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9623U -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9623U
CN206359623U CN201720015149.6U CN201720015149U CN206359623U CN 206359623 U CN206359623 U CN 206359623U CN 201720015149 U CN201720015149 U CN 201720015149U CN 206359623 U CN206359623 U CN 206359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ipeline
liquid separation
end plat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151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立根
何坚
聂军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erui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erui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erui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eruisi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151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9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9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96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电解槽、一级气液分离装置、触媒催化混合装置、二级气液分离装置和气体缓冲罐,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位调节水箱连通,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连通,热交换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电解槽连通;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连通,触媒催化混合装置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气液分离装置连通,二级气液分离装置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缓冲罐连通,气体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工业燃气锅炉。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电能的消耗,提高了整个制气过程中的热传换效率,产生的氢能混合气体即产即用,避免了气体存储泄漏的危险。

Description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燃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年耗油量已超过4.5亿吨。巨大的燃油消耗不仅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能源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大量燃油燃烧不当所排放出的浮炭、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硫(SO2)等成为大中城市主要污染物来源。近年来,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雾霾,污染空气极大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体健康。因为有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迫切要求,所以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研究各种改善燃料燃烧品质的技术,研究最多的是通过在燃料中加入各种化学原料,通过大型设备进行燃料(加氢等)重整,达到提升燃料品质、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的目的。氢能是新世纪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可是由于氢能的制备、储存、运输及安全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很难广泛应用到民用工业上,同时现有技术的氢氧发生器包括电解槽、设置在电解槽上端的出气口和设置在电解槽内部的正负电极,但是由于正负导电极的发热量大,在产生氢气和氧气时的气体温度高,原子更加活跃,稳定性差,电极极板上气泡容易堆积而阻止电流通过,此时,氢原子与氧原子容易重新结合,形成水分子,造成电解氢气与氧气的效率降低,能耗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降低了电能消耗的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包括电解槽、热交换器、一级气液分离装置、触媒催化混合装置、二级气液分离装置和气体缓冲罐,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位调节水箱连通,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连通,热交换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电解槽的氢氧混合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连通,触媒催化混合装置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气液分离装置连通,二级气液分离装置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缓冲罐连通,气体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工业燃气锅炉;
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出口连通。
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连通;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器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器之间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每个热交换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电解槽连通。
所述的水位调节水箱的进水管道上安装有水位调节控制器和水位调节泵;
所述的热交换器与电解槽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电解液循环泵;
所述的热交换器与冷却水箱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
所述的二级气液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回流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连通,所述的回流管道上安装有连通阀门;所述的触媒催化混合装置的底部安装有触媒添加口;
所述的气体缓冲罐连通的燃气管道上安装有阻火器。
所述的电解槽包括负电极端板、正电极端板、电解板和绝缘插销,所述的负电极端板与负电极连接,正电极端板与正电极连接;所述的负电极端板和正电极端板之间连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绝缘插销,绝缘插销上均匀配置有多个电解板;所述的正电极端板上配置有电解液进口,负电极端板上配置有电解液出口。
所述的绝缘插销的两端通过螺母分别与负电极端板、正电极端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电解板为圆形,电解板上均匀开有与绝缘插销数量对应的绝缘插销孔,绝缘插销贯穿绝缘插销孔,相邻两个绝缘插销孔所在的圆周上开有一个电解液流动孔;相邻两个电解板之间配置有绝缘垫。
所述的触媒催化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配置有出气口,壳体的底部配置有至少一个触媒添加口,触媒添加口上方的壳体下部内腔中配置有锥形曝气板,所述的曝气板上均匀开有多个曝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和现有技术相比,大大降低了电能的消耗,提高了整个制气过程中的热传换效率,生产出来的混合气体经过气液分离罐分离后进入触媒催化混合,催化混合后出来的气体进入二级气液分离后,变成相对安全的可燃烧的气体,可以直接作为工业锅炉的燃烧的主要燃料。