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4631U -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 Google Patents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4631U
CN206364631U CN201621490280.XU CN201621490280U CN206364631U CN 206364631 U CN206364631 U CN 206364631U CN 201621490280 U CN201621490280 U CN 201621490280U CN 206364631 U CN206364631 U CN 206364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ase
magnetic support
positioning
buckling parts
location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902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威
麦胜恩
庄坤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4902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4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4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4631U/zh
Priority to US15/790,307 priority patent/US1051631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5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having an annular coil, e.g. of the claw-pole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02K21/227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having an annular armature c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2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windings on salient poles, such as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绝缘座适用于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绝缘座位于马达的定子组中。绝缘座包括:环形底板、内侧板及外侧板,环形底板具有通孔;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且多个顶扣件与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外侧板环绕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其中,环形底板、内侧板及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一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内侧板的多个顶扣件与第一磁座相互扣合定位,以及通过内侧板的多个底扣件与第二磁座相互扣合定位。

Description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绝缘座,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电子产品中所采用的马达装置亦朝向薄型化设计,以期达到薄型、低噪音、高效率的目的。
现有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以美国专利第6,285,108号为例,如第1A及1B 图所示,无刷直流马达1包含磁性导管10、下极板11及绕线架12。其中磁性导管10是由导磁材料所构成,且于其末端延伸有上极板101,下极板11 亦同样为导磁材料所构成,绕线架12设置于磁性导管10及下极板11之间。当磁性导管10、下极板11及绕线架12如图1B所示对应组装后,上极板101、下极板11与绕线架12可共同定义出一绕线空间,用以供线圈13绕设于其中。此现有无刷直流马达1中,绕线架12是由绝缘材质所构成,主要用于线圈 13的绕设,因此在设计时,仅考虑绕线及绝缘设计的目的,并未考虑到其他组件如:定子、线圈及驱动电路等构件的定位设计。
另一现有微型马达2则以中国台湾专利第497,783号为例,如图2所示,微型马达2具有第一线圈座21、第二线圈座22及线圈23,其中第一线圈座 21及第二线圈座22均可为皆由导磁材料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为一规格化的产品。第一线圈座21及第二线圈座22均具有环形结构的底板210、 220,底板210、220分别具有多个突起且环绕设置于其外缘的外突齿211、 221。又由于底板210、220为环形结构,因此其内侧的中央开口处亦分别具有多个突起且环绕设置于中央开口周缘的内突齿212、222。当第一线圈座21 及第二线圈座22对应组装时,则将第一线圈座21的外突齿211与第二线圈座22的外突齿221相互错位对应设置,同时第一线圈座21的内突齿212与第二线圈座22的内突齿222亦相互错位对应设置。预先绕制好的线圈23可放置于第一线圈座21及第二线圈座22对应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中。此现有技术中,预先绕制好的线圈23需特别设置绝缘表面,使得线圈23与第一线圈座21及第二线圈座22彼此电性隔绝。此设计固然可使微型马达2的外观体积减小,但具有与前述现有技术相仿的缺失,即亦未考虑定子、线圈及驱动电路等其他构件的定位设计。因此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因定位问题使得组装程序工时及工序增加,进而增加成本。
除前述现有技术外,更有采用工字形型态的绕线架,用于绕线绕,同时可使上下磁板对应组接,而工字形的绕线架同样仅考虑到绕线与绝缘的设计,忽略了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定位设计,且工字形绕线架的上下板件更会导致绕线区域受到局限,不利于马达的运转效率。
前述现有技术的绕线架均需进一步与定子、驱动电路相互组装,然而现有组装方式不仅为考量到定位技术效果之外,在组装过程中更需要通过冲击铆接或是点胶定位等方式进行组接,组装程序繁复、耗费工时,且产品品质也可能因工字形绕线架的设计受到影响。
