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1535U -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1535U
CN206351535U CN201621401724.8U CN201621401724U CN206351535U CN 206351535 U CN206351535 U CN 206351535U CN 201621401724 U CN201621401724 U CN 201621401724U CN 206351535 U CN206351535 U CN 206351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bag body
coil
mould machine
cool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17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道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ghty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ghty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ghty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ghty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017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1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1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15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模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温模机的内胆,包括内胆本体以及电加热棒,内胆本体上开设有连通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以及连通出水管道的出水口,电加热棒上盘设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本体的上下两端,内胆本体的内壁内环设有循环通道,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冷却盘管的两端,通过电磁阀控制循环通道的两端与冷却盘管的两端的通断,电加热棒、电磁阀均连接于安装在内胆本体外壁上的控制器。通过设置冷却盘管,可以冷却电加热棒,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内胆本体的内壁设置循环通道,并与冷却盘管两端相连接,在内胆壁过热时,可以通过循环同道内的冷却水快速降温至预设温度,避免过热的内胆壁对温模机其他部件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用户对制品质量和强度以及亮度的要求日渐趋高,很多塑胶件都添加加强的玻璃纤维,或者强度非常高的PC料,而制品的亮度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由于热固性工程塑料的特性,流动性远没有普通塑料那么好,对于一些塑件壁较薄的塑胶件来说,如果单纯依靠模具本身的热量是很难充注完成的,这时就需要增加一台模温机,使模具温度达到恒定的目的,以便更好的进行注塑成型。
现有的温模机通常设置内胆,在内胆里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内胆内的水,通过加热的水保持并加热模具的温度,但是现有内胆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加热装置会变得过热,而且内胆壁也会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容易导致加热装置寿命受损,且内胆壁温度过高也容易造成温模机其他部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模机的内胆,以解决现有内胆存在的加热装置以及内胆壁温度过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包括内胆本体以及设置在内胆本体内的电加热棒,所述内胆本体上开设有连通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以及连通出水管道的出水口,所述电加热棒上盘设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内胆本体的内壁内环设有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冷却盘管的两端,并且通过电磁阀控制循环通道的两端与冷却盘管的两端的通断,所述电加热棒以及电磁阀均连接于安装在内胆本体外壁上的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盘管包括位于两端的盘管进口以及盘管出口,所述盘管进口与盘管出口处均设置有连接于控制器的第一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盘管进口以及盘管出口均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循环通道的两端,且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本体内部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传递的压力信号,确定所述内胆本体内水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本体内部顶端以及外壁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盘管,可以冷却电加热棒,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内胆本体的内壁内设置循环通道,并且与冷却盘管两端相连接,一方面在内胆壁过热时,可以通过循环同道内的冷却水快速降温至预设温度,避免过热的内胆壁对温模机其他部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同时通过冷却盘管的盘管进口向循环通道内注入冷却水,无需再次增加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简化了内胆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I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内胆本体;2、电加热棒;3、进水管道;4、出水管道;5、进水口;6、出水口;7、冷却盘管;8、循环通道;9、电磁阀;10、控制器;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压力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71、盘管进口;72、盘管出口;73、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模机的内胆,如图1所示,该内胆包括内胆本体1、控制器10、密封设置在内胆本体1内且连接于控制器10的电加热棒2、以及盘设在电加热棒2上的冷却盘管7,其中:
上述内胆本体1上开设有连通进水管道3的进水口5以及连通出水管道4的出水口6,通过该进水口5可向内胆本体1内输送水,通过该出水口6可将内胆本体1内被加热的水输送至模具内,以加热模具并维持模具的温度。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管道3以及出水管道4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2,以便控制进水管道3以及出水管道4的通断。
在该内胆本体1的内壁内环设有循环通道8,该循环通道8呈螺旋结构分布,且其两端分别连通冷却盘管7的两端,并且通过电磁阀9控制循环通道8的两端与冷却盘管7的两端的通断。通过该循环通道8,在内胆本体1的内胆壁过热时,该循环通道8内通入冷却水,可对内胆壁进行冷却,进而能够避免其对温模机其他部件造成损坏。本实施例中,上述电磁阀9连接于控制器10,由控制器10控制启闭。