并且产生的氢能混合气体不需要存储,即产即用,避免了气体存储泄漏带来的危险,整个系统运行在低温(15-40℃)、低压(0.03--0.09Mpa)状态下,控制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用该设备和方法产生的混合气体燃烧的外焰温度可达1200℃以上(高品质天燃气仅800℃-900℃),且每制成1方混合气体所消耗电能仅2.3度电,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电解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触媒催化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电解槽,102、冷却水循环泵,103、热交换器,104、冷却水进口,105、冷却水箱,106、水位调节控制器,107、水位调节泵,108、水位调节水箱,109、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10、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1、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2、气体缓冲罐,113、阻火器,114、连通阀门,115、正电极,116、负电极,117、氢氧混合气体出口,118、触媒添加口,119、冷却水出口,120、电解液循环泵,201、负电极端板,202、正电极端板,203、电解板,204、绝缘垫,205、电解液进口,206、电解液出口,207、绝缘插销,208、螺母,301、电解液流动孔,302、绝缘插销孔,401、曝气板,402、曝气孔,403、出气口,404、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包括电解槽101、热交换器103、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和气体缓冲罐112,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位调节水箱108连通,水位调节水箱108的进水管道上安装有水位调节控制器106和水位调节泵107;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热交换器103连通,热交换器103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电解槽101的氢氧混合气体出口117连通,热交换器103与电解槽101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电解液循环泵120;热交换器10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105连通,热交换器103与冷却水箱105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102;冷却水箱105的冷却水进口104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103的冷却水出口119连通;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连通,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包括壳体404,壳体404的顶部配置有出气口403,壳体404的底部安装有一个触媒添加口118;触媒添加口118上方的壳体404下部内腔中配置有锥形曝气板401,所述的曝气板401上均匀开有多个曝气孔402。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连通,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回流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连通,所述的回流管道上安装有连通阀门114;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缓冲罐112连通,气体缓冲罐112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工业燃气锅炉;气体缓冲罐112连通的燃气管道上安装有阻火器113。
所述的电解槽101包括负电极端板201、正电极端板202、电解板203和绝缘插销207,所述的负电极端板201与负电极116连接,正电极端板202与正电极115连接;所述的负电极端板201和正电极端板202之间连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绝缘插销207,绝缘插销207上均匀配置有多个电解板203,相邻两个电解板203之间配置有绝缘垫204;所述的正电极端板202上配置有电解液进口205,负电极端板201上配置有电解液出口206;所述的绝缘插销207的两端通过螺母208分别与负电极端板201、正电极端板20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电解板203为圆形,电解板203上均匀开有与绝缘插销207数量对应的绝缘插销孔302,绝缘插销207贯穿绝缘插销孔302,相邻两个绝缘插销孔302所在的圆周上开有一个电解液流动孔301。
实施例2:
该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包括电解槽101、热交换器103、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和气体缓冲罐112,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位调节水箱108连通,水位调节水箱108的进水管道上安装有水位调节控制器106和水位调节泵107;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两个热交换器103连通,两个热交换器103之间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每个热交换器103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电解槽101的氢氧混合气体出口117连通,热交换器103与电解槽101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电解液循环泵120;热交换器10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105连通,热交换器103与冷却水箱105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102;冷却水箱105的冷却水进口104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103的冷却水出口119连通;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连通,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包括壳体404,壳体404的顶部配置有出气口403,壳体404的底部安装有两个触媒添加口118;触媒添加口118上方的壳体404下部内腔中配置有锥形曝气板401,所述的曝气板401上均匀开有多个曝气孔402。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连通,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回流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连通,所述的回流管道上安装有连通阀门114;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缓冲罐112连通,气体缓冲罐112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工业燃气锅炉;气体缓冲罐112连通的燃气管道上安装有阻火器113。
所述的电解槽101包括负电极端板201、正电极端板202、电解板203和绝缘插销207,所述的负电极端板201与负电极116连接,正电极端板202与正电极115连接;所述的负电极端板201和正电极端板202之间连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绝缘插销207,绝缘插销207上均匀配置有多个电解板203,相邻两个电解板203之间配置有绝缘垫204;所述的正电极端板202上配置有电解液进口205,负电极端板201上配置有电解液出口206;所述的绝缘插销207的两端通过螺母208分别与负电极端板201、正电极端板20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电解板203为圆形,电解板203上均匀开有与绝缘插销207数量对应的绝缘插销孔302,绝缘插销207贯穿绝缘插销孔302,相邻两个绝缘插销孔302所在的圆周上开有一个电解液流动孔301。
实施例3:
该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包括电解槽101、热交换器103、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和气体缓冲罐112,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位调节水箱108连通,水位调节水箱108的进水管道上安装有水位调节控制器106和水位调节泵107;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三个热交换器103连通,三个热交换器103之间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每个热交换器103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电解槽101的氢氧混合气体出口117连通,热交换器103与电解槽101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电解液循环泵120;热交换器10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105连通,热交换器103与冷却水箱105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102;冷却水箱105的冷却水进口104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103的冷却水出口119连通;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连通,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包括壳体404,壳体404的顶部配置有出气口403,壳体404的底部安装有三个触媒添加口118;触媒添加口118上方的壳体404下部内腔中配置有锥形曝气板401,所述的曝气板401上均匀开有多个曝气孔402。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连通,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回流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连通,所述的回流管道上安装有连通阀门114;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缓冲罐112连通,气体缓冲罐112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工业燃气锅炉;气体缓冲罐112连通的燃气管道上安装有阻火器113。
