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1120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1120U
CN206301120U CN201720003125.9U CN201720003125U CN206301120U CN 206301120 U CN206301120 U CN 206301120U CN 201720003125 U CN201720003125 U CN 201720003125U CN 206301120 U CN206301120 U CN 206301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plate
top board
catoptric arrangemen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31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启平
孙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031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1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1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11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减小反射结构的安装误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光源。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背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U型容置部,U型容置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其中,顶板靠近背光模组的出光侧;顶板背离底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陷部。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包括固定部和反射部,固定部位于凹陷部内;反射部沿背离侧板的方向伸出上述顶板,且用于对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反射。该背光模组用于提供背光。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导光板10、设置于导光板入光侧的光源11、设置于光源11上方的反射结构12,以及容置上述部件的背板13。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反射结构12如图1所示,组装于背板13的U型槽内,并贴附于U型槽内的上沿。理想状态下,反射结构12与背板13组装完成后,如图2a所示,该反射结构12在背板13的U型槽内的位置居中。然而,实际组装过程中由于将反射结构12贴附于U型槽内,安装位置不易确认,这样一来,容易产生安装误差。例如如图2b所示,反射结构12在光源11的延伸方向上会向靠近背板13左壁的一侧偏移。在此情况下,反射结构12会与后续组装工艺中的部件(例如塑框胶)发生结构安装位置干涉,使得上述部件与反射结构12发生叠加,进而使得叠加位置出现鼓起,从而产生显示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减小反射结构的安装误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U型容置部,所述U型容置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其中,所述顶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固定部和反射部,其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反射部沿背离所述侧板的方向伸出所述顶板,且用于对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反射。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侧板的一端,且所述凹陷部纵向截面的形状为L型,其中,所述纵向截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反射结构背离底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为所述顶板厚度的45%~55%。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的宽度为所述顶板宽度的40%~60%。
可选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电路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打件区,所述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一端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6mm~5mm。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平衡结构,用于平衡所述柔性电路板两端的高度;其中,所述平衡结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光源的高度。
可选的,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扩散板,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扩散板的出光面。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或等于0.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光源。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背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U型容置部,U型容置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U型容置部用于容置光源11和导光板10。上述顶板背离底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陷部。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包括固定部和反射部。上述固定部位于凹陷部内,反射部沿背离侧板的方向伸出顶板,且用于对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反射。
在此情况下,由于上述反射结构固定于凹陷部内,凹陷部位于背板上顶板背离底板的一侧,因此反射结构安装于U型容置部的外侧。这样一来,在组装该背光模组时,无论是通过人工定位贴附反射结构,还是使用冶具通过标记定位来贴附反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反射结构贴附于U型容置部内部相比,将反射结构组装于背板时更加直观且易操作,从而可以减小反射结构的安装误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结构在U型槽内的理想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b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结构的一种安装位置不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背板的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背板的另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将图3所示的光源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打件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扩散板与反射结构的一种安装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背光模组;10-导光板;11-光源;12-反射结构;13-背板;130-侧板;131-顶板;132-底板;120-固定部;121-反射部;14-电路板;15-增光片;16-反射片;17-胶带;18-遮光胶带;19-扩散板;20-平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01,该背光模组01包括导光板10、背板13、以及设置于导光板10侧面的光源11,背板13的至少一端设置有U型容置部,U型容置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31和底板132,以及位于底板132和顶板131之间的侧板130,其中,顶板131背离底板13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陷部B。
