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02291U -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2291U
CN206402291U CN201720121620.XU CN201720121620U CN206402291U CN 206402291 U CN206402291 U CN 206402291U CN 201720121620 U CN201720121620 U CN 201720121620U CN 206402291 U CN206402291 U CN 206402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rcel
laminated section
jun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16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勇
杨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216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2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2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22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的壳体及终端,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包裹部,主体部包括有不同材质制成的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层叠设置,第一层叠部的朝向第二层叠部的表面与第二层叠部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包裹部覆盖第一连接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的壳体,通过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的第一连接处覆盖包裹部,使第一连接处处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壳体在第一连接处处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覆盖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的第一连接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Description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终端壳体的硬度、美观度等不同方面的材料性能,终端的壳体可以选择使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可以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将两种不同金属结合在一起。例如,轧制复合法,在结合层通过两种金属原子之间的键结合力而复合在一起。由于,两种金属是通过原子之间结合,金属本身很容易失去电子,两种不同金属带电不一样,电位低的金属失去电子给电位高的金属,这样就发生电化学反应,使金属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终端的壳体,所述终端的壳体具有结构简单、美观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终端的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有不同材质制成的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所述第一层叠部和所述第二层叠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层叠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层叠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层叠部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和包裹部,所述包裹部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通过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的第一连接处覆盖包裹部,使第一连接处处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壳体在第一连接处处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覆盖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的第一连接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或光滑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包裹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内以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包裹部延伸出,且所述延伸部至少包裹部分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包裹部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表面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层叠部和所述第二层叠部中的至少一个为金属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包裹部为塑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通孔,位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的、且所述第一层叠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层叠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层叠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处,所述包裹部覆盖所述第二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与所述包裹部接触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终端的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通过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的第一连接处处覆盖包裹部,使第一连接处处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壳体在第一连接处处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覆盖在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的第一连接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壳体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
主体部10,第一层叠部110,第二层叠部120,第一表面130,第一连接处131a,第二连接处131b,凹陷部132,第二表面140,
包裹部20,
延伸部30,
通孔40,
腔室50,
终端500,显示单元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的壳体100及终端50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如手机);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的壳体100,壳体100包括:主体部10和包裹部20。
具体而言,如图1-图9所示,主体部10包括有不同材质制成的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层叠设置。例如,以手机的壳体100为例,壳体100可以为手机的后盖,也可以为手机的前盖,壳体100的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可以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构成。例如,第一层叠部110可以选择金属质感强、美观度高、结构强的金属;第二层叠部120可以选择密度小、质量轻的金属。由此,可以利用不同金属特性,提高壳体100整体的硬度和美观度,并且可以减轻壳体100的整体重量。当然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材质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层叠部110可以为金属材质,第二层叠部120可以为非金属材质,或者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均为非金属材质。由此,可以利用不同材质的不同特性来提高壳体100的整体性能。
如图6所示,第一层叠部110的朝向第二层叠部120的表面与第二层叠部120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131a,第一连接处131a由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层叠连接处形成。包裹部20覆盖第一连接处131a。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选用不同的材质,例如,当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选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时,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两种不同的金属露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以及气体成分与两种层叠放置的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产生电化学腐蚀。金属活性高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导致了壳体100的腐蚀损坏,进而影响了壳体10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在壳体的整体表面上镀膜或者喷漆,使壳体的主体部与空气隔离。这样虽然有效防止了壳体的腐蚀损坏,但工艺复杂、繁琐,而且镀膜和喷漆影响了壳体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情况下,特别是通孔(如耳机孔)的孔壁,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会导致镀膜或喷漆的损坏,由此,降低了镀膜或喷漆层对壳体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的壳体100,通过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覆盖包裹部20,使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第一层叠部110与第二层叠部120在第一连接处131a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100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100,并延长了壳体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20覆盖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100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100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体部上10具有第一表面130,第一连接处131a位于第一表面130上,第一表面130为平面或光滑曲面。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30既可以为平面设计,例如,图1中的示例所示,第一表面130形成为平面,由此,可以简化加工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然,第一表面130也可以为光滑曲面设计,由此,可以增强壳体100的外观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体部10上具有第一表面130,第一连接处131a位于第一表面130上,第一表面130上设有凹陷部132,第一连接处131a位于凹陷部132内,包裹部20的至少部分位于凹陷部132内以覆盖第一连接处131a。