因此,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简化制程、减少生产时间、可使构件有效定位并提升马达运转效率的绝缘座,实为目前迫切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以解决现有马达的上述缺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绝缘座,适用于一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该绝缘座包括: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且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其中,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一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与一第一磁座相互扣合定位,以及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与一第二磁座相互扣合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第一磁座具有多个第一扣合部,以与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对应扣合定位,该第二磁座具有多个第二扣合部,以与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对应扣合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及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为多个勾状结构,该第一磁座的所述多个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磁座的所述多个第二扣合部是为与该勾状结构相对应的镂空凹部,以使所述多个顶扣件可与所述多个第一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且所述多个底扣件可与所述多个第二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外侧板具有多个抵顶部,且所述多个抵顶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内侧表面,且设置于一特定高度处,当该线圈对应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多个抵顶部是抵顶于该线圈的一上表面,以使该线圈定位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环形底板更具有多个定位部,设置于该环形底板的一下表面,用以与一电路板扣合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用以与该环形底板的所述多个定位部对应扣合定位,其中该绝缘座的该定位部是为一圆柱状结构,且具有一轴部、一颈部及一头部,其中该颈部的直径是小于该轴部及该头部,该头部的直径大于该颈部及该轴部,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三扣合部是为与该定位部的该圆柱状结构相对应的一镂空圆孔,该镂空圆孔的直径是相当于该颈部的直径,故当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相互对应扣合时,是施应力以使该定位部的该头部对应穿越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并使该定位部的该颈部卡设于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中,借此以使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线圈是为一已预先绕制的线圈。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绝缘座更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及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上缘,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则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下缘,当该第一磁座及该第二磁座与该绝缘座对应组装时,是使该第一磁座的多个第一侧壁对应跨设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上,且该第二磁座的多个第二侧壁亦对应跨设于该第二凹部上。
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其中该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还包含一磁筒,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是与该第一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上缘相互扣合定位,以及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与该第二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下缘相互扣合定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另一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绝缘座,适用于一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该绝缘座包括: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及多个定位部;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其中,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一线圈设置于其中,所述多个定位部设置于该环形底板的一下表面,用以与一电路板扣合定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又一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包括:一第一磁座;一第二磁座;一绝缘座,包括: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一线圈;一电路板;其中,该绝缘座的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该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与该第一磁座相互扣合定位及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与该第二磁座相互扣合定位,且该电路板是定位设置于该绝缘座之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另一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包括:一第一磁座;一第二磁座;一磁筒;一绝缘座,包括: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一线圈;一电路板;其中,该绝缘座的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该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与该第一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上缘相互扣合定位及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与该第二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下缘相互扣合定位,且该电路板是定位设置于该绝缘座之下。