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0880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40880U CN206440880U CN201621435956.5U CN201621435956U CN206440880U CN 206440880 U CN206440880 U CN 206440880U CN 201621435956 U CN201621435956 U CN 201621435956U CN 206440880 U CN206440880 U CN 206440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image
- following conditional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2s)-2-[[4-[2-(2,4-diaminoquinazolin-6-yl)ethyl]benzoyl]amino]-4-methylidenepentaned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2=NC(N)=NC(N)=C2C=C1CCC1=CC=C(C(=O)N[C@@H](CC(=C)C(O)=O)C(O)=O)C=C1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背且F值较小,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广视场角的摄像镜头。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3透镜及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构成,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0.85<ih/f<1.0,其中,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ih为最大像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使用于小型摄像装置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尤其涉及搭载于不断小型化、薄型化的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乃至游戏机或PC等信息终端上的内置于摄像装置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备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市场日益扩大。几乎所有的便携式终端设备都附带相机功能,且该相机性能不断高性能化。并且,以智能手机为首,产品外形越来越变薄,当然对内置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也严格。并且,搭载于被称为前置摄像头(in-camera)或副摄像头(sub-camera)的自拍用相机的摄像镜头,通常为应对以往的1百万像素左右的像素数的透镜,但近年来,应对超过5百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透镜正在成为主流。不断地开发出维持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高像素化的摄像元件,因此像素间距变得非常微细化,且高密度化。作为应对这种摄像元件的摄像镜头要求为明亮的透镜系统,且为高分辨率,小型、薄型的透镜。并且,普通的用户越来越强烈要求用自拍用相机拍出包括自己在内的广范围的被摄体。
摄像镜头根据尺寸、性能、F值、视场角等其使用目的或需求性能而提出各种形态。其中4片结构的摄像镜头可实现比较小型化,且像差也可实现比较良好的校正,因此提出得较多。但是,要获得应对如上小型、高像素的摄像元件的低背、明亮、广视场角的光学系统时,周边部的像差校正尤为困难,且在画面整体都获得良好的画质的方面存在课题。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摄像镜头:采用从物体侧依次为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凹面朝向像侧的第2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凹面朝向像侧的第4透镜的结构,通过将相对于整个系统的焦距的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的值设定在适当的范围,从而实现高性能化的目标。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摄像镜头:采用从物体侧依次为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至少1面具有非球面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凹面朝向物体侧的第4透镜的结构,通过将第1透镜的光焦度及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与像侧的面之间的曲率半径的关系设定在适当的范围,从而实现高性能化的目标。
并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摄像镜头:采用从物体侧依次为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至少1面为非球面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凹形状的第4透镜的结构,通过将整个系统的焦距与第1透镜及第3透镜的焦距之比设定在适当的范围,从而实现高性能化的目标。
并且,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如下摄像镜头:采用从物体侧依次为光圈、双凸形状且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将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与第1透镜的焦距之间的关系及第2透镜与第3透镜的色散系数设在适当的范围,从而实现高性能化的目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6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46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42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014899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摄像镜头的光学全长与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之比在1.0左右,以实现比较小型化。但是,半视场角为30°~31°,不足以应对广视场角化的要求。并且,F值为2.9~3.3,且说不上是确保了足够应对不断高像素化的摄像元件的亮度。并且,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摄像镜头也实现了比较小型化,但F值为3.2,说不上是实现了足够的亮度。如此,以这些现有技术很难同时顺应小型化、广视场角化、小F值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薄型、F值较小,且可实现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广视场角的摄影的摄像镜头。
另外,在此所谓低背是指,光学全长为4mm以下,并且光学全长与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之比(全长对角比)比1.0足够小的水平(光学全长短),低F值是指F2.4以下的亮度。并且,广角是指全视场角超过80°的水平。另外,上述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被视为从最大视场角入射于摄像镜头的光线成像于摄像面的位置距光轴的垂直高度即等同于最大像高的2倍的长度的参数。
并且,关于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将表示光轴附近的形状的定义为透镜面的凸面、凹面,将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上以外的非球面上的点定义为极点。此外,将光学全长或后焦距定义为对IR滤光片或盖玻片等不影响光的会聚/发散作用的光学元件的厚度进行空气换算时的光轴上的值。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3透镜及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构成,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85<ih/f<1.0
其中,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ih为最大像高。
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的结构为,通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及第3透镜来将光学全长抑制得较短。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校正第1透镜中产生的色像差,并且在物体侧形成凹面,从而能够应对广视场角。第3透镜及第4透镜在双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从而使轴外的像散的校正及象散差的缩小和畸变的校正、入射于摄像元件的主光线入射角度的控制变得容易。
条件式(1)为用于实现广摄影视场角的条件,表示通过满足条件式(1)的范围,从而在全视场角实现80°~90°的摄影。若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值,则在周边部的各像差的校正上产生界限,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则虽然有利于各像差的校正,但不利于广视场角化。
并且,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Fno≤2.4
其中,Fno为F值。
条件式(2)为规定摄像镜头的F值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2),可获得适合近年来的小型且高密度化的摄像元件的明亮的透镜系统。
并且,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0.1<|r3/r4|<0.6
