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2750U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92750U CN206292750U CN201620973907.0U CN201620973907U CN206292750U CN 206292750 U CN206292750 U CN 206292750U CN 201620973907 U CN201620973907 U CN 201620973907U CN 206292750 U CN206292750 U CN 206292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conductor
- groove
- electrode
- contact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其中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可视区域和位于可视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可视区域包括触控电极结构;电极引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框区域;所述电极引线层包括多条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触控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绝缘层,位于基板上方,用于固定放置电极引线层的电极引线;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均匀、平行布置有多个具有预设尺寸的凹槽;每相邻的两条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置于所述凹槽内,另一条置于所述凹槽一侧的绝缘层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既降低了相邻电极引线间的彼此干扰,也节省了基板边框区域的面积,满足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及生活电器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触控显示屏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触,触控显示屏是一种可接收手指触摸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系统,可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可以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而且触控显示屏还具有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人机交流等优点,用户只需用手轻轻触碰显示屏上的标记或者文字图像就能实现对主机操作,简单方便。
触控显示屏一般包括触摸控制装置和触摸检测装置,为使触摸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并传送给触摸控制装置,需设置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将触摸检测装置的触控电极与触摸控制装置的电路板电连接,以使所检测到的触摸位置传送给触摸控制装置,从而触摸控制装置接收该触摸位置并转换成触点坐标。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屏所采用的触控面板,触控电极设置于基板的可视区域,为了保证基板可视区域的透光率,将电极引线设置于基板的边框区域,同一层基板上的所有触控电极都与电极引线相连接,导致位于该基板边框区域的外围引线过多,从而需占用较大的空间,无法满足窄边框的设计需求,并且,各个电极引线的距离太近,会对彼此造成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以达到节省电极引线所占用的边框区域的面积和降低相邻电极引线间因距离过近而带来的干扰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可视区域和位于可视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可视区域包括触控电极结构;
电极引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框区域;所述电极引线层包括多条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触控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
绝缘层,位于基板上方,用于固定放置电极引线层的电极引线;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均匀、平行布置有多个具有预设尺寸的凹槽;每相邻的两条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置于所述凹槽内,另一条置所述凹槽一侧的绝缘层表面上。
所述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
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远离触控电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相连接。
所述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电极引线,其第一电极引线具有弯折段,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上方设有附加绝缘层;
所述附加绝缘层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
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具有预设尺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的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均匀间隔布置。
所述电极引线层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层和第二电极引线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层由附加绝缘层固定,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层由绝缘层固定;
其中,所述附加绝缘层上,每相邻两条所述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电极引线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绝缘层上表面;另一条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位于所述附加绝缘层的第一凹槽内的第二电极引线与位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的第二电极引线呈相互平行间隔的状态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面呈阶梯形状,所述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电极引线,其第二电极引线也具有与阶梯跨度相对应的弯折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层的电极引线为氧化铟锡物式电极引线或者金属式电极引线,所述金属包括金、银、铜、铝、镍、锌中的一种或者其中至少二者的合金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式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式基板、聚碳酸酯式基板中的一种。
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基板的可视区域设置有触控电极,基板的边框区域设置有电极引线层,并且电极引线层通过绝缘层进行固定放置,将所述的绝缘层上设置凹槽,并进一步将相邻的两条电极引线的其中一条置于凹槽内,另一条置于此凹槽与其相邻凹槽之间的绝缘层上表面上,如此设置增大了相邻两条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而且减小了外围布线所占用的面积,因此,既降低了相邻电极引线间的彼此干扰,也节省了基板边框区域的面积,满足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绝缘层俯视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绝缘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绝缘层俯视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图1中,110、基板;120、触控电极结构;130、绝缘层;140、电极引线层;
图2中,110、基板;150、凹槽;
图3中,110、基板;150、凹槽;
图4中,110、基板;120、触控电极结构;130、绝缘层;131、附加绝缘层;141、第一电极引线层;142、第二电极引线层;