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是通过绝缘座上的抵顶部、顶扣件、底扣件以及定位部等定位结构,而可使线圈、第一磁座、第二磁座及/或磁筒以及电路板等结构均可通过轴向及径向定位而彼此稳固定位设置,如此的设计不仅可达到便于组装定位、同时更可符合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绝缘安规标准,且此组装程序更为简便、迅速、防呆,因此可有效节省生产成本及大幅缩减产品制造时间,是以可提升产量,更可提升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运转效率,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马达的定子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B是为图1A的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现有马达的定子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用于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定子组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图3A所示的定子组的背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绝缘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4A所示的绝缘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定子组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图5A所示的定子组的背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现有无刷直流马达
10:磁性导管
101:上极板
11:下极板
12:绕线架
13:线圈
2:另一现有微型马达
21:第一线圈座
210、220:底板
211、221:外突齿
212、222:内突齿
22:第二线圈座
23:线圈
3、4: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30、40:第一磁座
300、310、324、330、340、400、410、424、430、440、450:通孔
301、401:第一板件
301a、401a:第一扣合部
302、402:第一侧壁
303、403:镂空凹槽
31、41:第二磁座
311、411:第二板件
311a、411a:第二扣合部
311b、411b:第四扣合部
312:内侧壁
313、412:第二侧壁
314:镂空凹槽
32、42:绝缘座
320、420:环形底板
320a:上表面
320b:下表面
320c、420c:定位部
320c1:头部
320c2:颈部
320c3:轴部
321、421:外侧板
321a、421a:抵顶部
321b、421b:第一凹部
321c、421c:第二凹部
321d:凸柱
322、422:内侧板
322a、422a:顶扣件
322b、422b:底扣件
323、423:容置空间
33、43:线圈
34、44:电路板
341、441:第三扣合部
342、442:锁固部
343、443:霍尔元件
45:磁筒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公开。
请参阅图3A,其是为本公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马达对应的转子结构予以省略。图3A所示为适用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3,主要包括第一磁座30、第二磁座31、绝缘座32、线圈33以及电路板34。其中,绝缘座32具有环形底板320、外侧板321以及内侧板322等结构。环形底板320中央具有通孔324,内侧板 322是环设于通孔324的周缘,同时内侧板322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322a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322b。在本实施例中,顶扣件322a 与底扣件322b为彼此错位设置。外侧板321环设于环形底板320的外缘。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座32的环形底板320、内侧板322与外侧板321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323,用以放置线圈33。在本实施例中,线圈33为一预先绕制完成的线圈,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当绝缘座32与第一磁座 30以及第二磁座31相互组接时,是通过绝缘座32的内侧板322的多个顶扣件322a与第一磁座30相互扣合定位,同时亦通过该内侧板322的多个底扣件322b与第二磁座31相互扣合定位,且电路板34是定位设置于绝缘座32 之下。
请续参阅图3A及图3B,第一磁座30是对应设置于绝缘座32及线圈33 上,且第一磁座30是具有多个第一扣合部301a,用以与绝缘座32的内侧板 322的多个顶扣件322a相互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座30是具有第一板件301,且该第一板件301是可为但不限为环形板件结构,其中心处具有通孔300,多个第一扣合部301a是设置于第一板件301上,且其是对应环设于该通孔300周缘。第一板件301的外缘更可向下延伸出多个第一侧壁302。如图所示,第一板件301是可部分破空以构成多个镂空凹槽303,用以与第二磁座31的第二侧壁313对应接合,且该镂空凹槽303处则未设置第一侧壁 302。举例来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座30具有4个第一侧壁302及4个镂空凹槽303,则该4个第一侧壁302可对应容设至第二磁座31的4个镂空凹槽314中,且第二磁座31的4个第二侧壁313可对应容设至第一磁座30 的4个镂空凹槽303内,借此定子组3与其应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组装后的体积更为轻薄。
第二磁座31则对应设置于绝缘座32之下,且夹设于绝缘座32与电路板 34之间,第二磁座31亦具有多个第二扣合部311a,用以与绝缘座32的内侧板322的多个底扣件322b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座31是具有第二板件311,该第二板件311亦可为但不限为环形板件结构,于其中心处具有一通孔310,且第二磁座31更可具有一内侧壁312,但不以此为限。以本实施例为例,该内侧壁312是环绕于该通孔310而向上延伸设置,且该内侧壁 312是可为但不限为筒状结构。上述多个第二扣合部311a亦设置于第二板件 311上,且其同样对应环绕于该通孔310、且邻设于内侧壁312的周围。以及,在第二板件311的外缘亦同样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二侧壁313,但不以此为限。如图3A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件311亦部分破空退缩以构成多个镂空凹槽314,用以与第一磁座30的第一侧壁302对应接合。如前所述,第二磁座31的第二侧壁313是可对应容设至第一磁座30的镂空凹槽303内,且第一磁座30的第一侧壁302亦可对应容设至第二磁座31的镂空凹槽314中。当本公开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3组装后则可如图3B所示。通过第一磁座30及第二磁座31的镂空凹槽303、314的设置,而使其于组合后可减小定子组3的厚度,进而可使其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体积更为轻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座30及第二磁座31均可由导磁材料所构成,例如:铁,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磁座30及第二磁座31均可为但不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前述该等第一侧壁302、第二侧壁313、镂空凹部303、314 的形态及数量是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