所述的电解槽101包括负电极端板201、正电极端板202、电解板203和绝缘插销207,所述的负电极端板201与负电极116连接,正电极端板202与正电极115连接;所述的负电极端板201和正电极端板202之间连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绝缘插销207,绝缘插销207上均匀配置有多个电解板203,相邻两个电解板203之间配置有绝缘垫204;所述的正电极端板202上配置有电解液进口205,负电极端板201上配置有电解液出口206;所述的绝缘插销207的两端通过螺母208分别与负电极端板201、正电极端板20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电解板203为圆形,电解板203上均匀开有与绝缘插销207数量对应的绝缘插销孔302,绝缘插销207贯穿绝缘插销孔302,相邻两个绝缘插销孔302所在的圆周上开有一个电解液流动孔301。
氢能混合燃气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将电解液(质量百分比浓度25%的KOH溶液)注入电解槽101中进行电解,电解产物进入热交换器103,经过热交换器103冷却至15℃,然后进入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进行水气分离,经过水气分离后的混合气体通过连接管道进入预先加入92#汽油的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同时向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通入煤气(通入煤气的量由电解生产出来的水合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的量决定,气体的正常状态消耗量为体积百分比3-5%),在触媒催化混合后,结合生成C6H18O2和CH3-OH-CH2-CH2气体混合物,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进入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的混合气体通过阻火器113和燃气管道输送到工业燃气锅炉燃烧;
所述的电解产物为气液混合物,即氢气、氧气、水合氢离子、氢氧离子以及电解液的混合物。
所述的电解槽101中配置有多个电解板203,相邻的电解板203之间配置有绝缘垫204,电解板203上的气泡和电解液混合在一起,通过电解液循环泵120快速带出电解槽101,通过热交换器103后进入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分离,气泡在电解板203上吸附的时间减短,气泡之间不会发生堆积;电解液在电解槽101、热交换器103和一级气液分离装置109之间通过电解液循环泵120快速流动,加速水的电解,同时快速分离出含有氢氧离子的混合气体;
所述的二级气液分离装置111进行气液分离后留下的液体,通过连通阀门114流入触媒催化混合装置110循环使用。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包括电解槽、热交换器、一级气液分离装置、触媒催化混合装置、二级气液分离装置和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位调节水箱连通,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连通,热交换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电解槽的氢氧混合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连通,触媒催化混合装置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气液分离装置连通,二级气液分离装置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缓冲罐连通,气体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连通工业燃气锅炉;
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连通;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器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器之间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每个热交换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电解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位调节水箱的进水管道上安装有水位调节控制器和水位调节泵;
所述的热交换器与电解槽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电解液循环泵;
所述的热交换器与冷却水箱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
所述的二级气液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回流管道与触媒催化混合装置连通,所述的回流管道上安装有连通阀门;所述的触媒催化混合装置的底部安装有触媒添加口;
所述的气体缓冲罐连通的燃气管道上安装有阻火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槽包括负电极端板、正电极端板、电解板和绝缘插销,所述的负电极端板与负电极连接,正电极端板与正电极连接;所述的负电极端板和正电极端板之间连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绝缘插销,绝缘插销上均匀配置有多个电解板;所述的正电极端板上配置有电解液进口,负电极端板上配置有电解液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插销的两端通过螺母分别与负电极端板、正电极端板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板为圆形,电解板上均匀开有与绝缘插销数量对应的绝缘插销孔,绝缘插销贯穿绝缘插销孔,相邻两个绝缘插销孔所在的圆周上开有一个电解液流动孔;相邻两个电解板之间配置有绝缘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媒催化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配置有出气口,壳体的底部配置有至少一个触媒添加口,触媒添加口上方的壳体下部内腔中配置有锥形曝气板,所述的曝气板上均匀开有多个曝气孔。
CN201720015149.6U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9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5149.6U CN206359623U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5149.6U CN206359623U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9623U true CN206359623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7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1514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9623U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9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8432A (zh) * 2017-01-06 2017-03-15 山东格瑞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8432A (zh) * 2017-01-06 2017-03-15 山东格瑞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8432B (zh)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及方法
US9991536B2 (en) Self-supplied hydrogen fuel cell system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CN106757121A (zh) 车载氢氧发生装置
CN109707992A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加氢站
CN217763522U (zh) 一种耦合绿氢制氨的天然气掺氨燃烧系统
CN206359623U (zh) 一种氢能混合燃气生产设备
CN209655011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加氢站
CN204357584U (zh) 一种水动力车载氢氧机系统
CN102328997A (zh) 厌氧反应器甲烷气体回收系统
CN205856262U (zh)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沼气发电装置
US20220298654A1 (en) A compact hydrogen-oxygen generator
CN213936267U (zh) 一种甲醇为原料的发电系统
CN104791150B (zh) 一种低排放环保车载制氢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188893A (zh) 一种燃烧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氧化镁固定方法
CN205443204U (zh) 一种固定床加压连续气化制氢系统
CN1093759A (zh) 氢燃料产生装置
CN201251345Y (zh) 空气深冷制氮富氧尾气回收装置
CN215337702U (zh) 一种直燃窑炉系统
CN211789284U (zh) 一种带能量回收利用的燃料电池
CN218011967U (zh)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两相吸收剂的燃烧后co2捕集设备
CN216764809U (zh) 氢氧分离裂解催化装置
CN202954900U (zh) 可提高车辆内燃发动机效率的装置
CN102650247B (zh) 发动机废热制氢装置
CN201865733U (zh) 汽车省油器
CN210458078U (zh) 一种液态燃料膨化裂变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