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08311U - 单晶取棒车 - Google Patents

单晶取棒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8311U
CN206408311U CN201621284450.9U CN201621284450U CN206408311U CN 206408311 U CN206408311 U CN 206408311U CN 201621284450 U CN201621284450 U CN 201621284450U CN 206408311 U CN206408311 U CN 206408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base
retainer ring
fix bar
roll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844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亚国
顾燕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Shen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Silver And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Silver And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Silver And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844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8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8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8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晶取棒车,将取下的晶棒放置其中,包括固定杆、固定环、滚轮支架、滚轮、底座,固定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空间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环,且一端固定设置有底座,固定杆和固定环形成的圆柱空间两端固定有滚轮支架,两个滚轮支架的同一侧固定有滚轮,底座与滚轮支架固定连接,固定环是上圆弧和下圆弧相互之间轴连接而成,固定杆直立时将晶棒竖直放置于固定环中,且固定环和/或固定杆与晶棒接触,晶棒尖端放置在底座中,将固定杆旋转至水平时,有滚轮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即将晶棒移动,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高温等安全因素对人身造成的隐患,并且可以在温度降低前取出单晶棒,加快产品的流转,减少等待时间1小时,缩短运行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单晶取棒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晶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单晶取棒车。
背景技术
单晶炉在冷却取棒时,由于炉体刚打开晶棒温度很高,达到了350摄氏度左右,晶棒无法立即取出,传统做法是等晶棒自然冷却1个小时,即温度降到180摄氏度左右,员工使用隔热手套的方式将取棒车推至上炉筒下方,把晶棒取出,这样的方法对操作人员熟练度有一定要求,在晶棒从上炉筒下降到取棒车安全范围内时,操作人员手要一直要手扶取棒车并且要手时刻微触摸晶棒,防止晶棒在下降过程中籽晶断裂,如果晶棒脱落,造成晶棒倾斜摔向地面,给人身安全、产品带来严重的威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高温晶棒,最终将高温晶棒安全取出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晶取棒车,将取下的晶棒放置其中,单晶取棒车包括至少两个与晶棒的长度相匹配的固定杆、与晶棒直径相匹配的固定环、滚轮支架、滚轮、内壁形状与晶棒尖端形状相匹配的底座,固定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空间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环,且一端固定设置有底座,固定杆和固定环形成的圆柱空间两端固定有滚轮支架,两个滚轮支架的同一侧固定有滚轮,底座与滚轮支架固定连接,固定环是上圆弧和下圆弧相互之间轴连接而成,固定杆直立时将晶棒竖直放置于固定环中,且固定环和固定杆均与晶棒接触,晶棒尖端放置在底座中,将固定杆旋转至水平时,有滚轮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即将晶棒移动。
最优的,还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环的上圆弧和下圆弧一端轴连接固定,且另一端均设置有销环,固定销同时穿过所有销环后将上圆弧和下圆弧锁合。
最优的,所述底座是由上底座和下底座两部分组成,上底座和下底座的内壁拼合在一起的形状与晶棒尖端形状相匹配,且包裹在晶棒尖端外侧,上底座和下底座一端轴连接固定,且另一端设置有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将上底座和下底座锁合,底座的上底座和固定环的上圆弧分别与相同的固定杆固定连接,底座的下底座与滚轮支架固定连接。
最优的,所述滚轮支架包括扶手、支撑杆和滚轮架,扶手和滚轮架相互平行,支撑杆是一端与扶手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滚轮架固定连接,支撑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或者底座,扶手和滚轮架的长度大于固定环的直径。
最优的,所述滚轮架是两个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钢管和两个钢管之间的固定面组成,滚轮固定在固定面上,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支撑杆与滚轮架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固定环,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由两个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钢管组成的扶手。