续参阅图3A,电路板34是可为但不限为一驱动电路板,其形态亦为一环型的电路板,且于其中心处亦具有通孔340,且于电路板34上更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341及多个锁固部342。于本实施例中,第三扣合部341及锁固部342是可为但不限为贯穿电路板34的镂空圆孔。第三扣合部341是用以供绝缘座32的定位部320c对应穿越设置,锁固部342则用以供一锁固元件,例如:螺丝穿设,以使该电路板34可进行锁附固定,但不以此为限。以电路板34更具有一霍尔元件343,且对应设置于电路板34的下表面。
请同时参阅图3A、图4A、图4B及图4C,图4A为本公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的绝缘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4A所示的绝缘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绝缘座 32是由环形底板320、外侧板321以及内侧板322等结构所构成。该环形底板320具有上表面320a及下表面320b,且其中心处具有通孔324。外侧板321环绕于环形底板320的外缘而设置,内侧板322则环绕于通孔324的周缘而设置。因此,环形底板320、内侧板322及外侧板321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323,用以供已预先绕制成型的线圈33设置于其中。请参阅图3A 及图4A,如图所示,该外侧板321具有多个抵顶部321a,且上述多个抵顶部321a是设置于外侧板321的内侧表面,且设置于一特定高度处,该特定高度是用以限制线圈33的位置。是以,当线圈33对应设置于绝缘座32的容置空间323内时,则可通过上述多个抵顶部321a抵顶于线圈33的上表面,进而使线圈33定位设置于绝缘座32的容置空间323内,以达到线圈33与绝缘座32之间的轴向定位的功能。
续参阅图4A,如图所示,绝缘座32的内侧板322是环绕于通孔324的周缘而设置,且大致为一筒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于内侧板322的上缘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322a,且在其下缘则具有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322b,且多个顶扣件322a与多个底扣件322b是彼此错位设置,亦即顶扣件322a与底扣件322b于其投影面彼此不交错。于本实施例中,内侧板 322的顶扣件322a及底扣件322b是可为但不限为勾状结构。且如图3A所示,第一磁座30的第一扣合部301a及第二磁座31的第二扣合部311a是为与勾状结构相对应的镂空凹部。是以,当绝缘座32的内侧板322的顶扣件322a 与第一磁座30的第一扣合部301a对应扣接时,则为使顶扣件322a的勾状结构对应穿越第一扣合部301a的镂空凹部,且通过其勾状结构以勾住镂空凹部周缘的板件,借此以卡勾固定,而可使绝缘座32与第一磁座30扣合定位。同样的,内侧板322的底扣件322b与第二磁座31的第二扣合部311a对应扣接时,亦为使底扣件322b的勾状结构对应穿越第二扣合部311a的镂空凹部,且通过其勾状结构以勾住镂空凹部周缘的板件,借此以卡勾固定,并使绝缘座32与第二磁座31扣合定位。是以,通过绝缘座32的内侧板322的顶扣件 322a及底扣件322b的结构,则可使绝缘座32同时与第一磁座30及第二磁座31扣合定位,以达到第一磁座30及第二磁座31与绝缘座32之间的轴向及径向定位的功能。
请同时参阅图3A、图4B及图4C,绝缘座32更具有多个定位部320c,且该等定位部320c是设置于绝缘座32的环形底板320的下表面320b,用以与电路板34扣合定位。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该定位部320c是可为但不限为一圆柱状结构,且具有轴部320c3、颈部320c2及头部320c1等结构,该轴部320c3是连接设置于环形底板320的下表面320b上,颈部320c2 设置于轴部320c3及头部320c1之间,且该颈部320c2的直径是小于轴部 320c3及头部320c1。头部320c1是为一直径较大的圆形凸部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意即头部320c1的直径大于该颈部320c2及该轴部320c3。一并参阅图3A,电路板34上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341,且如前所述,上述多个第三扣合部341是可为但不限为贯穿电路板34的镂空圆孔,且该等第三扣合部 341是与定位部320c对应设置,且第三扣合部341的镂空圆孔的直径是相当于定位部320c的颈部320c2的直径。是以,当绝缘座32与电路板34相互组装定位时,是为略施应力以使绝缘座32的定位部320c的头部320c1对应穿越第三扣合部341的镂空圆孔,并使定位部320c的颈部320c2卡设于第三扣合部341的镂空圆孔中。此时,由于头部320c1及轴部320c3的直径均大于颈部320c2,是以该头部320c1及轴部320c3是可分别抵顶于电路板34的两相对表面,并使定位部320c与第三扣合部341对应扣合定位,进而使电路板 34是可与绝缘座32相互卡扣定位,而同时达到轴向及径向定位的技术效果。定位部320c亦可使绝缘座32与第二磁座31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两者之间以轴部320c长度的距离隔开。
如图3A所示,第二磁座31的第二板件311更具有多个第四扣合部311b,第四扣合部311b是对应于绝缘座32的定位部320c而设置。第四扣合部311b 是可为但不限为贯穿第二板件311的镂空圆孔,且该第四扣合部311b的镂空圆孔的直径略大于定位部320c的颈部320c2的直径,借以可使该绝缘座32 的定位部320c穿越该第四扣合部311b的镂空圆孔而向下设置,以使该定位部320c可进一步与设置于第二磁座31下的电路板34相互卡扣定位。
如图4C所示,绝缘座32更可具有多个凸柱321d,且该等凸柱321d是设置于环形底板320的下表面320b,且邻近于外侧板321处。凸柱321d中的孔洞用以使线圈两端穿设,以与电路板34上的电路进行电连接。凸柱321d 的型态、设置方式及数量等均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4A、图4B及图4C,于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座32的外侧板321 更可具有多个第一凹部321b及第二凹部321c,但不以此为限。如图所示,第一凹部321b是设置于外侧板321的上缘,第二凹部321c则设置于外侧板 321的下缘,且上述多个第一凹部321b与第二凹部321c彼此亦为错位设置。通过此等第一凹部321b及第二凹部321c的设置,可使第一磁座30的第一侧壁302对应跨设于第一凹部321b上,同时第二磁座31的第二侧壁313亦可对应跨设于第二凹部321c上,是以当第一磁座30及第二磁座31与绝缘座 32组装时更能有效降低整体厚度。然此等第一凹部321b、第二凹部321c的形态及数量亦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亦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图3C、图4A、图4B及图4C。如图所示,用于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3进行组装时,主要是如图3A所示,使第一磁座30、线圈33、绝缘座32、第二磁座31、电路板34等依序对应设置,并使第一磁座30、线圈33、绝缘座32、第二磁座31、电路板34的通孔300、 330、324、310、340彼此对应设置。首先使已预先绕制完成的线圈33对应向下设置于绝缘座32的容置空间323内,并通过绝缘座32的外侧板321的抵顶部321a抵顶于线圈33的上表面,借以使线圈33可定位设置于绝缘座 32之中。