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13154U -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 Google Patents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13154U
CN206313154U CN201621488550.3U CN201621488550U CN206313154U CN 206313154 U CN206313154 U CN 206313154U CN 201621488550 U CN201621488550 U CN 201621488550U CN 206313154 U CN206313154 U CN 206313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ing portion
transmission connector
connector
axi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885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跃欧
张卫东
于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885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13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13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131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所述传输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本体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端部上,且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线缆连接部,用于连接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延伸的线缆。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连接本体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横向连续延伸设置,且可与连接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一对传输连接件能够在轴向彼此反向延伸时均能够与对应线缆实现组装并电连接。

Description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深入应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特别地,随着新能源的利用,电动汽车的使用也不断增多。如何实现电动汽车便捷、稳定地充电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汽车中安装有提供动力的电池的狭窄环境里,如何充分利用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轴向及彼此反向延伸均能够与对应连接结构(譬如:线缆)实现组装并电连接的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连接件。所述传输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本体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端部上,且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线缆连接部,用于连接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延伸的线缆。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连接本体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横向连续延伸设置,且可与连接体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缆连接部为导线压接部。
优选地,所述传输连接件为冲压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包括在径向连续设置的顶壁及底壁。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壁。
优选地,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彼此靠近设置,并形成一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轴向相对设置。所述引导槽可引导线缆自所述第二端部到第一端部延伸,并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连接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本体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传输连接件为金属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传输连接件为汇流排。
优选地,所述传输连接件用于在充电插座中电连接线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线缆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连接件。所述线缆的一端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线缆连接部与该线缆连接一体,并电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包括在沿径向连续设置的顶壁及底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彼此靠近设置,并形成一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轴向相对设置。部分所述线缆可延伸至所述引导槽内。
优选地,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同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反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线缆连接部与所述线缆压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安装通孔。所述连接体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安装通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包括安装壳体和一对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传输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部分所述线缆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且垂直所述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入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一对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传输连接件相同。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的连接组件中,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同方向延伸;及其中另一个所述的连接组件中,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反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一对线缆沿相同方向延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在轴向彼此反向设置。与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的一对所述线缆部分或全部彼此平行且沿同一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一对连接本体在横向和轴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一对线缆连接部在横向和轴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在轴向对齐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传输连接件设置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能够与轴向延伸或其反向组装的线缆连接,并通过线缆连接部实现保持一体。相应地,所述传输连接件具有较强的通用连接性能,能够适应特殊的安装环境。所述电连接器的一对连接组件能够通过一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彼此背对反向设置,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而且能够与同向延伸的一对所述线缆同时实现电连接,获得了较强的通用性能,精简了对配结构,便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输连接件在保持部没有与线缆压接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输连接件在保持部弯折成具有可与线缆压接配合的线缆连接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传输连接件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传输连接件自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实施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插座在没有设置安装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充电插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充电插座自连接本体的顶壁向底壁的投影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充电插座设置有安装壳体时自连接本体的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的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输连接件101。所述传输连接件101包括连接本体10、第一连接部30及第二连接部50。所述第一连接部30及所述第二连接部50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0,且可分别与下述线缆70及连接体90电连接。