上述冷却盘管7包括位于两端的盘管进口71以及盘管出口72,上述盘管进口71与盘管出口72分别密封的穿过内胆本体1的上端以及下端处,并且该盘管进口71与盘管出口72处均设置有连接于控制器10的第一电磁阀11,通过设置盘管进口71以及盘管出口72,在电加热棒2过热时,向盘管进口71内输送冷却水,能够对电加热棒2进行冷却,延长电加热棒2的使用寿命。上述第一电磁阀11用于盘管进口71以及盘管出口72的通断,以便在不使用冷却盘管7时,更好的控制冷却水的输送以及流向。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盘管进口71以及盘管出口72均通过管道73连接于循环通道8的两端,且在该管道73上设置有上述电磁阀9,以便于向循环通道8内输送冷却水。在冷却盘管7工作时,循环通道8两端的电磁阀9关闭,冷却水直接流入冷却盘管7使用;在对内胆壁降温时,则开启循环通道8两端的电磁阀9,此时冷却水可流入循环通道8,用于对内胆壁降温。本实施例通过冷却盘管7的盘管进口71向循环通道8内注入冷却水,无需再次增加进水口5以及出水口6,简化了内胆的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更好的确定输送到内胆本体1内的水的高度,本实施例在内胆本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该压力传感器13连接于上述控制器10,控制器10通过压力传感器13传递的压力信号,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内胆本体1内水的高度。在内胆本体1内水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控制器10可以控制进水管道3上的第二电磁阀12关闭,避免进水过多。上述压力传感器13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压力检测装置,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内胆本体1内部顶端以及外壁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且上述两个温度传感器14均连接于控制器10。其中位于内胆本体1内部顶端的温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电加热棒2附近的温度,控制器10可以根据该温度判断电加热棒2是否过热,以便选择是否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上述位于内胆本体1外壁上的温度传感器14用于对内胆本体1的内胆壁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器10可以根据该温度判断内胆壁是否过热,以便选择是否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上述温度传感器14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温度检测装置,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赘述。
上述控制器10,安装在内胆本体1外壁上,分别连接上述电加热棒2、电磁阀9、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压力传感器13以及温度传感器14,其可以控制电加热棒2、电磁阀9、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的启闭,还可以接收压力传感器13传递的压力信号,并根据上述压力信号判断内胆本体1内的水的高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在达到预设高度时,停止向内胆本体1内输送水。控制器10可以接收温度传感器14传递的温度信号,根据上述温度信号判断电加热棒2以及内胆壁的温度是否过高,进而判断是否对电加热棒2和内胆壁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器1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等能够满足上述处理需求的装置,其具体结构已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温模机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本体(1)以及设置在内胆本体(1)内的电加热棒(2),所述内胆本体(1)上开设有连通进水管道(3)的进水口(5)以及连通出水管道(4)的出水口(6),所述电加热棒(2)上盘设有冷却盘管(7),所述冷却盘管(7)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本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内胆本体(1)的内壁内环设有循环通道(8),所述循环通道(8)的两端分别连通冷却盘管(7)的两端,并且通过电磁阀(9)控制循环通道(8)的两端与冷却盘管(7)的两端的通断,所述电加热棒(2)以及电磁阀(9)均连接于安装在内胆本体(1)外壁上的控制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模机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7)包括位于两端的盘管进口(71)以及盘管出口(72),所述盘管进口(71)与盘管出口(72)处均设置有连接于控制器(10)的第一电磁阀(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模机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进口(71)以及盘管出口(72)均通过管道(73)连接于所述循环通道(8)的两端,且所述管道(73)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模机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3)以及出水管道(4)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模机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本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通过压力传感器(13)传递的压力信号,确定所述内胆本体(1)内水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模机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本体(1)内部顶端以及外壁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0)。
CN201621401724.8U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1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1724.8U CN206351535U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1724.8U CN206351535U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1535U true CN206351535U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172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1535U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1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26355U (zh) 一种太阳能煮茧桶
CN103753735B (zh) 一种发泡产品成型的制作系统
CN205897907U (zh) 一种高效冷却装置
CN208914409U (zh) 一种具有自动补油功能的油温机
CN206351535U (zh) 一种温模机的内胆
CN20653680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温控装置
CN103991151B (zh) 一种加热速率可调、温度可控的模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89958Y (zh) 控制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系统
CN205889813U (zh) 玩具生产用控温模具
CN107471573A (zh) 一种采用控制型腔表面温度的技术注塑塑胶产品的设备
CN207669722U (zh) 注塑模具温控装置
CN207915994U (zh) 模具恒温机和模具恒温设备
CN203600473U (zh) 一种发泡产品成型的制作系统
CN20257291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06459341U (zh) 一种多用快热式智能换热器
CN205546919U (zh) 一种幼猪集体喂奶设备
CN207449031U (zh) 节能且能远程控制急冷急热的多功能蒸汽模温机
CN206428556U (zh) 一种沥青快速升降温系统
CN201733806U (zh) 高温灭菌设备
CN206913642U (zh) 一种无痕注塑模具的加热及冷却系统
CN207808396U (zh) 一种新型油温机
CN207027981U (zh) 一种模温机
CN206674772U (zh) 一种畜牧业中的喂奶箱
CN206913640U (zh) 一种塑胶注塑模胚
CN206085538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热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