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7227U -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7227U
CN206367227U CN201621144115.9U CN201621144115U CN206367227U CN 206367227 U CN206367227 U CN 206367227U CN 201621144115 U CN201621144115 U CN 201621144115U CN 206367227 U CN206367227 U CN 206367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lad
refuge floor
proof plate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41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卓奇
林卓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ng Feng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Huizhou City
Original Assignee
Ding Feng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Huizhou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g Feng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Huizhou City filed Critical Ding Feng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Huizhou City
Priority to CN2016211441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7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7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7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所述防火板包括隔火层、包覆层及缝合线,隔火层包括相对的两主表面,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所述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包括上述防火板。采用缝合线可将隔火层和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以分区域逐步固定,并使各区域受力均匀,能有效的连接隔火层和包覆层形成整体,隔火层和包覆层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整体抗风压抗冲击性能、耐用性及耐候性等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防火板在工业厂房、库房、石油化工项目、大型体育场馆、家居以及一些需要做防火的设备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凭借着其耐高温、耐热、阻燃等特性,在现代火灾的防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量应用于建筑墙体的防火板是陶瓷纤维制成的岩棉,其强度和抗风压抗冲击能力较差,使用寿命较短,且工程上常出现粘贴不牢固、抹面砂浆大面积龟裂、空鼓、脱落等现象,长期使用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提高防火板的强度和抗风压抗冲击性能是目前防火板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防火板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火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火板,其包括隔火层、包覆层及缝合线,隔火层包括相对的两主表面,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
优选地,所述防火板进一步包括可硬化基体,所述网格结构及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内部渗透有该可硬化基体。
优选地,所述包覆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火层相对两个主表面上并形成一三明治结构。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两层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所述缝合线并于至少一包覆层远离于所述隔火层的一面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分别单独穿过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一主表面的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另一主表面的包覆层缝合,穿过两个包覆层的缝合线之间呈交错排列。
优选地,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及节点,其中两个网格单元连接处为节点,所述单个网格单元的形状包括三角形、菱形、方形、“米”字型、“井”字型、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的针距为0.5mm-1000mm,所述网格单元的分布密度为1-10000个/m2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包括上述防火板,所述防火板包括隔火层、包覆层及缝合线,隔火层包括相对的两主表面,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
优选地,所述防火板的增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包覆防火板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功能层由可硬化基体包覆防火板表面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以分区域逐步固定,并使各区域受力均匀,能有效的连接隔火层和包覆层形成整体,隔火层和包覆层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整体抗风压抗冲击性能、耐用性及耐候性等性能。
(2)采用缝合线贯穿强度差、容易松散的隔火层和包覆层并进行缝合,同时与渗透到网格结构和缝隙结构的可硬化基体复合,能有效的连接隔火层和包覆层形成一整体,从而实现整体受力,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整体抗风压抗冲击性能、耐用性及耐候性等性能。
(3)所述包覆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火层相对两个主表面上并形成一三明治结构,从隔火层两个主表面进行包覆,避免隔火层松散、脱落,以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抗冲击性、耐用性等性能。
(4)缝合线穿过所述两层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或单独穿过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一主表面的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另一主表面的包覆层,不同的设置方式以提高防火板的适用性。
