胶辊74与支撑辊75之间让出安放胶膜的缝隙,也能使胶膜压紧于走胶辊74与支撑辊75之间,且当将胶膜压紧于走胶辊74与支撑辊75之间时走胶连动机构78的输出部安装筒742连接;以及
控制箱(图中未示),打孔部28、刀驱动机构34以及走胶电机76均与控制箱连接;
其中,卷积筒11、第一导向辊71、第二导向辊72、棍体741以及支撑辊75的中心线均与放置模具22表面平行,卷积筒11上的胶膜被拉出后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辊71、放置模具22表面、第二导向辊72、棍体741以及支撑辊75,支撑辊75的顶边以及卷积筒11的顶边均低于放置模具22的表面。
如图2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刀驱动机构34,刀驱动机构34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于刀架32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切刀33的刀背连接;
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胶辊调节机构77,胶辊调节机构77包括第一螺杆771以及第二螺杆772,在走胶架73的两侧上均开设有调节槽773,第一螺杆771和第二螺杆772均从上方穿过走胶架73且分别进入一调节槽773中,第一螺杆771和第二螺杆772均与走胶架73螺纹连接,第一螺杆771和第二螺杆772分别与一安装筒742枢接,第一螺杆771和第二螺杆772底端均能接触调节槽773底面;
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走胶连动机构78,走胶连动机构78包括走胶齿轮781,走胶齿轮781安装于走胶架73上且位于调节槽773底面旁,走胶齿轮781的中心线与调节槽77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走胶齿轮781与走胶电机76的轴连接,安装筒742穿过第二螺杆772的连接端设置有筒齿782,走胶连动机构78的输出部为筒齿782,走胶电机76设置在支撑切刀33台的台架79上,为了防止支撑辊75以及棍体741妨碍走胶电机76的转动,走胶齿轮781上还连接有第一带轮783,第一带轮783和走胶齿轮781由走胶架73支撑,走胶电机76的轴连接有第二带轮784,第一带轮783与第二带轮784之间通过传动带785连接,走胶连动机构78的输入部为第二带轮78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还包括胶膜绷紧机构70,胶膜绷紧机构70包括:
第一从动辊701,其通过第一从动架703支撑于底面上,第一从动辊701与第一从动架703转动连接,第一从动辊701的顶边高于支撑辊75的顶边,第一从动辊701的顶边低于放置模具22的表面;
第二从动辊702,在第一从动架703与走胶架73之间立有第二从动架,第二从动架包括两架框705,每个架框705均为“口”型机构,每个架框705的顶部均穿过有第四螺杆704,第四螺杆704与架框705螺纹连接,两第四螺杆704伸入架框705内的端部均通过棍座与第二从动辊702枢接,通过调节第四螺杆704能使第二从动辊702的顶边低于支撑辊75的顶边。
为了实现对拉出的胶膜的两侧进行定位,并且不导致在拉动胶膜过程中因与导向轮706接触而损坏,在第一从动架703的入口一侧设置有导向轮706,导向轮706表面为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导向层,且导向层的表面光滑,这样胶膜与导向轮706接触时摩擦力小,表面因摩擦力而导致胶膜损坏导向层的表面与穿过的胶膜边缘相切,以实现对拉出的胶膜的两侧进行定位。
安装时,首先,调节第一螺杆771和第二螺杆772,棍体741上抬,使得棍体741与支撑辊75之间让出胶膜安放间隙;然后,将胶膜从卷积筒11拉出,胶膜从卷积筒11拉出后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辊71、放置模具22表面、第二导向辊72以及第一从动辊701的上方绕过,将胶膜从第二从动辊702的下方绕过,到达至支撑辊75,且胶膜一侧必须紧靠导向轮706的导向层,使得胶膜与导向层相切,然后将胶膜拉动至棍体741与支撑辊75之间;再后,保持胶膜与导向层相切时调节第一螺杆771和第二螺杆772,使得棍体741下移,棍体741的筒齿782与走胶齿轮781啮合,同时将胶膜压紧于棍体741与支撑辊75之间,压紧后则不需胶膜与导向层相切,这时不必将胶膜绷紧,因为此时绷紧难以拉动胶膜,胶膜越过支撑辊75,胶膜边缘刚好位于切刀33的刀口正下方,胶膜被拉出的长度为每块隔片长度的整数倍,且在支撑辊75与卷积筒11之间留下的胶膜长度足以让第二从动辊702绷紧;再后,调节第四螺杆704,使得第二从动辊702下移,胶膜被绷紧。
工作时,首先,控制器启动走胶电机76及打孔部28,由于已经将胶膜越过支撑辊75,走胶电机76的转动,带动棍体741的转动,棍体741的转动通过摩擦力,向切刀33不断输送胶膜时,由于胶膜被拉出的长度为每块隔片长度的整数倍当走胶电机76旋转一片隔片走过的时间后,控制器就控制第一气缸下移,使得切刀33切断胶膜形成一段一段的隔片,由于前一段企后的胶膜没有打孔,可以将前段切下的胶膜,可以放在单独的冲床2下打孔,最后形成隔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为了避免因再次加工半成品时因放置模具22上有胶屑而导致打孔机构1压伤半成品,本实施例设置了喷气枪5。
如图2、图6以及图9所示,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还包括喷气枪5,喷气枪5包括:
安装座51,其设置于一龙门架29内侧上,安装座51内设置有驱动腔511,驱动腔511底面上立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中心轴512,安装座51侧面上开设有与驱动腔511连通的滑动槽513;
喷气嘴52,其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气源的接气孔(图中未示)以及出气孔,喷气嘴52内设置有气道,出气孔朝向放置模具22所在位置,气道将接气孔以及出气孔接通,喷气嘴52的端部连接有伸入驱动腔511内的连接件521,连接件521穿过滑动槽513与第一中心轴512转动连接;
电磁阀53,其设置于气道上,以开闭气道;
旋转电机54,其设置于安装座51上;以及
连动机构55,其设置于驱动腔511内,旋转电机54的轴伸入驱动腔511内能与连动机构55的输入部连接,连动机构55的输出部与连接件521伸入驱动腔511内的端部连接;以及
控制器(图中未示),其第一输入/输出端与冲床2控制箱连接,其第二输入/输出端通过开关电路与电磁阀53连接,其第三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一马达驱动电路与旋转电机54连接。控制器接收到冲床2控制箱打孔完成的信号,控制器控制喷气枪5工作,电磁阀53打开气道,旋转电机54开始旋转,使得喷气嘴52喷出的气扫过放置模具22,实现将放置模具22上的胶屑清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为了实现在旋转电机54损坏时手工转动喷气嘴52,本实施例对安装座51及连动机构55进行了改进。
如图6、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具体地:
安装座51包括安装架515、上座体516和下座体514,安装架515与龙门架29固定,上座体516固定于安装架515上,旋转电机54安装于上座体516上,下座体514安能相对下座体514移动,第一中心轴512以及第二中心轴517均设置于下座体514上,滑动槽513也设置于下座体514上,在下座体514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架515上的第二气缸518,第二气缸518的活塞杆与下座体514相连;
连动机构55包括:
传动齿551,连接件521与第一中心轴512连接的端为圆环部,传动齿551设置于圆环部的外面上,传动齿551为连动机构55的输出部;
第一齿轮552,在驱动腔511内设置有第二中心轴517,第一齿轮552转动设置于第二中心轴517上,第一齿轮552为连动机构55的输入部,第一齿轮552上表面上开设有六边形的驱动孔550,第一齿轮552与传动齿551啮合;
传动杆(图中未示),其一端与伸入驱动腔511内的旋转电机54的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能伸入第一齿轮552的驱动孔550内使第一齿轮552旋转;
第四螺杆704554,其一端通过下座体514伸入驱动腔511内,第四螺杆704554位于下座体514外的端部连接有螺帽553,第四螺杆704554与安装座51螺纹连接;
第二齿轮555,其上表面上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与第四螺杆704554位于驱动腔511内的端部转动连接,通过调节第四螺杆704554能使第二齿轮555远离第一齿轮552,也能使第二齿轮555与第一齿轮552啮合;以及
手动杆556,在下座体51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驱动腔511连通的移动槽,手动杆556穿过移动槽且与第二齿轮555下表面固定连接,手动杆556与下座体514之间不固定,以使在调节第四螺杆704554时手动杆556能随第二齿轮555一起移动,手动杆556伸出下座体514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57,在龙门架29边缘上设置有安装块558,安装块558上设有轮轴501,轮轴501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559,第二皮带轮559上设置有助转把手502,当第二齿轮555与第一齿轮552啮合时第二皮带轮559能通过皮带(图中未示)与第一皮带轮557连接。当旋转电机54正常工作时,第二气缸518使得下座体514位于较高的位置,此时传动杆伸入驱动孔550内,第四螺杆704554伸出下座体514的长度较长,使得第二齿轮555远离第一齿轮552,实现旋转电机54的轴与第一齿轮552的连动,旋转电机54的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52转动,第一齿轮552带动传动齿551转动,从而实现连接件521在滑动槽513内来回转动,喷气嘴52来回转动,实现吹气扫过放置模具22;当旋转电机54损坏时,第二气缸518回缩,使得下座体514位于较低的位置,此时传动杆远离驱动孔550,传动杆与第一齿轮552不接触,调节第四螺杆704554,使得第四螺杆704554伸出下座体514的长度较短,使得第二齿轮555向第一齿轮552所在方向移动,最终实现第一齿轮552与第二齿轮555的啮合,将第一皮带轮557和第二皮带轮559套上皮带,不使用手动驱动时未连接皮带然后旋转助转把手,通过第一皮带轮557、第二皮带轮559以及手动杆556传动至第二齿轮555,第二齿轮55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52转动,第一齿轮552通过传动齿551带动连接件521转动,从而最终实现喷气嘴52的转动。由于喷气嘴52位于龙门架29内侧,不便于驱动,故设置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助转把手。