其中,本文中,“顶”和“底”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背板13示意放置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背板13示意放置的方位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此基础上,背光模组01还包括反射结构12,反射结构12包括固定部120和反射部121。其中,如图3所示,上述固定部120位于凹陷部B内,上述反射部121沿背离上述侧板130的方向伸出上述顶板131。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11发出的光线一部分能够进入导光板10中,而另一部分可以通过上述反射结构12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10,从而提高光源11出射光线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对反射结构12的材料不做限定。例如,反射结构12可以包括反射板或者反射膜层。随着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需要使背光模组01的厚度尽可能的减小。因此优选的,反射结构12可以包括厚度较小的反射膜层。在此情况下,反射结构12还需要包括设置于反射膜层上的胶体材料层,从而使得反射膜层能够固定于背板13上。
综上所述,该反射结构12可以为厚度范围在0.13~0.15mm左右的反射胶带。该反射胶带包括上述反射膜层以及胶体材料层。其中,构成反射膜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白色反射PET(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中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此情况下,由于上述反射结构12固定于凹陷部B内,凹陷部B位于背板13上的顶板131背离底板132的一侧,因此反射结构12安装于U型容置部的外侧。这样一来,在组装该背光模组01时,无论是通过人工定位贴附反射结构12,还是使用冶具通过标记定位来贴附反射结构12,与现有技术中反射结构12贴附于U型容置部内部相比,将反射结构12组装于背板13时更加直观易操作,可以减小反射结构12的安装误差。
此外,上述背光模组01在维修时,若需要更换反射结构12,一方面,由于反射结构12位于U型容置部的外侧,可以将其直接从U型容置部的外侧撕掉进行更换,因此在更换过程中对U型容置部的开口形状的影响较小,降低了U型容置部的开口发生变形的几率;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反射结构12位于U型槽内,在背光模组01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跌落、撞击等物理作用,或因光源11发热、长久工作的老化作用,易发生胶体移动至光源11与导光板10的接触面上,造成亮白点不良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结构12如图3所示,无需安装于U型容置部内,因此U型容置部的内部没有胶体,从而能够避免胶体落在光源11与导光板10的接触面上而导致易发生入光部亮白点的现象。进一步的,在维修背光模组01时,撕除反射结构12后,固定部120的残胶在U型容置部外,可以直观的用溶剂去除干净,提高了将该背板13用于再次生产背光模组01的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凹陷部B位于顶板131上的位置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如图4所示位于顶板131的中间位置,或者如图5所示位于顶板131远离侧板130的一端。然而,当凹陷部B位于顶板131的中间位置时,将反射结构12固定于凹陷部B后,如图4所示,反射结构12背离底板132的一侧与顶板131背离底板132的一侧存在段差R,会导致后续工艺组装进来的器件依次叠加在顶板131上时,上述器件容易在该段差R处发生破裂。因此优选的,凹陷部B位于顶板131远离侧板130的一端。在此情况下,该凹陷部B纵向截面的形状为L型,上述纵向截面与导光板10的出光面垂直。这样一来,将反射结构12固定于凹陷部B后,降低了上述段差R,可以减低上述后续工艺组装进来的器件发生破裂的几率。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6所示,当凹陷部B的深度E与上述固定部120的厚度J相等时,反射结构12背离底板132的一侧与顶板131背离底板132的一侧表面平齐,从而在顶板131的上方继续组装其他器件时,不会造成该器件的鼓起。
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若凹陷部B的深度E小于顶板131厚度T的45%,当反射结构12固定于凹陷部B,需要将反射结构12制作的较薄,以实现反射结构12背离底板132的一侧与顶板131背离底板132的一侧表面平齐,从而提高了制作反射结构12的工艺要求,进而增加了背光模组01的制作成本。若凹陷部B的深度E大于顶板131厚度T的55%,凹陷部B无法起到对后续组装在顶板131上方的器件的支撑作用。因此优选的,如图6所示,凹陷部B的深度E为顶板131厚度T的45%~55%。
综上所述,例如,当顶板的厚度T为0.27mm时,凹陷部B的深度E为0.13~0.15mm,在此情况下,无需降低反射结构12的厚度,就可以保证反射结构12背离底板132的一侧与顶板131背离底板132的一侧表面平齐,同时凹陷部B也能对叠加于顶板131上方的器件起到支撑作用。
基于此,当如图5所示,凹陷部B的宽度W2小于顶板131宽度W1的40%时,固定部120在凹陷部B内的固定空间太小,降低了反射结构12与凹陷部B的粘结力,导致易发生反射结构12脱落的现象。当凹陷部B的宽度W2大于顶板131宽度W1的60%时,顶板131上未设置凹陷部B的区域太小,当后续工艺在顶板131上叠加其他器件时,顶板131无法对上述器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导致顶板131易破裂。因此优选的,凹陷部B的宽度W2为顶板131宽度W1的40%~60%。这样一来,顶板131既可以满足对叠加在其上方的器件的支撑作用,也能保证反射结构12在凹陷部B内的固定效果。
此外,为了给上述光源11提供电源,背光模组01如图6所示,还包括设置于底板132上方的电路板14,光源11设置于电路板14的如图7所示的打件区Z。
具体的,如图7所示,电路板14上有均匀布置的打件点P。首先,根据光源11的焊接位置在电路板14上确定出打件区Z,并根据打件区Z内的打件点P确定打件区Z的中心位置;然后将光源11的中心位置与打件区Z的中间位置重合,通过打件点P将光源11焊接在电路板14上。
在组装背光模组01的过程中,当光源11安装于电路板14后,可以将光源11与电路板14一起固定在U型容置部内。接下来,将导光板10放在光源11的一侧,导光板10通过如图6所示的胶带17固定在电路板14上。
在此基础上,由于将反射结构12固定于凹陷部B后,反射结构12的固定部120被顶板131遮挡,该部分无法对光源11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如图6所示,光源11的出光面与电路板14靠近导光板10一端的侧面之间的距离L较大,例如大于5mm时,光源11发出的光线中除了进入导光板10以外的光线将照射至顶板131,此时反射结构12只能对导光板1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降低了光线的利用率。因此,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优选的,上述距离L小于或等于5mm,从而使得反射结构12的反射部121既能够对导光板1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又能够对光源11发出的光线中除了进入导光板10以外的部分进行反射,提高了光源11出射光线的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反射部121对光源11发出的光线中除了进入导光板10以外的光线的反射效率,光源11的出光面位置可以向靠近反射部121的一侧移动,如图6所示,将光源11在电路板14上的安装位置向右移动,从而减小光源11的出光面与上述反射部121之间的距离,使得光源11发出的光线中除了进入导光板10以外的光线的大部分能够照射至反射部121,并被该反射部121反射,以提高光线利用率。
