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6642U -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6642U
CN206366642U CN201621007258.5U CN201621007258U CN206366642U CN 206366642 U CN206366642 U CN 206366642U CN 201621007258 U CN201621007258 U CN 201621007258U CN 206366642 U CN206366642 U CN 206366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wall
leptoprosopy
cooling
backboard
magnesium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072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华
刘赵卫
何博
姚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072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6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6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664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包括由多层曲线拼合组成的内壁,背板与内壁相配合构成能够通入冷却水的结合面;结合面内从上到下划分为若干个冷却区域,每个冷却区域设有独立的进出水口;内壁上曲线拼合形成的拼合面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与开设于背板上的润滑油通孔相连通,为镁合金凝固壳与内壁之间区域提供润滑通道。本实用新型将冷却和润滑都结合在内壁和背板中,结合面内可通入冷却水对内壁进行冷却,带走内壁内熔融态镁合金的热量,使接触部分熔体温度降低到凝固线以下,达到液固转化的作用;能够降低铸坯坯壳与凝固器内壁的摩擦力,提升铸坯的脱壳效果,以便提高铸坯拉坯速度。

Description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镁合金铸坯连铸技术领域,涉及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
背景技术
镁合金当前采用半连铸生产工艺,因没有适合其生产需要的凝固器内壁润滑技术,拉坯速度极慢,严重影响了镁合金铸坯的快速生产,进而制约了镁合金作为结构件应用普及进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在镁合金铸坯连铸机生产过程中可调冷却,提高凝固器内壁润滑效果,为镁合金连续铸造实现高速高效生产提供条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包括由多层曲线拼合组成的内壁,背板与内壁相配合构成能够通入冷却水的结合面;结合面内从上到下划分为若干个冷却区域,每个冷却区域设有独立的进出水口;
内壁上曲线拼合形成的拼合面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与开设于背板上的润滑油通孔相连通,为镁合金凝固壳与内壁之间区域提供润滑通道。
所述的内壁由上内壁、中内壁和下内壁,背板由宽面背板和窄面背板围合构成,并由宽面密封件组、窄面密封件组密封;内壁与背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所述的上内壁、中内壁和下内壁分别分解成独立的四块,分别与宽面背板,窄面背板通过紧固件紧固;或者分别固定于宽面背板或窄面背板上再拼合连接。
所述的上内壁、中内壁和下内壁的每个宽面和窄面都设独立的冷却水流 动通道,这些流动通道周边设有封闭的环形密封槽,当紧固件将宽面背板或窄面背板与对应的内壁紧固在一起时,位于密封槽内的密封圈对冷却水流动通道进行密封,使冷却水能够在独立冷却范围对内壁进行冷却。
所述的结合面内从上到下划分为三个冷却区域,每个冷却区域分别由位于背板的两个宽面进出水路、两个窄面进出水路构成宽面冷却水路和窄面冷却水路,能够进行单独可调的独立控制冷却;
上部冷却区的内壁由一组上内壁和两组中内壁构成;中部冷却区的内壁由三组中内壁构成;下部冷却区的内壁由一组下内壁和一组中内壁构成。
在冷却区域中的宽面冷却水路为:
在上部冷却区中,上内壁、中内壁的宽面分别对应两个进水孔和两个出水孔,上内壁与下方中内壁的进水孔通过宽面背板的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上部进水口进入;上内壁、中内壁的宽面分别对应出水孔通过宽面背板背面的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上部出水口流出,对铸坯表面进行冷却;
在中冷却区中,三组中内壁的宽面分别对应两个进水孔和两个出水孔,通过中部宽面总进水孔后分别供给各自进水孔,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出水孔后,流入中部宽面出水孔流出;
在下部冷却区,一组中内壁和一组下内壁的宽面分别对应两个进水孔和两个出水孔,通过下部宽面总进水孔后分别供给各自进水孔,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出水孔后,流入下部宽面出水孔流出。