例如,图2和图3中的示例所示,可以在第一表面130处去掉部分第二层叠部120形成凹陷部132,且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位于凹陷部132内。再如,图7中的示例所示,也可以在第一表面130处同时去除部分第一层叠部110和部分第二层叠部120形成凹陷部132,包裹部20可以设置在凹陷部132内并覆盖第一连接处131a,由此,可以方便包裹部20与主体部10之间的连接装配,从而可以提高壳体100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0还可以包括延伸部30,延伸部30从包裹部20延伸出,且延伸部30至少包裹部20分主体部10的第二表面140,第二表面140与第一表面130相邻。例如,图6中的示例所示,包裹部20覆盖第一表面130上的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并且在与第一表面130相邻的第二表面140上设置有延伸部30,延伸部30可以覆盖在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上。由此,通过设置延伸部30可以进一步保护壳体100,从而延长壳体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延伸部30与包裹部2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例如,图6中的示例所示,包裹部20和延伸部30为一体成型件,其中包裹部20覆盖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且包裹部20沿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延伸,并覆盖在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上。由此,通过将延伸部30和包裹部20制作为一体成型件,便于壳体100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降低壳体10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体部10的第二表面140中的一个被构造成壳体100的内表面,延伸部30位于壳体100的内表面上。值得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终端500的壳体100形成腔室50,终端500的主要部件(如PCB主板、电池等)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内,这里所述的壳体100的内表面是相对于终端500的腔室50而言的,壳体100朝向腔室50内部(如图3中所示的内外方向)的一面为壳体100的内表面,壳体100朝向腔室50外部(如图3中所示的内外方向)的一侧为壳体100的外表面。例如,图3中的示例所示,位于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二表面140构造呈壳体100的内表面,位于第一层叠部110的第二表面140被构造成壳体100的外表面,延伸部30可以覆盖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中的至少一个为金属件。换言之,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为金属件,也可以是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都为金属件。例如,图3中的示例所示,第一层叠部110可以为不锈钢层,并形成壳体100的外表面。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壳体10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终端500外观美观度。第二层叠部120可以为铝合金层,形成壳体100的内表面,由此,可以减轻壳体100的整体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裹部20可以为塑胶件。可以理解的是,包裹部20采用塑胶件,一方面,塑胶件的成本低,可以降低壳体10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塑胶件作为包裹部20,便于包裹部20的加工制造,并且,便于包裹部20与主体部10之间的装配,以提高壳体100的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部10上设有通孔40,位于通孔40的孔壁上的、且第一层叠部110的朝向第二层叠部120的表面与第二层叠部120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处131b,包裹部20覆盖第二连接处131b。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500的壳体100上设置有通孔40,例如,通孔40可以为耳机孔、侧键安装孔等。如图5和图6所示,通孔40可以穿透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设置,通孔40的孔壁被构造成第一表面130,在通孔40的孔壁上,具有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二连接处131b。例如,图6中的示例所示,在通孔40的孔壁上,可以去掉部分第二层叠部120形成凹陷部132,并将包裹部20覆盖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二连接处131b,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壳体100,防止壳体100发生电化学腐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体部10上与包裹部20接触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凹槽(图中未示出),由此,可以便于包裹部20与主体部10之间的连接装配。例如,可以对壳体100的主体部10与包裹部20接触部位行纳米技术处理,在壳体100的表面形成纳米孔,包裹部20可以采用塑胶件,例如,可以采用流动性较好的PBT材料(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由此,通过在主体部10与包裹部20接触的表面设置多个间隔开的凹槽,便于主体部10与包裹部20之间的连接装配。
下面参照图3、图5、图6和图7以四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的壳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终端500的壳体100包括:主体部10、包裹部20和延伸部30。
其中,如图3所示,主体部10包括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第一层叠部110可以为不锈钢件,第二层叠部120可以为铝合金件,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层叠设置。
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表面130的位置处去除部分第二层叠部120形成凹陷部132,第一连接处131a位于凹陷部132内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结合处。第二表面140与第一表面130相邻,其中,朝向腔室50内部(如图3中所示的内外方向)的第二表面140构造成壳体100的内表面,朝向腔室50外部(如图3中所示的内外表面)的第二表面140构造成壳体100的外表面。
如图3所示,在凹陷部132位置处覆盖有包裹部20,包裹部20为塑胶件,包裹部20覆盖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且包裹部20沿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延伸形成延伸部30,延伸部30覆盖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上,且延伸部30与包裹部20为一体成型件。在主体部10与包裹部20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凹槽,由此,便于主体部10与包裹部20之间的连接装配。
由此,通过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覆盖包裹部20,使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第一层叠部110与第二层叠部120在第一连接处131a处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100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100,并延长了壳体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20覆盖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100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100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主体部10上设置有通孔40,位于通孔40的孔壁上、且第一层叠部110的朝向第二层叠部120的表面与第二层叠部120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处131b,包裹部20覆盖第二连接处131b。通孔40的孔壁形成第一表面130。在孔壁处去掉部分第二层叠部120形成凹陷部132,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二连接处131b位于凹陷部132内,且第二连接处131b位于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连接处。包裹部20设置在凹陷部132内覆盖第二连接处131b,且包裹部20沿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延伸形成延伸部30,延伸部30覆盖在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上。
由此,通过设置包裹部20,包裹部20可以覆盖孔壁处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之间的第二连接处131b,防止壳体100发生电化学腐蚀,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100,延长了壳体10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包裹部20直接覆盖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且包裹部20沿壳体100的内表面延伸形成延伸部30,延伸部30覆盖在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无需设置凹陷部132,可以直接将包裹部20覆盖在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30上,从而可以简化壳体100的加工工艺,提高壳体100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壳体1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130上,同时切除部分第一层叠部110和部分第二层叠部120形成凹陷部132,包裹部20设置在凹陷部132内并覆盖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且包裹部20沿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延伸形成延伸部30,延伸部30覆盖在第二层叠部120的内表面上。
由此,通过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覆盖包裹部20,使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第一层叠部110与第二层叠部120在第一连接处131a处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100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100,并延长了壳体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20覆盖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100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100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下面参照图5和图8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的壳体100的制造方法,壳体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选取第一坯件和第二坯件,第一层叠部110选择不锈钢件,第一层叠部110的厚度为0.3mm,第二层叠部120选择铝合金件,第二层叠部120的厚度为0.7mm。将第一坯件和第二坯件加工以形成壳体坯件,壳体坯件由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构造成;