所述连接本体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10大致为板状。所述连接本体10沿轴向设置第一端部10a及第二端部10b。所述连接本体10的径向两端设置有顶壁10c及底壁10d。所述底壁10d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连接部50。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线缆70保持以便利于组装一体,所述顶壁10c与所述底壁10d彼此靠近,并形成一引导槽18。相应地,所述引导槽18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下述线缆连接部32轴向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便利于实现线缆70的延伸,所述引导槽18为通槽。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一连接部30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0的第一端部10a上,且沿所述传输连接件101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0具有线缆连接部32。所述线缆连接部32可保持线缆70。在线缆70沿轴向及其反向延伸设置时,所述线缆连接部32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均能够将线缆70与所述传输连接件101保持一体即可。譬如,所述线缆连接部32可以为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轴向贯穿设置的通孔或通腔。为了便利于线缆70的组装,所述线缆连接部32可以为冲压结构。也即是,将线缆70预设在保持位置,通过冲压线缆70上下两侧的片状结构,使得该两个片状结构靠近并形成所述通孔或通腔,从而实现避免费力地将线缆70插设在对应所述通孔或通腔内的工序,且容易实现所述通孔或通腔的内周壁与线缆70的外周壁相抵接以增强对该线缆70的保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连接部32为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两个,以用于保持包括有两根线缆的线缆70。作为变形,所述线缆连接部32也可以为轴向贯穿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只要能够保持与线缆70连接一体即可。当然,所述线缆连接部32还可以为卡扣(图中未示出)等保持结构。相应地,所述卡扣也可以抵接在线缆70的外周壁上并实现对线缆70的保持限位功能。
图1示出了所述第一连接部30没有与线缆70压接配合的结构。请对照参阅图2至图4,在需要与对应线缆70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30压配设置呈具有所述线缆连接部32,从而实现与对应线缆70的压接配合,以精简工艺及提升稳定连接性能。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连接部32由一对翅片(图1中未标示)弯折形成。也即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连接部32为导线压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50自所述连接本体10连续延伸设置,且可与连接体90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0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0上的具体位置根据具体连接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特定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连接部50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0的所述底壁10d上。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50沿所述传输连接件101的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5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与下述连接体90的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50大致为平板状。为了便利于实现与连接体90的稳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0设置有径向贯穿设置的安装通孔52。所述安装通孔52可容置连接体90的一端,并与该连接体90焊接一体以增强稳固连接性能。
为了增强所述传输连接件101的稳固性能及便利于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连接件101为金属一体件。更具体地,所述传输连接件101为一整块金属板弯折制成,譬如可以通过冲压制成一体件。所述传输连接件101的材质可以为铜材。为了进一步获得较大的载流性能以增强电传输性能,所述传输连接件101为汇流排(英文名称为:bus-bar)。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102。所述连接组件102包括线缆70及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传输连接件101。所述线缆连接部32保持所述线缆70。所述线缆70与所述传输连接件101电连接。
所述线缆70(英文名称为:cable)的具体规格、参数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连接需要即可。具体地,所述线缆70包括金属导线72a、72b及绝缘层74。所述绝缘层74包裹所述金属导线72a、72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线72a、72b相对于所述绝缘层74突出设置,并延伸至插设在为通孔的所述线缆连接部32中。所述金属导线72a、72b并与所述线缆连接部32的内周壁相抵接地设置。当然,前述导线的具体数量及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线缆70可以为其他连接体,譬如连接端子、同轴电缆或者电路板。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作为实施例二的变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连接组件103。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所述连接组件103还包括连接体90。所述连接体9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0电连接。
所述连接体90可以为任意连接结构,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电传输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90为连接端子。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连接柱。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90沿所述传输连接件101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体90具有顶端(即一端)92。所述顶端92延伸进入所述安装通孔52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0电连接。为了提升电连接稳定性,所述顶端9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0焊接一体,譬如激光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端9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0通过铆接而连接一体。所述连接体90的另一端可以与其他电子器件电连接。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4。所述电连接器104包括至少一对所述连接组件103a、103b(或102a、102b)。每一对所述连接本体10a、10b沿轴向依次排列设置。每一对所述第一连接部30a、30b彼此背对反向延伸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线缆70a沿着从第二端部13a到第一端部11a的方向延伸至与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0a连接一体。另一个所述线缆70b沿着从第一端部11b到第二端部13b的方向延伸至与对应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0b连接一体。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线缆70a的导线70a、70b均插入呈通孔状的所述线缆连接部32a内,并部分容置在对应所述引导槽18a。另一个所述线缆70b的导线72c、72d直接插入呈通孔状的对应所述线缆连接部32b内。
本实施例的文字及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重点,即一对所述连接组件103a、103b的相对位置,从而便利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传输连接件101可以与从轴向及其反向组装一体的所述线缆70连接。相应地,所述电连接器104还可以包括相应的支撑结构,譬如常规的安装座、支架(图中未示出)等,从而保持并支撑所述连接组件103a、103b。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插座105。所述充电插座包括如实施例四记载的所述电连接器104。所述充电插座105可以包括相应的安装结构,譬如安装壳体100。所述电连接器104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0。所述安装壳体100可以采用常规的结构,只要能够支撑所述电连接器104即可。特别地,所述充电插座在应用在电动汽车的电池上时具有优异的稳定连接性能。