最优的,:所述固定杆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固定环的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相互平行的固定环之间间隔距离为150~300毫米。
最优的,所述固定杆、固定环、滚轮支架、滚轮、扶手、支撑杆和底座均由不锈钢304材料制成。
最优的,所述固定杆、固定环、滚轮支架、扶手和支撑杆均由直径为12毫米的实心不锈钢管制成;所述底座和挡板均由厚度为12毫米不锈钢板制成。
最优的,还包括挡板,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底座,且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环大小相匹配的挡板,板状的挡板内壁形状与晶棒端部形状相匹配,挡板一端与滚轮架轴连接,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扶手锁扣连接,挡板和底座分别将晶棒两端固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晶取棒车在取晶棒作业时,直接利用取棒车并且结合电动升降车将单晶棒安全取出,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高温等安全因素对人身造成的隐患。并且可以在温度降低前取出单晶棒,加快产品的流转。减少等待时间1小时,缩短运行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单晶取棒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杆10、固定环20、滚轮支架30、扶手31、支撑杆32、滚轮架33、滚轮40、底座5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一种单晶取棒车,将取下的晶棒放置其中,包括四个与晶棒的长度相匹配的固定杆10、与晶棒直径相匹配的固定环20、滚轮支架30、滚轮40、内壁形状与晶棒尖端形状相匹配的底座50、挡板;固定杆10、固定环20、滚轮支架30、滚轮40、扶手31、支撑杆32、挡板和底座50均由不锈钢304材料制成,固定杆10、固定环20、滚轮支架30、扶手31和支撑杆32均由直径为12毫米的实心不锈钢管制成;所述底座50和挡板均由厚度为12毫米不锈钢板制成。
四个固定杆10围成的圆柱形空间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固定环20,并且圆柱空间内间隔150~300毫米就设置一个固定环20,固定环20之间相互平行,固定杆10围成的圆柱形空间一端固定设置有底座50,且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环20大小相匹配的挡板,板状的挡板内壁形状与晶棒端部形状相匹配,挡板一端与滚轮架33轴连接,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扶手31锁扣连接,挡板和底座50分别将晶棒两端固定。固定杆10直立时将晶棒竖直放置于固定环20中,且周围由固定环20和/或固定杆10与晶棒接触,晶棒底部的尖端放置在底座50中,晶棒的顶端与挡板接触,将晶棒包裹住防止晶棒晃动。
固定杆10和固定环20形成的圆柱空间两端固定有滚轮支架30,两个滚轮支架30的同一侧固定有滚轮40,滚轮支架30包括扶手31、支撑杆32和滚轮架33,扶手31和滚轮架33相互平行,滚轮架33是两个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钢管和两个钢管之间的固定面组成,滚轮40固定在固定面上,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支撑杆32与滚轮架33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支撑杆32的另一端固定有由两个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钢管组成的扶手31,四个支撑杆32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固定环20或者底座50,扶手31和滚轮架33的长度大于固定环20的直径。底座50与滚轮支架30固定连接,将固定杆10旋转至水平时,有滚轮40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即将晶棒移动。
固定环20是上圆弧和下圆弧相互之间轴连接而成,固定环20的上圆弧和下圆弧一端轴连接固定,且另一端均设置有销环,固定销同时穿过所有销环后将上圆弧和下圆弧锁合,底座50是由上底座50和下底座50两部分组成,上底座50和下底座50的内壁拼合在一起的形状与晶棒尖端形状相匹配,且包裹在晶棒尖端外侧,上底座50和下底座50一端轴连接固定,且另一端设置有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将上底座50和下底座50锁合,底座50的上底座50和固定环20的上圆弧分别与相同的固定杆10固定连接,底座50的下底座50与滚轮支架30固定连接;即将晶棒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打开上圆弧同时打开上底座50,将晶棒取出。
本实用新型单晶取棒车在取晶棒作业时,直接利用取棒车并且结合电动升降车将单晶棒安全取出,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高温等安全因素对人身造成的隐患。并且可以在温度降低前取出单晶棒,加快产品的流转。减少等待时间1小时,缩短运行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Claims (9)

1.一种单晶取棒车,将取下的晶棒放置其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与晶棒的长度相匹配的固定杆、与晶棒直径相匹配的固定环、滚轮支架、滚轮、内壁形状与晶棒尖端形状相匹配的底座,固定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空间内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环,且一端固定设置有底座,固定杆和固定环形成的圆柱空间两端固定有滚轮支架,两个滚轮支架的同一侧固定有滚轮,底座与滚轮支架固定连接,固定环是上圆弧和下圆弧相互之间轴连接而成,固定杆直立时将晶棒竖直放置于固定环中,且固定杆和固定环均与晶棒接触,晶棒尖端放置在底座中,将固定杆旋转至水平时,有滚轮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即将晶棒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环的上圆弧和下圆弧一端轴连接固定,且另一端均设置有销环,固定销同时穿过所有销环后将上圆弧和下圆弧锁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由上底座和下底座两部分组成,上底座和下底座的内壁拼合在一起的形状与晶棒尖端形状相匹配,且包裹在晶棒尖端外侧,上底座和下底座一端轴连接固定,且另一端设置有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