其中,r3为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4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式(3)为规定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的形状的条件。若高于条件式(3)的上限值,则第2透镜的光焦度较弱,球面像差及色像差的校正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值,则第2透镜的光焦度较强,因此球面像差及色像差的校正变得过度,导致整体的像差失衡。
并且,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呈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且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1.2<(r7+r8)/(r7-r8)<2.5
其中,r7为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8为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式(4)为将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的形状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4)的范围,确保适当的后焦距,同时实现低背化。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0.15<|Sag4/D2|<0.4
其中,Sag4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D2为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条件式(5)为将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相对于第2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的形状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规定为条件式(5)的范围,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Sag量的变化较小的非球面形状。因此,将与第3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从光轴附近遍及周边部设定为适当的间隔,并使低背化变得容易。另外,将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定义为,从最大视场角入射的光线的上光线通过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位置的直径。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中,第3透镜为在光轴附近朝向凹面的弯月形状,关于物体侧的面的非球面形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0.02<|Sag5/D3|<0.13
其中,Sag5为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D3为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条件式(6)为将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相对于第3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的形状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规定为条件式(6)的范围,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形成为Sag量的变化较小的非球面形状。因此,将与第2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从光轴附近遍及周边部而设定为适当的间隔,并使低高度化变得容易。另外,将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定义为,从最大视场角入射的光线的上光线通过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位置的直径。
另外,优选同时满足条件式(5)和条件式(6)。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0.14<|r1/r2|<0.7
其中,r1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为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式(7)为将第1透镜的光轴附近的形状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规定在条件式(7)的范围内,维持低背并抑制第1透镜中产生球面像差。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7.5<f2/f<-2.0
其中,f2为第2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8)为将相对于整个系统的焦距的第2透镜的焦距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第2透镜在由4片构成的透镜中作为具有最弱的光焦度的负透镜而配置,但通过满足条件式(8)的范围,抑制色像差及球面像差的过度校正和相对于制造时的误差的灵敏度,并且抑制色像差校正变得不充分。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0.3<f3/f<1.2
其中,f3为第3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9)为将第3透镜焦距相对于整个系统的焦距而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9)的范围,维持低背、广视场角,并且容易控制整体的像差平衡。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0.9<f4/f<-0.5
其中,f4为第4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10)为将第4透镜的焦距相对于整个系统的焦距而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0)的范围,维持低背化,并且能够确保适当的后焦距。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1.5<r5/f<-0.5
其中,r5为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式(11)为将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1)的范围,维持低背化,并且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畸变。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0.035<T3/D3<0.2
其中,T3为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3为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条件式(12)为将第3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与第3透镜、第4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范围,维持低背化,并且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象散差及畸变。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9.0<(T1/f)*100<16.0
其中,T1为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条件式(13)为将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规定在适当的范围的条件。条件式(13)的范围为用于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并且实现广视场角的摄影条件。若高于条件式(13)的上限值,则第1透镜与第2透镜过远,这虽然有利于像差校正,但广视场角化及低背化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13)的下限值,则虽然有利于广视场角化及低背化,但周边部的像差校正变得尤为困难。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0.55<TTL/2ih<0.85
其中,TTL为光学全长。
条件式(14)为针对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条件。条件式(14)的范围表示,摄像镜头的光学全长比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足够短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4),能够获得近年来所要求的足够低背化的摄像镜头。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且应对小型化、薄型化的广视场角、明亮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7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9为表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及表示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图3、图5及图7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值实施例1~4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图。基本的透镜结构均相同,因此在此参考实施例1的概略结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在光轴X的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1透镜L1、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L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3透镜L3及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L4构成。在第4透镜L4与像面IMG之间配置有IR滤光片等滤光片IR。另外,能够省略滤光片IR。并且,孔径光阑ST最靠物体侧配置,以有利于低背化。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以通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L1及第3透镜L3来将光学全长TTL抑制得较短的方式构成。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L2校正在第1透镜L1产生的色像差,并且在物体侧形成凹面,从而能够应对广视场角。第3透镜L3及第4透镜L4在双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从而进行轴外的像散的校正及象散差的缩小和畸变的校正、入射于摄像元件的主光线入射角度的控制。