然而,由于光源11在电路板14上的打件工艺的要求,上述距离L需要大于或等于0.6mm,若该距离L小于0.6mm,在将光源11的中心位置与打件区Z的中心位置重合后,光源11的一部分会悬空于电路板14以外,从而无法将光源11悬空的部分通过打件点P焊接在电路板14上。此外,若该距离L小于0.6mm,胶带17的贴附区域太小,不利于将导光板10固定在电路板14上。
综上所述,光源11的出光面与电路板14靠近导光板10的一侧之间的距离L为0.6mm~5mm。这样一来,在满足上述距离L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在电路板14上将光源11向右移动,既可以使得光源11的出光面靠近上述反射部121,以提高反射结构12的反射效果,又可以确保光源11完全焊接于电路板14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对电路板14的种类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然而,当电路板14为印刷电路板时,由于印刷电路板较厚,因此当印刷电路板与光源11固定在一起放在U型容置部时,需要背板13的开口做的较大,以容置光源11与电路板14,从而增加了背板13的厚度,不利于被背光模组01的轻薄化发展。而柔性电路板自身较薄,因此优选的,电路板14为柔性电路板,既不会增加背板13的厚度,也能为光源11提供电源。
然而,当上述电路板14为柔性电路板时,在上述距离L满足0.6mm~5mm的情况下,将光源11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偏向柔性电路板靠近导光板10的一侧时,此时,由于柔性电路板自身较柔软,因此柔性电路板靠近侧板130的一端会因失去平衡而发生翘起,进而导致光源11的发光面发生移动,造成背光模组01出现光学显示不良。
基于此,为了防止光源11后方的柔性电路板发生翘起,如图8所示,电路板14靠近侧板130的一端设置有平衡结构20,平衡结构20用于平衡柔性电路板上打件区两端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如图8所示的平衡结构20的高度K不做限定。为了避免平衡结构20的高度K的高度太高,而对光源11的出射光线造成阴影的现象发生,优选的,平衡结构20的高度K小于或等于光源11的高度H。本实用新型对平衡结构20的材料不做限定,例如平衡结构20可以包括由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构成的平衡本体。在此情况下,平衡结构20还需要包括设置于平衡本体上的胶体材料层,从而使得平衡本体能够固定于电路板14上。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背光模组01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0出光面的扩散板19。扩散板19用于将导光板10出射的光线进行均匀扩散。扩散板19有两种安装方式,例如如图8所示,反射结构12搭在扩散板19出光面的一侧。或者,又例如如图9所示,扩散板19叠加在反射结构12背离底板132的一侧。
然而,当采用扩散板19叠加在反射结构12背离底板132的一侧的方案时,后续的组装工艺中的其他器件叠加在扩散板19上,由于扩散板19与导光板10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叠加在扩散板19的其他器件会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使得扩散板19易发生破裂。因此优选的,反射结构12搭在扩散板19出光面的一侧。这样一来,一方面,扩散板19直接贴附在导光板10上,避免了因扩散板19与导光板10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叠加在扩散板19的其他器件使扩散板19易破裂的现象。另一方面,上述反射结构12自然搭在扩散板19上,可以对光源11向上发出的光线中未入射至导光板10的光线进行反射,防止了漏光现象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背光模组01如图8所示,还包括增光片15,增光片15位于上述扩散板19上,用于将扩散板19扩散的光线集中在导光板10的出光侧后出射,提高背光模组01的出光均匀性。
此外,在背光模组01组装完成后,当反射结构12靠近导光板10出光侧的一端与增光片15的距离N(图8中所示)小于0.5mm时,高温条件下,易使得增光片15在导光板10延伸方向上的热膨胀空间不足,增光片15向上膨胀,导致背光模组01出现膜材鼓起的画面不良的现象发生。因此,反射结构12靠近导光板10出光侧的一端与增光片15的距离需控制大于0.5mm。
在此情况下,为了使得反射结构12靠近导光板10出光侧的一端与增光片15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优选的,上述固定部120靠近侧板130的一端与凹陷部B之间的距离S为小于或等于0.3mm。这样一来,增光片15有足够的热膨胀空间,避免了增光片15在导光板10延伸方向上的热膨胀空间不足,导致背光模组01出现膜材鼓起的画面不良的现象发生。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01的光线利用率,如图8所示,上述背光模组01还包括反射片16,反射片16位于上述底板132上,组装于导光板10的下方,用于将从导光板10非出光侧出射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10。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背光模组01发生漏光现象,背光模组01如图8所示还包括遮光胶带18,遮光胶带18叠加在上述顶板131、反射结构12以及增光片15上非导光板10出光的区域。这样一来,遮光胶带18可以对非出光区域的光线进行遮挡,防止了漏光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该背光模组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小型或便携式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U型容置部,所述U型容置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其中,所述顶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固定部和反射部,其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反射部沿背离所述侧板的方向伸出所述顶板,且用于对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侧板的一端,且所述凹陷部纵向截面的形状为L型,其中,所述纵向截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背离底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为所述顶板厚度的45%~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宽度为所述顶板宽度的4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电路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打件区,所述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一端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6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平衡结构,用于平衡所述柔性电路板两端的高度;