由于手动转动旋转帽使随意的,极有可能将第二齿轮555转动到与第一齿轮552不能啮合的情况,当下一次使用时就不能使用,浪费了资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四螺杆704554位于驱动腔511内的端部内设置有旋转腔41,第四螺杆704554位于驱动腔511内的端部还开设有将旋转腔41和驱动腔511连通的转动孔42,转动件包括设置于旋转腔41内安装环43,安装环43能在旋转腔41内转动,安装环43的外直径大于转动孔42的直径,安装环43的底面悬吊有穿出转动孔42的悬吊杆44,悬吊杆44穿出转动孔42的端部与第二齿轮555固定连接,在旋转腔41内固定设置有芯轴45,芯轴45位于安装环43中心且芯轴45的直径小于安装环43的直径,在芯轴45之间设置有卷簧46,卷簧46内端与芯轴45连接,卷簧46外端与安装环43内壁连接。当转动电机当机后,由于转动电机的轴已经与第一齿轮552脱离,能够手动转动连接件521至初始位置(即滑动槽513的一端),预定旋转帽不受外力时(即:卷簧46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此时的第二齿轮555能与使连接件521位于初始位置的第一齿轮552啮合。手动驱动时,首先,将连接件521旋转至初始位置;然后,调节第四螺杆704554使得第二齿轮555与第一齿轮552啮合;再后,将皮带套置于第一皮带轮557和第二皮带轮559上,转动助转把手,实现第二齿轮555的转动,第二齿轮555的转动带动安装环43转动,使得卷簧46松开或卷积合拢,就实现喷气嘴52的转动,当连接件521从滑动槽513一端滑动至另一端时,松开助转把手,在卷簧46回复力作用下,连接件521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到达省力的作用,同时由于卷簧46的作用,使得第二齿轮555不使用时始终保持一样的角度,方便与第一齿轮552啮合。
为了避免在转动喷气嘴52过程中因滑动槽513开度较大胶屑飞溅入驱动腔511内而导致第一齿轮552与传动齿551之间的转动卡滞,如图9所示,在滑动槽513的左内壁以及右内壁上均开设置有圆弧型的伸缩孔515,在连接件521两侧均设置有关闭翼516,每一关闭翼516均能随着连接件521的转动穿梭于伸缩孔515与滑动槽513内,转动时两关闭翼516能将连接件521与滑动槽513之间的缝隙关闭。当旋转喷气嘴52时,一关闭翼516缩回另一关闭翼516全部被拉出,或两关闭翼516均被拉出一半,从而实现将滑动封闭,避免胶屑飞溅入驱动腔511内。
由于连接件521单端与第一中心轴512连接,而连接件521的另一端悬吊有喷气嘴52,连接件521在滑动槽513的出口处必定紧贴在滑动槽513内壁上,容易发生连接件521损坏的现象,因连接件521与滑动槽513内壁的摩擦加大,而出现喷气枪5转动阻碍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滑动槽513的底内壁内凹形成圆弧型导向槽517,在连接件521与滑动槽513的底内壁接触的面上延伸有转动轴517,转动轴517与连接件521转动连接,转动轴517转动连接有能在导向槽517内滑动的第二线轮518。通过设置第二线轮518不但对连接件521进行了支撑,而且能保证喷气嘴52的滑动沿着所预定的线路转动,转动轴517与连接件521可相对转动,实现第一线轮23的转向,导向槽517为圆弧形,因此不但第一线轮23能自传,其转动连接的基础(转动轴517)也需要转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为了防止胶屑吹至地上导致污染工作环境,本实施例增设了胶屑收纳机构。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还包括胶屑收纳机构6,如图4以及图5所示,胶屑收纳机构6包括:
围栏61,其设置于两块放置模具22旁,以将每块放置模具22的四周围住;
两个收纳漏斗62,其均设置于承载板21的底面上,每个收纳漏斗62与一放置模具22相对设置,在每块放置模具22旁的承载板21上设置有与各自对应的收纳漏斗62连通的落屑孔621,每块放置模具22上还开设有与其对应的收纳漏斗62连通的对刀孔622,半成品在每块放置模具22上安放好后对刀孔622与每块半成品上需要打孔的位置相对;
收纳管63,其为“人”字型结构,收纳管63包括连接部631以及两出料部632;
开闭轴64,其设置于两出料部632与连接部631连接处的中心,开闭轴64穿过收纳管63且与收纳管63转动连接;
阀片65,其设置于收纳管63内且与开闭轴64固定连接,转动开闭轴64能使阀片65关闭两出料部632中的任一出料部632;
收纳电机66,其安装于收纳管63外壁上,收纳电机66的轴与开闭轴64固定连接;以及
两红外线传感器67,两红外线传感器67分别设置于两出料部632内,以检测所在出料部632处内是否有胶屑;