第1透镜L1为在光轴X的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被设定为呈现最佳的关系。并且,第1透镜L1的光焦度比第3透镜L3弱。
第2透镜L2为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通过将物体侧设为凹面,从而接收来自广视场角的光线。并且,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从光轴X的附近遍及最大有效直径部形成为Sag的变化较小的非球面,因此成为有利于低背化的形状。另外,第2透镜L2只要是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透镜,则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3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双凹透镜。
第3透镜L3为在光轴X的附近凸面朝向像侧且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第3透镜L3比第1透镜L1具有更强的光焦度,且为较有助于低背化的透镜。形成在第3透镜L3的双面的非球面良好地校正轴外的各像差。并且,物体侧的面从光轴X的附近遍及最大有效直径部而形成为Sag的变化较小的非球面,因此和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形状一起成为有利于低背化的形状。
第4透镜L4为在光轴X的附近呈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通过形成在双面的非球面来良好地校正象散差、畸变。并且,在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呈在光轴X以外的位置形成有极点的非球面形状,且容易控制入射到像面IMG的主光线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4),从而发挥较佳的效果。
(1)0.85<ih/f<1.0
(2)Fno≤2.4
(3)0.1<|r3/r4|<0.6
(4)1.2<(r7+r8)/(r7-r8)<2.5
(5)0.15<|Sag4/D2|<0.4
(6)0.02<|Sag5/D3|<0.13
(7)0.14<|r1/r2|<0.7
(8)-7.5<f2/f<-2.0
(9)0.3<f3/f<1.2
(10)-0.9<f4/f<-0.5
(11)-1.5<r5/f<-0.5
(12)0.035<T3/D3<0.2
(13)9.0<(T1/f)*100<16.0
(14)0.55<TTL/2ih<0.85
其中,
f: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ih:最大像高
Fno:F值
r3: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7: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8: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Sag4: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
D2:第2透镜L2在光轴X上的厚度
Sag5:第3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
D3:第3透镜L3在光轴X上的厚度
r1: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2:第2透镜L2的焦距
f3:第3透镜L3的焦距
f4:第4透镜L4的焦距
r5:第3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T1: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至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X上的距离
T3: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至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TTL:光学全长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14a),从而发挥更佳的效果。
(1a)0.85<ih/f<0.95
(2a)Fno≤2.2
(3a)0.2<|r3/r4|<0.5
(4a)1.2<(r7+r8)/(r7-r8)<2.0
(5a)0.15<|Sag4/D2|<0.35
(6a)0.03<|Sag5/D3|<0.10
(7a)0.14<|r1/r2|<0.6
(8a)-7.5<f2/f<-3.0
(9a)0.45<f3/f<1.0
(10a)-0.8<f4/f<-0.55
(11a)-1.5<r5/f<-0.6
(12a)0.04<T3/D3<0.15
(13a)9.0<(T1/f)*100<14.0
(14a)0.6<TTL/2ih<0.8
其中,各符号与上段中的说明相同。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b)~(14b),从而发挥尤佳的效果。
(1b)0.85<ih/f≤0.92
(2b)Fno≤2.1
(3b)0.22≤|r3/r4|≤0.38
(4b)1.6≤(r7+r8)/(r7-r8)≤2.0
(5b)0.20≤|Sag4/D2|≤0.31
(6b)0.05≤|Sag5/D3|≤0.08
(7b)0.15<|r1/r2|≤0.37
(8b)-6.16≤f2/f≤-2.97
(9b)0.56≤f3/f<1.0
(10b)-0.77≤f4/f<-0.6
(11b)-1.45≤r5/f≤-0.77
(12b)0.04<T3/D3<0.1
(13b)9.0<(T1/f)*100≤13.3
(14b)0.65<TTL/2ih<0.8
其中,各符号与上上段中的说明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将所有的透镜面形成为非球面。在这些透镜面中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时,用数学式1表示。
数学式1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数值实施例。各数值实施例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ih表示最大像高。并且,i表示从物体侧数的面序号,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相对于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另外,关于非球面,在面号i的后面标注符号*(星号)来表示。
数值实施例1
表1
单位[mm]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表5所示满足条件式(1)~(14)的所有条件式。
图2为表示数值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的图。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像散图及畸变图表示d线上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子午像面T上的像差量。如图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
并且,实现光学全长TTL小于3.3mm、全长对角比为0.7,小型且低背并且F2.1的亮度和全视场角2ω且80°以上的摄影。
数值实施例2
表2
单位[mm]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如表5所示满足条件式(1)~(14)的所有条件式。
图4为表示数值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的图。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像散图及畸变图表示d线上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子午像面T上的像差量。如图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
并且,实现光学全长TTL小于3.3mm、全长对角比为0.7,小型且低背并且F2.1的亮度和全视场角2ω且80°以上的摄影。
数值实施例3
表3
单位[mm]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如表5所示满足条件式(1)~(14)的所有条件式。
图6为表示数值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的图。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像散图及畸变图表示d线上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子午像面T上的像差量。如图6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
并且,实现光学全长TTL小于3.3mm、全长对角比为0.71,小型且低背并且F2.1的亮度和全视场角2ω且80°以上的摄影。
数值实施例4
表4
单位[mm]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如表5所示满足条件式(1)~(14)的所有条件式。
图8为表示数值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的图。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像散图及畸变图表示d线上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子午像面T上的像差量。如图8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
