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9791U - 一种后轴承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轴承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9791U
CN206309791U CN201621284715.5U CN201621284715U CN206309791U CN 206309791 U CN206309791 U CN 206309791U CN 201621284715 U CN201621284715 U CN 201621284715U CN 206309791 U CN206309791 U CN 206309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uel tank
fixedly connected
bearing block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847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慧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Rock Bright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Rock Brigh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Rock Bright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Rock Brigh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847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9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9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97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轴承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本体,所述第二壳体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二壳体的背侧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右侧连通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油箱、吸油棉、连接管和通孔、在轴承工作的过程中,吸油棉将油箱内的润滑油吸附起来,轴承旋转的过程中,会触碰到吸油棉,触碰到吸油棉的时候,就会带走少量的润滑油,以此达到润滑均匀的效果,该后轴承座,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润滑方便,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后轴承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后轴承座。
背景技术
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由于一个轴承可以选用不同的轴承座,而一个轴承座同时又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轴承,因此,带来轴承座的品种很多。轴承座快易优有收录,许多国外大的轴承公司也都有自己的轴承座型录。但是同样的轴承座型号在不同的公司样本里的标记也不完全相同。对于标准轴承座不同的应用场合,可选择不同材料的轴承座如:灰口铸铁铁、球墨铸铁和铸钢、不锈钢、塑料的特殊轴承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的后轴承座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加装润滑油,传统加装润滑油的方式操作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轴承座,具备润滑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润滑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轴承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本体,所述第二壳体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二壳体的背侧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右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连通有油箱,所述油箱的内腔设置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内腔,所述油箱的右侧连通有注油管,所述油箱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所述加热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加热箱的底部设置有隔热箱,所述隔热箱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油箱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加热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且两个第一安装板关于第一壳体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轴承本体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接触,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油管的顶部设置有罩盖,且罩盖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注油管顶部的横截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油箱、吸油棉、连接管和通孔、在轴承工作的过程中,吸油棉将油箱内的润滑油吸附起来,轴承旋转的过程中,会触碰到吸油棉,触碰到吸油棉的时候,就会带走少量的润滑油,以此达到润滑均匀的效果,该后轴承座,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润滑方便,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注油管,在油箱内缺润滑油时,便于向油箱内加注润滑油,通过在油箱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润滑油会出现凝固的现象,通过加热装置对油箱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避免润滑油凝固,通过在加热箱上安装注水管和排水管,在加热箱内需要加水时,通过注水管注入即可,当加热箱需要排水时,通过排水管排出即可,通过设置限位块,避免轴承本体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脱落,通过设置隔热箱,避免加热箱的热量对蓄电池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右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限位块、3轴承本体、4第一安装板、5安装孔、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第二壳体、9第二安装板、10通孔、11油箱、12吸油棉、13注油管、14控制器、15连接管、16加热装置、161加热箱、162注水管、163加热棒、164排水管、165蓄电池、166隔热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后轴承座,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8,第一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且两个第一安装板4关于第一壳体1呈中心对称,第一安装板4上开设有安装孔5,第一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第二壳体8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接触,且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本体3,第一壳体1的内壁与第二壳体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且限位块2位于轴承本体3的前侧,通过设置限位块2,避免轴承本体3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8内脱落,第二壳体8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9,第二安装板9与第二壳体8的背侧上均开设有通孔10,第二安装板9的右侧连通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右侧连通有油箱11,油箱11的内腔设置有吸油棉12,吸油棉1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8的内腔,通过设置油箱11、吸油棉12、连接管15和通孔10、在轴承工作的过程中,吸油棉12将油箱11内的润滑油吸附起来,轴承旋转的过程中,会触碰到吸油棉12,触碰到吸油棉12的时候,就会带走少量的润滑油,以此达到润滑均匀的效果,油箱11的右侧连通有注油管13,注油管13的顶部设置有罩盖,且罩盖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注油管13顶部的横截面积,通过设置注油管13,在油箱11内缺润滑油时,便于向油箱11内加注润滑油,油箱1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