(5)所述缝合线于所述包覆层远离于所述隔火层的一侧形成所述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及节点,两个网格单元连接处为节点,这样的设置能够简便快捷缝合松散的隔火层,局部区域缝合线断裂或出现缝合遗漏也只需局部处理便于返工处理,避免重新制作。
(6)所述缝合线于所述缝合面形成的网格单元呈三角形、菱形、方形、“米”字型、“井”字型、多边形,使得防火板在所述缝合线分割的各个区域受力均匀,进一步紧固所述强度差,容易松散的隔火层,有效地增加了防火板的强度、抗冲击性、耐用性等性能。
(7)所述网格单元的分布密度为1-10000个/m2,缝合线缝制的针距为0.5mm-1000mm,能够依据防火板配合的建筑墙体、锅炉或设备等的形状要求进行搭配设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包括防火板,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以分区域逐步固定,并使各区域受力均匀,从而提高防火板的强度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9)防火板的增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覆防火板的表面,从而防火板与功能层成整体结构,整体受力,从而提高防火板强度,抗风压抗冲击性能,使其受外力影响不易脱落,避免了被剥离的风险,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同时能提高防火板的可成型性,并能隔绝水分和空气,起到一定的防水和抗腐蚀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防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沿Ⅰ-Ⅰ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缝合线设置第一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缝合线设置第二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缝合线设置第三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缝合线设置第四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防火板的增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防火板的增强结构的第一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防火板的增强结构的第二变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火板1,其包括隔火层11、包覆层13及缝合线15。所述隔火层11包括相对的两个主表面11a、11b,所述包覆层13设置在所述隔火层11的至少一个主表面11a上。所述缝合线15穿过所述隔火层11及所述包覆层13将所述隔火层11以及包覆层13缝合。优选地,所述缝合线15于所述包覆层13远离隔火层的表面和/或所述隔火层11表面形成网格结构100。
所述隔火层11可选用陶瓷纤维棉、玄武岩纤维、陶瓷纤维气凝胶混合及陶瓷粉末与粘合剂混合的絮状物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隔火层11由上述材质经过层压工艺形成层状结构,因而所述隔火层11本身强度差、容易松散的性质。所述隔火层11的厚度为0.5-120mm。所述隔火层11可裁切成所需形状,以配合建筑墙体、锅炉或设备等的形状需要防火设置结构处使用。请参阅图3,所述隔火层11的部分放大图,所述隔火层11包括形成隔火层材料之间的缝隙结构111。
所述包覆层13可选用金属纤维丝、玻璃纤维丝、碳纤维丝、石英纤维丝、氧化铝纤维丝、硅酸铝纤维丝、莫来石纤维丝、氧化锆纤维丝、芳纶纤维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等纤维线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织成的纤维布。优选地,所述金属纤维丝可选用一种金属或多种金属的合金纤维丝。请参阅图4,所述防火板1的剖面图,所述包覆层13包括织成的包覆层材料的纤维线间隙131。
在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13与所述隔火层11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包覆层13的厚度为0.3mm-20mm。
优选地,在所述隔火层11与形成包覆层13相对的另一主表面上,也即远离所述包覆层13主表面11b上设置板材或层状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隔火层11远离所述包覆层13的主表面11b设置板材或层状材料为另一所述包覆层13a,即两所述包覆层13、13a设置在所述隔火层11相对两个主表面11a、11b上,并形成一三明治结构。具体的,包覆层13为第一包覆层13及包覆层13a为第二包覆层13a。第一包覆层13及第二包覆层13a远离所述隔火层11的一面为缝合面133。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缝合面133上的缝合线15形成网格结构100。
所述隔火层11设置第一包覆层13及第二包覆层13a两所述包覆层13之间,通过缝合线15穿过使所述隔火层11及第一包覆层13及第二包覆层13a所述包覆层13使之形成一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火板1进一步包括可硬化基体10。所述可硬化基体10包括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热固性树脂可选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可选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PEK(polyetherketone,聚醚酮)、PPS(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PEI(Polyetherimide,聚醚酰亚胺)、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可硬化基体10渗透于所述网格结构100,所述包覆层13的间隙131、所述包覆层13与隔火层1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隔火层11的所述缝隙结构111中,因而能有效的连接隔火层11和包覆层13形成一整体,从而实现整体受力,提高防火板1的强度、整体抗风压抗冲击性能、耐用性及耐候性等性能。
这样的结构的设置是因为包覆层13包括纤维线间隙131,同时松散的隔火层11也包含缝隙结构111,因此所述可硬化基体10能从包覆层13表面灌注并渗透到所述包覆层13的间隙131、所述包覆层13与隔火层1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隔火层11的所述缝隙结构111中。从而使所述可硬化基体10与所述隔火层11及包覆层13复合,形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2及图4,所述缝合线15穿过所述隔火层11及两个所述包覆层13、13a缝合,所述缝合线15并于至少一包覆层13远离于所述隔火层11的一面形成所述网格结构100。优选地,所述缝合线15在两个包覆层13,13a远离所述隔火层11的一面都形成所述网格结构100。
所述网格结构100包括多个网格单元1001及节点1003,其中两个网格单元1001连接处为节点1003。优选的,所述包覆层13的纤维线与所述节点1003连接。单个网格单元1001的形状包括三角形、菱形、方形、“米”字型、“井”字型、多边形。所述缝合线15的针距为0.5mm-1000mm。所述网格单元1001的分布密度为1-10000个/m2
所述缝合线15为一条或多条。当所述缝合线15为一条时,所述缝合线15在依次于缝合面133、贯穿包覆层13与隔火层11两种交替进行缝合。