图5中,110、基板;160、第一通孔;170、第一凹槽;17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110,基板110上设有可视区域和位于可视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其中可视区域包括触控电极结构120;该触控电极结构120包括触控电极,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一般都包括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发射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发射电极配合工作感应人体触摸触控面板的工作,完成触摸位置的定位;
电极引线层130,设置于所述基板110的边框区域;所述电极引线层130包括多条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120的触控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电路板接收电极引线所发送的信号,即接收上述触摸位置信号并转换成触点坐标,并进一步的控制触控面板对坐标位置的触摸动作作出回馈;
绝缘层130,位于基板110上方,用于固定放置电极引线层140的电极引线;所述绝缘层130的上表面均匀、平行布置有多个具有预设尺寸的凹槽150;每相邻的两条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置于所述凹槽150内,另一条置于所述凹槽150一侧的绝缘层表面上。
上述的预设尺寸的凹槽150,是指该凹槽150的尺寸需要满足能够放置电极引线,并且凹槽150的尺寸能够满足尽量降低其两侧的电极引线的相互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极引线的布线方式,当整个触控面板在某一位置设置有一个电路板时,需要将电极引线连接到一个共同的位置,此时我们也可以将凹槽的形状按照电极引线的走向进行刻画,以进一步达到节省边框外围引线区面积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电极引线一部分位于绝缘层130的上表面,另一部分位于绝缘层130上表面的凹槽内,并且处于绝缘层130上表面的电极引线与处于凹槽150内的电极引线相互间隔布置,如此设置凹槽150用于放置电极引线的模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触控面板外围布线的方式而言,在绝缘层130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极大地增加相邻两个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大大降低领条相邻电极引线之间的互相干扰,与此同时,由于一部分电极引线是置于凹槽150内的,可以节省外围布线所占的面积,节省触控面板的基板110边框区域的面积,进而可以满足制作窄边框的设置需求。
上述实施例中,为便于电极引线的布置,我们可以设置使上述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
并且,上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结构120的触控电极相连接,上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远离触控电极的一端相连接,上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相连接。
将电极引线分为两段,即由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组成,如此可以方便电极引线在凹槽150内的布置。
并且置于上述凹槽150内的电极引线,其第一电极引线具有弯折段,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该凹槽150内。
上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弯折段与上述凹槽的凹槽150顶端与凹槽150底端的槽壁相贴附,以此可以使电极引线更好的固定放置于上述绝缘层130的凹槽150内。
在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面板的绝缘层130上方还设置有附加绝缘层131,该附加绝缘层131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160;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160之间设置有具有预设尺寸的第一凹槽170,所述第一凹槽内170的靠近第一通孔160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171,所述第二通孔171与所述第一通孔160均匀间隔布置。
上述的预设尺寸的第一凹槽170,是指该第一凹槽170的尺寸需要满足能够放置电极引线,并且该第一凹槽170的尺寸能够满足降低其两侧的电极引线的相互干扰。
与此相对应的,此实施例中的电极引线层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层141和第二电极引线层142,其中,上述第一电极引线层141由附加绝缘层131固定,上述第二电极引线层142由绝缘层130固定;
其中,上述附加绝缘层131上的第一电极引线层141,该第一电极引线层的电极引线也由两段引线构成,即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相连接,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与上述第一电极引线远离触控电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相连接。
上述第一电极引线层141的每相邻两条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电极引线的第一电极引线穿过第一通孔160,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绝缘层130上表面;另一条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电极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71,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70内。
上述第二电极引线层仍然由绝缘层130固定,每相邻的两条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置于凹槽130内,另一条置于该凹槽130一侧的绝缘层表面上。
上述实施例中,电极引线层分为第一电极引线层141和第二电极引线层142,其中第一电极引线层141的电极引线穿过附加绝缘层131的第一通孔160或者第二通孔171,固定于附加绝缘层131的上表面或者上表面的第一凹槽170内,此种方式,在触控面板厚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相邻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大大降低了相邻电极引线之间的彼此干扰,节省了触控面板外围布线区的面积。
并且位于上述附加绝缘层131的第一凹槽170内的第二电极引线与位于上述绝缘层130表面的第二电极引线呈相互平行间隔的状态布置。
附加绝缘层131的电极引线与位于其下方绝缘层130的电极引线呈相互间隔的状态布置相对于是平行相对的状态布置而言,两个电极引线之间的直线距离较大,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降低附加绝缘层131与绝缘层130上的电极引线的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在绝缘层130厚度允许的条件下,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绝缘层130上的凹槽150底面均可以设计成呈阶梯形状,相对应的,置于该凹槽150内的电极引线,其第二电极引线也应当具有与阶梯台阶跨度相对应的弯折段。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层130的凹槽150和附加绝缘层131的第一凹槽170,在设置时,其延伸状态根据实际情况中的电极引线设计的走向而定。
进一步的,上述电极引线层140的电极引线为氧化铟锡物式电极引线或者金属式电极引线,所述金属包括金、银、铜、铝、镍、锌中的一种或者其中至少二者的合金中的一种。
并且,位于附加绝缘层上表面或者第一凹槽内的电极引线可以为银胶式电极引线。
进一步的,上述的基板110为玻璃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式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式基板、聚碳酸酯式基板中的一种;其中优选为透明基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
该触控显示屏可以充分使用上述触控面板所具有的优点:相邻电极引线之间的干扰低,外围布线所占用的面积省即基板的边框区域面积小,以制作成窄边框的触控显示屏。
因此,此触控显示屏具有性能优良,可满足制作大屏幕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可视区域和位于可视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可视区域包括触控电极结构;
电极引线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框区域;所述电极引线层包括多条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的触控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
绝缘层,位于基板上方,用于固定放置电极引线层的电极引线;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均匀、平行布置有多个具有预设尺寸的凹槽;每相邻的两条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置于所述凹槽内,另一条置于所述凹槽一侧的绝缘层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