其中,所述平衡结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光源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扩散板,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扩散板的出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或等于0.3m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0003125.9U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1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3125.9U CN206301120U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3125.9U CN206301120U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1120U true CN206301120U (zh) 2017-07-04

Family

ID=5920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312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1120U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1120U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7792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87793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87794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254972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8254971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9404774A (zh) * 2017-08-15 2019-03-01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0082958A (zh) * 2019-04-29 2019-08-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67867A (zh) * 2019-11-20 2020-04-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220817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EP3719388A4 (en) * 2018-01-31 2021-02-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64268A (zh) * 2021-01-12 2021-05-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4774A (zh) * 2017-08-15 2019-03-01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8254972B (zh) * 2018-01-31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8254971B (zh) * 2018-01-31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8254972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8254971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8087793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87794B (zh) * 2018-01-31 2023-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87794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87792A (zh) * 2018-01-3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87793B (zh) * 2018-01-31 2023-10-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EP3719388A4 (en) * 2018-01-31 2021-02-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082958A (zh) * 2019-04-29 2019-08-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0220817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967867A (zh) * 2019-11-20 2020-04-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764268A (zh) * 2021-01-12 2021-05-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64268B (zh) * 2021-01-12 2023-04-1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112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247364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556007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725898U (zh) 一种背光模组结构
CN20684865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64213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04498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896578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561101A (zh) 背光模组
CN204164818U (zh) 背光源、液晶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315418A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CN110474997A (zh) 终端设备
CN104848083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7532787B (zh) 发光设备、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08227259A (zh) 电子装置
CN107121834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6045370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1400924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0326724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5116605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6906761U (zh) 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
CN103742832A (zh) 背光模组
CN201096310Y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
CN210489145U (zh) 一种曲面屏电子终端设备
CN105739183B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