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2408U -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2408U
CN206322408U CN201621133326.2U CN201621133326U CN206322408U CN 206322408 U CN206322408 U CN 206322408U CN 201621133326 U CN201621133326 U CN 201621133326U CN 206322408 U CN206322408 U CN 206322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p shaft
rectangular frame
plane
ore
shaft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333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艳章
张奎
吴恩桥
叶义成
柯丽华
盛建龙
王其虎
叶祖洋
陈小强
潘世华
邹晓甜
刘永涛
王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US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Priority to CN2016211333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2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2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24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悬吊装置(1)正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装有底部放矿装置(4)、溜井模型装置(3)和初速度控制装置(2),液压控制系统(5)的液压缸(19)安装在溜井模型装置(3)中。其中:初速度控制装置(2)的卸矿斗(10)置于上部横梁(9)上,斜槽(14)与卸矿斗(10)相向设置,斜槽(14)下端对准溜井模型(17)上端口;溜井模型装置(3)的丝杆(23)穿过支座(21)和中部横梁(18)通过弧形板(24)与溜井模型(17)相接触,两根丝杆(23)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漏斗固定架(30)固定在底部矩形板(29)上,放矿漏斗(26)置于底部横梁(27)与水平移动板(41)之间。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溜井模型(17)高度可调和放矿漏斗(26)角度可调。

Description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溜井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溜井是矿山地下生产的重要运输通道,也是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在矿山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溜井堵塞、溜井井壁损坏等严重影响矿山生产的事故,因此,对溜井的相关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对溜井的相关研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法、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等方法,其中数值模拟法需要较多的实验参数,且大多数数值模拟建立的是比较理想化的数值模型,与实际溜井的条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数值模拟法虽得到采用,但其计算分析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为实际工程提供的参考价值并不高;而现场实验由于成本高、实验操作困难、难以观测实验结果等因素,故较少被采用。近年来出现了采用模拟实验装置来进行溜井的相关研究,采用模拟实验装置不仅实验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实验条件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这使得其实验结果对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现有的“一种模拟溜井溜矿的实验装置”(CN104091507B)通过电动机控制装置升降,调节实验参数,该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当更换不同高度溜井模型时,采用电动机来升降初速度控制装置,调节溜井模型上下两端对应的框架之间的间距,实际升降操控困难,电机容易卡死,各电动机难以达到完全同步。2、采用电动机升降至设定高度后,没有设置相应的高度固定装置,无法保证初速度控制装置稳定在设定高度。3、当采用高速摄影相机拍摄矿石在溜井中的轨迹时,装置无法提供完整的拍摄视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方便、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溜井模型高度可调和放矿漏斗角度可调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悬吊装置、初速度控制装置、溜井模型装置、底部放矿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在悬吊装置的正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装有底部放矿装置、溜井模型装置和初速度控制装置,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液压缸安装在溜井模型装置中。