其后,再使第一磁座30向下与绝缘座32对应组装,同时亦使第二磁座31对应于绝缘座32而向上组装,以使第二磁座31的内侧壁312对应向上穿越绝缘座32的通孔324,并设置于第一磁座30的通孔300的中。于此组装程序中,是使第一磁座30的第一侧壁302对应跨设于绝缘座32的第一凹部321b及第二磁座31的镂空凹槽314中,同时,第二磁座31的第二侧壁 313亦对应跨设于绝缘座32的第二凹部321c及第一磁座30的镂空凹槽303 中。绝缘座32的内侧板322的顶扣件322a的勾状结构是可对应穿越第一磁座30的第一扣合部301a的镂空凹部,而与第一扣合部301a进行扣接定位,因此,则可通过此绝缘座32的顶扣件322a而与第一磁座30进行扣合定位。以及,当第二磁座31相对于绝缘座32进行组接时,是使绝缘座32的定位部 320c对应穿越第二磁座31的第四扣合部311b的镂空圆孔而向下设置,同时亦使绝缘座32的底扣件322b的勾状结构对应穿越第二扣合部311a的镂空凹部,而与第二扣合部311a进行扣接定位,是以当其组接时,则可如图3C所示,该底扣件322b与该第二扣合部311a及第二磁座31的内侧壁312对应扣接,而使绝缘座32可通过底扣件322b而与第二磁座31进行扣合定位。最后,则使电路板34对应设置于绝缘座32及第二磁座31之下,并使电路板34的第三扣合部341的镂空圆孔对应于绝缘座32的定位部320c而设置,且通过略施应力,使定位部320c的头部320c1穿越第三扣合部341的镂空圆孔,进而抵顶于电路板34的下表面,借此以使电路板34与绝缘座32组装定位,且其组装后的正面结构图是如图3B所示,而其背面结构图则如图3C所示,且由图3B及图3C可见,通过本公开的绝缘座32及其上的抵顶部321a、顶扣件322a、底扣件322b以及定位部320c等定位结构,而可使线圈33、第一磁座30、第二磁座31以及电路板34等结构均可通过轴向及径向定位而彼此稳固定位设置,且由于此等定位结构的设计使得组装程序更为简便、迅速且防呆,进而可有效节省组装时间及成本,同时由于绝缘座32是为一侧开放式的设计,是以使得线圈33的占槽率更可有效提升,进而可提升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运转效率。
请参阅图5A、图5B及图5C。图5A是为本公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定子组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C为图5A所示的定子组的背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公开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用于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4是为三件式的定子组。此定子组4同样包括第一磁座40、第二磁座41、绝缘座 42、线圈43以及电路板44等构件,且绝缘座42亦具有环形底板420、外侧板421以及内侧板422等结构,且内侧板422亦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422a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422b,由于此实施例的第一磁座40 的第一板件401、第一侧壁402、镂空凹槽403、绝缘座42的环形底板420、外侧板421、内侧板422、线圈43以及电路板44的结构及设置方式等均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故于此不再进行赘述。而于本实施例中,定子组4的第二磁座41的型态与前述实施例略有不同,即本实施例的第二磁座41具有第二板件411,该第二板件411亦可为但不限为环形板件结构,于其中心处具有一通孔410,且第二磁座41更可具有多个第二扣合部411a,其是环绕设置于通孔410的周缘,以及,在第二板件411的外缘亦同样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二侧壁412,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二磁座41仅为一环形板件结构,而不具备内侧壁。且于本实施例中,三件式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4更具有一磁筒45,该磁筒45是对应设置于第一磁座40与绝缘座42之间,且该磁筒45是为一筒状结构,且亦具有一通孔450。
是以当本实施例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4进行组装时,主要是如图5A 所示,使第一磁座40、磁筒45、线圈43、绝缘座42、第二磁座41、电路板 44等依序对应设置,并使第一磁座40、磁筒45、线圈43、绝缘座42、第二磁座41、电路板44的通孔400、450、430、424、410、440彼此对应设置,且首先使已预先绕制完成的线圈43对应向下设置于绝缘座42的容置空间423内,并通过绝缘座42的外侧板421的抵顶部421a抵顶于线圈43的上表面,借以使线圈43可定位设置于绝缘座42之中。其后,再使第一磁座40 及磁筒45向下与绝缘座42对应组装,同时亦使第二磁座41对应于绝缘座 42而向上组装,以使第一磁座40的第一侧壁402对应跨设于绝缘座42的第一凹部421b及第二磁座41的镂空凹槽中。同时,第二磁座41的第二侧壁412亦对应跨设于绝缘座42的第二凹部421c及第一磁座40的镂空凹槽403 中。绝缘座42的内侧板422的顶扣件422a的勾状结构是可对应穿越第一磁座40的第一扣合部401a的镂空凹部,而与第一扣合部401a进行扣接定位。该顶扣件422a的勾状结构亦可同时与该磁筒45的上缘对应扣接,因此,则可如图5B所示,通过绝缘座42的顶扣件422a而与第一磁座40及磁筒45 进行扣合定位。当第二磁座41相对于绝缘座42进行组接时,是使绝缘座42 的定位部420c对应穿越第二磁座41的第四扣合部411b的镂空圆孔而向下设置,同时亦使绝缘座42的底扣件422b的勾状结构对应穿越第二扣合部411a 的镂空凹部,而与第二扣合部411a进行扣接定位,是以当其组接时,则可如图5C所示,该底扣件422b与该第二扣合部411a及该磁筒45的下缘对应扣接,而使绝缘座42可通过底扣件422b而与第二磁座41进行扣合定位。最后,再使电路板44对应设置于绝缘座42及第二磁座41之下,并使电路板44的第三扣合部441的镂空圆孔对应于绝缘座42的定位部420c而设置,且通过略施应力,使定位部420c对应穿越第三扣合部441的镂空圆孔,进而抵顶于电路板44的下表面,借此以使电路板44与绝缘座32组装定位,同时更可简便的定位电路板44的霍尔元件443的位置。由图5B及图5C可见,通过本公开的绝缘座42及其上的抵顶部421a、顶扣件422a、底扣件422b以及定位部420c等定位结构,而可使线圈43、第一磁座40、第二磁座41、磁筒45 以及电路板44等结构均可通过轴向及径向定位而彼此稳固定位设置,且本实施例的绝缘座42的结构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亦即通过本公开的绝缘座即可同时适用于二件式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3或用于三件式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组4,故其不仅具备可使得组装程序更为简便、迅速且防呆、可有效节省组装时间及成本、提升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3或4的运转效率之外,同时更具备广泛的应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是通过绝缘座上的抵顶部、顶扣件、底扣件以及定位部等定位结构,而可使线圈、第一磁座、第二磁座及/或磁筒以及电路板等结构均可通过轴向及径向定位而彼此稳固定位设置,如此的设计不仅可达到便于组装定位、同时更可符合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绝缘安规标准,且此组装程序更为简便、迅速、防呆,因此可有效节省生产成本及大幅缩减产品制造时间,是以可提升产量,更可提升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运转效率,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等优点。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意构思而进行各种修改,然而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绝缘座,适用于一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包括:
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
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且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
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
其中,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一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与一第一磁座相互扣合定位,以及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与一第二磁座相互扣合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座具有多个第一扣合部,以与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对应扣合定位,该第二磁座具有多个第二扣合部,以与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对应扣合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及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为多个勾状结构,该第一磁座的所述多个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磁座的所述多个第二扣合部是为与该勾状结构相对应的镂空凹部,以使所述多个顶扣件可与所述多个第一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且所述多个底扣件可与所述多个第二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外侧板具有多个抵顶部,且所述多个抵顶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内侧表面,且设置于一高度处,当该线圈对应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多个抵顶部是抵顶于该线圈的一上表面,以使该线圈定位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底板更具有多个定位部,设置于该环形底板的一下表面,用以与一电路板扣合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用以与该环形底板的所述多个定位部对应扣合定位,其中该绝缘座的该定位部是为一圆柱状结构,且具有一轴部、一颈部及一头部,其中该颈部的直径是小于该轴部及该头部,该头部的直径大于该颈部及该轴部,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三扣合部是为与该定位部的该圆柱状结构相对应的一镂空圆孔,该镂空圆孔的直径是相当于该颈部的直径,故当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相互对应扣合时,是施应力以使该定位部的该头部对应穿越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并使该定位部的该颈部卡设于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中,借此以使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更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及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上缘,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则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下缘,当该第一磁座及该第二磁座与该绝缘座对应组装时,是使该第一磁座的多个第一侧壁对应跨设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上,且该第二磁座的多个第二侧壁亦对应跨设于该第二凹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是为一已预先绕制的线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还包含一磁筒,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是与该第一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上缘相互扣合定位,以及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与该第二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下缘相互扣合定位。
10.一种绝缘座,适用于一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的定子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包括:
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及多个定位部;
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
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
其中,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一线圈设置于其中,所述多个定位部设置于该环形底板的一下表面,用以与一电路板扣合定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用以与该环形底板的所述多个定位部对应扣合定位,其中该绝缘座的该定位部是为一圆柱状结构,且具有一轴部、一颈部及一头部,其中该颈部的直径是小于该轴部及该头部,该头部的直径大于该颈部及该轴部,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三扣合部是为与该定位部的该圆柱状结构相对应的一镂空圆孔,该镂空圆孔的直径是相当于该颈部的直径,故当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相互对应扣合时,是施应力以使该定位部的该头部对应穿越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并使该定位部的该颈部卡设于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中,借此以使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更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且所述多个顶扣件是与一第一磁座相互扣合定位,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与一第二磁座相互扣合定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