16,加热装置16包括加热箱161,加热箱16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棒163,加热箱16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162,加热箱16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64,通过在加热箱161上安装注水管162和排水管164,在加热箱161内需要加水时,通过注水管162注入即可,当加热箱161需要排水时,通过排水管164排出即可,加热箱161的底部设置有隔热箱166,隔热箱166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165,通过设置隔热箱166,避免加热箱161的热量对蓄电池165造成损坏,油箱1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4,蓄电池165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控制器14与加热棒163电性连接,通过在油箱11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16,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润滑油会出现凝固的现象,通过加热装置16对油箱11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避免润滑油凝固。
使用时,在轴承使用的过程中,吸油棉12将油箱11内的润滑油吸附起来,轴承旋转的过程中,会触碰到吸油棉12,触碰到吸油棉12的时候,就会带走少量的润滑油,以此达到润滑均匀的效果,在温度较低的时候,通过加热装置16对油箱11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避免润滑油凝固。
综上所述:该后轴承座,通过设置油箱11、吸油棉12、连接管15和通孔10,通过在油箱11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16,解决了润滑效果不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后轴承座,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二壳体(8)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本体(3),所述第二壳体(8)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9),所述第二安装板(9)与第二壳体(8)的背侧上均开设有通孔(10),所述第二安装板(9)的右侧连通有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的右侧连通有油箱(11),所述油箱(11)的内腔设置有吸油棉(12),所述吸油棉(1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8)的内腔,所述油箱(11)的右侧连通有注油管(13),所述油箱(1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16),所述加热装置(16)包括加热箱(161),所述加热箱(16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棒(163),所述加热箱(16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162),所述加热箱(16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64),所述加热箱(161)的底部设置有隔热箱(166),所述隔热箱(166)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165),所述油箱(1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4),所述蓄电池(165)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4)与加热棒(16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且两个第一安装板(4)关于第一壳体(1)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安装板(4)上开设有安装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与第二壳体(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且限位块(2)位于轴承本体(3)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接触,且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13)的顶部设置有罩盖,且罩盖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注油管(13)顶部的横截面积。
CN201621284715.5U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后轴承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9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4715.5U CN206309791U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后轴承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4715.5U CN206309791U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后轴承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9791U true CN206309791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8471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9791U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后轴承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979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0422A (zh) * 2019-07-29 2019-11-05 蚌埠淮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
CN112431861A (zh) * 2020-11-24 2021-03-02 温州匡乐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润滑油凝固的中央空调用智能保养装置
CN112847179A (zh) * 2020-12-24 2021-05-28 江西艾普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式通讯产品加工用夹持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0422A (zh) * 2019-07-29 2019-11-05 蚌埠淮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
CN112431861A (zh) * 2020-11-24 2021-03-02 温州匡乐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润滑油凝固的中央空调用智能保养装置
CN112847179A (zh) * 2020-12-24 2021-05-28 江西艾普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式通讯产品加工用夹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9791U (zh) 一种后轴承座
CN20537668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恒温装置
CN209854503U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用纵向碾压器
CN207674088U (zh) 一种外置可视注油装置
CN204478536U (zh) 一种多空间太阳能热水器
CN203879762U (zh) 输送易汽化易结晶介质的全夹套屏蔽泵
CN207873030U (zh) 一种用于生产不锈钢铸件的天热气焙烧炉
CN207635819U (zh) 一种太阳能加热导热油干燥窑加热系统
CN203024548U (zh) 一种干燥机
CN203962238U (zh) 一种高寒地区用日用燃油箱
CN206111566U (zh) 一种用于中高压罗茨风机的水冷却装置
CN203466684U (zh) 机械主轴的定子冷却结构
CN204825059U (zh) 一种电解铜箔酸洗槽用支架
CN204644278U (zh) 沥青加热装置
CN202611901U (zh) 分体式柴油机机体
CN206291477U (zh) 一种磷化处理自动加热器
CN206217035U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整体发泡模具
CN206480670U (zh) 一种适用性强的储能蓄电池
CN201679871U (zh) 环形油浴加热器及油浴加热循环过滤冷却系统
CN208733241U (zh) 一种新型主脱脂交换装置
CN203384515U (zh) 换热水箱铜盘管接头结构
CN204881171U (zh) 一种清洁高效相变储热介质熔化炉
CN213309083U (zh) 一种水电分离饮水机
CN220192050U (zh) 一种具有管道发热功能的果糖机
CN21857680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聚氨酯高压浇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