悬吊装置是由梁式支架和四个吊挂式链条构成。梁式支架的结构是在四根立柱的上端固定有矩形横梁,四个吊挂式链条对应地吊挂在矩形横梁的四角处。
初速度控制装置包括上立柱、上部横梁、卸矿斗、顶部上矩形框架、顶部下矩形框架、固定杆、斜槽、移动支撑杆和固定支架。顶部上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和顶部下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分别通过上立柱对应固定连接,四个上立柱的上端穿出顶部上矩形框架,四个上立柱的顶部设有吊钩孔。顶部上矩形框架内对称地固定有上部横梁,卸矿斗活动地置于两根上部横梁的上平面。斜槽与卸矿斗相向设置,斜槽的上部为自由端,斜槽的中部背面靠在移动支撑杆上,斜槽背面的下端与固定杆活动连接,固定杆的两端固定在顶部下矩形框架的两侧。移动支撑杆的两端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支架的移动槽中,两个固定支架与顶部下矩形框架固定连接。
溜井模型装置包括溜井模型、两根中部横梁、液压缸、中部矩形框架、支座、螺母、两根丝杆、弧形板和连接杆。两根中部横梁对称地固定在中部矩形框架的上平面,两个支座对称地固定在中部矩形框架上平面的两侧中间位置处,两根丝杆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与溜井模型对应地侧面相接触,两根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各自的中部横梁、支座与螺母螺纹连接,两根丝杆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中部矩形框架下平面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中部空心立柱,中部矩形框架上平面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液压缸的缸体,液压缸的伸出端与初速度控制装置的顶部下矩形框架的下平面四角处铰接。溜井模型位于中部矩形框架的中心位置处,溜井模型的下端放置在底部放矿装置上,溜井模型的上端位于斜槽的下端口处。
底部放矿装置包括放矿漏斗、底部横梁、底部上矩形框架、底部下矩形板、漏斗固定架和四个空心立柱。底部上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和底部下矩形板的四个角分别通过空心立柱对应固定连接,四个空心立柱的上端与底部上矩形框架上平面平齐,四个空心立柱的下端穿出底部下矩形板与地面接触。底部上矩形框架固定有底部横梁,底部横梁设有溜井通孔,溜井通孔位于底部放矿装置的中心位置处,溜井通孔与溜井模型的下端口对接,溜井模型内径与溜井通孔内径相同。底部下矩形板的上平面设有漏斗固定架,放矿漏斗的上端口与底部横梁的溜井通孔对接,放矿漏斗的下端口与漏斗固定架的放矿孔对接。
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油管和液压站。梁式支架的外部设有液压站,4根油管的一端分别穿过底部放矿装置中各自对应的空心立柱与液压站连接,4根油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溜井模型装置中各自对应的中部空心立柱与4个液压缸对应连接。
所述吊挂式链条包括挂钩、链条、高度调节器和吊钩,4个链条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挂钩连接,4个链条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高度调节器的上端连接,高度调节器的下端与各自对应的吊钩连接。当悬吊装置悬吊初速度控制装置时,四个上立柱顶部的吊钩孔吊挂在对应的四个吊钩上。
所述中部矩形框架为一侧断开的矩形框架,断开处用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为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卸矿斗为卸矿斗上部和卸矿斗下部组成的整体。卸矿斗上部为卸矿斗仓,卸矿斗仓为方筒状。卸矿斗下部为后侧和两侧围成的三面体,卸矿斗下部的前侧为出矿口,卸矿斗下部的两侧为三角形,卸矿斗下部的后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0°~45°。卸矿斗的前侧设有插槽,插槽活动地装有插板。卸矿斗的两侧中间位置处水平地设有矿斗支撑耳板,所述矿斗支撑耳板活动地置于两根上部横梁的上平面。
所述弧形板的内径与溜井模型的外径相同,弧形板的圆心角为20~25°。
所述漏斗固定架由水平移动板、放矿挡板、活动支架、凹槽、定位螺栓和套管组成。两个活动支架的两端下平面对称地设有短杆,4个短杆分别活动地置于各自对应的套管中,4个套管与底部下矩形板固定连接,4个套管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螺栓。两个活动支架的内侧对称地设有凹槽,放矿挡板活动地置于2个凹槽中。水平移动板活动地置于活动支架上,水平移动板下平面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移动面,两个移动面的中间平面凸起,所述中间平面的宽度等于两个活动支架内侧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平面的凸起高度等于两个活动支架上平面与所述凹槽上平面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平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放矿孔。
所述放矿漏斗的上端口的内径与溜井模型的内径相同,放矿漏斗的下端口与水平移动板中放矿孔的内径相同,放矿漏斗的壁厚2~3m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①应用范围广和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站通过4根油管同时向液压缸输送油压,同步推动活塞杆,使顶部下矩形框架及其以上部分上升,当上升到设定高度后用吊挂式链条固定;然后关闭液压站,顶部下矩形框架及其以上部分被悬吊在设定高度处,通过上述方法调节顶部下矩形框架与底部上矩形框架的间距,以便更换不同高度的溜井模型,适用于模拟不同高度的溜井模型的溜放矿实验。