将上底座和下底座锁合,底座的上底座和固定环的上圆弧分别与相同的固定杆固定连接,底座的下底座与滚轮支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包括扶手、支撑杆和滚轮架,扶手和滚轮架相互平行,支撑杆是一端与扶手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滚轮架固定连接,支撑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或者底座,扶手和滚轮架的长度大于固定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架是两个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钢管和两个钢管之间的固定面组成,滚轮固定在固定面上,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支撑杆与滚轮架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固定环,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由两个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钢管组成的扶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固定环的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相互平行的固定环之间间隔距离为150~3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固定环、滚轮支架、滚轮、扶手、支撑杆和底座均由不锈钢304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固定环、滚轮支架、扶手和支撑杆均由直径为12毫米的实心不锈钢管制成;所述底座和挡板均由厚度为12毫米不锈钢板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晶取棒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底座,且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环大小相匹配的挡板,板状的挡板内壁形状与晶棒端部形状相匹配,挡板一端与滚轮架轴连接,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扶手锁扣连接,挡板和底座分别将晶棒两端固定。
CN201621284450.9U 2016-11-28 2016-11-28 单晶取棒车 Active CN206408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4450.9U CN206408311U (zh) 2016-11-28 2016-11-28 单晶取棒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4450.9U CN206408311U (zh) 2016-11-28 2016-11-28 单晶取棒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8311U true CN206408311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84450.9U Active CN206408311U (zh) 2016-11-28 2016-11-28 单晶取棒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8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5384B (zh) 高压加热器管系的翻转支撑工装
CN206408311U (zh) 单晶取棒车
CN102534164B (zh) 大型薄壁筒体锻件热处理过程中减小变形的方法
CN203269332U (zh) 一种稳压器翻身装置
CN206448537U (zh) 用于预制梁钢筋绑扎用定位器
CN106011369B (zh) 转炉耳轴轴承更换方法
CN202139255U (zh) 转炉本体设备安装的工装平台
CN108515092A (zh) 一种薄壁大直径筒体校圆辅助装置及其辅助校圆方法
CN106319170B (zh) 一种热处理井式炉淬火工装及其装配方法
CN206048116U (zh) 一种支撑台架
CN205687972U (zh) 一种肩台类零件的真空热处理钛合金工装
CN104353988A (zh) 冷热温差拆装齿轮装置
CN206288542U (zh) 伸缩式钢管堆放架
CN201632790U (zh) 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焊接的支架
CN109317540A (zh) 一种铝合金环件的校圆系统
CN206157205U (zh) 可叠加的盘条热处理料架
CN203898638U (zh) 麻醉手术用支架
CN209077473U (zh) 一种铝合金环件的校圆系统
CN103303783A (zh) 一种稳压器翻身装置
CN209260165U (zh) 一种用于轧辊热处理用的支架
CN203295667U (zh) 一种硅棒提升夹具
CN206967399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托辊液压拆卸装置
CN206266073U (zh) 高压加热器管系的翻转支撑工装
CN206244834U (zh) 一种热处理井式炉淬火工装
CN216990645U (zh) Pdh反应器底座内构件焊接旋转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 Guangming West Road, Xixia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Ningxia Shen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 Guangming West Road, Xixia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YINH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5 Guangming West Road, Xixia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NINGXIA YINH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 Guangming West Road, Xixia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YIN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