在冷却区域中的窄面冷却水路为:
在上部冷却区中,上内壁、中内壁的窄面分别对应两个窄面进水孔和两个窄面出水孔,上内壁与下方中内壁的窄面进水孔通过窄面背板背面的窄面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窄面上部进水口进入;上内壁、中内壁的窄面分别对应窄面出水孔通过窄面背板背面的窄面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窄面上部出水口流出,对铸坯表面进行冷却;
在中冷却区中,三组中内壁的窄面分别对应两个窄面进水孔和两个窄面出水孔,通过中部窄面总进水孔后分别供给各自窄面进水孔,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窄面出水孔后,流入中部窄面出水孔流出;
在下部冷却区,一组中内壁和一组下内壁的窄面分别两个窄面进水孔和两个窄面出水孔,通过下部宽面总进水孔后分别供给各自窄面进水孔,经过冷却通道后窄面流经出水孔后,流入下部宽面出水孔流出。
所述的内壁两件结合曲线形成的拼合面间隙处设有环形沟槽,沟槽与背板润滑孔相通,润滑介质以固定的压力供给,通过环形沟槽挤入拼合面间隙后,顺内壁下流,形成均匀的润滑膜对坯壳进行润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巧妙的将冷却和润滑都结合在内壁和背板中,在提供冷却面的同时提供润滑;其中内壁与背板相配合,结合面内可通入冷却水对内壁进行冷却,带走内壁内熔融态镁合金的热量,使接触部分熔体温度降低到凝固线以下,达到液固转化的作用。同时,内壁采用多层曲线拼合方式组成,拼合面间留有一定的小间隙,通过背板的润滑油通孔可渗透到曲线拼合面,流入镁合金凝固壳与内壁之间区域,对凝固壳表面进行润滑,起到减少铸坯下移时的摩擦力的功能,降低铸坯坯壳与凝固器内壁的摩擦力,提升铸坯的脱壳效果,以便提高铸坯拉坯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X部位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 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包括由多层曲线拼合组成的内壁B,背板A与内壁B相配合构成能够通入冷却水的结合面;结合面内从上到下划分为若干个冷却区域,每个冷却区域设有独立的进出水口;
内壁B上曲线拼合形成的拼合面E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与开设于背板A上的润滑油通孔C相连通,为镁合金凝固壳与内壁B之间区域提供润滑通道。
本实用新型将冷却和润滑都结合在内壁和背板中,在提供冷却面的同时提供润滑;镁合金连续铸造液固转化器的内壁B与背板A相配合,结合面内可通入冷却水对内壁B进行冷却,带走内壁B内熔融态镁合金的热量,使接触部分熔体温度降低到凝固线以下,达到液固转化的作用。同时,内壁B采用多层曲线拼合方式组成,拼合面E间留有一定的小间隙,通过背板A的润滑油通孔C、D可渗透到曲线拼合面,流入镁合金凝固壳与内壁B之间区域,对凝固壳表面进行润滑,起到减少铸坯下移时的摩擦力的功能。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内壁B由上内壁3、中内壁4和下内壁7,背板A由宽面背板和窄面背板围合构成,并由宽面密封件组9、窄面密封件组10密封;内壁B与背板A通过紧固件11相连接。
所述的上内壁3、中内壁4和下内壁7分别分解成独立的四块,分别与宽面背板,窄面背板通过紧固件11紧固;或者分别固定于宽面背板或窄面背板上再拼合连接。
总体结构上由宽面背板1、5,窄面背板2、6,上内壁3,中内壁4,下内壁7,宽面密封件组9、窄面密封件组10和紧固件11构成。图例中的两宽面背板和两窄面背板结构分别相同。
上部冷却区由一组上内壁3和两组中内壁4构成;中部冷却区由三组中内壁4构成;下部冷却区由一组下内壁7和一组中内壁4构成;这些组合可 根据工艺条件进行设计组合,下面就以图2、图3为例进行说明。
上内壁3,中内壁4,下内壁7可根据需要分解成独立的四块,分别与宽面背板1、5,窄面背板2、6通过紧固件11紧固;宽面背板1、5,窄面背板2、6也可将四块焊接成一个整体式结构。
根据所生产的镁合金种类、铸坯的断面尺寸和拉速的工艺需要,内壁的长度有所不同,为了适合结晶器高度的增加或降低,可通过增加或中内壁4数量的方式解决。
上内壁3,中内壁4,下内壁7的每个宽面和窄面都有独立的冷却水流动通道,这些水路周边有一个封闭的环形密封槽,当紧固件11紧固将宽面背板1、5或窄面背板2、6与对应内壁紧固在一起时,位于密封槽内的密封圈8对这些独立的冷却水路进行密封,使冷却水能够在设计的独立冷却范围对内壁进行冷却。
具体的,图1所示从上到下划分为3个冷却区域,每个区域分别由2个宽面进出水、2个窄面进出水路进行单独可调独立控制冷却。左侧窄面上部冷却水从窄面上部进水口23口流入,从窄面上部出水口25流出,对左窄面I区内壁进行冷却;中部冷却水从中部窄面总进水孔26流入,从中部窄面出水孔27流出,对左窄面II区内壁进行冷却;下部冷却水从下部窄面总进水孔28流入,从下部窄面出水孔29流出,对左窄面III区内壁进行冷却;右侧I、II、III区同左侧冷却方法进行冷却;
内壁B宽面或窄面的每条拼合面E间小间隙都与一个润滑孔C或D相通,根据设定工艺参数连续输入润滑油介质对内壁B内腔进行全范围润滑。
在冷却区域中的宽面冷却水路为:
在上部冷却区中,上内壁3、中内壁4的宽面分别对应2个进水孔12和2个出水孔13,上内壁3与下方中内壁4的进水孔12进水孔通过宽面背板5背面的第一内部暗道14汇合在一起,从上部进水口15进入。上内壁3、中 内壁4的宽面分别对应出水孔13通过宽面背板5背面的第二内部暗道16汇合在一起,从上部出水口17流出,带走内壁的热量,对铸坯表面进行冷却。