本实用新型采用丝杆和弧形板的组合固定溜井模型,通过紧固丝杆外侧的螺母来固定溜井模型。此外,中部矩形框架的一侧为可拆卸的连接杆,当采用高速摄影相机拍摄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轨迹时,可将连接杆拆除,能得到完整的拍摄视角。
本实用新型漏斗固定架中的活动支架在套管中可以上下移动,通过套管上的定位螺栓调整活动支架的高度,配合水平移动板以适用于不同放矿漏斗角度的放矿漏斗;放矿挡板能在凹槽中移动,通过移动放矿挡板控制溜井放矿。
②控制精度高。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控制系统来升降初速度控制装置,调节顶部下矩形框架与底部上矩形框架的间距,实现了不同高度的溜井模型的更换。悬吊装置中对称布置的4个吊挂式链条吊挂在梁式支架下,这种悬吊方式避免了下部悬吊的初速度控制装置的晃动;将链条上端的挂钩连接在链条上的不同链节上,能对悬吊高度进行粗调,通过松紧高度调节器上的螺母,能对悬吊高度进行微调。
③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用于模拟溜井溜放矿实验,可研究不同高度溜井模型的放矿对井壁破坏、溜井的致堵因素、放矿对矿石品位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放矿漏斗角度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等,故实用性强。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溜井模型高度可调和放矿漏斗角度可调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悬吊装置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初速度控制装置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溜井模型装置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底部放矿装置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液压控制系统5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3中卸矿斗1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漏斗固定架3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悬吊装置1、初速度控制装置2、溜井模型装置3、底部放矿装置4和液压控制系统5。在悬吊装置1的正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装有底部放矿装置4、溜井模型装置3和初速度控制装置2,液压控制系统5中的液压缸19安装在溜井模型装置3中。
如图2所示,悬吊装置1是由梁式支架6和四个吊挂式链条7构成。梁式支架6的结构是在四根立柱的上端固定有矩形横梁,四个吊挂式链条7对应地吊挂在矩形横梁的四角处。
如图3所示,初速度控制装置2包括上立柱8、上部横梁9、卸矿斗10、顶部上矩形框架11、顶部下矩形框架12、固定杆13、斜槽14、移动支撑杆15和固定支架16。顶部上矩形框架11的四个角和顶部下矩形框架12的四个角分别通过上立柱8对应固定连接,四个上立柱8的上端穿出顶部上矩形框架11,四个上立柱8的顶部设有吊钩孔。顶部上矩形框架11内对称地固定有上部横梁9,卸矿斗10活动地置于两根上部横梁9的上平面。斜槽14与卸矿斗10相向设置,斜槽14的上部为自由端,斜槽14的中部背面靠在移动支撑杆15上,斜槽14背面的下端与固定杆13活动连接,固定杆13的两端固定在顶部下矩形框架12的两侧。移动支撑杆15的两端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支架16的移动槽中,两个固定支架16与顶部下矩形框架12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溜井模型装置3包括溜井模型17、两根中部横梁18、液压缸19、中部矩形框架20、支座21、螺母22、两根丝杆23、弧形板24和连接杆25。两根中部横梁18对称地固定在中部矩形框架20的上平面,两个支座21对称地固定在中部矩形框架20上平面的两侧中间位置处,两根丝杆23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板24,两个弧形板24与溜井模型17对应地侧面相接触,两根丝杆23的另一端穿过各自的中部横梁18、支座21与螺母22螺纹连接,两根丝杆23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中部矩形框架20下平面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中部空心立柱,中部矩形框架20上平面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液压缸19的缸体,液压缸19的伸出端与初速度控制装置2的顶部下矩形框架12的下平面四角处铰接。溜井模型17位于中部矩形框架20的中心位置处,溜井模型17的下端放置在底部放矿装置4上,溜井模型17的上端位于斜槽14的下端口处。
如图5所示,底部放矿装置4包括放矿漏斗26、底部横梁27、底部上矩形框架28、底部下矩形板29、漏斗固定架30和四个空心立柱31。底部上矩形框架28的四个角和底部下矩形板29的四个角分别通过空心立柱31对应固定连接,四个空心立柱31的上端与底部上矩形框架28上平面平齐,四个空心立柱31的下端穿出底部下矩形板29与地面接触。底部上矩形框架28固定有底部横梁27,底部横梁27设有溜井通孔,溜井通孔位于底部放矿装置4的中心位置处,溜井通孔与溜井模型17的下端口对接,溜井模型17内径与溜井通孔内径相同。底部下矩形板29的上平面设有漏斗固定架30,放矿漏斗26的上端口与底部横梁27的溜井通孔对接,放矿漏斗26的下端口与漏斗固定架30的放矿孔对接。