还包含一磁筒,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是与该第一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上缘相互扣合定位,以及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与该第二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下缘相互扣合定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座具有多个第一扣合部,以与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对应扣合定位,该第二磁座具有多个第二扣合部,以与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对应扣合定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及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为多个勾状结构,该第一磁座的所述多个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磁座的所述多个第二扣合部是为与该勾状结构相对应的镂空凹部,以使所述多个顶扣件可与所述多个第一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且所述多个底扣件可与所述多个第二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外侧板具有多个抵顶部,且所述多个抵顶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内侧表面,且设置于一高度处,当该线圈对应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多个抵顶部是抵顶于该线圈的一上表面,以使该线圈定位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缘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更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及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上缘,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则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下缘,当一第一磁座及一第二磁座与该绝缘座对应组装时,是使该第一磁座的多个第一侧壁对应跨设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上,且该第二磁座的多个第二侧壁亦对应跨设于该第二凹部上。
18.一种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包括:
一第一磁座;
一第二磁座;
一绝缘座,包括:
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
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
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
一线圈;
一电路板;
其中,该绝缘座的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该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与该第一磁座相互扣合定位及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与该第二磁座相互扣合定位,且该电路板是定位设置于该绝缘座之下。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的该外侧板具有多个抵顶部,且所述多个抵顶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内侧表面,且设置于一高度处,当该线圈对应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多个抵顶部是抵顶于该线圈的一上表面,以使该线圈定位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的该环形底板更具有多个定位部,设置于该环形底板的一下表面,用以与该电路板扣合定位。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用以与该环形底板的所述多个定位部对应扣合定位,其中该定位部是为一圆柱状结构,且具有一轴部、一颈部及一头部,其中该颈部的直径是小于该轴部及该头部,该头部的直径大于该颈部及该轴部,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三扣合部是为与该定位部的该圆柱状结构相对应的一镂空圆孔,该镂空圆孔的直径是相当于该颈部的直径,故当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相互对应扣合时,是施应力以使该定位部的该头部对应穿越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并使该定位部的该颈部卡设于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中,借此以使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更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及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上缘,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则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下缘,当该第一磁座及该第二磁座与该绝缘座对应组装时,是使该第一磁座的多个第一侧壁对应跨设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上,且该第二磁座的多个第二侧壁亦对应跨设于该第二凹部上。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还包含一磁筒,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是与该第一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上缘相互扣合定位,以及该绝缘座的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是与该第二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下缘相互扣合定位。
24.一种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磁座;
一第二磁座;
一磁筒;
一绝缘座,包括:
一环形底板,具有一通孔;
一内侧板,环绕该通孔而设置,具有多个向上延伸而出的顶扣件及多个向下延伸而出的底扣件,所述多个顶扣件与所述多个底扣件是彼此错位设置;
一外侧板,环绕该环形底板的外缘而设置;
一线圈;
一电路板;