其中,两红外线传感器67分别与控制器的第四输入/输出端以及第五输入/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第六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二马达驱动器与收纳电机66连接,控制器的第七输入/输出端通过灯驱动器连接有提示灯。对刀孔622的设置防止了打孔机构1的刀与放置模具22碰撞发生损伤,同时对刀孔622与收纳漏斗62连通,在胶屑不粘刀的情况下,胶屑能落入至收纳漏斗62内,而打孔后内胶屑跑至放置模具22的部分,通过喷气枪5吹至落屑孔621内,进而进入收纳漏斗62中,围栏61的设置防止胶屑被吹至承载板21外,当有较多的胶屑堆积在承载板21的角落上时可以时候手动推至收纳漏斗62内,方便快捷。接胶屑过程中,始终仅有一个出料部632打开,另一个关闭,每个出料部632均用于套置垃圾袋,当红外线传感器67检测到处于打开状态的出料部632内有胶屑时,则判断该出料部632的垃圾袋积满,控制器控制收纳电机66转动,使得阀片65关闭已经积满的出料部632,阀片65打开另一出料部632,另一个垃圾袋开始集料,并控制器控制提示灯亮,提示工作人员转移走积满的垃圾袋,由于一个垃圾袋储存满的时间较长,因此有足够时间转移走,当积满的垃圾袋转移走后其所处的出料部632也没有胶屑,红外线传感器67返回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提示灯不亮。上述过程中,保持了垃圾袋积满后,仍然有垃圾袋接胶屑,保证不间断地接胶屑,保证工作场所的清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积装置,其包括用于卷积胶膜的卷积筒,卷积筒由筒架体支撑;
冲床,其包括龙门架,龙门架上安装有打孔部,打孔部的正下方为打孔工位;打孔部正下方设置有承载板以及放置模具,放置模具安装于承载板上,放置模具用于安放半成品;及支撑架,其支撑承载板;
胶膜切片机构,其包括:切片台,卷积筒及切片台分别设置于龙门架的两端;刀架,其为“门”型结构且其安装于切片台表面上;切刀,其设置于切刀架的正下方,切刀的刀口与切片台正对;及刀驱动机构,其安装于刀架上,且刀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与切刀连接,以驱动切刀向靠近切片台方向运动或向远离切片台方向运动;
胶膜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导向辊,其设置于放置模具靠近卷积筒的一侧且其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第二导向辊,其设置于放置模具靠近切片台的一侧且其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第一导向辊及第二导向辊的顶边与放置模具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上;走胶架,其安装于切片台靠近放置模具的侧面上;走胶辊,其包括棍体,棍体两端均连接有安装筒,棍体表面层为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接触层;支撑辊,其通过走胶架转动安装于走胶辊的正下方,支撑辊的定边与切片台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上;走胶电机,其安装于走胶架上;走胶连动机构,其安装于走胶架上,其输入部与走胶电机的轴连接;胶辊调节机构,其安装于走胶架上,两安装筒可转动地与胶辊调节机构连接,使用胶辊调节机构能使走胶辊与支撑辊之间让出安放胶膜的缝隙,也能使胶膜压紧于走胶辊与支撑辊之间,且当将胶膜压紧于走胶辊与支撑辊之间时走胶连动机构的输出部安装筒连接;以及
控制箱,打孔部、刀驱动机构以及走胶电机均与控制箱连接;
其中,卷积筒、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棍体以及支撑辊的中心线均与放置模具表面平行,卷积筒上的胶膜被拉出后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辊、放置模具表面、第二导向辊、棍体以及支撑辊,支撑辊的顶边以及卷积筒的顶边均低于放置模具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刀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于刀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切刀的刀背连接;
胶辊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在走胶架的两侧上均开设有调节槽,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从上方穿过走胶架且分别进入一调节槽中,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与走胶架螺纹连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与一安装筒枢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底端均能接触调节槽底面;
走胶连动机构包括走胶齿轮,走胶齿轮安装于走胶架上且位于调节槽底面旁,走胶齿轮的中心线与调节槽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走胶齿轮与走胶电机的轴连接,安装筒穿过第二螺杆的连接端设置有筒齿,走胶连动机构的输出部为筒齿,走胶电机设置在支撑切刀台的台架上,走胶齿轮上还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和走胶齿轮由走胶架支撑,走胶电机的轴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走胶连动机构的输入部为第二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膜绷紧机构,胶膜绷紧机构包括:
第一从动辊,其通过第一从动架支撑于底面上,第一从动辊与第一从动架转动连接,第一从动辊的顶边高于支撑辊的顶边,第一从动辊的顶边低于放置模具的表面;