如图6所示,液压控制系统5包括液压缸19、油管32和液压站33。梁式支架6的外部设有液压站33,4根油管32的一端分别穿过底部放矿装置4中各自对应的空心立柱31与液压站33连接,4根油管32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溜井模型装置3中各自对应的中部空心立柱与4个液压缸19对应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吊挂式链条7包括挂钩34、链条35、高度调节器36和吊钩37,4个链条35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挂钩34连接,4个链条35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高度调节器36的上端连接,高度调节器36的下端与各自对应的吊钩37连接。当悬吊装置1悬吊初速度控制装置2时,四个上立柱8顶部的吊钩孔吊挂在对应的四个吊钩37上。
如图4所示,所述中部矩形框架20为一侧断开的矩形框架,断开处用连接杆25连接,所述连接为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卸矿斗10为卸矿斗上部和卸矿斗下部组成的整体。卸矿斗上部为卸矿斗仓,卸矿斗仓为方筒状。卸矿斗下部为后侧和两侧围成的三面体,卸矿斗下部的前侧为出矿口,卸矿斗下部的两侧为三角形,卸矿斗下部的后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0°~43°。卸矿斗10的前侧设有插槽39,插槽39活动地装有插板40。卸矿斗10的两侧中间位置处水平地设有矿斗支撑耳板38,所述矿斗支撑耳板38活动地置于两根上部横梁9的上平面。
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板24的内径与溜井模型17的外径相同,弧形板24的圆心角为20~23°。
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漏斗固定架30由水平移动板41、放矿挡板42、活动支架43、凹槽44、定位螺栓45和套管46组成。两个活动支架43的两端下平面对称地设有短杆,4个短杆分别活动地置于各自对应的套管46中,4个套管46与底部下矩形板29固定连接,4个套管46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螺栓45。两个活动支架43的内侧对称地设有凹槽44,放矿挡板42活动地置于2个凹槽44中。水平移动板41活动地置于活动支架43上,水平移动板41下平面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移动面,两个移动面的中间平面凸起,所述中间平面的宽度等于两个活动支架43内侧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平面的凸起高度等于两个活动支架43上平面与所述凹槽44上平面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平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放矿孔。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放矿漏斗26的上端口的内径与溜井模型17的内径相同,放矿漏斗26的下端口与水平移动板41中放矿孔的内径相同,放矿漏斗26的壁厚2~2.5mm。
实施例2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除下述技术参数外,其余同实施例1:
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2°~45°;
所述弧形板24的圆心角为22~25°;
所述放矿漏斗26的壁厚2.5~3mm。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①应用范围广和操作简单。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液压站33通过4根油管32同时向液压缸19输送油压,同步推动活塞杆,使顶部下矩形框架12及其以上部分上升,当上升到设定高度后用吊挂式链条7固定;然后关闭液压站33,顶部下矩形框架12及其以上部分被悬吊在设定高度处,通过上述方法调节顶部下矩形框架12与底部上矩形框架28的间距,以便更换不同高度的溜井模型17,适用于模拟不同高度的溜井模型17的溜放矿实验。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丝杆23和弧形板24的组合固定溜井模型17,通过紧固丝杆23外侧的螺母22来固定溜井模型17。此外,中部矩形框架20的一侧为可拆卸的连接杆25,当采用高速摄影相机拍摄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轨迹时,可将连接杆25拆除,能得到完整的拍摄视角。
本具体实施方式漏斗固定架30中的活动支架43在套管46中可以上下移动,通过套管46上的定位螺栓45调整活动支架43的高度,配合水平移动板41以适用于不同放矿漏斗角度的放矿漏斗26;放矿挡板42能在凹槽44中移动,通过移动放矿挡板42控制溜井放矿。
②控制精度高。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液压控制系统5来升降初速度控制装置2,调节顶部下矩形框架12与底部上矩形框架28的间距,实现了不同高度的溜井模型17的更换。悬吊装置1中对称布置的4个吊挂式链条7吊挂在梁式支架6下,这种悬吊方式避免了下部悬吊的初速度控制装置2的晃动;将链条35上端的挂钩34连接在链条35上的不同链节上,能对悬吊高度进行粗调,通过松紧高度调节器36上的螺母,能对悬吊高度进行微调。
③实用性强。本具体实施方式用于模拟溜井溜放矿实验,可研究不同高度溜井模型17的放矿对井壁破坏、溜井的致堵因素、放矿对矿石品位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放矿漏斗角度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等,故实用性强。