S200:采用冲压工艺或者铣工艺将壳体坯件加工形成壳体100;
S300:在壳体100上利用镭雕、CNC、或蚀刻工艺加工以形成通孔40;
S400:在壳体100上加工以形成天线槽;
S500:向天线槽内填充油墨层或者油漆层等填充物,使填充层的外表面与壳体100的表面平齐;
S600:对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叠置处的第一连接处131a进行处理:先在第一连接处131a处加工凹陷部132,并在壳体100上与包裹部20接触的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凹槽,再在第一连接处131a处设置包裹部20。
S700:对壳体100进行防腐蚀处理,防腐蚀处理手段为浸泡防腐蚀药水、设置PVD膜或AF层。
由此,通过选用不同的材质的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轧制成为壳体坯件,并对壳体坯件进一步加工制成壳体100。该加工方法操作简单、加工方便、而且加工精度高,有效地提高了终端500的壳体100的加工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采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终端500壳体100,包括两层不同材质的金属,既可以保证壳体100的结构强度和美观度,又可以减轻壳体100的整体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终端500包括上述所述的终端500的壳体100。终端500包括上述的终端500的壳体100。需要说明的是,终端500可以是各种能够从外部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或者,终端500可以是各种内置有电池,并能够从外部获取电流对该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如图9中所示实施例)、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手机仅为一种终端500设备的举例,本实用新型并未特别限定,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显示单元510、传感器、音频电路、处理器、投影单元、拍摄单元、电池等部件。
其中,射频电路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处理;另外,将手机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具体地,输入单元可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
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并能接收处理器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除了触控面板,输入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51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510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单元510(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音频电路、扬声器和传声器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处理后,经射频电路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但是可以理解的是,WiFi模块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实用新型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处理器安装在电路板组件上,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另外,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传感器(比如姿态传感器、光传感器、还可配置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各个模块功能的实现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需要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手机的各模块和部件可以装配安装在手机的壳体100的内部。因此,需要壳体1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要求手机的壳体100具有较高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500,通过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覆盖包裹部20,使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与空气隔绝,从而防止了第一层叠部110与第二层叠部120在第一连接处131a处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壳体100的损坏,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壳体100,并延长了壳体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包裹部20覆盖在第一层叠部110和第二层叠部120的第一连接处131a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不会影响壳体100整体的美观,提高了壳体100的金属质感和美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有不同材质制成的第一层叠部和第二层叠部,所述第一层叠部和所述第二层叠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层叠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层叠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层叠部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和
包裹部,所述包裹部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或光滑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处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包裹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内以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包裹部延伸出,且所述延伸部至少包裹部分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包裹部为一体成型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表面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叠部和所述第二层叠部中的至少一个为金属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部为塑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通孔,位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的、且所述第一层叠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层叠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层叠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处,所述包裹部覆盖所述第二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与所述包裹部接触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凹槽。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壳体。
CN201720121620.XU 2017-02-09 2017-02-09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02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1620.XU CN206402291U (zh) 2017-02-09 2017-02-09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1620.XU CN206402291U (zh) 2017-02-09 2017-02-09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2291U true CN206402291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162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02291U (zh) 2017-02-09 2017-02-09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2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3568A (zh) 终端、终端的壳体及壳体的制造方法
US20070109208A1 (en) Antenna in a shielded enclosure
CN108769303A (zh) 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装置、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39679U (zh) 电子设备
CN106657505A (zh)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CN206282189U (zh) 终端、机壳、机壳坯件及制造其的模具组件
CN107332949A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块
CN207039677U (zh) 电子设备
CN206402291U (zh) 终端的壳体及终端
CN206379969U (zh) 终端的按键组件及终端
CN108879000A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以及移动终端
CN206251151U (zh) 用于终端的屏蔽组件及终端
CN207491154U (zh) 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00307145A1 (en) Functional composite enclos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580096A (zh) 终端、终端的壳体及壳体的加工方法
CN108637592A (zh) 壳体、壳体的加工方法及电子装置
CN207116812U (zh) Pcb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108566744A (zh) 中框、中框的加工方法、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7932416A (zh) 用于将指纹模组压合至壳体上的压合治具
CN207117701U (zh) 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
CN107932415A (zh) 用于将指纹模组压合至壳体上的压合治具
CN206484101U (zh) 治具组件、壳体以及终端
CN207460301U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149254U (zh) 移动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427278U (zh) 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