其中,该绝缘座的该环形底板、该内侧板及该外侧板是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供该线圈设置于其中,并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顶扣件与该第一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上缘相互扣合定位及通过该内侧板的所述多个底扣件与该第二磁座及该磁筒的一下缘相互扣合定位,且该电路板是定位设置于该绝缘座之下。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的该外侧板具有多个抵顶部,且所述多个抵顶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内侧表面,且设置于一高度处,当该线圈对应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多个抵顶部是抵顶于该线圈的一上表面,以使该线圈定位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的该环形底板更具有多个定位部,设置于该环形底板的一下表面,用以与该电路板扣合定位。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第三扣合部,用以与该环形底板的所述多个定位部对应扣合定位,其中该定位部是为一圆柱状结构,且具有一轴部、一颈部及一头部,其中该颈部的直径是小于该轴部及该头部,该头部的直径大于该颈部及该轴部,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三扣合部是为与该定位部的该圆柱状结构相对应的一镂空圆孔,该镂空圆孔的直径是相当于该颈部的直径,故当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相互对应扣合时,是施应力以使该定位部的该头部对应穿越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并使该定位部的该颈部卡设于该第三扣合部的该镂空圆孔中,借此以使该定位部与该第三扣合部对应扣合定位。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更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及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是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上缘,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则设置于该外侧板的一下缘,当该第一磁座及该第二磁座与该绝缘座对应组装时,是使该第一磁座的多个第一侧壁对应跨设于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上,且该第二磁座的多个第二侧壁亦对应跨设于该第二凹部上。
CN201621490280.XU 2016-12-30 2016-12-30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Active CN206364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0280.XU CN206364631U (zh) 2016-12-30 2016-12-30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US15/790,307 US10516314B2 (en) 2016-12-30 2017-10-23 Slim reel-type brushless motor and insulation seat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0280.XU CN206364631U (zh) 2016-12-30 2016-12-30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4631U true CN206364631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7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90280.XU Active CN206364631U (zh) 2016-12-30 2016-12-30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6314B2 (zh)
CN (1) CN206364631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6807144A (zh) * 1968-05-20 1969-11-24
US4794292A (en) * 1986-07-21 1988-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epping motor with divided stator pole pieces
JPH05308768A (ja) * 1992-04-28 1993-11-19 Minebea Co Ltd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ヨーク
TW497783U (en) 2001-02-27 2002-08-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icro motor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16314B2 (en) 2019-12-24
US20180191219A1 (en)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7194B2 (en) Inductance module and base holder thereof
EP3365901B1 (en) Segmented core cap system for toroidal transformers
WO2016150128A1 (zh) 一种塑封定子的制造方法、塑封定子和外转子电机
EP3457712B1 (en) Speaker assembly
EP1640491A3 (en) Washing machine
CN206364631U (zh) 绝缘座及其所适用的薄型卷筒式无刷马达
CN205384921U (zh) 一种电感线圈结构
CN109567577B (zh) 盖体及压力烹饪装置
JP3772716B2 (ja) モールド端子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800713U (zh) 一种内转子电机磁极组件和电机定子组件
JP2009224815A (ja) 防磁型薄型トランス
US20130328438A1 (en) Stator of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210778915U (zh) 一种环型器壳体组件
CN108923565B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线架及定子组件
CN214045204U (zh) 绝缘框架及马达定子组件
US20080169722A1 (en) Stator core
CN217719218U (zh) 电感器
CN219962568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US8063523B2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218771494U (zh) 一种电机组件
US10785889B2 (en) Fan wire trimming module
JP3186764U (ja) 磁性コア及びこの磁性コアを用いる磁性素子
CN206640423U (zh) 电机定子组件及具有该电机定子组件的电机
CN212258596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结构
CN2901682Y (zh) 新型一体化步进电机内磁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