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溜井模型17高度可调和放矿漏斗26角度可调的特点。

Claims (7)

1.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悬吊装置(1)、初速度控制装置(2)、溜井模型装置(3)、底部放矿装置(4)和液压控制系统(5);在悬吊装置(1)的正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装有底部放矿装置(4)、溜井模型装置(3)和初速度控制装置(2),液压控制系统(5)中的液压缸(19)安装在溜井模型装置(3)中;
悬吊装置(1)是由梁式支架(6)和四个吊挂式链条(7)构成;梁式支架(6)的结构是在四根立柱的上端固定有矩形横梁,四个吊挂式链条(7)对应地吊挂在矩形横梁的四角处;
初速度控制装置(2)包括上立柱(8)、上部横梁(9)、卸矿斗(10)、顶部上矩形框架(11)、顶部下矩形框架(12)、固定杆(13)、斜槽(14)、移动支撑杆(15)和固定支架(16);顶部上矩形框架(11)的四个角和顶部下矩形框架(12)的四个角分别通过上立柱(8)对应固定连接,四个上立柱(8)的上端穿出顶部上矩形框架(11),四个上立柱(8)的顶部设有吊钩孔;顶部上矩形框架(11)内对称地固定有上部横梁(9),卸矿斗(10)活动地置于两根上部横梁(9)的上平面;斜槽(14)与卸矿斗(10)相向设置,斜槽(14)的上部为自由端,斜槽(14)的中部背面靠在移动支撑杆(15)上,斜槽(14)背面的下端与固定杆(13)活动连接,固定杆(13)的两端固定在顶部下矩形框架(12)的两侧;移动支撑杆(15)的两端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支架(16)的移动槽中,两个固定支架(16)与顶部下矩形框架(12)固定连接;
溜井模型装置(3)包括溜井模型(17)、两根中部横梁(18)、液压缸(19)、中部矩形框架(20)、支座(21)、螺母(22)、两根丝杆(23)、弧形板(24)和连接杆(25);两根中部横梁(18)对称地固定在中部矩形框架(20)的上平面,两个支座(21)对称地固定在中部矩形框架(20)上平面的两侧中间位置处,两根丝杆(23)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板(24),两个弧形板(24)与溜井模型(17)对应地侧面相接触,两根丝杆(23)的另一端穿过各自的中部横梁(18)、支座(21)与螺母(22)螺纹连接,两根丝杆(23)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中部矩形框架(20)下平面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中部空心立柱,中部矩形框架(20)上平面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液压缸(19)的缸体,液压缸(19)的伸出端与初速度控制装置(2)的顶部下矩形框架(12)的下平面四角处铰接;溜井模型(17)位于中部矩形框架(20)的中心位置处,溜井模型(17)的下端放置在底部放矿装置(4)上,溜井模型(17)的上端位于斜槽(14)的下端口处;
底部放矿装置(4)包括放矿漏斗(26)、底部横梁(27)、底部上矩形框架(28)、底部下矩形板(29)、漏斗固定架(30)和四个空心立柱(31);底部上矩形框架(28)的四个角和底部下矩形板(29)的四个角分别通过空心立柱(31)对应固定连接,四个空心立柱(31)的上端与底部上矩形框架(28)上平面平齐,四个空心立柱(31)的下端穿出底部下矩形板(29)与地面接触;底部上矩形框架(28)固定有底部横梁(27),底部横梁(27)设有溜井通孔,溜井通孔位于底部放矿装置(4)的中心位置处,溜井通孔与溜井模型(17)的下端口对接,溜井模型(17)内径与溜井通孔内径相同;底部下矩形板(29)的上平面设有漏斗固定架(30),放矿漏斗(26)的上端口与底部横梁(27)的溜井通孔对接,放矿漏斗(26)的下端口与漏斗固定架(30)的放矿孔对接;
液压控制系统(5)包括液压缸(19)、油管(32)和液压站(33);梁式支架(6)的外部设有液压站(33),4根油管(32)的一端分别穿过底部放矿装置(4)中各自对应的空心立柱(31)与液压站(33)连接,4根油管(32)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溜井模型装置(3)中各自对应的中部空心立柱与4个液压缸(19)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式链条(7)包括挂钩(34)、链条(35)、高度调节器(36)和吊钩(37),4个链条(35)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挂钩(34)连接,4个链条(35)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高度调节器(36)的上端连接,高度调节器(36)的下端与各自对应的吊钩(37)连接;当悬吊装置(1)悬吊初速度控制装置(2)时,四个上立柱(8)顶部的吊钩孔吊挂在对应的四个吊钩(3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矩形框架(20)为一侧断开的矩形框架,断开处用连接杆(25)连接,所述连接为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矿斗(10)为卸矿斗上部和卸矿斗下部组成的整体;卸矿斗上部为卸矿斗仓,卸矿斗仓为方筒状;卸矿斗下部为后侧和两侧围成的三面体,卸矿斗下部的前侧为出矿口,卸矿斗下部的两侧为三角形,卸矿斗下部的后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0°~45°;卸矿斗(10)的前侧设有插槽(39),插槽(39)活动地装有插板(40);卸矿斗(10)的两侧中间位置处水平地设有矿斗支撑耳板(38),所述矿斗支撑耳板(38)活动地置于两根上部横梁(9)的上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4)的内径与溜井模型(17)的外径相同,