在中冷却区中,3组中内壁4的宽面分别对应2个进水孔12和2个出水孔13,类似上部冷却区,通过中部宽面总进水孔18后分别供给各自进水孔12,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出水孔13后,流入中部宽面出水孔19流出。
在下部冷却区,也类似上部冷却区,一组中内壁4和一组下内壁7的宽面分别对应2个进水孔12和2个出水孔13,通过下部宽面总进水孔20后分别供给各自进水孔12,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出水孔13后,流入下部宽面出水孔21流出。
在冷却区域中的窄面冷却水路为:
在上部冷却区中,上内壁3、中内壁4的窄面分别对应2个窄面进水孔30和2个窄面出水孔31,上内壁3与下方中内壁4的窄面进水孔30进水孔通过窄面背板2背面的第三内部暗道22汇合在一起,从窄面上部进水口23进入。上内壁3、中内壁4的窄面分别对应窄面出水孔31通过窄面背板2背面的第四内部暗道24汇合在一起,从窄面上部出水口25流出,带走内壁的热量,对铸坯表面进行冷却。
在中冷却区中,3组中内壁4的窄面分别对应2个窄面进水孔30和2个窄面出水孔31,类似上部冷却区,通过中部窄面总进水孔26后分别供给各自窄面进水孔30,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窄面出水孔31后,流入中部窄面出水孔27流出。
在下部冷却区,也类似上部冷却区,一组中内壁4和一组下内壁7的窄面分别对应2个窄面进水孔30和2个窄面出水孔31,通过下部窄面总进水孔28后分别供给各自窄面进水孔30,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窄面出水孔31后,流入下部窄面出水孔29流出。
内壁两件结合曲线拼合面E间隙附近有一环形沟槽F,沟槽F与背板润 滑孔C、D相同,润滑介质以固定的压力供给,通过环形沟槽F挤入拼合面E间隙后,顺内壁B内壁下流,形成均匀的润滑膜对坯壳进行润滑。内壁的材质可根据冷却强度需要选定,如选用金属材料,金属与石墨的复合材料,或石墨。背板选用金属材料。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层曲线拼合组成的内壁(B),背板(A)与内壁(B)相配合构成能够通入冷却水的结合面;结合面内从上到下划分为若干个冷却区域,每个冷却区域设有独立的进出水口;
内壁(B)上曲线拼合形成的拼合面(E)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与开设于背板(A)上的润滑油通孔(C)相连通,为镁合金凝固壳与内壁(B)之间区域提供润滑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壁(B)由上内壁(3)、中内壁(4)和下内壁(7),背板(A)由宽面背板和窄面背板围合构成,并由宽面密封件组(9)、窄面密封件组(10)密封;内壁(B)与背板(A)通过紧固件(11)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内壁(3)、中内壁(4)和下内壁(7)分别分解成独立的四块,分别与宽面背板,窄面背板通过紧固件(11)紧固;或者分别固定于宽面背板或窄面背板上再拼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内壁(3)、中内壁(4)和下内壁(7)的每个宽面和窄面都设独立的冷却水流动通道,这些流动通道周边设有封闭的环形密封槽,当紧固件(11)将宽面背板或窄面背板与对应的内壁紧固在一起时,位于密封槽内的密封圈对冷却水流动通道进行密封,使冷却水能够在独立冷却范围对内壁进行冷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合面内从上到下划分为三个冷却区域,每个冷却区域分别由位于背板(A)的两个宽面进出水路、两个窄面进出水路构成宽面冷却水路和窄面冷却水路,能够进行单独可调的独立控制冷却;
上部冷却区的内壁由一组上内壁(3)和两组中内壁(4)构成;中部冷却区的内壁由三组中内壁(4)构成;下部冷却区的内壁由一组下内壁(7)和一组中内壁(4)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区域中的宽面冷却水路为:
在上部冷却区中,上内壁(3)、中内壁(4)的宽面分别对应两个进水孔(12)和两个出水孔(13),上内壁(3)与下方中内壁(4)的进水孔(12)通过宽面背板的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上部进水口(15)进入;上内壁(3)、中内壁(4)的宽面分别对应出水孔(13)通过宽面背板背面的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上部出水口(17)流出,对铸坯表面进行冷却;
在中冷却区中,三组中内壁(4)的宽面分别对应两个进水孔(12)和两个出水孔(13),通过中部宽面总进水孔(18)后分别供给各自进水孔(12),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出水孔(13)后,流入中部宽面出水孔(19)流出;
在下部冷却区,一组中内壁(4)和一组下内壁(7)的宽面分别对应两个进水孔(12)和两个出水孔(13),通过下部宽面总进水孔(20)后分别供给各自进水孔(12),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出水孔(13)后,流入下部宽面出水孔(21)流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区域中的窄面冷却水路为:
在上部冷却区中,上内壁(3)、中内壁(4)的窄面分别对应两个窄面进水孔(30)和两个窄面出水孔(31),上内壁(3)与下方中内壁(4)的窄面进水孔(30)通过窄面背板背面的窄面内部暗道(22)汇合在一起,从窄面上部进水口(23)进入;上内壁(3)、中内壁(4)的窄面分别对应窄面出水孔(31)通过窄面背板背面的窄面内部暗道汇合在一起,从窄面上部出水口(25)流出,对铸坯表面进行冷却;
在中冷却区中,三组中内壁(4)的窄面分别对应两个窄面进水孔(30)和两个窄面出水孔(31),通过中部窄面总进水孔(26)后分别供给各自窄面进水孔(30),经过冷却通道后流经窄面出水孔(31)后,流入中部窄面出水孔(27)流出;
在下部冷却区,一组中内壁(4)和一组下内壁(7)的窄面分别两个窄面进水孔(30)和两个窄面出水孔(31),通过下部窄面总进水孔(28)后分别供给各自窄面进水孔(30),经过冷却通道后窄面流经窄面出水孔(31)后,流入下部窄面出水孔(29)流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壁(B)两件结合曲线形成的拼合面(E)间隙处设有环形沟槽(F),沟槽(F)与背板润滑孔相通,润滑介质以固定的压力供给,通过环形沟槽(F)挤入拼合面(E)间隙后,顺内壁(B)下流,形成均匀的润滑膜对坯壳进行润滑。
CN201621007258.5U 2016-08-30 2016-08-30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66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7258.5U CN206366642U (zh) 2016-08-30 2016-08-30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7258.5U CN206366642U (zh) 2016-08-30 2016-08-30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6642U true CN206366642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8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0725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66642U (zh) 2016-08-30 2016-08-30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66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0607A (zh) * 2016-08-30 2016-12-07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0607A (zh) * 2016-08-30 2016-12-07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CN106180607B (zh) * 2016-08-30 2019-10-15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9202U (zh) 一种压铸模具的浇注系统
CN104907530B (zh) 铝合金车轮强力铸造工艺
CN103538231B (zh) 发泡板模头
CN102029377A (zh)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
CN206366642U (zh)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CN101168186A (zh) 铝合金半连续铸造用连续润滑结晶器
CN201922023U (zh)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
CN106180607B (zh) 镁合金连续铸液固转化器的冷却与内壁润滑装置
CN109332613B (zh) 一种基于氮气辅助的铝合金铸锭自动化生产线
CN211218589U (zh) 紫铜锭大规格水平连铸用结晶器
CN205996137U (zh) 镁合金板坯铸造结晶器
CN201702340U (zh) 一种铝合金半连续铸造用结晶器
CN110842162A (zh) 紫铜锭大规格水平连铸用结晶器
CN106180603A (zh) 镁合金板坯铸造结晶器
CN203917841U (zh) 铝合金近终形铸锭用半连续铸造结晶器
CN101829766A (zh) 一种铝合金半连续铸造用结晶器
JPH01138043A (ja) 金属の連続鋳造装置
JP2012519595A (ja) 水平型帯板鋳造設備用の鋳込ノズル
CN106563780B (zh) 一种中高碳中高合金工具钢大圆坯的连铸方法
CN202655594U (zh) 一种在型腔内半固态加工成形装置
PL194622B1 (pl) Urządzenie do ciągłego, poziomego odlewania metalu
CN203109205U (zh) 一种用于圆筒形铸件的压铸模具
CN209632080U (zh) 一种用于连铸铜管的连铸结晶器
CN109014059B (zh) 一种飞轮垂直分型垂直浇注铸造工艺
CN113523244A (zh) 一种可焊双金属耐磨件固液复合铸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