所述一对线缆70a、70b自同一方向伸出所述安装壳体100地设置,从而能够便利地与安装壳体100外部的其他器件电连接。根据需要,部分所述线缆7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0内,且垂直于所述充电插座105的充电插入方向延伸,从而便利于实现相应的部件的布置、充分利用空间及便利于实现所述充电插座105与充电枪的对配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示中为了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每一元件均为对应“a、b”标号。具体地,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标号:11、11a、11b均为所述一端端部;13、13a、13b均为所述第二端部;15、15a、15b均为所述顶壁;17、17a、17b均为所述底壁;18、18a、18b均为所述引导槽;30、30a、30b均为所述第一连接部;50、50a、50b均为所述第二连接部;52、52a、52b均为所述安装通孔;70、70a、70b均为所述线缆;72、72a、72b、72c、72d均为所述金属导线;74、74a、74b均为所述绝缘保护层;90、90a、90b均为所述连接体;92、92a、92b均为作为连接端子的连接体的一端。如无特殊说明,图中出现的一对连接组件103的结构均相同。
另外,如无特殊说明,如图2及图7中出现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轴向”、“横向”、“径向”三者相互垂直,并形成空间立体直角坐标系,以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相应地,如图9,“轴向”指的上下的长度方向上,“横向”则指的是左右的宽度方向。是“上”与“下”、“左”与“右”、“顶”与“底”、“一”与“另一”均为相对概念,旨在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定在说明书中所示出的具体方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包括:
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端部上,且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线缆连接部,用于连接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延伸的线缆;及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连接本体沿所述传输连接件的横向连续延伸设置,且可与连接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连接部为导线压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连接件为冲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本体包括在径向连续设置的顶壁及底壁;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彼此靠近设置,并形成一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轴向相对设置;
所述引导槽可引导线缆自所述第二端部到第一端部延伸,并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连接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本体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连接件为金属一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连接件为汇流排。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连接件用于在充电插座中电连接线缆。
10.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及
如权利要求1至3,或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连接件;
所述线缆的一端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延伸;
所述线缆连接部与该线缆连接一体,并电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本体包括在沿径向连续设置的顶壁及底壁;
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彼此靠近设置,并形成一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轴向相对设置;
部分所述线缆可延伸至所述引导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同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反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连接部与所述线缆压接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安装通孔;
所述连接体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安装通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17.一种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和一对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所述传输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
部分所述线缆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且垂直所述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入方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传输连接件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的连接组件中,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同方向延伸;及
其中另一个所述的连接组件中,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传输连接件的轴向沿相反方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线缆沿相同方向延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轴向彼此反向设置;
与一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的一对所述线缆部分或全部彼此平行且沿同一方向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连接本体在横向和轴向间隔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线缆连接部在横向和轴向间隔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在轴向对齐设置。
CN201621488550.3U 2016-12-30 2016-12-30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13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8550.3U CN206313154U (zh) 2016-12-30 2016-12-30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8550.3U CN206313154U (zh) 2016-12-30 2016-12-30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13154U true CN206313154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7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8855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13154U (zh) 2016-12-30 2016-12-30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131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009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009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CN108270093B (zh) * 2016-12-30 2024-03-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3335U (zh) 电连接器
CN107069309A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US9337466B2 (en) Power terminal connector
CN20192785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6313154U (zh)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CN101803119B (zh) 反向共面电连接器
CN203839530U (zh) 新型连接器及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新型连接端子
CN203039130U (zh) 电连接器
CN206498000U (zh) 一种板式电源连接器
CN205830156U (zh) 柔性线路板、连接器及电池信号采样装置
CN203014043U (zh) 具备改善安规间距的紧凑型端子的pcb板连接器
CN204497390U (zh) 电源连接器
CN10175274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EP3050162B1 (en) Electrical system
CN108270093A (zh)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CN201138714Y (zh)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
CN204190004U (zh) 电连接器
CN202855931U (zh) 继电耦合型接线端子的改进结构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7008671U (zh) 一种铜排结构及铜排模组
CN216529465U (zh) 弹性导体片安装结构及插座
CN215644878U (zh) 用于电池包的导电组件及电池包
CN210489927U (zh) 一种防短路的连接器
CN219535008U (zh) 插针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7158712U (zh) 一体式导电片及多面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