优选地,所述缝合线15为多条。本实用新型以两条为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述缝合线15包括第一缝合线151和第二缝合线153,所述第一缝合线151设置于所述缝合面133上,形成所述网格结构100。所述第二缝合线153穿过隔火层11和包覆层13,并将隔火层11和包覆层13缝制在一起,所述第二缝合线153在缝合面133上连接第一缝合线151形成的网格结构100,以使各个区域均进行缝合固定。所述第一缝合线151与网格结构100的连接处即为缝合节点。所述缝合节点可以位于所述缝合面133的任意位置。
请参阅图5,缝合线25设置的第一变形结构,所述缝合线25分别单独穿过所述隔火层21及靠近隔火层21一主表面21a的包覆层23进行缝合,以及所述隔火层21和靠近隔火层21另一主表面21b的包覆层23a进行缝合。穿过两个包覆层23,23a的缝合线25之间呈交错排列进而在包覆层23,23a远离隔火层21的表面形成网格结构233。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6,缝合线35设置的第二变形结构,缝合线35为两条,即进一步分为第一方向缝合线3511与第二方向缝合线3513。第一方向缝合线3511在依次于缝合面133、贯穿包覆层13与隔火层11两种交替进行缝合。可以认为第二方向缝合线3513以同样地方式缝合。所述第一方向缝合线3511与所述第二方向缝合线3513在缝合面133上呈一定角度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结构300。
请参阅图4及图7,缝合线45设置的第三变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缝合线451还包括至少一第三方向缝合线4515,所述第三方向缝合线4515与所述第一方向缝合线4511及所述第二方向缝合线4513呈一定角度交叉设置,于缝合面133形成网格结构400。可以认为第三方向缝合线3513以第一缝合线3511同样地方式缝合。设置网格结构400的多个所述网格单元4001使得防火板1在所述缝合线45分割的各个区域受力均匀,贴合紧密,有效地增加了防火板1整体结构性能。
请参阅图8,缝合线55设置的第四变形结构,所述缝合线55由一条或多条纤维线5517。优选地,所述缝合线55由多条纤维线5517彼此平行设置或缠绕组成。本实用新型以两条纤维线5517平行设置示例进行说明。这样地设置特点在于:所述缝合线55其中的一条纤维线5517断裂后,所述缝合线55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可以延长防火板1使用寿命及稳定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固防火板1,从而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抗风压抗冲击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包括如上所述防火板1。
优选地,所述防火板的增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功能层17,所述功能层17包覆防火板1的表面。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17包覆远离隔火层11一主表面11a的包覆层13表面及隔火层11另一主表面11b,以及隔火层11主表面之间的侧面、包覆层13所有侧面。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17包覆远离隔火层11两主表面11a、11b的两包覆层13、13a的表面,以及隔火层11、包覆层13所有侧面。
优选地,在所述隔火层11远离所述包覆层13的主表面11b设置板材或层状材料为所述功能层17。可以理解的,所述缝合线15于所述隔火层11远离包覆层13的表面形成网格结构100。
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17为涂覆于所述防火板1的表面及所有端面的保温、隔热、杀菌、防腐、隔音、防辐射等功能材料形成的涂层。在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17的厚度为0.2mm-20mm。所述功能层17能够将隔火层11与外界环境隔离,避免外界环境的水分进入隔火层11影响其力学性能。优选地,所述功能层17对所述防火板1的外表面及所有侧面进行包覆。被所述功能层17包覆的防火板1成型产品能够使强度差、易松散的隔火层11与包覆层13有效的连接并整体受力,从而提高防火板1结构强度,使其受外力影响内部不易脱落,避免了被剥离的风险,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功能层17是由上述熔融的可硬化基体10涂覆于所述包覆层13的表面形成,并冷却成型制成的一层树脂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功能层17的是由憎水涂层滚压形成,所述憎水涂层可选用氟塑料、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有机硅类及硅酸盐类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
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作为防火板的增强结构的第一变形结构及第二变形结构,所述防火板的增强结构由至少两段防火板1叠加设置和/或在侧面处缝合连接,形成一整体,所述复合板整体的横截面呈直角形、多线段形、圆环形或多边形等以配合建筑墙体、锅炉或设备等的形状使用。复合板进一步包括在上述整体的表面及端面涂覆的功能层17。如图10所示,形成“几”字的多线段形。如图11所示,优选地,所述两防火板1之间共用一个功能层17,以节约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以分区域逐步固定,并使各区域受力均匀,能有效的连接隔火层和包覆层形成整体,隔火层和包覆层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整体抗风压抗冲击性能、耐用性及耐候性等性能。
(2)采用缝合线贯穿强度差、容易松散的隔火层和包覆层并进行缝合,同时与渗透到网格结构和缝隙结构的可硬化基体复合,能有效的连接隔火层和包覆层形成一整体,从而实现整体受力,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整体抗风压抗冲击性能、耐用性及耐候性等性能。
(3)所述包覆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火层相对两个主表面上并形成一三明治结构,从隔火层两个主表面进行包覆,避免隔火层松散、脱落,以提高防火板的强度、抗冲击性、耐用性等性能。
(4)缝合线穿过所述两层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或单独穿过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一主表面的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另一主表面的包覆层,不同的设置方式以提高防火板的适用性。
(5)所述缝合线于所述包覆层远离于所述隔火层的一侧形成所述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及节点,两个网格单元连接处为节点,这样的设置能够简便快捷缝合松散的隔火层,局部区域缝合线断裂或出现缝合遗漏也只需局部处理便于返工处理,避免重新制作。
(6)所述缝合线于所述缝合面形成的网格单元呈三角形、菱形、方形、“米”字型、“井”字型、多边形,使得防火板在所述缝合线分割的各个区域受力均匀,进一步紧固所述强度差,容易松散的隔火层,有效地增加了防火板的强度、抗冲击性、耐用性等性能。