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远离触控电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电极引线,其第一电极引线具有弯折段,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方设有附加绝缘层;
所述附加绝缘层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
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具有预设尺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的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均匀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层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层和第二电极引线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层由附加绝缘层固定,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层由所述绝缘层固定;
其中,所述附加绝缘层上,每相邻两条所述电极引线中,其中一条电极引线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绝缘层上表面;另一条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其第二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附加绝缘层的第一凹槽内的第二电极引线与位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的第二电极引线呈相互平行间隔的状态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呈阶梯形状,所述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电极引线,其第二电极引线也具有与阶梯跨度相对应的弯折段。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层的电极引线为氧化铟锡物式电极引线或者金属式电极引线,所述金属包括金、银、铜、铝、镍、锌中的一种或者其中至少二者的合金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式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式基板、聚碳酸酯式基板中的一种。
10.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73907.0U CN206292750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73907.0U CN206292750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92750U true CN206292750U (zh) | 2017-06-30 |
Family
ID=59094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7390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92750U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9275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7705A (zh) * | 2017-11-01 | 2018-03-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
CN108334249A (zh) * | 2018-01-18 | 2018-07-27 |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传感器及其电极结构 |
CN109460162A (zh) * | 2018-10-31 | 2019-03-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CN111538440A (zh) * | 2020-04-27 | 2020-08-14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2185267A (zh) * | 2019-06-12 | 2021-01-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路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08-29 CN CN201620973907.0U patent/CN2062927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7705A (zh) * | 2017-11-01 | 2018-03-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
CN107797705B (zh) * | 2017-11-01 | 2019-09-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触控电极组件、触控电极板及触控电极板设置方法 |
CN108334249A (zh) * | 2018-01-18 | 2018-07-27 |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传感器及其电极结构 |
CN109460162A (zh) * | 2018-10-31 | 2019-03-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CN109460162B (zh) * | 2018-10-31 | 2022-05-2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CN112185267A (zh) * | 2019-06-12 | 2021-01-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路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538440A (zh) * | 2020-04-27 | 2020-08-14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92750U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
US10013121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 |
CN201570006U (zh) | 一种电容式感应设备和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装置 | |
CN202171790U (zh) | 一种触摸屏电极引出结构 | |
CN201927012U (zh) | 带芯片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 |
CN202815764U (zh) | 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
CN106155448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 |
CN103885660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206312114U (zh) | 触摸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 | |
CN206039468U (zh) | 压力感应触控屏 | |
CN103116427B (zh) | 单层多点触控屏的搭桥引线传感器及其成型工艺 | |
CN205644477U (zh) | 触摸屏 | |
CN104991677B (zh) |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
CN202351831U (zh) | 具有屏蔽结构之触控面板 | |
CN206991268U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 |
CN205158320U (zh) | 一种触摸控制屏 | |
CN102645997B (zh) |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点分辨方法 | |
CN103389818A (zh) | 触控面板 | |
CN203070263U (zh) | 触摸屏 | |
CN206039464U (zh) | 压力感应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 |
CN108241457A (zh) | 触控感测模组以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智能手表 | |
CN207676322U (zh) | 一种低蚀刻痕的电容式触摸屏结构 | |
CN106054468A (zh) | 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 |
CN203025669U (zh) | 一种搭桥引线传感器的结构 | |
CN204695284U (zh) | 软性电路板及其应用之自电容式触控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