弧形板(24)的圆心角为20~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固定架(30)由水平移动板(41)、放矿挡板(42)、活动支架(43)、凹槽(44)、定位螺栓(45)和套管(46)组成;两个活动支架(43)的两端下平面对称地设有短杆,4个短杆分别活动地置于各自对应的套管(46)中,4个套管(46)与底部下矩形板(29)固定连接,4个套管(46)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螺栓(45);两个活动支架(43)的内侧对称地设有凹槽(44),放矿挡板(42)活动地置于2个凹槽(44)中;水平移动板(41)活动地置于活动支架(43)上,水平移动板(41)下平面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移动面,两个移动面的中间平面凸起,所述中间平面的宽度等于两个活动支架(43)内侧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平面的凸起高度等于两个活动支架(43)上平面与所述凹槽(44)上平面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平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放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矿漏斗(26)的上端口的内径与溜井模型(17)的内径相同,放矿漏斗(26)的下端口与水平移动板(41)中放矿孔的内径相同,放矿漏斗(26)的壁厚2~3mm。
CN201621133326.2U 2016-10-17 2016-10-17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22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3326.2U CN206322408U (zh) 2016-10-17 2016-10-17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3326.2U CN206322408U (zh) 2016-10-17 2016-10-17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2408U true CN206322408U (zh) 2017-07-11

Family

ID=5926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3332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22408U (zh) 2016-10-17 2016-10-17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2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8411A (zh) * 2016-10-17 2017-02-22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模拟溜井溜放矿的实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8411A (zh) * 2016-10-17 2017-02-22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模拟溜井溜放矿的实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2586B (zh) 激振器支撑装置及其液压系统,以及激振器系统
CN106448411A (zh) 一种模拟溜井溜放矿的实验装置
CN104190834B (zh) 一种吊臂锤
CN206322408U (zh) 一种溜井溜放矿的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CN103362074B (zh) 桥梁悬臂箱梁施工挂篮预压加载装置
CN105666079A (zh) 盾构机的螺旋输送机洞内拆装装置及方法
CN102600934A (zh) 中速轮式磨煤机磨辊检修翻出装置
CN105737869A (zh) 一种用于测试系统的升降机构
CN203625889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吊装的挂笼结构
CN109374396B (zh) 锚拉板疲劳试验液压竖转实验平台
CN104120657B (zh) 随动式梁面斜拉索牵索入孔导向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7724246B (zh) 一种钢箱梁分段拼装的临时对位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008006U (zh) 一种管路内力平衡系统
CN105752858A (zh) 一种可移动的起吊搬运装置
CN110273039A (zh) 一种高炉围管吊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2700448B (zh) 一种运梁车的液压顶升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88771B (zh) 快锻操作机的夹紧缸更换专用工装及其更换方法
CN201906803U (zh) 一种结晶器仿弧振动装置
CN204096901U (zh) 机械式可调整跨度的吊梁
CN205419482U (zh) 一种能够调整重心的同步悬挂平衡吊具
CN210684665U (zh) 一种保证地连墙钢筋笼垂直吊放的装置
CN104209724B (zh) 一种井架组装用组合钢架
CN203561499U (zh) 一种盾构管片试验机的加载油缸定位系统
CN107524161B (zh) 一种大型构件的翻转方法
CN202516622U (zh) 中速轮式磨煤机磨辊检修翻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