并且,实现光学全长TTL小于3.3mm、全长对角比为0.71,小型且低背并且F2.1的亮度和全视场角2ω且80°以上的摄影。
在表5示出数值实施例1~4的各参数的值和条件式(1)~(14)的值。
表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在将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应用到搭载于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乃至游戏机等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有助于装置的薄型化并且高性能的相机。
Claims (15)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3透镜及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构成,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85<ih/f<1.0
其中,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ih为最大像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Fno≤2.4
其中,Fno为F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0.1<|r3/r4|<0.6
其中,r3为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光轴附近)曲率半径,r4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1.2<(r7+r8)/(r7-r8)<2.5
其中,r7为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8为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0.15<|Sag4/D2|<0.4
其中,Sag4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D2为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0.02<|Sag5/D3|<0.13
其中,Sag5为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最大有效直径上的Sag量,D3为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0.14<|r1/r2|<0.7
其中,r1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为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7.5<f2/f<-2.0
其中,f2为第2透镜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0.3<f3/f<1.2
其中,f3为第3透镜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0.9<f4/f<-0.5
其中,f4为第4透镜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1.5<r5/f<-0.5
其中,r5为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所述第2透镜、所述第3透镜、所述第4透镜中所述第3透镜的光焦度最强。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0.035<T3/D3<0.2
其中,T3为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3为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9.0<(T1/f)*100<16.0
其中,T1为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0.55<TTL/2ih<0.85
其中,TTL为光学全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55116 | 2015-12-25 | ||
JP2015-255116 | 2015-12-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40880U true CN206440880U (zh) | 2017-08-25 |
Family
ID=59648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35956.5U Active CN206440880U (zh) | 2015-12-25 | 2016-12-26 | 摄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4088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8893A (zh) * | 2015-12-25 | 2017-07-0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09239888A (zh) * | 2018-03-07 | 2019-01-1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12444946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拍摄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
2016
- 2016-12-26 CN CN201621435956.5U patent/CN2064408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8893A (zh) * | 2015-12-25 | 2017-07-0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06918893B (zh) * | 2015-12-25 | 2019-12-10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09239888A (zh) * | 2018-03-07 | 2019-01-1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09239888B (zh) * | 2018-03-07 | 2021-02-19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12444946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拍摄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18893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6178230U (zh) | 摄像镜头 | |
CN106054354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7586515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8297805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238353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028445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5091499U (zh) | 7枚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 |
CN204422849U (zh) | 6枚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 |
JP6105317B2 (ja) | 広角撮像レンズ | |
CN203909381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1378216Y (zh) | 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203178555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5281004U (zh) |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
CN203178554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189755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331127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3519917U (zh) | 摄像镜头及具备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
CN204116694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188872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7965337U (zh) | 摄像镜头 | |
JP5818702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204178038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256243U (zh) | 摄像镜头以及具备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
CN203365784U (zh) | 摄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7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kyo chenmei Optical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chigi Patentee before: Kangdazhi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