(7)所述网格单元的分布密度为1-10000个/m2,缝合线缝制的针距为0.5mm-1000mm,能够依据防火板配合的建筑墙体、锅炉或设备等的形状要求进行搭配设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包括防火板,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以分区域逐步固定,并使各区域受力均匀,从而提高防火板的强度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9)防火板的增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覆防火板的表面及端面,从而防火板与功能层成整体结构,整体受力,从而提高防火板强度,抗风压抗冲击性能,使其受外力影响不易脱落,避免了被剥离的风险,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同时能提高防火板的可成型性,并能隔绝水分和空气,起到一定的防水和抗腐蚀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火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隔火层、包覆层及缝合线,隔火层包括相对的两主表面,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板进一步包括可硬化基体,所述网格结构及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内部渗透有该可硬化基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火层相对两个主表面上并形成一三明治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两层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所述缝合线并于至少一包覆层远离于所述隔火层的一面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单独穿过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一主表面的包覆层,以及所述隔火层和隔火层另一主表面的包覆层,穿过两个包覆层的缝合线之间呈交错排列。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及节点,其中两个网格单元连接处为节点,所述单个网格单元的形状包括三角形、菱形、方形、“米”字型、“井”字型、多边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的针距为0.5mm-1000mm,所述网格单元的分布密度为1-10000个/m2
8.一种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火板,所述防火板包括隔火层、包覆层及缝合线,隔火层包括相对的两主表面,包覆层设置在隔火层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缝合线穿过隔火层及包覆层将所述隔火层与包覆层缝合,所述缝合线于所述隔火层和/或包覆层表面形成网格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板的增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包覆防火板的表面及端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火板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由可硬化基体包覆防火板表面形成。
CN201621144115.9U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Active CN206367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4115.9U CN206367227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4115.9U CN206367227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7227U true CN206367227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8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4115.9U Active CN206367227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72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713A (zh) * 2017-11-29 2018-04-06 宁波宫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5501A (zh) * 2022-07-06 2022-11-04 邹芳 一种具有防水内衬的拉链纸箱
CN115285501B (zh) * 2022-07-06 2024-06-11 威海瑞翔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内衬的拉链纸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713A (zh) * 2017-11-29 2018-04-06 宁波宫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79713B (zh) * 2017-11-29 2020-08-07 宁波宫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5501A (zh) * 2022-07-06 2022-11-04 邹芳 一种具有防水内衬的拉链纸箱
CN115285501B (zh) * 2022-07-06 2024-06-11 威海瑞翔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内衬的拉链纸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61033A1 (en) Thermally isolating insulation composite boar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1666137A (zh) 一种碳纤维/玄武岩纤维混杂织物格栅
CN206367227U (zh) 一种防火板及其增强结构
CN113172960A (zh) 一种可瓷化阻燃多层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49426A (zh) 复合材料和其应用
CN102691375A (zh) 一种复合墙体材料
CN206607699U (zh) 一种复合板
CN107460752A (zh) 特种防火绳索
CN206941962U (zh) 一种轻钢房屋隔热梁柱
CN206030676U (zh) 复合防火件
CN203230054U (zh) 一种岩棉板复合外墙保温系统
CN214821459U (zh) 一种可瓷化阻燃多层复合板材
Yang et al. Research on properties of rock-mineral wool as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for construction
CN102352659A (zh) 一种无机保温墙体
CN206220980U (zh) 一种严寒地区隧道防寒保温结构
CN205276520U (zh) 一种保温模板
JP6669746B2 (ja) 熱硬化性の多孔性マトリックスを持つ複合パネル、製造方法、及びパネルの集合体から形成される壁を覆うための構造体
CN107447918A (zh) 彩钢复合发泡水泥墙板
CN207509896U (zh) 一种抗冲击复合陶瓷纤维板
CN205894478U (zh) 一种蜂窝墙体材料板
CN206091280U (zh) 一种多层复合抗压加强型防火保温模板
EP4194635A1 (en) Heat-insulation and thermal-preservation wa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for
CN203834713U (zh) 建筑外墙复合保温板
CN205024869U (zh) 一种新型防火封堵板材
CN104372523A (zh) 一种淋膜聚乙烯pe的玻纤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