第二从动辊,在第一从动架与走胶架之间立有第二从动架,第二从动架包括两架框,每个架框均为“口”型机构,每个架框的顶部均穿过有第四螺杆,第四螺杆与架框螺纹连接,两第四螺杆伸入架框内的端部均通过棍座与第二从动辊枢接,通过调节第四螺杆能使第二从动辊的顶边低于支撑辊的顶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从动架的入口一侧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表面为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导向层,导向层的表面与穿过的胶膜边缘相切,以实现对拉出的胶膜的两侧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气枪,喷气枪包括:
安装座,其设置于一龙门架内侧上,安装座内设置有驱动腔,驱动腔底面上立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中心轴,安装座侧面上开设有与驱动腔连通的滑动槽;
喷气嘴,其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气源的接气孔以及出气孔,喷气嘴内设置有气道,出气孔朝向放置模具所在位置,气道将接气孔以及出气孔接通,喷气嘴的端部连接有伸入驱动腔内的连接件,连接件穿过滑动槽与第一中心轴转动连接;
电磁阀,其设置于气道上,以开闭气道;
旋转电机,其设置于安装座上;以及
连动机构,其设置于驱动腔内,旋转电机的轴伸入驱动腔内能与连动机构的输入部连接,连动机构的输出部与连接件伸入驱动腔内的端部连接;以及
控制器,其第一输入/输出端与冲床控制箱连接,其第二输入/输出端通过开关电路与电磁阀连接,其第三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一马达驱动电路与旋转电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
安装座包括安装架、上座体和下座体,安装架与龙门架固定,上座体固定于安装架上,旋转电机安装于上座体上,下座体安能相对下座体移动,第一中心轴以及第二中心轴均设置于下座体上,滑动槽也设置于下座体上,在下座体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架上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座体相连;
连动机构包括:
传动齿,连接件与第一中心轴连接的端为圆环部,传动齿设置于圆环部的外面上,传动齿为连动机构的输出部;
第一齿轮,在驱动腔内设置有第二中心轴,第一齿轮转动设置于第二中心轴上,第一齿轮为连动机构的输入部,第一齿轮上表面上开设有六边形的驱动孔,第一齿轮与传动齿啮合;
传动杆,其一端与伸入驱动腔内的旋转电机的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能伸入第一齿轮的驱动孔内使第一齿轮旋转;
第三螺杆,其一端通过下座体伸入驱动腔内,第三螺杆位于下座体外的端部连接有螺帽,第三螺杆与安装座螺纹连接;
第二齿轮,其上表面上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与第三螺杆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转动连接,通过调节第三螺杆能使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也能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以及
手动杆,在下座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驱动腔连通的移动槽,手动杆穿过移动槽且与第二齿轮下表面固定连接,手动杆与下座体之间不固定,以使在调节第三螺杆时手动杆能随第二齿轮一起移动,手动杆伸出下座体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在龙门架边缘上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轮轴,轮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当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第二皮带轮能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螺杆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内设置有旋转腔,第三螺杆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还开设有将旋转腔和驱动腔连通的转动孔,转动件包括设置于旋转腔内安装环,安装环能在旋转腔内转动,安装环的外直径大于转动孔的直径,安装环的底面悬吊有穿出转动孔的悬吊杆,悬吊杆穿出转动孔的端部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旋转腔内固定设置有芯轴,芯轴位于安装环中心且芯轴的直径小于安装环的直径,在芯轴之间设置有卷簧,卷簧内端与芯轴连接,卷簧外端与安装环内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滑动槽的左内壁以及右内壁上均开设置有圆弧型的伸缩孔,在连接件两侧均设置有关闭翼,每一关闭翼均能随着连接件的转动穿梭于伸缩孔与滑动槽内,转动时两关闭翼能将连接件与滑动槽之间的缝隙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滑动槽的底内壁内凹形成圆弧型导向槽,在连接件与滑动槽的底内壁接触的面上延伸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连接件转动连接,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能在导向槽内滑动的第二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屑收纳机构,胶屑收纳机构包括:
围栏,其设置于两块放置模具旁,以将每块放置模具的四周围住;
两个收纳漏斗,其均设置于承载板的底面上,每个收纳漏斗与一放置模具相对设置,在每块放置模具旁的承载板上设置有与各自对应的收纳漏斗连通的落屑孔,每块放置模具上还开设有与其对应的收纳漏斗连通的对刀孔,半成品在每块放置模具上安放好后对刀孔与每块半成品上需要打孔的位置相对;
收纳管,其为“人”字型结构,收纳管包括连接部以及两出料部;
开闭轴,其设置于两出料部与连接部连接处的中心,开闭轴穿过收纳管且与收纳管转动连接;
阀片,其设置于收纳管内且与开闭轴固定连接,转动开闭轴能使阀片关闭两出料部中的任一出料部;
收纳电机,其安装于收纳管外壁上,收纳电机的轴与开闭轴固定连接;以及
两红外线传感器,两红外线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出料部内,以检测所在出料部处内是否有胶屑;
其中,两红外线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第四输入/输出端以及第五输入/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第六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二马达驱动器与收纳电机连接,控制器的第七输入/输出端通过灯驱动器连接有提示灯。
CN201621402931.5U 2016-12-20 2016-12-20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45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2931.5U CN206445866U (zh) 2016-12-20 2016-12-20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2931.5U CN206445866U (zh) 2016-12-20 2016-12-20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5866U true CN206445866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293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45866U (zh) 2016-12-20 2016-12-20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5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6380A (zh) * 2016-12-20 2017-02-22 重庆淳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6380A (zh) * 2016-12-20 2017-02-22 重庆淳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6384B (zh) 生产键盘电路的冲床
CN205661754U (zh) 一种具有快速压标机构的立式圆瓶贴标机
CN108557536A (zh) 用于薄膜的收卷装置
CN206335639U (zh) 生产键盘电路的冲床
CN206445866U (zh)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CN205526836U (zh) 一种保鲜膜自动复卷机
CN105905656A (zh) 自动复卷机的送料机构
CN106426380B (zh) 全自动生产隔片设备
US20160122061A1 (en) Pouch forming machine with vertical jaw adjustment mechanism
CN205130506U (zh) 一种全自动卷筒机
CN206088508U (zh) 一种双工位收卷装置
CN205150392U (zh) 给袋式包装机用夹取装置
CN209105677U (zh) 一种摘果机
CN203920378U (zh) 汽车外罩软传动自动控制装置
CN206168689U (zh) 一种机械拉漆装置
CN206466789U (zh) 一种薄膜生产设备的薄膜张紧装置
CN205097423U (zh) 蒸汽自动清模机
CN205147133U (zh) 一种罐体连续涨锥装置
CN213833889U (zh) Pp打包带牵引辊排列设备
CN114803020A (zh) 四面缠绕包装薄膜热切割智能拆膜装备
CN208360655U (zh) 一种分切刀具、分切刀组以及多列拉带分切机构
CN203681958U (zh) 自动取袋机
CN207467119U (zh) 一种灌装机
CN108862174B (zh) 一种基于真空吸附的自动换杯装置
CN215515948U (zh) Pe手套生产用原料放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